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理化检验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定义:是一门以保护人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名词解释)
空气包括大气、工作场所空气和室内空气,或者说包括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
检验意义:a.防止空气污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远期作用 b.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空气污染控制管理效果 c.保护人体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简答)
主要任务:应用理化检验手段,发现、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种类、数量、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为消除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简答)
分类:a.按检验对象分:大气质量检验、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 b.按检验目的分:环境污染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源的监测, 其中特定目的检测包括事故性监测 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检测。(选择)
A. 我国室内空气理化检验的两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空气燃料燃烧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第二阶段是2000年以来,室内空气中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装饰装修引起)
B. 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表现:由于室内空间小,空气不流通,空气交换不足,限制类污染物的稀释,导致人体长期密切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常常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C. 特定目的的监测包括事故性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选择)
主要内容:两大方面为空气自然环境物理因素的测定与空气污染物的检验 细分为颗粒物的测定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无极污染物的测定 空气污染物的快速测定 气象参数的测定(气温、气压、气湿、气流等)
A. 优先检测原则:优先污染物优先检测,污染范围较大的优先,污染严重的优先,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优先检验(选择)
B. 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常压下,沸点在50-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常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表示室内空气中VOC总的质量浓度 
(选择填空)
选择检验方法的原则:a.选择国家标准方法、推荐方法b.根据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选用分析方法c.分析多组分样品时,尽可能选择既可分离组分又可测定组分的分析方法d.有条件时,尽可能选择具有专属性单项成分检验仪器进行检验e.在经常性的检验工作中,尽可能选用连续自动测定仪(简答)
(简答)
2.空气污染是由于人为的或自的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空气原有的正常组分、性状发生了改变,对人体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名词解释)
3.空气污染指数(API):是表示空气综合质量状况的指标
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有些国家地区用污染物标准指数【PSI】)
评价因子:PM10、SO2、NO2、CO、O3其中PM10、SO2、NO2为必测因子
API分五级 API≤50 表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50< API≤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二级
100< API≤200表明空气质量轻度污染……三级
200< API≤300表明空气质量较差……对一定接触者有危害
API>300表明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对所有人危害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纲量指数,选定污染物项目PM10、、SO2、NO2、CO、O3 (选择填空)
4.空气污染的危害:重大空气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核爆炸事件、天然气井喷事件、泄露事件 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CO2、CH4、N2O、CHS)臭氧层破坏(CHS)酸雨(SO2、NO2) 空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致癌作用)对动植物危害、对材料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
康的影响:刺激作用.  SBS  致癌作用.  氟中毒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危害儿童健康.  过敏.  微生物
5.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固定和流动),后者为主要来源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燃料的燃烧(为主)和生产过程的排放 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许多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CO、NOx、PAHs、颗粒物、醛类等
6.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
室内燃烧或加热室内人们的活动家用电器和办公用品建筑和装饰材料来自室外的污染物(选择填空)
7.工作场所空气中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选择填空)
物理性污染物: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化学性污染物:SO2、NOx、H2S (多而广) 生物性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植物花粉
危害较严重的空气污染物有颗粒物、硫氧化物、NOx、CO、PAHs、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二噁英等
B.形成过程分: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空气环境中,对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危害更严重)
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有气体 蒸气 和气溶胶三种状态。(选择填空)
气溶胶是由固态颗粒和液态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按物理形态可分为尘 烟  雾,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分散性气溶胶 凝聚性气溶胶  化学反应形成的气溶胶。(名词解释)
PM2.5, 雾霾,和灰霾都属于气溶胶状态的空气污染物。(选择填空)
空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选择填空)
1,质量体积表示方法:mg/m³ 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2,体积表示方法:ml/m³ 仅适用于气体,蒸气状态污染物
3,个数体积表示方法:个数/m³ 空气中浓度水平极低的污染物
9.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中相关概念:(选择填空)
1h平均浓度限值:指任何1h内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短期内出现刺激,过敏,中毒等急性危害的物质,确保接触者在短期内吸入该物质不至于产生上述任何一种急性危害的上限值。
日平均浓度限值:指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有慢性危害作用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持续作用也不致引起最敏感对象发生慢性中毒或出现蓄积现象以及远期效应的日平均上限值,在任何24h内不得超过此值,已达到防止污染物产生慢性和潜在性危害的目的。
年平均浓度限值与日平均浓度限值相似
职业性接触限值(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的容许接触水平。(名词解释)
化学因素的OEL可分为: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0.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气体,蒸气,气溶胶三种状态。(选择填空)
1)气体状态污染物:指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状态分散在空气中的污染物(沸点低,气体,分子形式)CO  SO2  CO2  NO2  NH3  H2S
2)蒸气状态污染物:指固态或液态物质受热升华或挥发而分散在空气中的污染物(遇冷复原) 汞蒸气  苯蒸气  硫酸蒸气
3)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固态颗粒和液态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
分类:物理形式分类:尘,烟,雾。形成方式分类:分散性气溶胶,凝聚性气溶胶,化学反应形成的气溶胶。
尘:由于各种机械作用粉碎而成的颗粒,化学形状与母体材料相同。
烟:燃烧产物,是炭粒,水汽,灰分等燃烧产物的混合物。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颗粒,粒径一般在10um以下(一般由蒸气冷凝或液体雾化而产生)
分散性气溶胶:由固态或液态物质经粉碎或喷射形成微小粒子,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凝聚性气溶胶:由气体或蒸气遇冷凝聚或液态或固态微粒形成的气溶胶。
化学反应形成的气溶胶:有些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可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形成颗粒状物质,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11. 采样体积的计算和换算。P22(填空计算)
                                第二章
空气样品具有流动性和易变性
空气污染物对周围区域空气的污染程度与风向 风速和污染物的排出高度直接相关,选择采样点时应首先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采样点的选择首先考虑因素:风向和风速的影响废气排出高度的影响
oel
(选择填空)
1风向频率:在长期观测风向的记录中,从某个方位吹来的风的重复次数与各个方位吹来的风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2主导风向:风向频率最大的风向,简称主风向。其下方向污染最严重,受污染程度可用烟污强度系数,烟污强度系数百分比判断
烟污强度系数=某方位的风向频率/该方位的平均风速
烟污强度系数百分比(%)=某方位的烟污强度系数/各方位的烟污强度系数的总和*100  (计算题)
3废气排出高度:指烟筒的有效排出高度,即烟囱本身的高度与烟气排出后上升高度之和。
(简单地说:烟波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
2.环境空气样品采样点选择 
1、布设原则: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稳定性。P28-29(简答题)
2、采样布点方法 (选择题)
网格布点法:多污染源且分布均匀
功能分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同心圆布点法: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多设点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风向明显区,对于建筑物沿山坡层层分布的城市,除了设置水平采样点外,还需设置一些垂直采样点
3、采样时间:采样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又称采样时段
采样频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3.工作场所采样点选择:
1. 原则: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④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简答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3:2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74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