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B.17时~18时
探空气球C.18时~19时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1.C  2.B第1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知,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可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第2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3~4题。
3.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4.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解析:3.A  4.B第3题,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
下表为2021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据此完成5~6题。
①太阳辐射较强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③暖气团持续补充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A.凌晨B.中午C.午夜D.傍晚
解析:5.B  6.D第5题,7日到12日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①对。7日到12日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成南风,对我国而言,南风带来的为暖气团,③对。依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地形类型,②错。表中增温幅度大,不会是洋流的影响,④错。故B正确。第6题,与12日相比,13日最高温降温幅度小,原因是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冷空气还未到达。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故排除A、B。如果是午夜到达,那么13日将不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也不会骤降,故不可能是午夜,C错。最低温大幅下降,应是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一般出现于日出前后(14日日出前后),因此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傍晚。故D正确。
下图为2021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7~9题。
7.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7.C8.D9.B第7题,根据风向可判断出,图示区域西部有低压槽,进而可以判断出四地中气压最低的是③。第8题,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2时至14时,选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④,该地等压线变化幅度最小且一直是东风,D对。①处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A错。②地可能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错。③地可能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C 错。第9题,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2时至14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对。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
天气变化小,A、C、D错。
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伏旱主要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据此完成10~12题。
10.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
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
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
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
11.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A.寒冷干燥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D.温暖湿润
1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易()
A.造成水稻减产B.诱发洪涝灾害
C.导致滑坡频发D.损毁航行船舶
解析:10.B11.C12.A第10题,据材料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指的是高温高湿,降水延续时间较长,B正确。第11题,伏旱期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因此其主要天气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C正确。第12题,伏旱时期天气炎热干燥,此时热量充足,恰好是水稻等农作物灌浆生长的时期,强烈的干旱可能会导致水稻减产,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读某地近地面天气图,回答问题。
(1)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据图示信息,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
(2)上图中,甲、乙、丙三处,最有可能形成“干线”的是哪一个?据图说明原因。
(3)根据天气图,预测A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解析:第(1)题,风矢图中,长线为风杆,表示风向;短线为风羽,代表风速,比如“说明”中所示风矢图,表示西北风4级,其他类推。由此可知,该地近地面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第(2)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干线”是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形成的。因此,首先判断图中气流的干湿性质,进而注意到图中“海洋”这个信息,来自海洋的气流湿度大。另外,还需注意,丙线东西两侧温度差异不大。结合风向,丙线是西侧干空气主动向东侧湿空气移动。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A地此时位于“干线”锋前。由于“干线”类似冷锋,且会带来湿度下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乙线为冷锋锋线,并向东移动,也将影响A地,结合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进行分析。注意天气特征需从气温、降水(阴晴)、风力等角度回答。
答案:(1)北半球。判断依据:北部地区气温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2)丙。丙线东西两侧温度接近;
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要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3)“干线”过境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出现降水;“干线”过境后,受暖干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湿度下降;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可能出现降水;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较低。
14.(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
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2)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3)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T时刻北部的冷锋锋面并不完全与低压槽吻合,说明冷锋不是与低压系统相伴形成的,因此在T时刻之前应该是2个冷锋,1个暖锋,共3个锋面。原因一方面从低压中心冷暖气团的辐合角度来解释,另一方面从北部冷空气南下来解释。第(2)题,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即可。第(3)题,注意题目限定词“该区域春季”。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该区域升温快,而此时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则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且春季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大气运动快,因此天气系统活跃。
答案:(1)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2)暖锋过境,降水
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3)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52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天气   气温   气压   区域   控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