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分析仪器技术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夹持装置来实现微孔板的高效抓取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微孔板的高效抓取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微孔板是酶免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和分子诊断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样本进行加样、稀释、温育和酶免反应的化学试验和检测。现有的分析仪器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将微孔板放入预定位置,或者在试验后将微孔板人工直接取出移开,需要人工值守,成本高,误差大;少部分的分析仪器采用夹持装置抓取微孔板,但夹持装置体积大,不便安装。
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通过采用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形成连杆结构以控制夹持件进行开合运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占地空间小,同时,自动化程度高,无人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包括:基座;
7.夹持驱动器,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
8.传动单元,其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9.至少两个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对称式布置,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
10.其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件,其中部区域与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11.第二传动件,其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两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首末两端相铰接,且两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与相应一个所述夹持件相铰接;
12.在所述夹持驱动器的作用下,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夹持件进行开合运动。
13.优选的,所述夹持驱动器的轴向与所述夹持件的轴向相垂直。
14.优选的,还包括:弹性元件,其布置于两所述夹持件之间,且所述弹性元件的首末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夹持件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16.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转接部,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铰接;以及
17.夹持部,其自所述转接部的表面朝远离所述转接部的方向延伸;
18.两夹持部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
19.优选的,所述基座的横截面呈l字形,所述基座包括:承托部;以及
20.固定部,其自所述承托部的表面朝远离所述承托部方向延伸;
21.所述夹持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承托部上。
22.优选的,所述承托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槽,每个所述夹持部贯穿相应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槽。
23.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首末两端分别布置于相应一个所述第二导向槽;
24.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25.优选的,所述转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布置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的活动部与所述转接部固定连接。
2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形成连杆结构以控制夹持件进行开合运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占地空间小,同时,自动化程度高,无人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
3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31.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的爆炸结构视图;
32.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隐藏基座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夹持机构
35.11、基座;111、承托部;1111、第一导向槽;112、固定部;1121、第二导向槽;
36.12、夹持驱动器;121、旋转驱动器;
37.13、传动单元;131、第一传动件;132、第二传动件;
38.14、夹持件;141、转接部;142、夹持部;
39.15、弹性元件;
40.16、导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43.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4.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45.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的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3的示出,可以看出,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1,其包括:基座11;
47.夹持驱动器12,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1上;
48.传动单元13,其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基座11上,且所述传动单元13与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49.至少两个夹持件14,所述夹持件14对称式布置,且所述夹持件14与所述传动单元13传动连接;
50.其中,所述传动单元13包括:第一传动件131,其中部区域与所述夹持驱动器14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51.第二传动件132,其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两所述第二传动件132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31的首末两端相铰接,且两所述第二传动件132分别与相应一个所述夹持件14相铰接;
52.在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传动件131及第二传动件132带动所述夹持件14进行开合运动。
53.具体的,当所述夹持驱动器12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1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以带动两所述第二传动件132活动,进而带动两所述夹持件14相向运动,以控制两所述夹持件14对
微孔板进行夹持;
54.当所述夹持驱动器12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131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以带动两所述第二传动件132活动,进而带动两所述夹持件14背向运动,以控制两所述夹持件14对微孔板进行松离。
55.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形成连杆结构以控制夹持件14进行开合运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占地空间小,同时,自动化程度高,无人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6.进一步,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轴向与所述夹持件14的轴向相垂直。
57.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夹持机构1还包括:弹性元件15,其布置于两所述夹持件14之间,且所述弹性元件15的首末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夹持件14连接。
58.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所述夹持件14之间设置弹性元件15,弹性元件15起到预紧作用,以确保夹持件14不工作时处于收缩状态。
59.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15为弹簧,弹簧易于获取且价格低廉,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元件15选用弹簧,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60.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弹性元件15的选择并不仅限于弹簧,其他常见的弹性元件,例如弹性片、弹力绳等,同样能实现两所述夹持件14之间的张紧功能,因此,也应当视为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
61.进一步,所述夹持件14包括:转接部141,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32相铰接;以及夹持部142,其自所述转接部142的表面朝远离所述转接部142的方向延伸;
62.两夹持部142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
63.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142由柔性材料制成,以防止夹持部142夹持微孔板时损坏微孔板,有效的对微孔板进行保护。
64.进一步,所述基座11的横截面呈l字形,所述基座11包括:承托部111;以及
65.固定部112,其自所述承托部111的表面朝远离所述承托部111方向延伸;
66.所述夹持驱动器12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11上。
67.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驱动器12通过安装座121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11上。
68.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1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槽1111,每个所述夹持部142贯穿相应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槽1111。
69.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夹持部142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111的配合以对所述夹持件14限位导向,以防止所述夹持件14随意活动从而对夹持操作造成影响。
70.进一步,所述固定部112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槽1121,所述第一传动件131的首末两端分别布置于相应一个所述第二导向槽1121;
71.所述第二导向槽112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72.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槽1121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31的配合以对所述第一传动件131进行限位导向,以防止所述第一传动件131随意活动。
73.进一步,所述转接部141与所述固定部112之间布置有导向单元16,所述导向单元16的活动部与所述转接部141固定连接。
74.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接部141与所述导向单元16的配合进一步对夹
持件14进行导向限位,以防止所述夹持件14随意活动从而对夹持操作造成影响。
75.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7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1);夹持驱动器(12),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1)上;传动单元(13),其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基座(11)上,且所述传动单元(13)与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至少两个夹持件(14),所述夹持件(14)对称式布置,且所述夹持件(14)与所述传动单元(13)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单元(13)包括:第一传动件(131),其中部区域与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第二传动件(132),其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两所述第二传动件(132)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31)的首末两端相铰接,且两所述第二传动件(132)分别与相应一个所述夹持件(14)相铰接;在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传动件(131)及第二传动件(132)带动所述夹持件(14)进行开合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器(12)的轴向与所述夹持件(14)的轴向相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15),其布置于两所述夹持件(14)之间,且所述弹性元件(15)的首末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夹持件(14)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15)为弹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14)包括:转接部(141),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32)相铰接;以及夹持部(142),其自所述转接部(141)的表面朝远离所述转接部(141)的方向延伸;两夹持部(142)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横截面呈l字形,所述基座(11)包括:承托部(111);以及固定部(112),其自所述承托部(111)的表面朝远离所述承托部(111)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驱动器(12)安装于所述承托部(111)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11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槽(1111),每个所述夹持部(142)贯穿相应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槽(111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12)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向槽(1121),所述第一传动件(131)的首末两端分别布置于相应一个所述第二导向槽(1121);所述第二导向槽(112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141)与所述固定部(112)之间布置有导向单元(16),所述导向单元(16)的活动部与所述转接部(14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夹持机构,包括:基座;夹持驱动器,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传动单元,其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至少两个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对称式布置,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件,其中部区域与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第二传动件,其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两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首末两端相铰接,且两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与相应一个所述夹持件相铰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占地空间小,同时,自动化程度高,无人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林子轩 罗刚银 刘亮 王弼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郑州中科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17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6:2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微孔   实用新型   传动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