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装置、冷却设备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防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装置、冷却设备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服务器还在采用传统的风冷方式,但是风冷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需求。因此,在冷却设备和服务器上出现了一些采用液冷散热的技术。
3.由于液冷散热的技术具有高效散热、节能、低噪音、绿环保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高热流密度散热解决方案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4.比如冷却工质泄露的问题,冷却工质即冷却液。目前,已有的技术是提供对液冷管的漏液检测,通过对液冷管的漏液检测,及时发现泄露问题,从而进行检修和维护。但是,目前的漏液检测均是建立在工质已经泄露后如何进行快速修复,虽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但是依然无法阻止冷却工质漏液。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装置、冷却设备及服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管内的冷却工质泄露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连接组件,包括:吸水部,能够设置在液冷管的外周,其中,吸水部包括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吸水结构或吸水部由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形成;防护管结构,防护管结构设置在吸水部的外侧,其中,防护管结构的内壁上设有沟槽结构或多孔结构。
7.进一步地,防护管结构包括:防护套,防护套套设在吸水部上;锁水内衬,锁水内衬固定在防护套的内壁上,其中,沟槽结构设置在锁水内衬的内壁上,或锁水内衬为毛细多孔结构。
8.进一步地,沟槽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毛细槽,多个第一毛细槽沿防护套的轴向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第一毛细槽沿锁水内衬的周向方向环绕一周;多个第二毛细槽,多个第二毛细槽沿防护套的周向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第二毛细槽沿锁水内衬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毛细槽与第二毛细槽连通。
9.进一步地,防护套在沿轴向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不同区域内的目数不完全相等。
10.进一步地,沿防护套的轴向方向上,靠近防护套中间位置的区域内的目数大于远离防护套中间位置的区域内的目数。
11.进一步地,锁水内衬为吸液芯。
12.进一步地,沟槽结构包括:第三毛细槽,第三毛细槽沿防护管结构的内壁呈螺旋状设置。
13.进一步地,液冷管连接组件还包括:透水带,透水带缠绕在液冷管上;两个导线,两
个导线间隔地设置在透水带上且不连接,其中,当液冷管泄漏冷却工质后,透水带能够吸收冷却工质并将两个导线导通形成回路;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与两个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导电连接,以检测导线上电压或电阻的变化。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装置,包括液冷管和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内具有冷却工质,液冷管连接组件包覆在液冷管的外侧,液冷管连接组件为上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设备,包括上述的液冷管装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冷却设备,冷却设备用于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冷却,冷却设备为上述的冷却设备,印刷电路板与冷却设备中的检测组件和/或导线连接。
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液冷管连接组件主要用于防止液冷管泄漏冷却工质,具体的,吸水部包覆在液冷管的外侧,当液冷管发生泄漏时,液冷管内的冷却工质会先与吸水部上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结构接触并被吸水部所吸收,不仅如此,吸水部吸收后发生膨胀能够一定程度上封堵泄漏处,从而起到封堵泄漏位置并吸收泄漏的冷却工质的两个作用,此外,如果泄漏位置进一步泄漏的话,吸水部外侧的防护管结构的内壁沟槽结构或多孔结构会进一步吸收泄漏掉的冷却工质,以延长冷却工质泄漏到外侧引起主板短路的时间,最终达到能够完全防漏和堵漏,从而支撑较长时间下的安全问题,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液冷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的吸水部实施例中透水带、绝缘套和导线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的锁水内衬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的锁水内衬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装置的锁水内衬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9示出了图7中a-a处的示意图;
28.图10示出了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的锁水内衬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30.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的锁水内衬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3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2.10、液冷管;11、冷却工质;20、吸水部;21、透水带;22、绝缘套;23、导线;30、防护管结构;31、防护套;32、锁水内衬;321、第一毛细槽;322、第二毛细槽;323、第三毛细槽;50、接
头;60、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管内的冷却工质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装置、冷却设备及服务器。
35.其中,液冷管装置包括液冷管10和下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10内具有冷却工质,且液冷管连接组件包覆在液冷管10的外侧。
36.此外,该液冷管装置广泛地应用在各类电器系统中,以满足电器系统的冷却、散热需求。以服务器为例,服务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冷却设备,冷却设备用于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冷却,冷却设备为下述的冷却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主要应用在冷却设备上,特别是对具有冷却设备的服务器能够起到有效降温、散热的效果。通过提高液冷管连接组件的防漏效果,避免了因冷却工质的泄露而导致对服务器内的印刷电路板的损伤,能够有效避免服务器损坏或短路。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设备可防止印刷电路板短路和非计划性停机等事件的发生。
37.请参考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包括吸水部20和防护管结构30,吸水部20设置在液冷管10的外侧,其中,吸水部20上设有吸水性高分子材料;防护管结构30设置在吸水部20的外侧,其中,防护管结构30的内壁上设有沟槽结构或多孔结构。
38.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主要用于防止液冷管10内的冷却工质泄漏,具体的,吸水部20包覆在液冷管10的外侧,当液冷管10发生泄漏时,液冷管10内的冷却工质会与吸水部20上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结构接触并被吸水部20所吸收,不仅如此,吸水部20吸收后发生膨胀能够一定程度上封堵泄漏处,从而起到封堵泄漏位置并吸收泄漏的冷却工质的两个作用,此外,如果泄漏位置进一步泄漏的话,吸水部20外侧的防护管结构30的内壁沟槽结构或多孔结构会进一步吸收泄漏掉的冷却工质,以延长冷却工质泄漏到外侧引起主板短路的时间。
39.本实用新型的吸水部20具备较强的吸水与保水性能,可由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和相关载体组成。优选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可为吸水树脂、有机凝胶类等高分子材料,因带有大量的亲水集团,故其吸水性较强,且吸水速度快、保水性能优良。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的载体可为纤维棉或纤维布等,其与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以一定比例交融在一起形成的吸水部20,均匀包裹在液冷管10和透水带21外围。
40.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41.当液冷管10出现泄漏点时,冷却工质将从泄漏点溢出,并渗透至吸水部20内,吸水部20内的吸水树脂等吸水性高分子材料遇水后,亲水基团通过氢键与大量的水分子发生作用,使得高分子链伸展扩张,吸水膨胀;该过程中一方面水分子被吸收,阻止了水溶液的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吸水后形成的凝胶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粘性、弹性和韧性,通过膨胀架桥作用会对泄漏路径起到封堵作用;此外,弹性凝胶在外力或受压作用下会不断被压实、易进入裂缝和孔隙,并可在孔隙内继续吸水膨胀,进一步强化堵漏效果。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通过设置吸水部和在防护管组件内壁上
设置沟槽能够起到双重锁水的作用,其中,吸水部20主要负责内层液冷管10表面的初始锁水和封堵过程,而防护管结构30主要负责外围的二次锁水过程,内外联合,进一步提升防漏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对于较小的泄漏能达到完全防漏和堵漏,对于液冷管上较大的泄漏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能够保证液冷管较长时间的不漏液,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处理。
43.此外,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吸水部20采用多个吸水层结构,各个吸水层沿液冷管的径向方向依次包覆在液冷管10的外侧。
44.对于防护管结构30,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设计的思路,具体的防护管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套31和锁水内衬32,防护套31套设在吸水部20上;锁水内衬32固定在防护套31的内壁上,其中,锁水内衬32的内壁上设有沟槽结构,或锁水内衬32为毛细多孔结构。根据一种实施例,锁水内衬32采用吸液芯。
45.防护套31与液冷管10类似,具备一定的柔性或可弯曲性,锁水内衬32采用丝网锁水芯,类似于吸液芯,其采用毛细多孔结构设置,具有很好的吸水性。
46.此外防护管结构30也可以采用一体设计,即在防护管的内壁上直接设置沟槽以进行锁水,防止冷却工质泄漏。
47.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护管结构的锁水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沟槽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毛细槽321和多个第二毛细槽322,多个第一毛细槽321沿防护套31的轴向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第一毛细槽321沿锁水内衬32的周向方向环绕一周;多个第二毛细槽322沿防护套31的周向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第二毛细槽322沿锁水内衬32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毛细槽321与第二毛细槽322连通。上述的第一毛细槽321和第二毛细槽322纵横交错并互相连通不仅能够吸收一部分泄漏的冷却工质,同时具有引流功能。为了方便理解,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了锁水内衬设置方式:
48.如图7所示,锁水内衬32由第二毛细槽322和第一毛细槽321组成,第二毛细槽322沿轴向以一定的间隔分布,第一毛细槽321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分布,两者均为毛细尺度槽道或微通道,具备毛细抽吸力,纵横交错的形成于锁水内衬32内壁面上。第二毛细槽322和第一毛细槽321的横截面可为矩形、燕尾形等形状。
49.如图8所示的局部放大图,第一毛细槽321呈闭合的圆周状,第二毛细槽322呈线状、且首尾终止于位于防护管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毛细槽321上;假如第一毛细槽321的槽道当量直径为h、而第二毛细槽322的槽道当量直径为v,则h<v,即相互交错的第一毛细槽321和第二毛细槽322之间,第一毛细槽321拥有更小的当量直径,对应的拥有更大的毛细抽吸力,这样当有泄漏液存在于交错点时,因第一毛细槽321的毛细抽吸力大于第二毛细槽322的毛细抽吸力,那么泄漏液将更倾向于首先沿第一毛细槽321圆周扩散,这样将减弱了泄漏液向端部扩散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将其聚集在液冷管的管道中部,降低泄漏风险。
50.如图9、图10所示,优选的,第二毛细槽322和第一毛细槽321为燕尾形槽道,即沿管道轴线向外,槽道的横截面越来越宽,形成的燕尾形横截面;该形状槽道的优点是:存在于槽道内的泄漏液将更不利于脱离槽道,即泄漏液一旦进入槽道内部,将更好地吸附在里边,泄漏液有了合适的“容身之地”,便不会轻易脱离导致外漏事故。
51.如图11所示,防护管结构30的内壁上只设置了沿着周向环绕的槽。
52.当然,防护套并不限于上述结构方式的变化,本实用新型在结合液冷工质泄露的
特点,对防护套进行了进一步地设计,将防护套31在沿轴向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不同所述区域内的目数不完全相等。沿所述防护套31的轴向方向上,靠近所述防护套31中间位置的所述区域内的目数大于远离所述防护套31中间位置的所述区域内的目数。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选择合适目数或颗粒度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或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与纤维载体的配比来调节确定吸水部20的吸水速度、膨胀率等性能。
53.对于防护套上的不同所述区域内的目数不完全相等的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梯度化递减,另一种是依次递减。
54.对于梯度化递减来说丝网锁水芯沿管道轴线方向拥有可变的目数,即从管道的两端部向管道中部,越靠近中部的区域内的目数越来越大,如图3所示,位于管道两端部的区域内丝网锁水芯目数级别为ⅰ,并沿着管道轴线方向向内,依次为ⅱ级、ⅲ级或更高级,每个区域之间拥有较明显的演变界面,即形成所谓的阶梯式演变;级别越高,目数越高,代表毛细尺度越大、所拥有的的毛细抽吸力也就越强,例如当有泄漏液流至第ⅱ级的某个点位并在局部浸润分散开来后,由于位于中部一侧的第ⅲ梯度锁水芯相比位于端部一侧的第ⅰ梯度锁水芯拥有更高的目数和毛细抽吸力,因此可促使泄漏液进一步向中部迁移和聚集,从而将泄漏液紧紧地锁在中部、阻止了其向端部扩散造成泄漏的风险。
55.对于依次递减来说,如图4所示,即每级之间没有明显的演变界面,沿着管道轴线方向,从端部到中部,锁水芯的目数梯度以线性方式逐渐递增。其锁水原理与图3所示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6.如图12所示,沟槽结构包括第三毛细槽323,第三毛细槽323螺旋设置在防护管结构30的内壁上,第三毛细槽323横截面优选燕尾形,沿着防护管内壁螺旋状分布。
57.在初步的堵漏工作完成后,为了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液冷管发生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检测组件、透水带21和两个导线23,透水带21螺旋缠绕在液冷管10上;两个导线23间隔地设置在透水带21上且不连接,其中,当液冷管10泄漏液冷工质后,透水带21能够吸收液冷工质并将两个导线23导通形成回路。检测组件采用电表或传感器,电表或传感器与两个导线23中的至少一个导电连接,以检测导线23上电压或电阻的变化。
58.检测组件的检测原理如下:
59.本实用新型中液冷管内的液冷工质为一种冷却液,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液冷管连接组件在透水带上设置两个导线23,该两个导线23在正常情况下不导电连接,当吸水部20吸液后发生膨胀,进而使两个导线23通过液冷工质导电连接,或者膨胀后使得两个导线23直接连接形成导通状态,此时,电表或传感器测得导电后的电压或电阻与两个导线不连接时的电压或电阻发生变化,并传递报警信号,从而能够使的操作人员及时止损。
60.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组件采用的传感器为基于阻抗、电压等变化的带式或线式传感器,柔性耐折弯,响应灵敏度高。
61.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组件还包括两个绝缘套22,两个绝缘套22分别穿设在透水带21内,其中,两个导线23分别对应地插设在两个绝缘套22内,透水带21和绝缘套22均采用多孔结构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套22为内层毛细编织层,透水带21为外层毛细编织层,绝缘套主要起固定单根导线23的作用且具有绝缘以及透水性的功能,外层毛细编织层主要起固定两个内层毛细编织层的作用;两层毛细编织层均为毛细多孔结构,具备高吸水能力,当有水与透水带接触时,毛细编织层的高吸水特性会迅速使水浸润透水带内部,使两根导
线23遇水导通,形成回路,传感器基于导通前后的阻抗或电压等变化检测泄漏;透水带与机箱内部的主板连接,用于从主板获取供电和传输信号等
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装置,包括液冷管10和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10内具有液冷工质,液冷管连接组件包覆在液冷管10的外侧,液冷管连接组件为上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
63.液冷管10为具备一定柔性或可弯曲性的塑料材质管,如fep材质管。
64.冷却工质为水或一定比例的水溶液,流动于液冷管10内。
65.如图5所示,液冷管装置还包括接头50,接头50为多个,且液冷管10的端部设置有接头50,其中,接头50的至少部分插设在液冷管10内。具体的,图中仅示出了一段液冷管10,可以看到,每个液冷管10的两端均设置有对应的接头50。而在整个冷却设备中,液冷管10是多段形式的,相邻的两个液冷管之间设置有冷板或冷排。
66.而图5中示出的接头50,也是冷却设备中的冷板和冷排上的接头。所以,接头50的数量根据冷板、冷排及液冷管10的个数都是有关的。液冷管10置于两个接头50的中间,通过过盈配合、卡压等的方式密封连接在一起。
67.可选的,液冷管连接组件沿液冷管10的长度方向覆盖整个液冷管10以及液冷管10与接头50的连接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检测区域和防漏区域,提升检测能力和防漏效果。
68.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液冷管连接组件的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结构60。具体的,液冷管连接组件与接头50之间设有密封胶。通过使用密封胶对液冷管连接组件与液冷管10和接头50之间进行密封性增强等,以此防止泄漏液沿着液冷管10的轴向向端部扩散溢出。
69.根据液冷管连接组件、冷板、冷排的连接方式不同,整个冷却设备可以分为开环系统或闭环系统。其中,液冷管10为多个,冷板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70.在开环系统中,散热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冷板,液冷管10通过接头与冷板连接。其中,冷板设置在服务器的机箱内,并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对其进行冷却、散热;冷排或换热器以及液压泵设置在服务器的机箱的外侧,冷排或换热器用于对冷却工质进行冷却。
71.在闭环系统中,冷板与冷板之间以及冷板与冷排之间均通过液冷管10连接形成循环流路。在闭环系统中,冷板和冷排均设置在服务器内。其中,冷板的设置位置与服务器上的发热器件的位置对应。如,发热器件cpu对应地位置处设有冷板,该冷板与cpu等发热器件接触,用于从cpu吸热并给其降温。冷却工质在上述密闭腔体内流动与换热,当液冷管10破裂或接头50密封性变差时,冷却工质将会从液冷管10内外溢产生泄漏问题。液冷管10在机箱内部排布比较分散,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液冷管10的泄露问题。
72.在上述的开环和闭环系统中,多个冷板采用串联或并联的设置形式,冷板与冷排之间也可以采用串联或并联的形式。
73.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的冷却设备靠近或环绕印刷电路板设置,正常情况下,液冷系统正常运行,无泄漏问题;非正常情况下,当液冷管10或接头50处出现泄漏点时,泄漏液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将渗透至吸水层内,此时吸水层内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遇水后迅速吸水、保水,并发生体积膨胀。因其吸水、保水特性将水分子有效锁止于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内,即阻止了泄漏液进一步外溢导致印刷电路板短路、烧毁的事故发生
7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7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7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7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7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7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部(20),能够设置在液冷管(10)的外周,其中,所述吸水部(20)包括吸水性高分子吸水结构;防护管结构(30),所述防护管结构(30)设置在所述吸水部(20)的外侧,其中,所述防护管结构(30)的内壁上设有沟槽结构或多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结构(30)包括:防护套(31),所述防护套(31)套设在所述吸水部(20)上;锁水内衬(32),所述锁水内衬(32)固定在所述防护套(31)的内壁上,其中,所述沟槽结构设置在所述锁水内衬(32)的内壁上,或所述锁水内衬(32)为毛细多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毛细槽(321),多个所述第一毛细槽(321)沿所述防护套(31)的轴向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毛细槽(321)沿所述锁水内衬(32)的周向方向环绕一周;多个第二毛细槽(322),多个所述第二毛细槽(322)沿所述防护套(31)的周向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所述第二毛细槽(322)沿所述锁水内衬(32)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毛细槽(321)与所述第二毛细槽(32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31)在沿轴向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且在沿所述防护套(31)的轴向方向上,靠近所述防护套(31)中间位置的所述区域内的目数大于远离所述防护套(31)中间位置的所述区域内的目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水内衬(32)为吸液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结构包括:第三毛细槽(323),所述第三毛细槽(323)沿所述防护管结构(30)的内壁呈螺旋状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连接组件还包括:透水带(21),所述透水带(21)缠绕在所述液冷管(10)上;两个导线(23),两个所述导线(23)间隔地设置在所述透水带(21)上且互不连接,其中,当所述液冷管(10)泄漏冷却工质后,所述透水带(21)能够吸收所述冷却工质并将两个所述导线(23)导通形成回路;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两个所述导线(23)中的至少一个导电连接,以检测所述导线(23)上电压或电阻的变化。8.一种液冷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管(10)和液冷管连接组件,所述液冷管(10)内具有冷却工质(11),所述液冷管连接组件包覆在所述液冷管(10)的外侧,所述液冷管连接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管连接组件。9.一种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管装置。10.一种服务器,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用于对所述印刷电路板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为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冷却设备,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冷却设备中的检测组件和/或导线(23)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连接组件、液冷管装置、冷却设备及服务器,液冷管连接组件用于防止液冷管泄漏,液冷管连接组件包括:吸水部和防护管结构,吸水部设置在液冷管的外侧,其中,吸水部上设有吸水性高分子材料;防护管结构设置在吸水部的外侧,其中,防护管结构的内壁上设有沟槽结构或多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管连接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设备的冷却液泄漏的问题。备的冷却液泄漏的问题。备的冷却液泄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孟臣 纪国伟 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3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5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工质   毛细   吸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