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古典舞“重心”的分析

汉唐古典舞“重心”的分析
关于汉唐古典舞“重心”的分析
舞蹈中,“重心”是极为重要也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维持舞蹈动作平衡的关键。重心训练在现今各类舞蹈训练中缺少深入的探索
与研究,而将重心的训练提炼出来,加以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不仅
是训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还体现出了不同舞种通过不同
的重心变化而渗透出的风格特。本文结合中国古典舞蹈,谈古典
舞中“重心”训练的重要性,在舞蹈当中,“重心”是极为重要的
一个问题。身体姿势的变化会导致“重心”发生变化,而“重心”
塑料破碎机刀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完成。
一、舞蹈“重心”研究
1、人体重心
人体重心是指人体重量的中心。
人体静止时,重心处于人体脐部附近,一般来说,受身高、体重、骨骼发育不同的影响,每个人的重心位置不同。在运动中,人体全
部环节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就是人体的总“重心”,即“人体
重心”。
人在静止状态下处于自然直立时,人体的“重心”是接近人体中央矢状面内,稍偏向第三骶椎上缘平脐并位于其前方7厘米处。准
确来说是位于脐(肚脐)下方,这并非是人体的中心。例如:当人们站
在栏杆前,发现栏杆低于小腹的时候,越靠近栏杆就越会感觉到不
安和恐惧,当人一旦失去稳定,就有可能坠落,这是逼近重心,失去
安全感的心理作用。
此外,重心还随着人体位置的移动和躯体形态的变化而略有不同。人静止站立的时候,重心位置在唯
一的一个点上,而当人体发生型
姿改变的时候,人体重心的作用点就在随之变化,如将姿势变化成
右脚为主的姿态,重心的作用点就会向右倾,向右倾斜的重心并不
能使重心不稳,而是重心随着作用点的改变而改变,以此来保持身
体的平衡。
2、重心的支撑点
当人体站立时,人体重量的支撑点大多数是偏于脚跟部位,这使人体相对自然、平稳。当人体处于向前行走的运动状态时,人体重
心的支撑点将是由脚跟经过脚弓到脚掌的运动过程完成的,双脚通
过与身体重心的交替滚动而完成向前行走的动作,而当人处于奔跑
的状态时,人体重心的支撑点则是偏向于脚掌为主要支撑点。所以,重心的改变,有助于运动的产生,且提高运动的效率,能够使身体
定时药盒
轻松地完成奔跑的动作。
我们的脚是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撑体,双脚之间的左右、前后的有效位置所形成的面积,有效的形成了重心支撑面,想要保持平衡,
重心就不能离开支撑面的有效范围,否则就会失去对重心的控制。
由此,我们可以在贴切舞蹈探索重心支撑点的时候,不难发现在舞蹈的重心研究中,脚跟、脚掌的支撑点以及多点形成的支撑面的
重要作用。
3、舞蹈重心
在舞蹈中,“重心”是极为重要也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维持舞蹈动作平衡的关键。各种结构复杂的舞姿控制;舞姿之间的流动、变化;大幅度的跳、转等等,都需要在平衡“重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对于人体平衡稳定性的保持,平衡面大,动作的稳定性就容易维持,而平衡面小,对于动作的稳定性就不容易维持。支撑面的面积越大,则稳定性越高,支撑面越小,则稳定性越小。
比如西方芭蕾舞中的足尖艺术,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对于整个人体的重心支撑点很小,难以维持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延长
肢体的同时还要完成许多丰富而具有难度的动作技巧。它不但将西
方崇尚上帝的宗教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夸张了西方人开放热情的审美
取向,更使“足尖”这种表演形式成为芭蕾舞中具有特的'一种代
表形式。在足尖上完成优美的舞姿、飘逸的动态、轻盈的旋转与跳
跃是相当难的,这样的训练程序与训练方式是科学而值得关注的。
单腿立足尖的动作就比全脚着地的单腿支撑动作的稳定性差,而双
腿支撑的动作要比单腿支撑的动作稳定性高。“重心”位置高,平
衡的稳定性就小,“重心”位置低,稳定性就大。
重心的变化随时随地都与舞蹈动作紧密联系着,所以舞蹈重心的训练是舞蹈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舞蹈动作稳定、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重心”的训练是舞蹈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用
正确的方式方法运用重心不但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与技术
技巧,还能更加生动的展现舞蹈动态与舞蹈风格。重心训练在现今
各类舞蹈训练中缺少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而将重心的训练提炼出来,加以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不仅是训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还体现出了不同舞种通过不同的重心变化而渗透出的风格特。
芭蕾的足尖、戏曲的厚底儿、满族的寸子……都通过不同的重心变化体现出了不同的技艺与风格。所以,在舞蹈训练中,我们不但
要注意重心动作的合理性。更要注意在重心的变化中所渗透出的语
言意义。
二、汉唐古典舞重心的意义
汉唐古典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为代表的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清以来发展
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汉”、“唐”两个字只是用于区别于“李唐”古典舞的另一称号。现今在
支撑体完整得训练体系中存在而发展。在以孙颖老师为创始人发展起来的
汉唐古典舞学派中,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汉
唐古典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多的传达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时代
特和审美文化。当古诗词、绘画、建筑等作为古典文化呈现时,
多媒体教学讲台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唐诗宋词的舞姿记载,岩石壁画的生动形象,都验证了中国古代舞蹈的古典形态。
汉唐古典舞以中国历史文化为根基,在舞蹈作品中以断代的形式创作出了大量的剧目,无论是原始氏族部落的野蛮、粗鲁还是魏晋
的浪漫、逍遥,隋唐的雍容还是宋代的清雅,汉代的宏放还是明清
港湾场站的细腻,在每一个作品中都体现出了独具特的时代风格,蕴含着
别具古典韵味的历史迹象,呈现出的是不同时代的审美意味。而在
教学体系中,基训课作为根基课程,更是在不断寻求着具有风格各异的组合形式训练古典舞者,建立具有中国特的文化教学体系。从形态各异的“单词训练”到精彩绚丽的“风格性组合”,从行云流水的“流动连接”到张扬大气的“步伐训练”,无不让欣赏者尽赏各异文化的时代大餐。在单词、短剧、塑性、平衡、步伐中无不联系着舞蹈重心,而流动连接、肢体化解、力量速度中更是要以重心训练为基础。我们会发现在汉唐古典舞训练体系中之所以呈现出鲜明的舞蹈风格,最为主要的是它不以芭蕾把杆训练为训练手段,也不以戏曲的形态为风格性舞姿,这样的起点使得汉唐古典舞舞姿大气、神形兼备,完整的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舞蹈风格,增加了舞蹈的动态与韵律。为了将舞姿的完整性与动态性展现出来,重心训练是汉唐古典舞基训课中尤为重要的训练步骤之一。so.csdn/api/v3/search?p=1&t=all&q=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63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舞蹈   训练   人体   动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