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疑难问题问题

结构小问题
问题1:NH3与NF3的立体结构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的原因?
答: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后电子对偏向F,所以N的正电性较强,导致NF3中N原子核对其孤对电子对的引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
问题2:试从分子的立体构型、原子的电负性、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等角度解释为什么与水分子结构十分相似的OF2的极性却很小?
答:OF2与H2O的立体结构相似同为V形,但水分子的极性很强,而OF2的极性却很小,这是因为:(1)从电负性上看,O与H的电负性之差大于O与F的电负性之差,而电负性之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大(2)从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角度看,OF2中O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对,抵消了F-O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而产生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强弱取决于偶极矩μμ=d·q  , d表示偶极长(正负电荷中心距离),q表示正负电荷中心的电量。对于H2O和OF2来讲,μ比较主要于d有关。电负性:F>O>H,故H-O
键中成键电子对偏向O,F-O键中成键电子对偏向F,OF2中中心原子O上有两对孤对电子对,会把负电荷中心从F上向O上拉移,从而减小了正负电荷中心距离(即偶极长d),故μ(OF2)<μ(H2O)
问题3:MgCO3为什么比CaCO3受热易分解?
答:不溶性碳酸盐的热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CO32-中的O2-,使碳酸根离子分解为CO2分子的结果。阳离子半径越小,越容易结合O2-,分解所需要的温度越低。Mg2+半径比Ca2+半径小,故MgCO3解温度比CaCO3低。
问题4:冰的密度为什么比水轻?4℃以上为何升高温度水的密度减小?
答:水结冰时,形成大量氢键,由于氢键有方向性,每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向空间发展为笼状结构,这一排列使得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较大的空隙,故冰的密度比水小;当冰刚刚融化成水时,热运动使得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氢键数目减少,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少,密度增大;超过4℃时,又由于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密度渐渐减小。
问题五:甲醛分子中的碳以sp3杂化方式杂化,分子中两个C-H键的夹角小于120,为什么?
答:甲醛中碳和氧之间是双键,有π键,π键对C-H键成键电子的排斥力较强,所以分子中两个C-H键的夹角小于120
问题六:硼酸H3BO3,可写作(HO)3B  ,但它却是一元酸,从配位键的角度解释,并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答:H3BO3 + H2O==[B(OH)4]- + H+  ,B原子有空轨道,水电离出的OH-中O原子有孤对电子,很容易形成配位键,表现出来的酸性其实是水解后由水电离出来的H+,因此,硼酸是一元酸
问题七:碘在水中、CCl4以及饱和KI溶液中的溶解度依次增大,原因是?
答:I2和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I2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而I2可与I-形成复杂离子I3-,导致I2在饱和KI溶液中的溶液中溶解度高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
问题八:对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何解释?
答:含氧酸的通式时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 ,导致R-O-H中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所以,同种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问题九:从含氧酸的非羟基氧数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向Na2CO3中加入硼酸没有明显现象?
答:H2CO3可以写作(HO)2RO  非羟基氧数为1,H3BO甲酸沸点3可以写作(HO)3R,非羟基氧数为0,非羟基氧数越多酸性越强,故H2CO3酸性强于H3BO3,所以向中加入硼酸不会产生CO2,故没有明显现象。
问题十:从氢键角度解释为什么邻羟基苯甲酸的沸点要小于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
答:邻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由于氢键有饱和性,形成分子内氢键后分子间氢键就少了;对羟基苯甲酸只形成分子间氢键。二者沸腾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氢键越多沸点就越高,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沸点要小于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
问题十一:排列第二周期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Mg与Al的金属性谁强,第一电离能谁的小?为什么?
答:(1)同周期主族元素I1呈增大趋势,但有特例,如ⅡA、ⅤA族,因为ⅡA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2,ⅤA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2np3,都符合“全空、全满和半满”规则,体系能量最低最稳定,较难失去一个电子变成+1价离子,因此第一电离能比两侧的元素都高。所以第二周期I1从小到大依次为:
Li <B<Be<C<O<N<F<Ne
(2)金属性是指金属活动性,指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离子的难易程度,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因此Mg的金属性比Al强,但 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小。
问题十二:H2SeO3的K1=2.7x10-3, K2=2.5x10-8
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1.2x10-2,回答问题:
H2SeO3和 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部电离程度的原因?
答a.第一步电离出的负离子由于带负电荷,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H+
b.第一步电离生成的H+由于同离子效应,抑制第二步电离
H2SeO4 的酸性比H2SeO3强的原因
答:H2SeO4和 H2SeO3可分别表示为(H0)2SeO和(H0)2SeO2,非羟基氧越多,中心原子Se的正电性越高,导致Se-O-H键中的电子对更向Se偏移,越容易电离出H+
问题十三:ⅡA,ⅦA,ⅣA元素形成的单质的沸点从上到下如何变化,原因?
ⅡA:从上到下,依次降低。原因:ⅡA的单质都是金属单质(金属晶体,熔沸点与金属键强弱有关,金属键强弱又与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电荷量有关。  ⅡA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量相等,而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阳离子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就越低。故,ⅡA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ⅦA:从上到下,依次升高。原因:ⅦA单质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在无氢键的情况下,主要与范德华力有关;结构相似,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ⅦA元素形成的单质,从上到下,M依次增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也越大,熔沸点也越高。
ⅣA:从上到下,降低趋势。原因:从上到下,前两种元素C、Si形成的单质是金刚石(其它同素异形体另当别论、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沸点与共价键键能有关,而共价键键能在结构相似的情况下主要与键长有关,键长取决于原子半径,半径越大键长越长,键能越小,原子半径C<Si,故熔沸点:金刚石>晶体硅 。 【 *石墨是混合晶体(有共价键、范德华力、金属键),C60是分子晶体】   ⅣA后几种元素是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是金属晶体,变化情况类似于ⅡA,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小结:比较熔沸点高低,必须先确定晶体类型,再用相关理论依据去判断。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5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73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子   形成   氢键   晶体   金属   原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