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总动员——螳螂目和双翅目(资料整理自百度百科)

昆虫总动员
2012级动物科学设施畜牧班
李万梁
学号:1203074121
形态特征:
螳螂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中至大型的捕食性昆虫,外形十分有特点。螳螂目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且突出,触角丝状;胸部也十分发达,前胸特别延长,前足胫节呈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腿节和胫节生有倒勾的小刺,用以捕捉各种昆虫;腹部肥大,腹面雌只见6节,雄可见9节,中、后足适于步行。足跗节5节,有爪1对,缺中垫。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产卵器不突出,尾须短。
螳螂属于渐变态,产卵于泡沫状分泌物硬化而成的卵鞘中,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
生物学特性:
虽然螳螂目仅含螳螂科这一科,但是分布极其广阔,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除了极寒地带之外,螳螂目昆虫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仅我国已知的螳螂目就有大约51种,在一些热带地区和国家就更加丰富了,世界上已知的螳螂目多达大约1585种,这1585个不同的种类种尤以热带地区最丰富,除了热带地区之外,世界各地也均有分布。
螳螂目是一种捕食性的凶猛昆虫,是昆虫界的恐怖的大刀将军,肉食性,靠着自己天生的条件,可以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这一点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像我国不少种类的螳螂,都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一种益虫。性格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甚至可以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
常见种类
拟刀螂,体长可达100毫米以上,黄褐或绿,面横向,面幅约为高的2倍。刀螂,似上种,体较小,面幅为高的3倍。拒斧螳,绿,体长50~70毫米,面幅较高略小或略大。胸腹均较宽阔。小刀螂,灰褐,散有黑点,体长40毫米,前足内侧有黑纹。
另外螳螂目还有许多常见的种类,如:中华大刀螳螂、狭翅大刀螳、广斧螂、静螳、薄翅螳螂、勇斧螳螂、南大刀螂、北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
形态特征
双翅目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昆虫种类,其种类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一般双翅目昆虫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恼人的苍蝇蚊子,而实际上双翅目昆虫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种类,起形态特征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双翅目昆虫的头部一般与体轴垂直,活动自如,下口式。复眼大,常占头的大部;单眼2个(如蠓科)、3个(如蝇科)、或缺(如蚋科)。触角形状不一,差异很大。双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中胸发达,前、后胸退化,中胸具翅1对,膜质,某些类具毛(如毛蠓科)或鳞片(如蚊科),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很少缺如),极少数种为短翅、无翅或翅退化,翅脉近基本型,常有消失或合并现象。足短或极长,基节、转节、腿节、胫节上的鬃、毛、栉、齿等装备在有
瓣类的分类鉴定上极为重要。跗节5节,爪和爪垫各1对,爪间突通常存在,刚毛状或垫状。腹部分节明显,长角亚目11节,蝇类仅4~5节,末端数节形成尾器、尾叶和外生殖器。雄性尾器常为种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一般由6~9节特化而成,其构造在各类中变异很大。雌性尾器主要为产卵器,在蝇类中腹部第6~8节管状,节间膜极发达,形成伸缩自如的产卵器,静止时隐藏腹内不外露。有瓣类头、胸、腹均具一定方式排列的鬃或刚毛,其位置和数目都是分类鉴别的重要特征。
双翅目昆虫一般为两性生殖,多数系卵生,也有伪胎生和胎生。此外,也有孤雌生殖和少数的幼体生殖现象。在环裂亚目中,卵可在母体内发育到各种程度以后产下,例如,蝇科的某些类刚产下的卵即能孵化,或产下不久即孵化,也有孵化出的已是第3龄幼虫。蛹生派昆虫产下的为前蛹期幼虫,能自由活动,但不取食即化蛹,如虱蝇。通常卵单产或成块产在食物上、食物中、水下、土中、植物的组织内部、活的寄主体内,或产于幼虫的栖息场所。双翅目发育所需生活周期的长短因各自的食性、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而异;如食性广而杂的家蝇、食蚜蝇等,生活周期短,年发生数代。食虫性的蚤蝇科、寄蝇科、麻蝇科和食蚜蝇科的一些种类生活周期最少10天,多到1年(某些寄蝇和食虫虻),网翅虻科的某些种类需2年才能完成1代。有瓣蝇类大多以蛹期越冬,少数以幼虫越冬,偶尔有成虫越冬
的现象。
双翅目昆虫的卵呈长卵形、纺锤形或圆筒形,表面平滑或具刻纹、脊、柄或两侧翼状。幼虫的基本特征是:体分节,头有或无,口器不显著,眼常缺如,无真正分节的足。根据头部发达或退化情况,大致有全头型、半头型和无头型三类,全头型的特征是头部发达,完整,头壳骨化,口器咀嚼式,位于腹面,如蚊类幼虫;而半头型的特征是头后部和口器或多或少退化,不完整,头壳背面略骨化,口器位于头的尖端;无头型则为头部不明显或完全缺如,口器退化,仅具1~2个口钩,如蝇蛆。各类的幼虫龄期也不相同:长角亚目一般4龄(蚋科6龄),短角亚目5~8龄,环裂亚目3龄。
双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类,幼虫属于无足型、蛹多为围蛹和被蛹。
生物学特性:
双翅目昆虫下属的科种特别多,分布范围也十分广,双翅目昆虫全球分布,而且各地区双翅目昆虫的种类都多得数不胜数。仅我国境内,双翅目昆虫已知的种类就有四千多种,而世界上已知的双翅目昆虫就有85000种之多!
双翅目昆虫的食性比较特殊,又广又杂。在双翅目家族中,不光有捕食性的昆虫种类,还有许许多多的寄生性双翅目。这些双翅目昆虫大多以农作物为食,例如:竹笋、菠菜、甜菜等蔬菜都是泉蝇属的幼虫的美餐;豆科类的植物也经常受到浅蝇科的攻击和进食;还有一些美味的水果,像柑橘、梨、桃子等也都成了实蝇科的食物,蝇科芒蝇属为害稻、粟,花蝇科球果花蝇属的幼虫为害松柏球果,严重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造林工作。可以说,因为双翅目昆虫喜好农作物的食性,对给人类带来了不少麻烦。
双翅目的幼虫食性也极其复杂,植食性的双翅目昆虫幼虫多为农作物害虫,如潜蝇科潜叶,实蝇科蛀食果实,瘿蚊科形成虫瘿,某些水栖长角亚目幼虫以藻类为食;还有一些腐食性或粪食性的双翅目幼虫取食腐败的动、植物或粪便,如花蝇科、毛蚊科、蚤蝇科(部分寄生性)、毛蠓科;也有一些捕食性的双翅目昆虫幼虫如食蚜蝇科、斑腹蝇科、黄潜蝇科的某些种类;和双翅目成虫一样,双翅目昆虫的幼虫一样存在寄生现象如寄蝇科、头蝇科、眼蝇科和网翅虻科的幼虫均寄生于昆虫体内,如寄蝇幼虫寄生于粘虫、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等重要农林害虫体内;小头虻科寄生于蜘蛛,其他如皮蝇科、狂蝇科、胃蝇科的幼虫寄生于牛、羊、马的体内。
不过,人们目前利用双翅目昆虫的这种特殊习性和食性,已经将其利用起来,使得双翅目昆虫反而成了帮助人们治理农业问题的助手,并且不论从种类、数量或者防治效果来看,其重要性仅次于膜翅目昆虫。捕食对象及寄主选择范围极为广泛,可从蜗牛、蚯蚓直到鸟兽,昆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捕食。其中以寄蝇科最为突出,其幼虫绝大多数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的多种害虫体内,能抑制农林害虫的大量发生。蚕饰腹寄蝇,在蚕区,它是家蚕和柞蚕的重大害虫,但是人们利用它们对寄主的破坏性,将这一类昆虫放置于林区,在林区,它是松毛虫的重要天敌,这样,它们就可以替人类解决掉树林中的松毛虫的问题。
双翅目昆虫习性复杂,适应力极强,陆生或水生,一般系昼间活动,少数种类黄昏或夜间活动。成虫吸食花蜜、树液以及其他腐殖质,如食蚜蝇、蜂虻、花蝇、寄蝇等;某些类则系捕食性,捕食昆虫或其他小动物;也有一些类的幼虫和成虫均系捕食性,如鹬虻科、食虫虻科、长足虻科成虫捕食等。蚊科、蠓科、蚋科、虻科的部分种类为吸血双翅目,但多属雌性吸血,雄性大多数系非吸血性,而从植物液汁为营养,但家蝇类的吸血种类雌雄性均吸血。蛹生派种类多在温血动物的体外寄生,吸食寄主血液,如蛛蝇科、蝠蝇科之寄生于蝙蝠,虱蝇科寄生于鸟类和家畜;此外,如螫蝇亚科某些种类营自由生活而吸
血。双翅目昆虫极善飞翔,是昆虫中飞行最敏捷的类之一。也有一些种类的翅与足均特化而适于游泳。幼虫大部系陆栖,但长角亚目的大部、短角亚目的虻科和水虻科、环裂亚目的水蝇科等幼虫多系水栖,大多数生活于淡水中,也有栖息于海水或盐水中。
常见种类:
双翅目的种类十分多,而且几乎都非常常见,一般双翅目的常见的种类有:厕蝇蛛蝇胃蝇蜂蝇叶蝇伪大蚊幽蚊粪蚊食木虻水虻臭虻、毛蚊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62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昆虫   双翅目   幼虫   种类   螳螂   口器   寄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