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热水采暖管道

1、散热器热水采暖应优先采用闭式机械式循环系统;环路的划分,应以便于水力平衡、有利于
程式布置;有条件时宜按朝向分别设置环路。
2、热水采暖系统的选择原则
3、干管和立管上阀门的设置(不含建筑物的采暖系统热力入口)
1)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至干管
2)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末端应设置立管阀,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3)室内共用立管与进户供回水管相连处,在进户管上应设置关断阀;
4)用于维修时关闭用的阀门,应选择采用低阻力阀,如闸阀、双偏心半球阀或蝶阀。需承担调节功能的节阀。
4、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及回水调节(锁闭)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垂直双管系统中每组散热器的供回水支管上,应设置两桶恒温控制阀,且宜采用有预设阻力
阀;
2、跨越式垂直单管系统,应设置两通或三通恒温控制阀,一般宜优先选用两通恒温控制阀
3、水平单管串联系统中的每组散热器上,应设置带恒温控制器的单管配水阀(单管H型阀或带柱塞管的单
恒温阀门
4、水平双管系统中的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应设置恒温控制阀;
5、暗装散热器以及温控器有可能被遮挡的场合,恒温控制阀应选择采用外置式(远传型)温度传感器;
6、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安装,必须使其阀柄及阀头(传感器)与地面保持水平,且应避免阳光直射;
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规格,应根据通过散热器的水量及压差选择确定;
阀;
2、跨越式垂直单管系统,应设置两通或三通恒温控制阀,一般宜优先选用两通恒温控制阀
3、水平单管串联系统中的每组散热器上,应设置带恒温控制器的单管配水阀(单管H型阀或带柱塞管的单
4、水平双管系统中的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应设置恒温控制阀;
5、暗装散热器以及温控器有可能被遮挡的场合,恒温控制阀应选择采用外置式(远传型)温度传感器;
6、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安装,必须使其阀柄及阀头(传感器)与地面保持水平,且应避免阳光直射;
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规格,应根据通过散热器的水量及压差选择确定;
8、恒温控制阀应具有带水、带压清堵或更换阀芯以及防冻设定的功能;
9、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5、热水采暖系统的坡度设置:
1、供回水水平干管的坡度,宜采用i=0.003,不应小于0.002;坡向有利于空气排放和管道泄水(供水和
2、与采暖立管连接的散热器供水支管,i≥0.01(坡向散热器),回水支管,i≥0.01(坡向立管);
3、当受条件限制,供回水干管(含单管水平串联的散热器连接管)无法保持必要的坡度时,允许局部无6、采暖系统承压条件设置:(综合散热器承压能力、管材管件的特性、提高工作压力的成本等
1、建筑物的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2、采用金属管道的散热器采暖系统,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0MPa;
3、采用热塑性塑料管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6MPa;
4、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
5、采暖系统中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道直径,不宜小于DN20.供回水立管及水平串联管的管径7、热水采暖系统的排气和泄水
热水采暖系统中的最高点及有可能集聚空气的部位,应设置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空气的排除应
1、上供下回采暖系统:系统中的空气应通过设置在供水干管末端的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集中排除;每组
2、下供下回采暖系统:系统中的空气应通过设置在供回水立管顶部的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集中排除,或
3、水平双管或水平单管串联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上应设置自动或手动排气阀;
4、排气阀应优先选用阀体下部带阻断阀的铜质立式自动排气阀,这时水管与排气阀之间的连接管上,可一般可用DN15,系统较大时,宜采用DN20
5、热水采暖系统中的最低点及有可能积水的部位,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泄水管(附闸阀或球阀)的直8、采暖保温
1、管道位于室外,非采暖房间及有冻结危险的地方的管道;
2、敷设于技术夹层、管沟、管井、阁楼及天棚内的管道;
3、必须确保输送过程中参数不变的管道;
4、热媒温度等于或高于80℃、有烫伤危险的部位
5、采暖总立管。
9、管道补偿设置
1)热水管道膨胀量计算公式
1、水平干管或总理管的固定点的布置,应保证分支管接点处的最大位移量不大于40mm;连接散
移量不大于20mm;无分支管节点的管段,间距应保证伸缩量不大于补偿器或自然补偿所能吸收的最大补偿
2、采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计算管道热膨胀量时,管道的安装温度应按冬季环境温度考虑,一般可
3、采暖系统供回水管道应充分利用自然补偿的可能性;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
4、补偿器应优先采用方形或Z型;并应设置于两个固定点间距的1/2~1/3范围内;
5、确定固定点的位置时,应考虑安装固定支架(与建筑物连接)的可行性;
6、垂直双管及跨越管与立管同轴的单管系统的散热器立管,长度≤20m时,可在立管中间设固定卡;长度
7、采用套筒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应设置导向支架;当管径DN≥50mm时,应进行固定支架的推力计
8、户内长度>10m的供水立管与水平干管相连接时,以及供回水支管与立管相连接处,应设置2~3个过渡
5、确定固定点的位置时,应考虑安装固定支架(与建筑物连接)的可行性;
6、垂直双管及跨越管与立管同轴的单管系统的散热器立管,长度≤20m时,可在立管中间设固定卡;长度
7、采用套筒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应设置导向支架;当管径DN≥50mm时,应进行固定支架的推力计10、管道支吊架
1)支吊架的分类
2)支吊架布置
1、设备接口附近的支吊架间距和形式,应符合管道的强度、刚度和防震要求外,应使设备借口
2、支吊架宜布置在靠近集中载荷(如阀门、三通)附近。
3、当垂直管段仅有一个支吊架时,一般装在垂直管段的上部约三分之一处。此时垂直管段上部的水平管内;垂直管段下部的水平管段第一个支吊架,可装在允许间距的二分之一范围内。当垂直管段的支吊架只平管段第一个支吊架的位置与上述相反。
4、水平弯管两侧的支吊架间距应将其中一只设在靠近弯管的直管段上。
11、工程上固定支架和热补偿设置原则:
1、采暖系统设计时,施工图只反映固定支架,对于滑动支架,在设计说明中给出参照即可。
2、采暖管道支架的设置原则是有效保证热补偿和支吊的作用,因此管道应该先考虑热补偿,然后确定支
3、对于室内采暖水平直管段来说,一般超过50米需要考虑设置补偿器,没有超过50米的情况考虑自然补补偿),固定支架的设置原则是在管段中间设置补偿器。在水平直管段长度超过50米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考
12
、采暖管道预留套管:1、采暖系统设计时,施工图只反映固定支架,对于滑动支架,在设计说明中给出参照即可。2、采暖管道支架的设置原则是有效保证热补偿和支吊的作用,因此管道应该先考虑热补偿,然后确定支
3、对于室内采暖水平直管段来说,一般超过50米需要考虑设置补偿器,没有超过50米的情况考虑自然补补偿),固定支架的设置原则是在管段中间设置补偿器。在水平直管段长度超过50米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考补偿器。
4、对于水平直管段超过50米,无法设置自然补偿的情况需要考虑设置热补偿,采取波纹管补偿或者U型补
1)波纹管补偿
注:1、右侧固定支架的位置距离右侧弯头也是10m,左右对称设置即可
2、垂直双管及跨越管与立管同轴的单管系统的散热器立管,长度≤20m时,
可在立管中间设固定卡;长度>20m时,应采取补偿措施;设置位置按照,连接散
热器的立管,应保证管道分支连接点由管道伸缩引起的最大位移量不大于20mm计
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布置固定支架,然后对于没有自然补偿的固定支架之间设
置热补偿器(根据计算位置进行分段,只有两端的可以考虑不设置热补偿器,中
间的分段,有几段就设置几个补偿器,补偿器的补偿量不小于30mm)。
1、采暖管道应避免穿越防火墙,无法避免时,应预留钢套管,并在穿墙处设置固定支架。管道
2、管道穿过楼板时,应预埋钢套管,套管应高出地面20mm;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以柔性防火封堵
3、采暖管道穿越建筑基础墙、变形缝时,应设管沟。缺乏条件时,应设置套管,并采用柔性接头。
13、采暖管沟设置
1、应设计采暖半通行管沟,管沟净高宜等于或大于1.2m,通道净宽宜等于或大于0.8m;连接水
2、管沟应设计通风孔,其间隔距离不宜大于20m
2、管沟应设置检修人孔,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6m;
2)人孔间距不宜大于30m;
3)管沟长度大于20m时,人孔数不应少于2个;
4)人孔应布置在需检修的阀门和配件附近,不应设置于浴厕、有较高防盗要求的房间、人流较多的主要
5)管沟端头宜设置人孔
4、管沟不应与电缆沟、土建风道等想通。
14、热计量表设计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应在热力入口安装热量表,并设置于回水管上,热量表按80%的设计流量作为热量表的量计与热能积分显示器为分体时,积分显示器应设在便于观察的场所。热量表的流量计型式可选用:机械水力平衡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热力入口数量。
15、固定支架的最大允许跨距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69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置   管道   散热器   采暖系统   支架   补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