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师”大学问 —— 小学自然二年级第一学期《加热带来的变化》案...

“小厨师”大学问
        ——小学自然《加热带来的变化》案例
闵行区实验小学  张杰  闵行区集心路201号  61360190—8012
                                             
【案例背景】
    《加热带来的变化》一课是小学《自然》教科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加热与保温”中的内容。本单元属“物质世界”领域,物体加热产生的变化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要真正去探究加热所带来的变化的细节和原因是不可能的。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从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变化现象中取材,只要求学生发现几种主要的、易于观察的变化,并能认识到加热带来的变化是多样的。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探究加热带来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许多物体(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食品为例)加热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例如状态的变化、气味的
变化、颜的变化等。了解物质的表象变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作铺垫。
观察与描述物体受热后发生的各种变化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是从颜、体积、软硬、气味等多角度描述物体受热后的变化。
【教学简案】——《加热带来的变化》
(一)导入:加热后的醋
目标:通过加热醋,发现加热会使醋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交流: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2、猜测:醋的气味变浓的原因。
交流:醋加热后的变化。
3、小结:醋加热后不但温度会升高,气味也会传播得更远。
4、揭题:加热带来的变化
▲让学生发现教室里特别的气味。
本实验学生以观察为主,提醒学生仔细感觉加热前后气味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举一反三。
厨师帽
(二)活动1 :加热巧克力
    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并描述巧克力加热后的变化。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观看“巧克力加热”的卡通视频
2、讨论: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
3、实验:观察巧克力加热过程中变化,并做记录。
4、交流:巧克力加热前后的变化。
5、小结:巧克力加热后会变软,成液体。
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巧克力在加热后在形态、软硬、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活动2:虾、鹌鹑蛋、肉片的加热
    目标:通过加热虾、鹌鹑蛋、肉片,发现加热后颜、形态、软硬等变化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推测:观察它们加热前的样子,猜测加热后的样子。
2、实验:各组分别热加虾、鹌鹑蛋、肉片,观察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并做记录。
3、交流:虾、鹌鹑蛋、肉片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比较变化的不同。
4、小结:不同的物质加热后,会有颜、形态、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变化。
▲引导学生验前大胆的猜测加热后会发生什么?培养学生做出各种假设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通过亲历实验获取事实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并用科学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指导学生从物体的颜、体积、软硬、气味等多角度描述受热后的变化。
(四)活动3:制作爆米花
    目标:通过做爆米花,发现玉米粒加热后会发生形状、颜、大小、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思考:爆米花是怎样做出来的?
2、教师演示:做爆米花。
3、讨论:玉米加热变成爆米花,发生了哪些变化?
4、小结:加热可以使食品发生形状、颜、大小、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忆描述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尝尝加热后变成爆米花,引导学生发现爆米花与之前的有什么不同。
强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物体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案例分析】
自然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
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 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弯下腰,低下头,从孩子的心智特点入手,挖掘生活素材,使这些素材成为学生实验的研究内容。学生只有动心才会动手,只要动手就会动脑,最终就会长知识、长能力、长素养。
一、情景勾起“心动”。
由于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其教学要求来构建呈现的情景,利用好情景入手既而突出科学内容的特,又能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片段一:
师:你们今天走进教室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
生1:有股酸酸的气味.
生2:是醋的气味。
师:你们家的厨房里也有醋,为什么醋味没有这么浓呢?
(学生陷入沉思当中。)
师:细心的同学发现讲台上有个加热炉,你们猜猜我在做什么?
生:哦,我知道了。老师在给醋加热!
(适当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一点暗示,聪明的他们马上会还给老师一片阳光。)
······
师:今天我们把实验室当作厨房,每个学生当一回小厨师,来一次有趣的“厨房体验”,完成几个挑战赛好不好?
(每个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厨师帽,“小厨师”的味道立刻展现出来,他们既神气又开心。从学生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特别期待接下来的挑战赛。图1)
 一个成功的科学情景应具有吸引功能和鼓励功能。而上面这个情景较好地体现了这些功
能,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出来。接下来,为了安全起见,“小厨师”们又带上护目镜开始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挑战赛。而后续学生实验所用的材料几乎都是学生们常见的食材,这更增添了他们充当厨师的味道。
试想,如果没有老师营造这样的“厨房”, 没有把学生打扮成“小厨师”,学生的学习激情从哪里来?没有了学习激情,后面的实验怎么有效进行?小小的情景为后面的实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二、 “心动”引起“行动”。
  1.“滑”——点实验之光
这节课实验的重点就是“加热”,而加热需要滑火柴。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火柴的地方越来越少,尤其是现在小学2年级的学生,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玩过火柴。所以实验前,老师已经教会学生滑火柴了。哪怕这样,由于学生缺乏使用火柴的生活经验,所以点燃火柴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
教学片段二:
师:小厨师们,Are  you  ready?
生:Yes!
师:大家的第一个挑战赛就在这段视频中,请各位小厨师认真、仔细看哦!
(教师播放一段加热巧克力的动画片视频,一来激发学生兴趣,二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捕捉信息,为下面的实验做准备。)
······
师:你们想不想跟着视频中的小兔子一样,给巧克力加热?看看你有些什么发现?
教师经过一番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后,小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了。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小厨师”摆放加热炉,有的“小厨师”打开巧克力包装,还有的“小厨师”开始滑火柴、点蜡烛。滑火柴的同学左手握住火柴盒,右手捏住火柴棒,然后小心翼翼地去滑火柴。有些同学一次没有成功,就尝试第二次、第三次。当蜡烛被点燃的那一刻,“小厨师”们的兴奋劲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接下来,他们开始静静观察巧克力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由于学生们克服了滑
火柴这一“技术”难关,所以他们观察巧克力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其他食材加热过程中的变化都特别认真,以至于后来反馈交流的时候,老师想要的资源也是水到渠成(图2)。
教育其实就是引导、鼓励、尝试教育是一座山,是师生们不断攀登的高山,是教师引领学生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最后达到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2.“赏”——观实验之变
    美国著名认知学派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关于人类全部生活中的最独特之点,在于“亲自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从教材到观察与实验,正是亲自发现的体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然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让学生体验一下厨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
无论加热巧克力还是蛋、虾、肉片等食材,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过程中,学生才会捕捉有用信息和资源。比如挑战一,巧克力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巧克力的温度升高,硬度出现变化,由硬变软,形态也有固态渐变成液态。挑战二是加热鹌鹑蛋、虾和肉片,过程变化比较明显,尤其是颜变化突出。加热前肉片上鲜红的,加热后颜渐渐变淡,后来
变成灰;而虾加热前后颜变化正好是反过来的,加热前虾是灰的,加热后虾的颜慢慢变成红。这些厨房里的食材学生很常见,但加热这些食材的过程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到。所以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实验,学生的兴趣更浓,而且对知识的探究更有深度(图3、图4、图5)。
3.“尝”—— 品实验之果
乐玩、爱吃是儿童的天性。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玩”中学很感兴趣,如果能在“吃”中学,他们会更开心。
教学片段三:
师:各位小厨师通过认真仔细观察,发现了不同的食材加热后会有颜、形状、大小、气味等不同的变化。小厨师们真了不起!
(老师竖起大拇指为学生点赞,学生们被表扬一番非常开心。)
师:前两个任务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对各位小厨师们进行最后的考核,看看大家是否能成为合格的厨师。(出示爆米花)谁知道爆米花是用什么做的?
师:谁来说说玉米粒的样子?
(学生们议论纷纷一番后,开始踊跃回答,而且回答得比较全面。)
本接下来的活动便是对玉米粒进行加热。出于安全考虑和条件限制,这个活动的加热过程是老师把买来的包装好的玉米粒放进微波炉中加热,加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包装袋在慢慢膨胀,会听到接二连三的“砰、砰、砰”的炸裂声,而且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过程中还不断有香味飘出来,学生们那个兴奋劲甭提了,特别期待能早点品尝到香喷喷的爆米花。
教学片段:
师:大家是不是觉得今天的爆米花特别好吃,味道特别棒?
生:嗯!很好吃!
师:今天的“厨房体验”有趣吗?
生:有趣!(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
学生的收获显而易见,有的学生甚至还没吃完口里的爆米花,便一口气说出了加热食材,发现了有气味、颜、形状、大小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甚至还说这样的厨师体验以后能多一些呢。
三、“行动”触发“思考”
行动与思考支撑起我们的人生,思考决定大行动,行动中衍生小思考,小思考指导小行动,小行动得小经验,经验又给思考提供原料。
比如小朋友在动手给巧克力、蛋、虾和肉片加热的前肯定会思考,怎么点火,如何加热,加热过程中利用视觉、嗅觉、听觉等器官捕捉信息,然后这些信息在大脑中加工,就会得出结论。其实,大脑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最后一个活动环节,“小厨师”们品尝劳动的果实,他们在吃的过程中也会思考,原来小小的玉米粒经过加热后会变成香喷喷的爆米花。甚至有些学生课后还在讨论,为什么虾加热后会由原来的青变成红,而肉片加热后却由红变成灰呢?这种感觉有种“余音绕梁”的味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4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72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加热   变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