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1.01.007·
综述·6-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理学
及临床研究进展
陈虹彤,卢芸,李国庆,游雪甫,杨信怡
早期喹诺酮品种如萘啶酸、吡哌酸化学结构中均不含氟,但自1984 年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首个具有6-氟-7-哌嗪基结构的喹诺酮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成功上市以来,以4-喹酮为母核(结构见图1),6 位碳(C-6)有氟原子(F)取代为特征的6-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因抗菌谱广、疗效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一直是新药开发的主流[1-2]。以我国为例,截至2017 年,上市的17 个全身用喹诺酮药物品种均为6-氟喹诺酮[3];而近30 年来,美国FDA 批准的喹诺酮新药品种中6-氟喹诺酮药物亦占绝对多数[4]。
然而,随着氟喹诺酮药物在临床领域的广泛使用,除因选择压力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不断报道的用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少数患者接受某些氟喹诺酮品种后,会出现罕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肌腱炎/肌腱断裂、中枢/周围神经病变、QT 间期延长、光毒性、血糖异常、肝炎、溶血性贫血等。由于这些不良反应对人体具有致残或不可逆性风险,氟喹诺酮的用药安全性问题多次在公众中引起
广泛关注和讨论,并导致部分品种终止上市或退市[5]。例如,1999 年,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上市仅一年即因严重肝毒性被美国限制使用,随后被欧盟终止上市;2000 年前后,
图 1喹诺酮母核4-喹酮结构图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由于光毒性问题,在欧美的使用严格受限;2007 年,上市多年的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因诱发严重糖代谢紊乱而从美国退市,如此等等[6-7]。2016 年7 月,美国FDA 建议对静脉和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修改,警示这类药物全身性应用可能引发致残和永久性损害
的潜在风险,并限制其在非严重感染患者中的使用[4]。鉴于此,寻和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喹诺酮品种一直是医药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
1992 年,Ledoussal 等[8]首先报道了喹诺酮母核C-6 位无氟(或脱氟),但具有良好体外抗菌、抑酶(细菌DNA 促旋酶和/或拓扑异构酶IV)活性的6-无氟喹诺酮系列化合物,并指出C-6 位氟代并非喹诺酮类高抗菌活性的前提,且C-6 位脱氟后致遗传毒性相对减弱,较氟喹诺酮类安全
表 1上市及在研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9]
研发编号药物名称作用机制研发公司研发阶段适应证
BMS-284756,T-3811 加雷沙星
(garenoxacin)
拓扑异构酶II 抑制剂日本Toyama
与大正药业
2007 年8 月日本获批上市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生殖系统
感染,急性上颚窦感染,皮肤
及软组织感染
T-3912 奥泽沙星
(ozenoxacin)拓扑异构酶II 及拓扑
异构酶IV 抑制剂
日本Maruho 2015 年9 月日本获批上市;
2017 年12 月11 日美国批
准上市
外用,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引
起的脓疱疮
TG-873870 奈诺沙星
(nemonoxacin)拓扑异构酶II 及拓扑
异构酶IV 抑制剂
中国浙江医药/
太景生物
2014 年3 月13 日
获批上市;2016 年  5 月
27 日中国大陆获批上市
加雷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生殖系统
感染,急性上颚窦感染,皮肤
及软组织感染
DX-619 - 拓扑异构酶II 抑制剂日本第一制药I 期临床后停止研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427);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青
年科研基金”(33320140177/3332016139);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
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3-014);“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
09721001)
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
术研究所抗感染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杨信怡,Email:*************************;游雪甫,Email:
********************
收稿日期:2020-05-10
性更高。因而提出只要母核7 位碳(C-7)上连有适宜取代基团,完全可能筛选出抗菌活性可与6-氟喹诺酮媲美的新型6-无氟喹诺酮。此后,6-无氟喹诺酮类的开发价值逐渐受到各国药物研发机构的重视,一系列8-卤素-6-H 喹诺酮类化合物获得专利,继而8-甲基-6-H 喹诺酮类及C-7 位上有独特芳基取
代基的新型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先导物相继被报道[1]。2007 年,富山化学工业/大正制药联合开发的首个6-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加雷沙星在日本上市。该药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优良的抗菌疗效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后,又有多个在研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相继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这些品种的基本情况参见表1。鉴于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新型6-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医药工作者提供参考。
1  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
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作用靶标与氟喹诺酮类无别,亦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 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研究显示,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靶酶的选择作用因细菌种类而异[10]。例如,针对大肠埃希菌,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抑制DNA 促旋酶,且对一些存在位点突变的DNA 促旋酶也具有抑制活性,但对拓扑异构酶IV 无明显抑制作用。针对金黄葡萄球菌(下文均简称金葡菌),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双酶抑制作用,故金葡菌中单一靶酶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并不必然导致耐药。在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菌中,6-无氟喹诺酮作用的主要靶标仍为DNA 促旋酶[1, 11]。
目前认为,细菌对6-无氟喹诺酮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产生耐药:①编码靶蛋白A、B 亚基的细菌染体基因(gyrA、gyrB、parC、parE)发生突变;②减少摄取(膜孔蛋白突变)或增加外排(外排泵蛋白过度表达)以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革兰氏阳性菌对喹诺酮耐药性主要与gyrA、parC 编码基因的突变及部分外排泵蛋白的过表达相关[12]。
2  已上市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
2.1  加雷沙星
加雷沙星(garenoxacin,BMS-284756,T-3811,佳诺沙星,加诺沙星)英文商品名Geninax。其药用形式为甲磺酸盐水合物,相对分子量(MW)426.42,由日本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与大正制药株式会社联合成立的大正富山制药株式会社开发,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2007 年8 月经日本劳动厚生省批准上市。后授权美国先灵葆雅公司(Schering-Plough Co.,Ltd,现已并入美国默沙东公司)负责在中、日、韩以外地区的上市和推广。目前,其在欧美的上市申请尚未获批准。加雷沙星化学结构式见图2,其C-7 位侧链连接一个含芳环结构的5-异吲哚啉基而非常见的环胺基,目的在于保持对革兰氏阴性菌良好活性的基础上,增强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该药
图 2加雷沙星化学结构
既可口服又可注射给药[13]。
加雷沙星对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菌)、链球菌属(包括环丙沙星不敏感、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良好体外抗菌活性[14]。对环丙沙星敏感、不敏感金葡菌MIC90分别为0.03 和4 mg/L[15]。对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金葡菌(MSSA/MRSA)MIC90分别为0.03 和  2 mg/L。且加雷沙星对部分葡萄球菌有快速杀灭作用,10 × MIC 浓度下,2 ~ 4 h 可杀减活菌数  3 log10[16]。一项药敏研究报道,对受试35 株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几种喹诺酮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排序:加雷沙星(MIC90 = 0.12 mg/L)> 莫西沙星(MIC90 = 0.25 mg/L)> 左氧氟沙星(MIC90= 1 mg/L)> 环丙沙星(MIC90= 2 mg/L)。0.25 mg/L 加雷沙星可以抑制90% 的酿脓链球菌,其抗菌活性不受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17]。但加雷沙星对链球菌及肠球菌杀菌速
度较慢,在10 × MIC 浓度下,> 6 h 才可减少活菌数3 log10[16]。
对革兰氏阴性菌,加雷沙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和大多数非发酵菌有活性(MIC ≤  4 mg/L),但总体活性弱于环丙沙星[14]。对巴斯德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 ≤0.06 mg/L,优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18]。在临床剂量水平可有效抑制空肠弯曲杆菌(MIC50 = 0.03 mg/L)、幽门螺杆菌(MIC90 = 0.008 mg/L)、军团病杆菌属[19]。一项研究显示,在10 × MIC 浓度下,受试的加雷沙星和氟喹诺酮类使活菌数降低  3 log10所需时间< 2 h,而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则≥ 6 h[16]。
在现有喹诺酮类药物中,加雷沙星对厌氧菌抗菌谱最广,绝大部分厌氧菌对其敏感,同时也是对难培养病原体(支原体、脲原体、衣原体、环丙沙星非敏感性淋球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品种[14]。其对肺炎支原体FH 的MIC 为0.0313 mg/L,是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MIC 的1/2、1/4、1/16[20]。
用幼年比格犬模型评价加雷沙星的关节毒性,结果发现,每天  1 次,连续7 天静脉给药30 mg/kg,加雷沙星组幼犬组织病理学检测未见关节毒性,而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给药组幼犬均检测到多部位关节软骨病变。该研究中加雷沙星 AUC0→∞为164 μg·h/ml,高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每天  1 次,连续7 天口服给药50 mg/kg,加雷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在雄性幼犬血浆中浓度分别为14.4、3.72、1.71 mg/L,在雌性幼犬中分别为13.7、5.67、1.90 mg/L;加雷沙星在雄性和雌性幼犬膝关节滑液、软骨、滑膜标本中
的浓度分别为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浓度的  2.0 ~ 6.5 倍和1.5 ~ 3.3 倍。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加雷沙星。这反映加雷沙星的血浆及关节中浓度虽明显高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但关节毒性却远低于二者[21]。
加雷沙星具有浓度依赖代动力学特征,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8%,主要经肾脏及粪便排泄[22]。该药口服吸收快,达峰时间为  1.13 ~ 2.5 h,生物利用度为43% ~ 96%,半衰期为13.3 ~ 17.8 h,30% ~ 50% 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23]。对健康受试者,每日200 mg/次给药,C max和AUC0-24分别为  4.89 mg/L 和48.9 μg·h/ml。对于肾功能正常及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加雷沙星推荐剂量为400 mg/d[24],但对于体重< 40 kg 或肌酐清除率< 30 ml/min 的患者,加雷沙星推荐剂量为200 mg/d[25]。在经维持性血液透析(MH)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口服加雷沙星200 mg/d,C max降低40%,为(3.0 ± 1.12)mg/L,AUC0-24参数与健康受试者相近,为(40.7 ± 16.7)μg·h/ml [25]。
加雷沙星甲磺酸水合物为其口服剂型。作为广谱抗菌药,该药用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颚窦炎、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临床,其对很多耐药菌感染也具良好的抗菌疗效[26]。在II 期、III 期临床试验中,加雷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总清除率分别为97.4% 和92.7%[26]。在受募参加加雷沙星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的702 位受试者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244/702),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89/702),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其中腹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恶心及头痛[26-27]。Kohno 等[28]的研究表明,对早期采用静脉注射舒巴坦/氨
苄西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转用口服加雷沙星400 mg/d,疗效不劣于前者的持续。且转用加雷沙星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支出。临床试验UMIN000012627 中评价了口服加雷沙星(400 mg/d)与西他沙星(100 mg/d)≥ 65 岁肺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两药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8.9% 和88.5%,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9% 和20.7%,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最常见不良反应均为肝功能异常。该项研究最终评定认为两药均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且未对老龄患者提出剂量调整的需求[29]。
据2009 年10 月– 2011 年7 月加雷沙星在日本上市后的监管统计,口服该药对非典型肺炎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4.8%(55/58)和92.3%(12/13),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8%(5/105),消化道疾病、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发生率分别为  2.9%、1.0%、1.0%、1.0%[30];在印度开展的IV 期临床试验中,461 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连续5 ~ 14 天口服甲磺酸加雷沙星片剂  2 × 200 mg/d。53 名(11.5%)患者在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3,0.6%)、头晕(10,2.1%)、头痛(10,2.1%)、食欲下降(5,1.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1]。2.2  奥泽沙星
奥泽沙星(ozenoxacin,T-3912)由Toyama 化学公司研发,并授权日本Maruho 公司和西班牙制药公司格鲁波•费雷尔国际公司(Grupo Ferrer Internacional S.A.)进行全球推广。2017 年12 月11 日,美国FDA 批准Xepi™(ozenoxacin 1%)上市,作为局部应用的乳膏,用于成人和  2 个月及以上儿童患
者金葡菌或化脓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疮(又名脓疱病、黄水疮)[32]。本品结构如图  3 所示,其C-7 的吡啶环取代可增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
图 3奥泽沙星结构
奥泽沙星可同时抑制细菌DNA 促旋酶  A 和拓扑异构酶IV,且不易受某些外排泵活性蛋白的影响,因而被认为较能有效防止细菌耐药性发展[33-34]。奥泽沙星抗菌活性较强,可能与其能快速入胞渗透并
维持较高胞内浓度有关,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奥泽沙星对某些外排泵蛋白不敏感[33]。对于在喹诺酮抗性决定区中存在突变的菌株,奥泽沙星诱导自发抗性突变的频率低[35]。另有研究显示奥泽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不受阳离子浓度、细菌接种量、培养时间、CO2等因素的影响,且在酸性pH 环境(皮肤及软组织环境为酸性)下仍具良好活性,而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失活[36],这些体外证据均支持该药开发成为抗皮肤感染用药。
目前,奥泽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主要针对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原菌进行。奥泽沙星对MSSA、耐氧氟沙星MRSA、表皮葡萄球菌(下文称表葡菌)、耐氧氟沙星表葡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痤疮丙酸杆菌的MIC90分别为0.00625、0.2、0.0125、0.2、0.05、0.05 mg/L,体外抗菌活性是那氟沙星(nadifloxacin)、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  4 ~ 1600 倍;对PSSP 的MIC90 = 0.1 mg/L,活性弱于氯林可霉素(MIC90 = 0.025 mg/L),但是上述其他药物的4 ~ 128 倍;对酿脓链球菌的活性与红霉素相近,MIC90= 0.05 mg/L,活性是上述其他药物的  2 ~ 256 倍;对铜绿假单胞菌MIC90= 6.25 mg/L,活性弱于氧氟沙星(MIC90 = 3.13 mg/L)和左氧氟沙星(MIC90 = 3.13 mg/L)[37];奥泽沙星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耐药的金葡菌和链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90≤0.5 mg/L[38]。此外,奥泽沙星对grlA 突变金葡菌也具有活性。该药与其他类别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金葡菌SA113 和痤疮丙酸杆菌JCM 6425 针对奥泽沙星的自发突变率不高,分别< 1.7 × 10-9和< 2.0 × 10-9[37, 39]。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及耐药痤疮丙酸杆菌,奥泽沙星的最低杀菌
浓度(MBC)分别为0.06 ~ 8 mg/L 和0.5 ~ 4 mg/L,且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持久的抗生素后效应(PAE,3.3 ~ 17.1 h),但对左氧氟沙星耐药菌不具有PAE[40]。总之,这些体外药效数据均支持奥泽沙星用于寻常痤疮的。
Ames 试验(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大鼠微核试验中,奥泽沙星均未表现出遗传毒性[32]。幼鼠及幼犬口服奥泽沙星耐受性好,未出现软骨毒性或靶器官相关毒性[41]。在金葡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小鼠模型中,局部应用奥泽沙星减少细菌载量的最有效浓度为1% 和2%。该模型的实验中,1% 奥泽沙星软膏和乳膏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7% 和53%,明显高于2% 莫匹罗星软膏和1% 瑞他莫林(又名瑞他帕林)软膏组的清除率(分别为28% 和31%),各给药组均未见局部不良反应[42]。
I 期临床研究中,奥泽沙星1% 及2% 软膏体表局部给药,无透皮吸收,在表皮层中含量低但在角质层中含量高。无软骨毒性,未见光毒性、光过敏、接触性过敏等反应[33, 43]。在  4 个I 期临床研究中,健康受试者局部用药对奥泽沙星无系统吸收,且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是用药部位反应(红斑和瘙痒)[44]。因奥泽沙星临床用药方式为局部用药,基本无系统吸收,故后续临床研究中均未开展药物分布、消除、排泄相关研究[32, 45]。
在III 期临床脓疱疮患者试验中,连续5 d、2 次/d 在患者感染部位给予奥泽沙星1% 乳膏、安慰剂
乳膏或瑞他莫林1% 软膏。在  3 ~ 4 d 后奥泽沙星组微生物清除率高于瑞他莫林组(74.7% vs. 60%),这表明与后者相比,奥泽沙星能更快速地清除细菌[46]。另一脓疱疮的III 期临床试验(NCT02090764)显示,与安慰剂(溶媒)乳膏相比,采用奥泽沙星1% 乳膏剂  5 d、2 次/d 局部可显著提高临床成功率(54.4% vs. 37.9%)及微生物清除率(87.2% vs. 63.9%)。药物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良好,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3.9%(8/206),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0.5%(1/206),未见严重不良反应[47]。尽管奥泽沙星体表杀菌活性较强,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突出,且临床试验显示其安全有效,但由于其成本较高,且缺少与临床推荐用药的直接比较性试验数据,目前尚不太可能替代莫匹罗星成为脓疱疮的一线药物,但可作为莫匹罗星或瑞他莫林无效的耐药性脓疱疮的备选药[48]。
2.3  奈诺沙星
奈诺沙星(nemonoxacin,Taigexyn,TG-873870)是宝洁公司开发的新型C-6 位无氟喹诺酮药物,口服可用于CAP、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静脉主要用于CAP 。于2014 年  3 月13 日已批准将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Taigexyn)用于成人CAP[49],2016 年  5 月27 日,该药在中国大陆获得CFDA 的批准文号及新药证书。奈诺沙星结构见图4,该药同样选择性抑制细菌DNA 促旋酶  A 和拓扑异构酶IV。
图 4 奈诺沙星结构
奈诺沙星抗菌谱广,多项研究显示,奈诺沙星对甲氧西林敏感表葡菌(MSSE,MIC90= 0.5 mg/L)、甲氧西林耐药表葡菌(MRSE,MIC90= 2 mg/L)、MSSA(MIC90≤0.03 mg/L)、MRSA(含环丙沙星敏感MRSA,MIC90≤0.03 mg/L)、左氧氟沙星敏感金葡菌(MIC90 = 0.06 mg/L)、社区获得性M
RSA(CA-MRSA)(MIC90 = 0.06 ~ 0.5 mg/L)、肺炎链球菌(含PRSP,MIC90= 0.015 mg/L)等革兰氏阳性菌均具较好抗菌活性[50-51],但对环丙沙星耐药MRSA (MIC90 = 1 mg/L)、万古霉素中介MRSA(MIC90 = 2 mg/L)、达托霉素非敏感MRSA(MIC90= 1 mg/L)、院内获得性MRSA(HA-MRSA,MIC90 = 16 mg/L)、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粪肠球菌MIC90 = 2 mg/L,屎肠球菌MIC90 = 4 mg/L)、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粪肠球菌MIC90 = 4 mg/L;屎肠球菌MIC90= 16 mg/L)抗菌活性较弱[49]。另外,奈诺沙星对诺卡菌属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巴西诺卡菌、星形诺卡菌、其他诺卡菌种属的MIC90分别为0.5、8、2 mg/L,活性高于吉米沙星(MIC90:1、16、16 mg/L)和左氧氟沙星(MIC90:8、32、16 mg/L)[52]。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奈诺沙星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活性优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4 个药的MIC90 分别为4、16、8、> 8 mg/L;但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部分肠杆菌属细菌活性较差,MIC90均> 16 mg/L[53]。奈诺沙星结核病(TB)的作用有限,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和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90分别为> 32 mg/L 和16 mg/L[54]。另外,奈诺沙星对非典型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也具有良好活性(MIC90 = 0.06 mg/L)[55]。
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中,奈诺沙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MSSA、MRSA、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甲氧西林耐药头状葡萄球菌(levofloxacin-resistant MRSC)、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PRSP、粪肠球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2.08、2.59、2.52、5.47、3.68 ~ 5.28、8.48 ~ 15.16 mg/kg,疗效明显高
于左氧氟沙星(ED50分别为5.02、8.45、4.32、19.14、19.82 ~ 22.01、17.47 ~ 26.89 mg/kg)。但对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本品相对左氧氟沙星体内抗菌疗效较弱(ED50,3.13 ~ 5.28 mg/kg vs. 0.68 ~ 0.97 mg/kg)。在鼠肺感染模型中,奈诺沙星对PRSP 和肺炎克雷伯菌所致感染均有抗菌效果。其中,对肺组织中PRSP 的清除作用高于左氧氟沙星(20 mg/kg:降至2.93 log CFU/g vs. 降至4.34 log CFU/g;
10 mg/kg:降至4.01 log CFU/g vs. 降至4.76 log CFU/g),但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清除作用低于左氧氟沙星(20 mg/kg:
降至  4.49 log CFU/g vs. 降至  3.02 log CFU/g;10 mg/kg:降至  5.88 log CFU/g vs. 降至  3.33 log CFU/g)。在鼠上行尿路感染模型中奈诺沙星对肾组织中大肠埃希菌的清除作用弱于左氧氟沙星(4 mg/kg:降至  4.60 log CFU/g vs. 降至
3.47 log CFU/g;2 mg/kg:降至
4.85 log CFU/g vs. 降至
4.00 log CFU/g)[56]。
健康受试者口服奈诺沙星的I 期临床试验显示,奈诺沙星口服吸收快速,血浆浓度在1 ~ 2 h 内达峰,
表观分布容积为  2.78 ~ 5.35 L/kg,生物利用度大于95%,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相近。血浆蛋白结合率约16%,低于市场上现有喹诺酮类药物。摄食会显著降低其C max和AUC,并使达峰时间由  1.14 h 延长至  3.64 h。消除半衰期为10 ~ 12 h,奈诺沙星主要经肾脏清除,随尿液排出,35% ~ 65% 的药物以原型药排出。奈诺沙星不是人体肝CYP3A4 的抑制剂或诱导剂[57-58]。静脉注射奈诺沙星的I 期临床试验NCT01944774 显示,健康人体对静脉注射该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250 mg,可接受注射速度范围为0.42 ~ 5.56 mg/min。AUC0-72 h和AUC0-∞在250 ~ 750 mg 给药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59]。
II 期(NCT01537250)临床试验共纳入192 位中国CAP 成年患者,对奈诺沙星口服500 mg/d 及750 mg/d 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试验期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均获成功治愈。750 mg 及500 mg 奈诺沙星组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6% 和30.6%,多数为轻度、短暂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暂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肝转氨酶升高等,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60]。III 期(NCT01529476)非劣效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了CAP 患者口服500 mg 奈诺沙星的疗效及安全性,共包含527 名患者(奈诺沙星组356 人,阳性对照药左氧氟沙星组171 人)。总体而言,奈诺沙星非劣效于左氧氟沙星(500 mg),两者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4.3% 和93.5%,微生物学清除率分别为92.1% 和91.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 和33.3%,其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
9.4% 和17.5%,大部分为轻至中度不良反应,奈诺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主要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1% vs. 4.1%)、白细胞减少(2% vs. 1.2%)、恶心(3.1% vs. 1.8%)、呕吐(1.7% vs. 2.3%)。这些结果与II 期CAP 临床试验结果相近[61]。其他III 期非劣效性试验(NCT02205112、NCT03551210)中,受试者中绝大部分为老年患者,这些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奈诺沙星在成人CAP 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2-64]。
3  在研 6-无氟喹诺酮类药物
3.1  DX-619
DX-619 是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的6-无氟喹诺酮品种,C-7 位有氨基环丙基吡咯烷基,C-1 位有氟化的环丙基,结构如图5。
图 5DX-619 结构
DX-619 对包括喹诺酮耐药菌株在内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尤其对耐多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表现出良好抗菌活性[65]。对于革兰氏阳性菌,DX-619 对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分别为0.06/0.5 mg/L 和0.016/0.125 mg/L。其中,对喹诺酮耐药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为0.125/0.5 mg/L,低于西他沙星(0.5/4 mg/L)、莫西沙星(2/8 mg/L)、加替沙星(4/16 mg/L)、左氧氟沙星(16/ > 32 mg/L)、环丙沙星(> 32/ > 32 mg/L)。其对MRSA 也具有较好抗菌活性,MIC50/MIC90为0.125/1.0 mg/L[65-66]。对青霉素敏感和非敏感性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其MIC90分别为0.016、0.062、0.25、0.5 mg/L;对突变的肺炎链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并且受突变影响较小,可能会成为该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67]。对于革兰氏阴性菌,DX-619 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活性与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相当,且对葡萄糖非发酵菌的活性强于后两药,
对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除外)和非发酵葡萄糖杆菌的MIC90≤4 mg/L。DX-619 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噬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90在0.5 ~ 2 mg/L[65]。对包括耐药菌株在内的幽门螺旋杆菌,DX-619 的MIC50/MIC90为0.008/0.06 mg/L,优于羟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DX-619 的MBC/MIC 为  1 ~ 2,杀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当[68]。DX-619 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梭杆菌属、微单胞菌属、放线菌属、梭菌属等厌氧菌均有较高抗菌活性,MIC50/MIC90范围在0.03 ~ 0.25/ < 0.03 ~ 1 mg/L。DX-619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杆菌属也具有很好抗菌效果,MIC50/MIC90为0.25/1 mg/L[69]。
对于由PSSP 和PRSP 引起的肺炎感染小鼠,DX-619 可显著降低感染小鼠肺部细菌数。对PSSP 引起的肺炎感染小鼠,DX-619、西他沙星、环丙沙星三个药物组(10 mg/kg,2 次/d)与生理盐水(2 次/d)对照组小鼠肺部细菌计数分别为  1.75、1.92、6.48、7.57 log10CFU/肺,对PRSP 引起的肺炎感染小鼠,肺部细菌计数分别为  1.73、2.28、4.61、5.54 log10CFU/肺。DX-619 肺部AUC/MIC 显著高于西他沙星、环丙沙星组,分别为171.0、21.92、1.22[70]。DX-619 MRSA、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所致血源性小鼠支气管肺炎的研究中,DX-619 使MRSA 感染小鼠的肺组织细菌计数明显减少。100 mg/(kg·d)、2 次/d、连续7 d 注射DX-619,与对照组肺部细菌计数分别为2.91 及7.97 log10CFU/肺。同时,DX-619 可显著提高VISA 感染小鼠存活率(DX-619 vs. 对照组:90% vs. 4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9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活性   药物   细菌   治疗   感染   患者   肺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