灸法热证,你是不是又蒙圈了?

灸法热证,你是不是又蒙圈了?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468篇原创文章
天冷了,朋友圈里建议做艾灸的文章又见增多,包括许多医生在内,都会跟患者说:“怕冷的时候用,热证就不能用”,似乎各种教材也是这样写的,热证禁灸嘛!
这也没错,不过就是不全面。
曾有位老中医,为灸法和灸法热证,呐喊了一生,他曾经在1985年,安徽砀山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期间,以67岁高龄,带着灸法前往疫区,参与了疾病的救治。
在《填海录》中这样写道:
“由于首战告捷,才能立住脚跟。以后对高热用灸,医院从不干预,可以不用征求同意,愿意
看那个病人就看那个病人,大开绿灯,畅行无阻,把传染科病房,变成灸法实验病房,取得了自由选择病例的主动权”
“事实说明热症禁灸的说法是不存在的,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不仅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在一定阶段与范围内独当全面……在这一阶段,选择97例症状明显的病例,作为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后又三下砀山共该病205例”
这位老中医叫做周楣声,1918年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中医世家,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安徽中医学院教授。虽然也有其他学者在理论上提出了热证可以灸,但像周老这样应用于实战的,绝对是极其罕见了。也因为他的坚持,为我们保留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经络感传实例选录
为什么灸法能热症?周老提出:
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正反逆从的治法为指导灸绳:反治与从治,就是以热治热,以寒治寒,从其气而达之。
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为准则:灸法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与祛邪外出的目的。
以《素问·骨空论》灸寒热法为典范:本篇有“热病二十九灸”,例如大椎、京门、侠溪、昆仑、天突等。
热症禁灸是后人对《伤寒论》的误解:源自于书中很多论及火疗的不良反应。但实际上,仲景自己也是用火的,“太阳病二三日,已发汗,若汗,若吐,若下,若温针而不解者,此为坏病”“二阳并病,当解之,熏之”,即为明证。
热症是否禁灸,应从灸法本身作探讨:古代是以直接的化脓灸为主的,而不像今天以温和的艾条灸为主。热症不能滥用直接灸,反之,温和灸却有许多优势。
周老做灸法的特点:
周老的做灸法,是我们大多数人做艾灸没有的体验。整个灸的过程有三个基本时相:定向传导、作用发挥、下降终止。简要说明,灸法作用之后,首先会产生灸感,出现感传线离开灸处向患处移行,常在第一次施灸时就抵达患处,有时要在第二次才能到达。当传导到
达患处后,感应并不停止,而是对患处能发生极其明显的作用,确是可以立竿见影,患者可以感知到,例如患处出现发热、发凉、盘旋、蚁行、芒刺、压重等感觉。感应作用发挥直到巅峰后,开始减弱并消失,大约持续3-4小时,所以下一次间隔的时间,一般多在3-4小时以后为好。
这是周老描述的灸法的过程。
当然,像流行性出血热这样的病例,我们难以接触,但常见的各种发热,却可尝试。
举《灸绳》的两个例子:
例1:李某富,男,成年。半月来持续低热(37.8-38.5℃之间),上午轻,下午重,全身不适。自第八胸椎至第三腰椎皆有压痛。熏灸第八椎,灸感向四周扩布,背部舒适微有汗出。第一次灸前38.2℃,灸后37.7℃。第二次灸前37.9℃,灸后367℃。未再回升,两次而愈。
例2:李某民,成年,低热半月多,上午轻,下午重,热升时全身不适,心音亢进,食减,睡不稳。灵台压痛,熏灸,灸感未明显向他处扩布,但背部大感舒适。灸前体温38℃,灸
后全退,背部微有汗出。第二日又续灸一次,热未再升。
周老自己点评:灸疗对长期低热能获得良效,也是对发热禁灸的有力驳斥。在长期低热时,背部反应穴的出现,将是选穴的主要标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754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灸法   治疗   热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