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动作改善的二十个原则

动作改善的二十个原则
要使作业人员的动作品质符合“不摇头、不转身及不插秧"的三不政策,就必须改善动作的方法。虽然同样一项工作,每个作业员都有同样的手脚等身体部位,然而其作业效率却往往高低悬殊。因此,科学家、工程师与科学管理者对人体的操作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求最经济有效、省力省时的动作方式.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所以特别强调“最经济有效"一词,并不是要求作业人员的动作加速或者加班,不是跑嘴巴喊着“快点!快点!”的无效而又惹人反感的方法。而是研究一种用力最少、不易疲劳,既舒适又能达到最高效率的途径或方法。因此,科学家的研究范围就着重在寻求使操作人员舒适的工作场所布置,以及省时的工作方法,设法将作业人员的疲劳减到最低.动作改善原则,就是经过这样的研究、实验、实施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的结果。
动作改善原则,可分为三大类二十项:即
(1)有关人体运用方面的原则,共有八项.
(2)有关工作场所的布置与环境的原则,共有六项。
(3)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原则,共有六项。
详细二十原则,将依上述三大类顺序,逐项说明.
一、人体运用的原则
原则一:两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动作。
原则二:除休息时间外,两手不应同时空闲
原则三:两臂的动作应向且对称
此三项原则相互关联,可一并说明.大多数人均习惯于一手持东西,另一手工作。这是我们所不期望的浪费动作。应当让双手一起工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并且要以反向对称的方式来进行.
单手操作使人体容易产生心理及生理上不平衡的感觉,为克服此种不平衡,必须运用身体的应力去反制,因而使得身心容易疲劳。对称式的双手动作方式,自然使操作者的身体部位产生平衡的感觉,而减少运用身体的应力机会,使得工作者较轻松愉快而不容易疲劳.
原则四:尽可能以最低级动作工作
人体的手动作可分成下列五个等级。
等级一:以指节为运动枢轴,手指为运动部位,动作范围为手指之长度。
工作台面等级二:以手腕为运动枢轴,整个手掌为运动部位,动作范围为手掌之长度.
等级三:以手肘为运动枢轴,整个手的前臂为运动部位,动作范围为前臂之长度。
等级四:以肩膀为运动枢轴,整只手臂为运动部位,动作范围为整只手臂之长度.
等级五:以腰部为运动枢轴,整个上身含手臂为运动部位,运动范围为整只手臂及上身弯腰或转腰之长度。
一般而言,越低级的运动,所耗费的时间越短,越不容易疲劳。为使工作效率高,不容易疲劳,我们必须利用低级的动作来工作.所以,工作物及工具的摆放距离越近越好,要尽量缩小工作范围。
原则五: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
所谓动能,俗称冲力.依物理学公式,一个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在工厂中,工人搬运物体的总重量可包含三部分:物体本身的重量、搬运或运用的工具本身之重量,以及运用身体部位本身的重量。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此三者的重量与速度,以发挥其动能来完成工作。
但若工作中无须利用动能时,则须设法减少这三者所产生的动能。换句话说,必须设法减少上述三者的重量或速度。例如,减轻工具的重量,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大小的铲子,比较重的铲子较容易引起疲劳。动作的距离也必须缩短,以减少其速度。此外,将重物往上抛时,我们会先做一些小弧度的摆动动作,然后再瞬间往上抛,其目的即是在产生速度,增加动能,使工作不易疲劳。
原则六:连续式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
拿一支铅笔在纸上,一左一右画下来,详细分析其动作内容可由两个阶段构成,即“移动,停止,再改变方向,再移动,再停止,如此重复不已”。在比例中,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约75%~80%的时间是用来移动铅笔。15%~25%的时间是用来改变手的方向.换句话说,此15%~25%改变的时间不是生产性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连续式的曲线运动,其工作
效率比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来得快。方向突变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容易引起疲劳。
原则七:弹道式运动较轻快
人体的肌肉动作可以划分成两组.一组为控制向内收缩的肌肉,另一组为控制向外抛出的肌肉。当两者平衡时,手便静止不动。当两者不平衡时,则产生动作。以食指及大拇指拿笔来写字的动作,就是上式两组不同配合运用肌肉运动的最佳例子.
而弹道式运动是一种较快而且容易的动作的方式,因其只运用了其中一组的肌肉动作方向。弹道式运动只有在初期要开始动作之时,可以加以控制,一旦连动出动就无法改变方向.例如,高尔夫球挥杆时,一旦击出之后,杆子必会顺势挥出,无法在中途(例如在肩膀高度)停下来。
弹道式运动方式,效率较高,速度也较快,较有力量也较精确,而且,不容易引起骨肉疼痛,比固定式的运动舒畅。木匠捶钉子的动作,就是运用弹道式动作方式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他如打字、弹琴、拉小提琴都是弹道式动作。
原则八:动作宜轻松有节奏
恰当组合动作,使工作产生韵律节奏,可使工作人员减少疲劳及心理压力。韵律节奏就像跳舞的动作一样快慢节拍。而且有规律地重复发生。但是,有时一个动作也许是很有规律、定期性地发生,却无法让人有韵律节奏的感觉。如欲变成有韵律感,则必须使手的动作,在轨道的某一段速度比其余的部分来得快,才能达到目的.
二、工作场所布置与环境的原则
动作改善原则中,有关工作场所布置与环境的原则,共有六项,分别为原则九至原则十四,说明如下:
原则九: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
工作人员都能在相同的地点,拿取所需要的工具或零件,是改善动作效率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地点固定可以减少无谓的寻浪费,同时有助于动作习惯的养成,以便不用寻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拿到东西,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减少因寻时所引进的分心.工作分心易产生意外灾害及做出不良品。
原则十:工具物料装置应依工作顺序排列并置于近处
常看到在工作台或机器上将工具一线排开放置使用,这是不正确的方式。因为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动作范围及动线,是呈圆弧状态,而非直线状态的。一线排开不但有违前述的动作原理,而且使工作距离加长。
以平面来说,正常的工作范围有一定的界线,右手之正常工作范围是右手扫过桌面的圆弧面积,左手的正常工作范围以此类推。左右手重叠之工作范围,即是双手均可操作之正常范围.
因此,在安排工具、零件、物料位置时,应当考虑到手的动作等级及工作范围之配合.要想在最小的工作范围内工作,必须尽可能使用较低级的动作才行.垂直面的最大工作区域,是以双手举起之最高点为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56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作   工作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