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的门墩石

元明时期的门墩
造型生动的门墩石雕刻
门墩石置于门框下起支撑加固作用,种类较多,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属装饰,有动物、人物、圆鼓、方体等;下部为长方体墩石,在中间部位上面有横槽与海窝,侧面有竖槽,用来装置门与门槛。门墩石除了实用以外,还起到装饰大门的作用,彰显了家庭地位。古人认为其还可辟邪。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有一批门墩石,现选6件(套)元明时期有纪年款的门墩石如下:
1至治款狮子门墩石长72厘米,宽36厘米,高48厘米。整体由狮子与墩石组成,狮子为爬卧状,双耳下耷,头后披,鬃毛卷曲,粗眉巨目,宽鼻,咧嘴龇牙。前腿曲卧,头压于上,曲体,头向右转,一后腿搭于头上,下压一幼狮,另一后腿曲卧,形象生动,富于神韵。下为长方体墩石,其正面阴线刻荷花简笔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侧面同样阴线刻荷花。在侧面竖槽前,刻有铭文“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口杜人
季,石匠口根领。”侧面线刻纹饰不清。
2泰定之年款狮子门墩石一对高54厘米,宽43厘米,长80厘米。由狮子与墩石组成,两墩石上各卧一狮子。狮子龇牙张嘴,口衔彩带,四腿曲爬于墩石上,粗尾曲弯向前,头、体、尾呈弧形。两只狮造型相对,区别在于:一只口衔的彩带一端有十字结,另一端系彩球,另一只口合彩带的一端则系银锭。
两件墩石正面与侧面剔底雕纹饰,互相对称。墩石正面为凤鸟麒麟花卉纹,其空中凤乌展翅飞舞。下有一麒麟回首前奔,周围牡丹花叶。侧面盛开的牡丹花中,巨龙穿跃,其挺胸昂首,曲体盘绕,四爪挥舞,有一股势不可当之气。两石铭文分别为:“口朝家口口谨施门卫墩壹对,保佑合宅安乐,美原县设义张村范子义同室,徐氏,李氏,男口”:“泰定元年(1324年)正月二日谨题,画匠冯善礼石匠任信”。关于美原县,元代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复设富平县与美原县同属耀州,至元二十四年并美原入富平,美原在陕西富平县内。
3至顺二年款狮子门墩石一对高47厘米,宽34厘米,长67厘米。一墩石上卧狮怀内有一对幼狮戏玩,一只幼狮爬卧欲起,却被另一只幼狮压于腹下,尾又被大狮咬住不放,上面的幼狮又咬着大狮耳。另一门墩石上的狮子与其对应,造型雷同,不同之处是口含长带,带系一绣球,前右腿置绣球上。墩石正面阴线刻一朵荷花与一片荷叶,周围还有其他花叶,随风而扬,荷花盛开。
两石内侧面在竖槽前后各阴刻花卉,图3—1为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图3-2刻盛开的菊花。图3—1之石刻铭文为:“至顺二年(1331年)十月八日,匠人马德”。图3-2之石刻铭文为:“赵成口口置”。
4大明成十七年款狮子门墩石墩石上卧狮。体态丰满。墩石正面与侧面阴刻花卉纹饰,正面为荷花,侧面前刻海棠形双边框,内刻莲花与麒麟。3朵莲花盛开,叶呈三尖形或五尖形叶片。麒麟昂首挺胸,头似鹿头。石上刻铭文:“大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仲春二月十七日,本寺住持沙门祥瑞峰、门徒原晓、原演、原宝。本村施主张夤闰布施门一合,门口
云全,木匠杨佝、杨泣,石匠杨清,铁匠刘能”。
5正德款狮子门墩石一对长62厘米,宽27厘米,高50厘米,整体由狮子与墩石组成,狮子四腿曲卧,弯体丰满,昂头侧转前视,双耳下耷,粗眉大眼,宽鼻,平嘴。墩石正面与内侧面阴线刻纹饰,边刻~周卷草纹,海棠形内刻盛开牡丹花,线条流畅,生动自然。在墩石上面有横槽与海窝,内侧有一竖槽,在竖槽前刻铭文两行:“正德五年(1510年),仲月吉日记。石匠杨美、杨万”。另一件造型对应相同。
6嘉靖四年款狮子门墩石一对高52厘米,长83厘米,宽27厘米。一墩石上卧狮,颈带项圈。墩石正面与侧面浮雕袍袱角,正面袍袱角圆环带内雕麒麟回首爬卧,外围云朵,袍袱角外刻折枝花草。侧面袍袱角内刻的回首爬卧鹿,背驼一圆珠,上刻一“禄”字,其旁刻莲花形牌位,内刻有名及石匠名。墩石卧狮后有一横槽与海窝,内侧有竖槽。另一件墩石造型与此略有差异,墩石上卧狮抬后腿抓头,前一爪抓彩球带,背上爬一幼狮,相对嬉玩。墩石正面与侧面同样雕袍袱角,不同之处是正面的袍袱角内刻海水波涛,其上飞马回首奔驰。侧面袍袱角内刻回首奔驰的鹿,背驼圆球上刻“福”字。此石刻铭文“嘉靖四年(1525年)秋季”。
上述门墩石上卧狮为圆雕,墩石正面与侧面分别阴线刻凤鸟麒麟图、龙穿牡丹图、麒麟牡丹图、福禄寿图、牡丹图、菊花图等,是元代与明代中早期的特征,均为吉祥喻意。龙、凤与麒麟是人们喜爱的
装饰神兽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又被蒙上了神秘的彩。马与鹿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在古代祭神祭祖、求雨求天时,马是贡献的牺牲、通天的神兽。鹿与禄同音,寓意禄位、富贵。引人注目的是泰定元年款的墩石,正、侧
面刻龙、凤与麒麟,按规定一般百姓不许使用,其铭文中有“谨施石墩壹对”字样,可见此门墩石是施主出资雕刻供佛寺建筑使用的。
门墩石雕刻的艺术性
上面的门墩石上雕刻的立体狮子均为爬卧状,有的还与幼狮戏玩,但都表现出凶猛的气势。它们头部的鬣毛卷曲,双目圆睁,龇牙咧嘴,似有吼声传出。
墩面侧面均是阴刻线条图案,这是这一时期的特征。这些图案线条勾勒准确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凤乌与麒麟画面在同时期的其他器物上也有出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口径46厘米的元代青花凤乌麒麟花卉盘,可见这类图案在元代较流行。龙穿牡丹画面具有华贵的气质,周围开满牡丹,龙在花中上腾下跃,有风驰电掣的动势和速度感。明代嘉靖年款墩石的福禄画面、袍袱角内以彩带与祥云围绕的画面,以及成化款墩石正、侧面阴线刻花卉纹,都造型准确,变化转折流畅,突出了时代风格。门墩石雕刻的时代特征
一、狮子的特征
1唐代的狮子形象有蹲狮、行狮,具有凶猛的气势。宋代开始,狮子颈部出现项圈与挂铃,这表明狮子已被驯化,还会戏绣球。元明至清,狮子多呈现踩球和抚幼狮的造型,已成为定式。
2元代狮头上鬣毛为乳状隆起,从头顶披至后颈,有的到肩部;开脸显小,但头较大,从整体看,头占身体三分之一强。而明代鬣毛隆起较矮,头小身大。
3元代狮子开口不及前朝大,但比明代要大。
4元代狮子躯体,特别是蹲狮不如前朝狮子挺胸明显。前朝狮子肌肉隆起,四腿筋骨凸凹,壮实有力,比较夸张;而元代狮子体态渐趋丰腴,胸部凸起程度相对减弱,但比明代狮子显得有力,略带野性。元代狮子比明代狮子身小,突出了善于奔跑的体态。元代门墩石多数狮子呈爬卧状,明早、中期同样,明晚至清代狮子多呈蹲卧状。
5元明时期的狮子尾巴,侧外卷曲,中间呈佛尘状尾型。
6朋代狮子形体军圆、温顺,显示出狮子已是被驯饵艮的动物。
二、凤鸟的特征
元代的凤鸟高冠,有的颈上飘浮颈毛;鹰形喙,上带勾:体上为鳞纹;尾如宋代凤鸟尾,作带状卷草纹或浪草纹,一侧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纹。
三、龙的特征
元代的龙头略偏长,张口露齿吐舌,上唇长尖,凸向上翻露颚线,但不及唐宋龙那么夸张,龙口也没有唐宋的大;龙鼻凸起明显,角较粗短;重视背脊的刻划,四腿瘦劲。因民间禁用五爪龙,故龙爪或四爪或三爪,肘毛飘扬,尾秃,有的尾鬣呈火焰状。龙多为腾空驾云穿花的姿态,动感强。火焰纹由胸部前腿处与后腿处向上飘浮。明代龙头长,头鬣毛向上冲,前腿火焰纹明显。
四、麒麟的特征
弧形门元代的麒麟造型像鹿,长嘴,角有分叉,前、后腿带有火焰纹。到了明代,麒麟呈龙首,身上的火焰纹主要在前腿上;头与明代龙头相同。但是上述明成化年款的门墩石上刻的麒麟仍是鹿形,与元代雷同,这说明在石雕纹饰中,到了明成化时期麒麟基本上还没有变化。明代成化后,麒麟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2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59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门窗规范
标签:狮子   墩石   门墩   麒麟   造型   袍袱   雕刻   后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