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鞋底。


背景技术:



2.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
3.目前的鞋底在干燥路面时,因其直接与地面相接触,故防滑效果良好,而一但接触水面或油面时,因水或油在鞋底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层润滑膜,而导致鞋底防滑效果降低,会使人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鞋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柔软层、助行走模块锥形柱体、内凹排水沟槽、仿生足弓支撑模块、排水透气孔和足后跟杯护围;所述柔软层为鞋底状;所述助行走模块有两个,两个助行走模块分别设置在柔软层下底面的鞋掌处和鞋跟处;所述锥形柱体有若干个,若干个锥形柱体均匀设置在助行走模块上;所述内凹排水沟槽设置在每个助行走模块之间;所述仿生足弓支撑模块设置在柔软层上表面的足弓处;所述排水透气孔设置在柔软层的外侧面上,且与柔软层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足后跟杯护围设置在柔软层的后部一周上,通过柔软层来与使用者的脚底相接触,提升使用者行走的舒适度,通过锥形柱体与地面相接触,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锥形柱体与地面形成65度角,在山地和雪地上行走时,可以快速嵌入山地缝隙或雪地表面,形成有效的抓地力,锥形柱体抓地的同时可以防止鞋底卡入砂石和积雪,从而影响抓地性能和增加鞋体重量,通过内凹排水沟槽能够有效的将湿滑地面的水渍挤压流过,从而使助行走模块与地面相紧密接触,通过仿生足弓支撑模块根据偏平足脚型特点,对足弓提供支撑,同时足后跟杯护围包裹足后跟,促使足后跟和小腿保持垂直受力,改善扁平足和非自然的足弓下陷人,减缓偏平足行走易疲劳感,矫正足弓形态,通过排水透气孔能够有效的排出鞋内积水,防止脚部打滑。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鞋底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细沟,所述每个排水细沟之间设置有凸起隔断小柱体,通过排水细沟能够在凸起隔断小柱体接触到水面和油面时,将水和油挤压在排水细沟内形成隔断效果,从而使凸起隔断小柱体可以更好的同地面产生接触,提升与地面的摩擦力,起到在水面、油面和沐浴露地面止滑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柔软层来与使用者的脚底相接触,提升使用者行走的舒适度,通过锥形柱体与地面相接触,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锥形柱体与地面形成65度角,在山地和雪地上行走时,可以快速嵌入山地缝隙或
雪地表面,形成有效的抓地力,锥形柱体抓地的同时可以防止鞋底卡入砂石和积雪,从而影响抓地性能和增加鞋体重量,通过内凹排水沟槽能够有效的将湿滑地面的水渍挤压流过,从而使助行走模块与地面相紧密接触,通过仿生足弓支撑模块根据偏平足脚型特点,对足弓提供支撑,同时足后跟杯护围包裹足后跟,促使足后跟和小腿保持垂直受力,改善扁平足和非自然的足弓下陷人,减缓偏平足行走易疲劳感,矫正足弓形态,通过排水透气孔能够有效的排出鞋内积水,防止脚部打滑,通过排水细沟能够在凸起隔断小柱体接触到水面和油面时,将水和油挤压在排水细沟内形成隔断效果,从而使凸起隔断小柱体可以更好的同地面产生接触,提升与地面的摩擦力,起到在水面、油面和沐浴露地面止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鞋底特殊的结构设计,既能实现雨天路面防滑又能实现砂石雪地路面抓地的功能需求,仿生足弓支撑稳固结构和后跟护围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缓扁平足患者行走中脚外翻,支撑足弓,缓解扁平足足弓塌陷,引起足背疼痛活动受限的情况,矫正扁平足。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部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部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仿生足弓支撑模块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柔软层、2-助行走模块、3-锥形柱体、301-排水细沟、302-凸起隔断小柱体、4-内凹排水沟槽、5-仿生足弓支撑模块、6-排水透气孔、7-足后跟杯护围。
具体实施方式
12.实施例1
1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鞋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柔软层1、助行走模块2、锥形柱体3、内凹排水沟槽4、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排水透气孔6和足后跟杯护围7;所述柔软层1为鞋底状;所述助行走模块2有两个,两个助行走模块2分别设置在柔软层1下底面的鞋掌处和鞋跟处;所述锥形柱体3有若干个,若干个锥形柱体3均匀设置在助行走模块2上;所述内凹排水沟槽4设置在每个助行走模块2之间;所述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设置在柔软层1上表面的足弓处;所述排水透气孔6设置在柔软层1的外侧面上,且与柔软层1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足后跟杯护围7设置在柔软层1的后部一周上,通过柔软层1来与使用者的脚底相接触,提升使用者行走的舒适度,通过锥形柱体3与地面相接触,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锥形柱体3与地面形成65度角,在山地和雪地上行走时,可以快速嵌入山地缝隙或雪地表面,形成有效的抓地力,锥形柱体3抓地的同时可以防止鞋底卡入砂石和积雪,从而影响抓地性能和增加鞋体重量,通过内凹排水沟槽4能够有效的将湿滑地面的水渍挤压流过,从而使助行走模块2与地面相紧密接触,通过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根据偏平足脚型特点,对足弓提供支撑,同时足后跟杯护围7包裹足后跟,促使足后跟和小腿保持垂直受力,改善扁平足和非自然的足弓下陷人,减缓偏平足行走易疲劳感,矫正足弓形态,通过排水透气孔6能够有效的排出鞋内积水,防止脚部打滑,所述锥形柱体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细沟301,所述每个排水细沟301之间设置有凸起隔断小柱体302,通过排水细沟301能够在凸起隔断小柱体302接触到水面和油面时,将水和油挤压在排水细沟
301内形成隔断效果,从而使凸起隔断小柱体302可以更好的同地面产生接触,提升与地面的摩擦力,起到在水面、油面和沐浴露地面止滑的效果,使用者脚底接触到柔软层1,其足弓部与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相接触,被支撑住,足后跟杯护围7包裹住使用者的脚后跟,当锥形柱体3与地面相接触时,凸起隔断小柱体302与地面相接触,地面上的水渍或油渍被挤压到排水细沟301内,当柔软层1上产生积水时,积水经过排水透气孔6从柔软层1侧面排出。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者脚底接触到柔软层1,其足弓部与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相接触,被支撑住,足后跟杯护围7包裹住使用者的脚后跟,当锥形柱体3与地面相接触时,凸起隔断小柱体302与地面相接触,地面上的水渍或油渍被挤压到排水细沟301内,当柔软层1上产生积水时,积水经过排水透气孔6从柔软层1侧面排出。
15.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16.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柔软层(1)、助行走模块(2)、锥形柱体(3)、内凹排水沟槽(4)、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排水透气孔(6)和足后跟杯护围(7);所述柔软层(1)为鞋底状;所述助行走模块(2)有两个,两个助行走模块(2)分别设置在柔软层(1)下底面的鞋掌处和鞋跟处;所述锥形柱体(3)有若干个,若干个锥形柱体(3)均匀设置在助行走模块(2)上;所述内凹排水沟槽(4)设置在每个助行走模块(2)之间;所述仿生足弓支撑模块(5)设置在柔软层(1)上表面的足弓处;所述排水透气孔(6)设置在柔软层(1)的外侧面上,且与柔软层(1)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足后跟杯护围(7)设置在柔软层(1)的后部一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柱体(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细沟(301),所述每个排水细沟(301)之间设置有凸起隔断小柱体(3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鞋底,包括柔软层、助行走模块、锥形柱体、内凹排水沟槽、仿生足弓支撑模块、排水透气孔和足后跟杯护围;本实用新型通过柔软层来与使用者的脚底相接触,提升使用者行走的舒适度,通过锥形柱体与地面相接触,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锥形柱体与地面形成65度角,在山地和雪地上行走时,可以快速嵌入山地缝隙或雪地表面,形成有效的抓地力,锥形柱体抓地的同时可以防止鞋底卡入砂石和积雪,从而影响抓地性能和增加鞋体重量,通过内凹排水沟槽能够有效的将湿滑地面的水渍挤压流过,从而使助行走模块与地面相紧密接触。与地面相紧密接触。与地面相紧密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

丁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安足立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6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柱体   锥形   模块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