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研究

湿陷性黄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研究
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区是常见的土质地区,建筑施工单位在该地区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受到水资源的影响,导致土地结构受到破坏,致使湿陷变形现象发生,造成强度降低,从而对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及建筑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为避免该种现象发生,本文通过实际案例,针对性探讨符合湿陷性黄土建筑地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案,以期可以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空气质量流量湿陷性黄土;建筑物地基处理;基础设计
拉线塔前言: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极易受到水分的影响,从而引发湿陷变形现象,并对建筑稳定性及安全性产生影响,故而该区域建筑施工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有必要对建筑物种类以及湿陷性黄土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科学选择,明确地基基础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建筑物质量提供保障。
1工程概况
A市拆迁改建项目,建筑共设计地上14层,地下1层,总高度为54.95m,建筑面积为48620m2,整体结构选择框架--剪力墙。本建筑设计抗震防裂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场地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40s。该建筑地基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设计标高±0.000表示黄海高程系统的绝对标高,具体数值为1810.00m。
2地基基础方案的设计与处理
2.1建筑场地中部冲沟处理
拟建场地的冲沟方向为西南→东北,且建筑需要建设在冲沟之上。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建筑物不适宜在沟坎上建设,而这种部分建设在沟里会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建筑物容易发生开裂的现象。该施工场地所在区域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区,作为高层建筑,该建筑形式本身荷载较大,且重要性等级较高。为避免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裂缝形式,保障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需要对冲沟实施科学处理。另一方面,地基处理周期相对较长,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所投入的资金量较多,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且经济性较高的处理方案。
经过相关专家组讨论,最终决定:
(1)先迁移沟内的树木,并全面挖除沟内存在的杂填土和素填土以及存留的树根,并挖除冲沟侧壁的窑洞。在对窑洞进行开挖期间,需要采取放坡等形式,利用素土分层进行冲击和碾压,直到基底标高的1.5m以上位置。随后利用冲击碾压的方法进行填土作业,冲击势能保持在15kJ~25kJ之间,每一层所铺筑的填土不可高于600mm的厚度,每一层压实的次数不可少于20次。且保障回填土能够搭接周边的原土层,最大厚度为9.1m,随后对整片区域进行强夯处理。
(2)整片区域的强夯作业范围包含冲沟两边的建筑物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和冲沟内部,在此期间,需要保障处理面积和宽度高于建筑物底层与外墙的范围和宽度,且被处理的土层厚度需要高于每一遍处理的厚度。
(3)使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基础施工作业期间,黄土含水量是其重点关注的内容。如果黄土自身天然的含水量低于10%,那么根据地区和工程经验,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极佳的夯实效果,同时有效消除湿陷性的深度也会随之减小。经过勘察本次拟建的场地内上部湿陷性黄土含水量为12%,已经接近10%的临界值,因此采取强夯法来对其有效深度进行处理,结合预估值给出其范围值的最小值8.0m~8.5m。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强夯工作流
程和夯击能量传递会受到夯点布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前需要在施工区域选择一块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强夯作业的试验工作,结合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强夯方案。随后试验完毕后,需取出土样将其拿到实验室再次进行试验,土样的选择需要在夯击终止区域面下面的8.5m深度部位,且土样取出的间距需保持在0.5m~1.0m之间。实验的目标就是了解土体的各项指标,如干密度、湿陷系数或者是压缩系数等。
(4)最终的强夯作业方案需要在所有试验结束之后确定。在第一遍夯击期间,夯击点需选择在夯锤直径2.5倍的位置,以后的每一遍夯击间距都可适当缩小。次数暂定为5遍点夯(夯击能为:8000kN·m),随后利用2遍满夯(夯击能为:4000kN·m)进行施工,满夯一般都会采用轻锤或者是低落距锤的方式实施,保持锤印的搭接。
化学泥浆(5)在强夯结束之后需要进行三次检测,每次平均布置人工探井3个,探井的深度为10m。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出:第一次有两个探井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这表示这两个区域内8.5m以上的土层湿陷性已经被消除;1个探井6.5m以上的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表示为非湿陷性黄土,这表示在6.5m以上的土层湿陷性已经被消除。其中6.5m~8.5m的湿陷性系数大于0.015,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的黄土地质,也表示该范围内的土层并未消除湿陷性。
第二次3个探井的湿陷性系数均小于0.015,表示为非湿陷性黄土,也就是8.5m以上的土层湿陷性已经完全被消除。第三次和第二次的结果相同。
2.2建筑地基基础方案实施
对建筑场地内的冲沟按照上述方法来进行回填,并且在强夯作业之后考虑到部分基础位于原来的土层之上,部分位于冲沟的位置,本身冲沟内有着较厚的填土,在施工处理之后填土和原土部分承载力和湿陷性的差异都相对较大,并且在地基以下的“卧层”都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很容易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发生开裂的问题。所以结合该现状分析,最终选择桩筏基础来设计该工程地基。而桩筏基础的施工方法主要包含人工挖孔和旋挖法设计。但是由于人工挖孔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决定选择旋挖钻机的机械成孔形式作为本次设计基本方法。
(1)钻机进场前认真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更换淤泥,夯填密实,在桩位位置铺设一层碎石,保证钻机停位水平、稳定,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
(2)护筒采用10mm厚钢板卷制,内径1.4m(桩径1.2m),内径1.7m(桩径1.5m),内
径2.0m(桩径1.8m),每节高2.0m。埋设时护筒高出原地面30cm,要求钢护筒能耐拉、耐压、不漏水,灌注混凝土后立刻拆除。护筒埋设时要准确、稳定,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的倾偏差不得大于1%。
(3)制备泥浆的基本原料是优质膨土。其配制比例是水100%。膨润土6%~8%,5%碳酸钠(纯碱),0.3的纤维素,调制化学泥浆。泥浆相对密度g/cm3:1.03~1.08;粘度(Pa.s):19~28;含砂率:无;胶体率≥96%;失水率(m1/30min):≤15:泥土厚(mm/30min):≤2;静切力(pa):3~5;酸碱率(pH):8~10。制浆前,应先把膨润土块尽量打碎,使其在搅拌中易于成浆,缩短搅拌时间,提高泥浆质量。
(4)首先进行钻头对中孔位,人工依据桩位十字线,使钻头尖与十字线中心对中,调整桅杆竖直度及钻机机身水平。在钻进过程,对于砂性土层及砂层,直接用旋挖筒钻进、取渣,遇到石层及卵砾层时,先用螺旋钻头将其搅拌,再用旋挖筒取渣。由于钻渣可直接用旋挖筒提取,所以仅用静态泥浆护壁,这样大大减少了泥浆用量,钻渣可用装载机车外运。旋挖钻机操作室中有深度显示仪,达到设计深度后,用测绳复测,这样可以控制孔深。另外,旋挖筒取渣干净,如果控制好泥浆比例与黏度,在灌注混凝土前可将沉淀厚度控
制在15cm以内。在钻进过程中若遇跑浆,可直接加膨润土于孔内,用旋挖机旋挖筒下入孔内跑浆位置反转不进尺,边加边搅直到不漏浆为止。
物料输送设备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本案例的探究与分析,可以明确的是,湿陷性黄土本身缺乏一定的强度,因此在建筑建设期间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消除黄土地区的湿陷性,进而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智能sd卡
电容噪声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8:2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7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进行   陷性   黄土   处理   需要   建筑物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