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标准

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标准
一、 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49张
二、 科室设置:
(一)科室设置:
(一) 业务科室:妇幼保健科、婚姻保健科、围产保健科、优生咨询科、乳腺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科、妇儿营养科、儿童五官保健科、生殖健康科、计划生育科、妇产科、儿科、健康教育科、培训指导科、信息资料科;
(二) 医技科室:药剂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功能检查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 人员
(一) 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人基础上,按床位数1:14增加编制;
(二) 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80%以上,主要科室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四、 房屋:
(一) 在保健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基础上,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50平方米增加总面积;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母婴同室不少于6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妇科检查床 产床
妇科仪 电动吸引器
节育手术器械 综合手术台
乳腺透照仪 B超
心电图 双目显微镜
多普勒胎心诊断仪 新生儿抢救台
儿童体格测量用具 200mAX光机
同视机 新生儿保温箱
儿童口腔保健椅 高压灭菌设备
儿童智力测查工具 洗衣机
电冰箱 血红蛋白测定仪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水浴箱 电视机
录、放像机 救护车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妇幼保健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保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不同形式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八、 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十一、分娩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11.1机构和相关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3.11.1.1
机构和相关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C
1.机构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相关资格。
2.助产技术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分娩室“24小时×7服务,每例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助产技术人员在场,高危妊娠分娩时必须有产科医师和新生儿医师在场。
4.相关助产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每年对已经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助产人员,进行能力与安全评价,有记录。
2.助产人员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执行记录。
A】符合“B”,并
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及主管职能部门监管。
3.11.2有分娩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建立分娩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制度与流程。
3.11.2.1
有助产管理和分娩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人员职责,制订分娩管理质量和持续改进方案并落实。
C
1.有各项助产管理和分娩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及执行记录,有专人负责。
2.相关助产人员知晓本岗位的管理制度要求。
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分娩质量和持续改进方案。
B】符合“C”,并
1.由中级职称以上医师负责产房质量管理。
2.科室至少每季度对方案执行和制度落实进行考核评价,有记录。
3.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科室有定期检查的结果,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3.11.2.2
建立分娩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制度与流程,确保助产技术项目安全、有效、适宜。
C
1.建立分娩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制度与流程。
2.有分娩风险防范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文件。
(1)有产房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2)有分娩相关的各种诊疗常规。
(3)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级医护人员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
(4)有明确的质量安全指标。
(5)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并有相应记录。
3.有分娩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产房人员熟悉产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有定期各项安全指标的院内抽查及科内自查,并有相应记录。
(3)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记录在案并制订防范措施。
4.有新生儿复苏、心肺复苏、肩难产、产后出血、子痫、羊水栓塞处理流程与措施。
5.助产人员熟悉本岗位的风险防范与预警要求。
B】符合“C”,并
1.有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
2.有定期举行产科急救预警演练的记录。
医疗保健器具A】符合“B”,并
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的结果,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3.11.3分娩室设置应布局合理,符合管理规范要求。
3.11.3.1
分娩室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布局合理,有分娩室的管理制度,有检查监督部门执行记录。
C
1.有分娩室的管理制度。
2.产房相对独立,周围清洁无污染源。
3.分娩区总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应集中设在病区一端,远离污染源,应有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隔离产房与污物专用通道。
4.产房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抢救台温度在3032℃。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
5.洗手区域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脚踏式、肘式、感应式),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
6.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所有器械应单独使用,用后的产房、产床应彻底消毒。
7.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院感防控符合相关要求。
B】符合“C”,并
1.有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
2.缓冲区:面积不小于20m2
3.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m2,内设有独立的洗手间;若设置为两张产床的分娩室,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4.有单独的可陪产的独立分娩室。
5.产房设有独立的产科手术室,或产房有到达手术室的快速通道。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监督检查,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3.11.3.2
有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抢救包、抢救流程图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
C
1.有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抢救流程图和急救设备的管理制度。
2.配备专门抢救包(如产后出血包括宫纱、气囊填塞器具等、子痫抢救包、羊水栓塞抢救包等)、长效宫缩剂、新生儿复苏器材等。
3.分娩室设备、急救药品齐全,满足分娩操作的需要,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有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4.相关人员熟悉本部门管理要求,熟悉药品及急救设备位置及性能。
B】符合“C”,并
1.配备专门的仪器维修人员、维护手册。
2.科室有每月定期检查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的记录,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等)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效果有评价、有记录。
3.11.4加强产程管理。分娩前应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产程中依照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并完整记录。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遇有特殊及处理,应及时与本人或委托人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相关内容有记录。
3.11.4.1
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C
1.熟练掌握产前检查及正常分娩的处理技术。
(1)高危妊娠的筛查、诊断、处理。
(2)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3)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4)各种催、引产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5)正确绘制产程图。
(6)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
(7)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阴道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查、胎心监护、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8)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9)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处理。
(10)心肺复苏技术。
(11)消毒和隔离技术。
(12)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技术。
(13)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4)新生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新生儿复苏技术(包括气管插管)。
(15)预防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婴传播技术。
2.分娩前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助产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其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上。
3.用产科诊疗规范、指南及临床路径规范诊疗工作,从临床诊疗流程与病历记录的诊疗方案中证实执行力。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医务人员掌握各种难产诊疗技术。
2.有各种孕产妇急危重症、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的诊疗规范,有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
3.产房医护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并有记录(包括新上岗人员培训和再培训)。
4.有高危评分、头盆评分及宫颈评分记录。
5.科室有月度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1.有分娩镇痛技术的应用规范与产程影响的处理流程。
2.每年有至少2次关于产科诊疗规范的再培训,并有书面记录。
3.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效果有评价。
3.11.4.2
无医学指征禁止干预产程进展。产程干预时须有明确的医学指征,有干预效果评价制度及记录。
C
1.有明确的产程干预医学指征、流程与操作规程,有促进自然分娩措施。
2.产科医生应掌握产程干预的医学指征,并应进行每年至少1次培训,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3.控制无指征人工破膜率在10%以下、会阴侧切率在30%以下。
4.有缩宫素的使用规范和阴道助产技术的操作规程,如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臀牵引等。
5.中级以上职称的产科医生应熟练掌握产程干预指征;住院医师应基本掌握产程干预指征。
6.开展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技术并有记录。
B】符合“C”,并
1.产科医生每年至少2次培训,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2.有对孕产妇进行相关宣教的相关制度。产妇基本了解自己接受了哪些产程干预及原因。
3.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记录。
(1)操作者自我检查。
(2)专(兼)职人员质控活动。
(3)有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发生后有报告、检查、处理的流程和规定,并有记录。
4.科室每月组织召开质量评估会议,分析评估上月的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抗菌药物使用、伤口愈合不良、病案质量、急危重症抢救等事宜,并提出整改措施。
5.科室建立质量安全考评制度,并计入个人绩效考核。
A】符合“B”,并
有月度产程干预评估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记录。
3.11.5选择合理分娩方式。有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手术前评估和审批制度,规范管理急诊剖宫产手术,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
3.11.5.1
有明确的阴道助产医学指征,阴道助产须经有资质的助产人员评估并实施。
C
1.有明确的阴道助产医学指征及技术操作规程。
2.阴道助产须经有资质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评估及实施。
3.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有事实与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履行监管的责任。
2.科室有月度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持续改进的事实。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效果有评价。
3.11.5.2
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有明确的医学指征。有明确的转行剖宫产手术术前评估和审批制度,有明确的剖宫产知情告知制度。
C
1.有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引产和缩宫产的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对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的医学指征有明确的书面规定,实施至少1年以上。
(1)有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手术前评估管理规定,并须经有资质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评估审批。
(2)产房中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由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判定及处理。
(3)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控制在10%以内。
(4)阴道助产率控制在5%以下,会阴侧切率应低于30%
(5)新生儿窒息率应在10%以下。
(6)抽查病历医学指征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2.有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知情告知制度,遵照执行。
3.对相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1次再培训,并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4.相关人员熟知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定期对中转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与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有记录。
(1)抽查病历医学指征合格率达到100%
(2)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控制在8%以下。
(3)会阴侧切率应低于15%
(4)新生儿窒息率在5%以下。
2.对相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2次再培训,并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3.科室有月度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持续改进的事实。
A】符合“B”,并
1.有事实与记录证实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的责任。
2.相关职能部门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3.11.5.3
用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急诊剖宫手术,有明确的急诊剖宫产手术管理规范和流程,有急诊剖宫产的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
C
1.有实行急诊剖宫产分级管理制度及审批流程,并由主治以上医师决定。
2.有急诊剖宫产绿通道,确诊后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
3.新生儿急救人员随叫随到。
4.配备超声诊断仪器及技术人员。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对急诊剖宫产根据危重程度进行分级,记录在病历中。
2.在手术室有施行阴道助产的条件。
A】符合“B”,并
1.至少有一名新生儿医师在分娩现场。
2.相关职能部门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3.11.5.4
实施剖宫产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详见本细则第六章第四节)。(★)
C
1.将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作为规范诊疗行为重要措施。
2.有控制剖宫产的相关保障制度与工作流程,相关医师知晓并遵循。
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控制在10%以下。
4.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保障措施,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B】符合“C”,并
1.至少每月一次对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执行力进行评价。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的措施。
3.近三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
A】符合“B”,并
1.职能管理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成效有评价。
2.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指标实施剖宫产质量控制。
3.11.6依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54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分娩   相关   剖宫产   管理   人员   记录   助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