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内锅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2 212438252 u公开了一种自动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开盖组件,开盖组件包括旋手装置,旋手装置安装在锅盖上,旋手装置与锅盖之间设有内盖,内盖的一侧活动设有扣板,锅体上设有与扣板一端相配合的第一扣位,旋手装置上设有与扣板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二扣位,合盖状态时,扣板与第一扣位扣合,锅盖锅牙与外锅锅牙扣合,旋手装置旋转,带动锅盖转动,旋手装置旋转至第一设定位置时,锅盖锅牙脱离外锅锅牙,旋手装置继续旋转至第二设定位置时,扣板与第二扣位扣合且脱离第一扣位。cn 212438252u简化了电压力锅的开盖步骤,实现了电压力锅的自动开盖。
3 212489553 u公开了一种自动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顶端设有排汽阀和电磁铁,锅体内放置有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第一内锅底端设有磁铁,锅体底端设有磁簧开关,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放置锅体内时,磁簧开关感应磁铁,向电路控制装置发射信号,控制电磁铁推动或不推动排汽阀转动;电磁铁不动时,排汽阀内的硅胶件与排汽管密封,实现电压力锅功能,电磁铁推动排汽阀转动时,排汽阀内的硅胶件与排汽管分离,实现电饭煲功能。cn 212489553 u同时满足电压力锅和电饭煲功能,将电压力锅和电饭煲功能合二为一。
4.综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第一,如cn 212438252 u的图11所示,旋手装置与锅盖通过支撑轴连接,支撑轴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上方设有限位轴套。旋手装置与锅盖之间还设有吊轴,内盖通过吊轴安装在旋手装置与锅盖之间。该连接方式的装配难度较大。
6.第二,电磁铁上的推杆推动排汽阀上的档杆转动,通过排汽阀外表面的斜坡实现开闭阀。为了确保排汽阀能够在排汽管上转动,排汽阀的内需要与排汽管贴合、实现铰接,导致排汽阀、排汽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排汽阀不容易复位、可靠性较低。
7.第三,第一内锅、第二内锅无法叠放。运输电压力锅时,需要在电压力锅的包装中,为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额外提供放置空间,导致包装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
9.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手段为,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包括主机以及盖组件;主机设置有放置腔以及位于放置腔内的发热体,放置腔内设置有底座以及内锅,发热体与内锅相抵或相近;盖组件包括旋转件、内盖以及与主机铰接的盖载体;内盖设置有内盖牙且与旋转件固定连接,内盖能够相对盖载体旋转,主机设置有主机内胆牙;内盖牙与主机内胆牙相抵;还包括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第二侧壁、第二拐角、第二底壁;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侧壁、拐角以及底壁;第二内锅放置于内锅内,第二外缘与外缘相抵。
10.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为,无需为第二内锅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多内锅的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外缘超出外缘而形成外缘超出部。
12.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侧壁、侧壁之间设置有侧壁间隙。
14.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内锅、内锅中的一个为紫砂、陶瓷制成。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拐角外壁的断面半径为第二外侧半径;拐角外壁的断面半径为外侧半径,拐角内壁的断面半径为内侧半径;则满足外侧半径等于第二外侧半径,内侧半径小于第二外侧半径,使得侧壁间隙由上往下逐渐缩小至零。
17.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座设置有底座槽,所述底座槽的半径为底座槽半径,外侧半径小于等于底座槽半径。
19.能够确保第二内锅、内锅分别放置到底座上时不晃动。
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底壁、底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厚度等于第二外缘的厚度。
21.能够确保第二内锅、内锅的被盖组件密封的效果一致。
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盖组件还包括内盖夹层,内盖夹层与内锅固定连接,且与内盖之间设置有间隙;内盖夹层的边缘套设有密封圈。
23.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24.1}无需为第二内锅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多内锅的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
25.2}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26.3}能够确保第二内锅、内锅分别放置到底座上时不晃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立体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俯视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盖组件2的立体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盖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盖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导向轮212未画出。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排气翘杆34的立体示意图。
35.图9是剖面一sec1的示意图。
36.图10是剖面二sec2的示意图。
37.图11是剖面三sec3的示意图。
38.图12是细节一dtl1的示意图。
39.图13是细节二dtl2的示意图。
40.图14是细节三dtl3的示意图。
41.剖面一sec1;剖面二sec2;剖面三sec3;细节一dtl1;细节二dtl2;细节三dtl3;主机1;发热体11;放置腔12;底座121;底座槽半径122;主机内胆牙17;被锁扣18;盖铰接销19;盖组件2;盖载体21;连接柱211;导向轮212;弹性件213;导向轮槽214;连接让位口219;旋转件22;弧形槽221;安装孔222;限位件223;内盖连接部227;连接体228;把手229;解锁按键28;解锁翘杆281;锁定扣282;锁定弹簧383;内盖29;内盖夹层291;内盖牙299;排气阀结构3;通气管31;可动阀体32;阀体顶锥321;驱动件33;平移端331;排气翘杆34;驱动端341;翘杆铰接部342;翘起端343;换向斜面344;插销345;滑块346;密封圈7;第二内锅8;第二外缘81;外缘超出部811;第二侧壁82;第二拐角83;第二外侧半径831;第二底壁84;侧壁间隙89;内锅9;外缘91;侧壁92;拐角93;外侧半径931;内侧半径932;底壁94。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对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3.作为具体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其包括主机1以及盖组件2;主机1设置有放置腔12以及位于放置腔12内的发热体11,放置腔12内设置有内锅9,发热体11与内锅9相抵或相近。发热体11通电发热,使得内锅9发热,从而对内锅9内的食物等进行加热。
44.盖组件2包括旋转件22、内盖29以及与主机1铰接的盖载体21。盖载体21与主机1通过常规的盖铰接销19实现铰接,使得盖组件2整体能够相对主机1旋转而打开,此时,盖组件2为打开状态,内锅9的开口完全外露。
45.旋转件22设置有俯视时为环扇形的弧形槽221,盖载体21设置有连接柱211,连接柱211套设有导向轮212,导向轮212位于弧形槽221内。连接柱211与弧形槽221一一对应,并且弧形槽221为多个,以实现受力平衡。当然,弧形槽221也可以仅为一个。当然,可以在连接柱211的一端旋入螺丝,实现对导向轮212的限位。
46.内盖29设置有内盖牙299且与旋转件22固定连接。
47.主机1设置有主机内胆牙17。通常,放置腔12为主机1的内胆(附图未标出)的内腔,主机内胆牙17设置在内胆的顶端。
48.内盖牙299与主机内胆牙17相抵,此时盖组件2为关闭状态,并且内盖29为锁盖状态。
49.旋转旋转件22,比如通过旋转固定在旋转件22上的把手229使得旋转件22旋转,带动内盖29旋转,使得主机内胆牙17与内盖牙299完全错开,此时内盖29为开盖状态;之后即可旋转盖组件2使得内锅9的开口完全外露,盖组件2为打开状态。
50.工作原理为:组装时,只需要将盖载体21向旋转件22移动,使得连接柱211插入导向轮212,然后将内盖29与旋转件22固定连接即可;能够方便地组装盖组件2。
51.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导向轮212设置有导向轮槽214,弧形槽221的侧壁插入导向轮槽214,使得导向轮槽214能够保持在导向轮槽214内,无法沿导向轮212的轴线移动。导向轮212能够保持在旋转件22上,从而能够将导向轮212与旋转件22预组装为一体,有利于批量生产。
5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盖组件2还包括与旋转件22可拆地固定连接的限位件
223,弧形槽221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22,弧形槽221的宽度小于安装孔222的直径,导向轮212的直径小于安装孔222的直径,限位件223覆盖安装孔222。弧形槽221的宽度是弧形槽221的半径所在直线上的宽度。当存在多个弧形槽221时,仅一个限位件223即可。将限位件拆卸下后,能够将导向轮212穿过安装孔222,然后平移导向轮212使得弧形槽221的侧壁插入导向轮槽214,便于将导向轮212安装到弧形槽221。
53.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旋转件22固定设置有内盖连接部227;盖载体21设置有连接让位口219;内盖连接部227穿过连接让位口219与内盖29连接。
54.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内盖连接部227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体228;连接体228的断面为u形且一端与内盖29相抵,螺丝穿过内盖连接部227的一端旋入内盖29。便于旋转件22、内盖29之间的固定连接。
55.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连接体228具备弹性。旋转件22、内盖29之间能够轻微地浮动,能够吸收内盖牙299与主机内胆牙17相抵而使内盖29、旋转件22之间产生的距离变化,相比于旋转件22、内盖29之间通过硬质塑料件连接,能够确保盖组件2的使用寿命。
56.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盖组件2还包括为弹簧的弹性件213,弹性件213的两端分别抵持导向轮212、盖载体21。通常,弹性件213套设在连接柱211上。能够使得导向轮212具有阻尼效果,提高旋转旋转件22时的手感。
57.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盖组件2还包括解锁翘杆281以及与盖载体21活动连接的解锁按键28,比如解锁按键28嵌入盖载体21而与盖载体21直线滑动连接,解锁翘杆281一端设置有锁定扣282,主机1设置有被锁扣18,锁定扣282与被锁扣18相抵;盖铰接销19上盖套设有提供旋转力的扭簧(附图未标出),使得盖组件2具有旋转打开的趋势。按压解锁按键28使得解锁翘杆281一端旋转,锁定扣282与被锁扣18错开,此时,盖组件2能够不受被锁扣18的限制而能够旋转打开。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盖组件2还包括锁定弹簧383,锁定弹簧383分别与盖载体21、解锁翘杆281连接,使得解锁翘杆281具有旋转的趋势,该解锁翘杆281的旋转趋势为使得锁定扣282靠近被锁扣18而与被锁扣18相抵的趋势。虽然无法实现旋转盖组件2的与解锁被锁扣18,依然能够实现盖组件2与主机1之间的临时锁定,不会出现需要一边克服扭簧的弹力一边旋转旋转件22来使内盖牙299与主机内胆牙17相抵得情形,便于内盖29与内锅9的密封。
5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还包括排气阀结构3;排气阀结构3包括通气管31、可动阀体32、驱动件33以及排气翘杆34;通气管31固定在内盖29上且贯穿内盖29;可动阀体32放置在通气管31的顶端。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可动阀体32设置有阀体顶锥321,阀体顶锥321插入通气管31的顶端。可动阀体32依靠其重力使得通气管31的顶端密封,使得内锅9内的高压水蒸汽等气体无法通过通气管31外排,进而保证内锅9内的高压。
59.排气翘杆34包括依次连接翘杆铰接部342、翘起端343,翘杆铰接部342与旋转件22铰接。
60.驱动件33固定在旋转件22上且能够驱动排气翘杆34旋转。
61.翘起端343位于可动阀体32的下方且俯视时与可动阀体32具有重叠的部分。
62.工作原理为:驱动件33驱动排气翘杆34旋转,使得翘起端343将可动阀体32抬起,通气管31的顶端与外界连通,使得内锅9内的高压水蒸汽等气体通过通气管31外排而泄压。由于是翘起端343将可动阀体32抬起实现泄压,通气管31、可动阀体32之间的间隙能够设置
得较大、可以轻微晃动(即在垂直于通气管31的平面内平移),能够使得可动阀体32与通气管31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进而确保可动阀体32能够顺利地开闭阀。
63.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排气翘杆34包括依次连接驱动端341、翘杆铰接部342、翘起端343,驱动件33包括输出直线动力的平移端331,平移端331正对驱动端341,且驱动端341和/或平移端331设置有换向斜面344。比如,驱动件33为电磁铁。平移端331直线运动,通过换向斜面344(驱动端341的换向斜面344或平移端331的换向斜面344)的相抵而使得驱动端341旋转。相比于通过减速电机使得驱动端341旋转,无需复杂电控装置控制减速电机的旋转角度,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64.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平移端331的直线动力方向平行于翘杆铰接部342的铰接轴心线。平移端331抵持驱动端341时,能够对驱动端341提供较大的旋转力矩。
65.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翘起端343的断面为l形,使得排气翘杆34的断面为z形,驱动件33与可动阀体32在高度方向上存在重叠的部分。能够使得盖组件2的整体厚度较薄。
66.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翘起端343包括插销345,盖组件2包括与旋转件22直线滑动连接的滑块346,插销345穿过滑块346且部分位于可动阀体32的下方。能够防止通气管31排出的气体与驱动件33接触而降低驱动件33的寿命。
67.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盖组件2还包括内盖夹层291,内盖夹层291与内锅9固定连接,且与内盖29之间设置有间隙。比如,内盖夹层291与内锅9均与通气管31和/或螺丝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内盖夹层291与内锅9固定连接。
68.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内盖夹层291的边缘套设有密封圈7。能够提高内盖夹层291、内盖29之间,内盖夹层291、内锅9之间的密封性。
6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还包括第二内锅8,第二内锅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81、第二侧壁82、第二拐角83、第二底壁84。
70.内锅9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91、侧壁92、拐角93以及底壁94。
71.第二内锅8放置于内锅9内,第二外缘81与外缘91相抵。
72.第二内锅8、内锅9为不同材质,比如内锅9为金属材质,第二内锅8为紫砂材质。第二内锅8、内锅9分别实现煲汤、煮饭的功能。
73.在运输电压力锅的该过程中,第二内锅8放置于内锅9内,无需为第二内锅8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8的存放。
74.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二外缘81超出外缘91而形成外缘超出部811。外缘超出部811能够被人手抵持,便于将第二内锅8从内锅9从取出。
75.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二侧壁82、侧壁92之间设置有侧壁间隙89。第二侧壁82、侧壁92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便于将第二内锅8从内锅9从取出。第二内锅8、内锅9中的一个为紫砂、陶瓷等表面较粗糙的材质制成时,侧壁间隙89的效果显得尤为明显。
76.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二拐角83外壁的断面半径为第二外侧半径831;拐角93外壁的断面半径为外侧半径931,拐角93内壁的断面半径为内侧半径932;则满足外侧半径931等于第二外侧半径831,内侧半径932小于第二外侧半径831,使得侧壁间隙89由上往下逐渐缩小至零。第二内锅8放置在内锅9内时,仅第二拐角83的顶端存在接触,便于将第二
内锅8从内锅9从取出。
77.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底座121设置有底座槽(附图未标出),所述底座槽的半径为底座槽半径122,外侧半径931小于等于底座槽半径122。第二内锅8、内锅9分别放置到底座121上时,第二拐角83外壁、拐角93外壁均能与底座槽贴合(相切或重合而贴合),能够确保第二内锅8、内锅9分别放置到底座121上时不晃动。
78.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二底壁84、底壁94之间设置有间隙(附图未标出),所述间隙的厚度等于第二外缘81的厚度。第二内锅8、内锅9分别放置到底座121上时,第二外缘81、外缘91的高度位置相同,能够确保第二内锅8、内锅9的被盖组件2密封的效果一致。
79.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等,不表示任何顺序、量或重要性,仅是用于区分。
80.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用语:一个、一种等,不表示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至少一个提到的对象的存在。
81.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指示方位或位置的用语:顶部、底部、侧部、纵向、横向、中间、中心、外、内、水平、竖直、左、右、上方、下方等,意指反映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82.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用语:大致、整体、近似、相近等,是为了指出存在特征但允许一定偏差的限定用语。允许一定偏差的量可取决于特定背景而变化;例如,针对尺寸的偏差、可取决于的特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尺寸公差的国家标准。

技术特征:


1.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包括主机(1)以及盖组件(2);主机(1)设置有放置腔(12)以及位于放置腔(12)内的发热体(11),放置腔(12)内设置有底座(121)以及内锅(9),发热体(11)与内锅(9)相抵或相近;盖组件(2)包括旋转件(22)、内盖(29)以及与主机(1)铰接的盖载体(21);内盖(29)设置有内盖牙(299)且与旋转件(22)固定连接,内盖(29)能够相对盖载体(21)旋转,主机(1)设置有主机内胆牙(17);内盖牙(299)与主机内胆牙(17)相抵;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内锅(8),第二内锅(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81)、第二侧壁(82)、第二拐角(83)、第二底壁(84);内锅(9)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91)、侧壁(92)、拐角(93)以及底壁(94);第二内锅(8)放置于内锅(9)内,第二外缘(81)与外缘(91)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外缘(81)超出外缘(91)而形成外缘超出部(8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侧壁(82)、侧壁(92)之间设置有侧壁间隙(8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内锅(8)、内锅(9)中的一个为紫砂或陶瓷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拐角(83)外壁的断面半径为第二外侧半径(831);拐角(93)外壁的断面半径为外侧半径(931),拐角(93)内壁的断面半径为内侧半径(932);则满足外侧半径(931)等于第二外侧半径(831),内侧半径(932)小于第二外侧半径(831),使得侧壁间隙(89)由上往下逐渐缩小至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底座(121)设置有底座槽,所述底座槽的半径为底座槽半径(122),外侧半径(931)小于等于底座槽半径(12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底壁(84)、底壁(94)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厚度等于第二外缘(81)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盖组件(2)还包括内盖夹层(291),内盖夹层(291)与内锅(9)固定连接,且与内盖(29)之间设置有间隙;内盖夹层(291)的边缘套设有密封圈(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包括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第二侧壁、第二拐角、第二底壁;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侧壁、拐角以及底壁;第二内锅放置于内锅内,第二外缘与外缘相抵。本实用新型无需为第二内锅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多内锅的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


技术研发人员:

曹柏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士彤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2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半径   外缘   侧壁   电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