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分类

“桩基础”, 分类
1、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
    高承台桩基础——承台底面高于地面,它的受力和变形不同于低承台桩基础。一般应用在桥梁、码头工程中。
    低承台桩基础——承台底面低于地面,一般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2、按承载性质不同
    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桩端坚硬土层或岩层上。桩侧较软弱土对桩身的摩擦作用很小,其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摩擦桩——是指沉入软弱土层一定深度通过桩侧土的摩擦作用,将上部荷载传递扩散于桩周围土中,桩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桩尖支承的土不甚密实,桩相对于土有一定的相对位移时,即具有摩擦桩的作用。
    3、按桩身的材料不同
    钢筋混凝土桩
    可以预制也可以现浇。根据设计,桩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可任意选择。
    钢桩
    常用的有直径250~1200mm的钢管桩和宽翼工字形钢桩。钢桩的承载力较大,起吊、运输、沉桩、接桩都较方便,但消耗钢材多,造价高。我国目前只在少数重点工程中使用。如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中,重要的和高速运转的设备基础和柱基础使用了大量的直径914.4mm和600mm,长60mm左右的钢管桩。     
    红黑电源隔离插座木桩
    目前已很少使用,只在某些加固工程或能就地取材临时工程中使用。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木材有很好的耐久性,而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极易腐蚀。
    砂石桩
    主要用于地基加固,挤密土壤。
  灰土桩
  主要用于地基加固。
4、按桩的使用功能分
    竖向抗压桩
    竖向抗拔桩
    水平荷载桩
    复合受力桩塑料染
    5、按桩直径大小分
    小直径桩 d ≤250mm
    中等直径桩 250mm< d < 800mm
    大直径桩 d ≥ 800mm
    6、按成孔方法分
    非挤土桩 泥浆护壁灌筑桩、人工挖孔灌筑桩,应用较广。
    部分挤土桩  先钻孔后打入。
    挤土桩  打入桩。
    7、按制作工艺分
    预制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用锤击打入、振动沉入等方法,使桩沉入地下。
    灌筑桩
    又叫现浇桩,直接在设计桩位的地基上成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或不放钢筋,后在孔内灌筑混凝土而成桩。
    与预制桩相比,可节省钢材,在持力层起伏不平时,桩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8、按截面形式分
    方形截面桩
    制作、运输和堆放比较方便,截面边长一般为250~550mm。
    圆形空心桩
    是用离心旋转法在工厂中预制,它具有用料省,自重轻,表面积大等特点。国内铁道部门已有定型产品,其直径有300mm、450mm和550mm,管壁厚80mm,每节长度自2m~12m不等。
桩基处理有很多方法,但根据现在市场情况以及国家对基础的严格要求,很多工艺已经不适用了,如人工挖孔等,下面说的都是常见常用的工艺方法。
按回填物分:常用的有,灰土桩、素土桩、水泥桩、垃圾桩等。
按回填夯实类型:夹杆锤夯实、重锤夯实
按成孔工艺:柴油锤沉管成孔、螺旋钻成孔、洛阳铲成孔
一般分类主要按照成孔和夯实类型分:柴油锤成孔夹杆锤夯实;柴油锤成孔重锤夯实;螺旋钻成孔重锤夯实(DDC);洛阳铲成孔重锤夯实、还有螺旋钻成孔的素混凝土桩(CFG)。还有你说的管桩和锤、强夯等也都是属于复合地基的。其中管桩分为静压桩(适用静压机压入地下)和柴油锤管桩(柴油锤直接打入地下)。
上面的几种主要是消除湿陷性增加复合承载力都属于复合基础;单桩承载的主要是旋挖钻成孔的混凝土灌注桩。
以上的是工艺分类,具体的适合 多少层的建筑这个没有明确界定的,主要是看地质情况还有上层建筑的,谁能给你在这说清楚都是蒙人的。
特点么根据上面的也能看出来,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的,柴油锤成孔、钻机成孔、洛阳铲成孔是使用比较多的,代价低,适合西北的湿陷性黄土,成桩能消除地质的黄土湿陷性,增加原基础的复合承载力。管桩要根据地址情况来选择,施工成本较高,根据地质的不同有时需要柴油锤或钻机进行先期的引孔作业。旋挖钻全国各地各种行业适用(工、民建、铁路、公路、桥梁等),是单桩承载的最好作业办法。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自重湿陷性黄土(self weight collapsing loess)是指受水浸湿后在饱和自重压力下发生湿陷的湿陷性黄土。划分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可按室内或现场浸水压缩试验,在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测定的自重湿陷系数δzs判定。δzs<0.015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δzs≥0.015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术  语
2.1.1桩基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
2.1.2复合桩基
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2.1.3 基桩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
    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3.1.2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
表3.1.2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泥浆护壁成孔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1)重要的建筑
(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薄鳅
(4)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
(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的一般建筑
3.2 基本资料
3.2.1  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1) 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2) 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3) 地下水位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土、水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浮力计算的设计水位;
4) 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
5) 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2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 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 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 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桩基工程试桩资料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
4) 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5) 泥浆排放、弃土条件;
6) 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
3  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  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设备对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  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1) 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制桩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2) 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3) 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5  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
3.2.2  桩基的详细勘察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勘探点间距:
1) 对于端承型桩(含嵌岩桩):主要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决定,宜为12~24m。当相邻两个勘察点揭露出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层起伏较大、地层分布复杂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
2) 对于摩擦型桩:宜按20~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3)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单桩基础应按柱列线布置勘探点,并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2 勘探深度:
汽车膨胀水箱
1) 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2个控制性孔。控制性孔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身设计直径,且不得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2)  嵌岩桩的控制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3~5倍桩身设计直径,一般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3倍桩身设计直径。当持力层较薄时,应有部分钻孔钻穿持力岩层。在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溶槽、石笋等的分布情况,钻孔应钻穿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入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满足上述控制性钻孔和一般性钻孔的要求。
3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地层,均应采取不扰动试样进行室内试验或根据土质情况选用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原位测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6  灌注桩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地铁人员定位
4  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  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6  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7  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6.1.2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综合确定。
6.1.3 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应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
2  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泥浆护壁灌注桩必须有泥浆处理措施;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9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计   条件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