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1、农业的特点: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
3、产权结构:指不同类型的产权所构成的产权框架及其比例。产权类型的划分是按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来划分的,其中所有权归属是最核心的内容。
4、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础特征: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明晰化、收益权实现多样化、产权交易市场化。
5、农业合作经济产生原因、组织运行特征及功能:原因: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需要合作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农
业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特征:合作目标的双重性,即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性和赢利性、合作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性,自愿基础上的有效结合。功能:发挥协作优势、优化要素组合、提高竞争能力、减轻自然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木醋6、农业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制工具为生产工具,采用原始粗放、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广种薄收)、传统农业(使用铁制的手工工具,以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用农家有机肥等基本农业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生产技术靠时代积累的经验,进行精耕细作)、现代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科学的农业组织管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7、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农业生产手段和环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革耕作技术)、农业从业人员的现代化(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培育新型农民、增加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8、中国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农业市场化存在结构发育的不均衡、中国农业市场化存在空间推进的不均衡、中国农业市场化过程中市场失灵问题突出(农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者获得信息的成本高、农业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位、个别地区和部分农业部门仍存在垄断现象、产
权不明晰)、中国农业市场化滞后于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农业市场不统一、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不健全、农业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农业市场培育环境不完善、农业市场法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9、中国农地市场交易的形式:中国农地现有流转形式(出租、转租、转让、抵押、入股)、新兴的农地流转形式(反租倒包,订单(合同)农业、股份合作制、“两田制”基础上的承包,出租等、北京顺义模式、苏南模式、非法土地流转土
工艺瓶地信托、拍卖、继承)。
10、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以加快中国农业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有利于中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为中国创造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成果,有利于中国结合和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和两种资源。11、中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内涵是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外向型农业的特征:国际化的经济运行机制,外向化的产业结构,全球化的经济管理体制,高效的生产系统。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作物自然耕作法(农作物轮作,农牧业生产综合经营)、保护耕作法、新型种植法、病虫害综合防治法。
1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低投入可持续发展、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型可持续农业。
14、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绿农业,构建循环农业体系)、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15、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的自然特征(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的经济特征(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区位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16、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中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
17、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的原则:保持生态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资源优化配置。
18、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和大部分性、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平板显示
19、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劳动力素质低、农业劳动力地区分布不平衡、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
水性聚氨酯墙漆
20、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的途径:不断改进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的农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21、人力资本的概念: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未来有所收益而所做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2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乡镇企业增长乏力、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育滞后、城市化滞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2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加快城镇化发展、消除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24、农业财政资金的含义: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农业财政资金既包括中央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
25、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26、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研究开发需要多学科合作、科技成果具有区域适应性、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27、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内部动力(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质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利润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外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要求农业的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的科技进步)。
28、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扩散的关系: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结果。 区别:农业技术扩散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的,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行为,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扩大新技术的采用率,达到技术扩散的目的。联系: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与市场、价格、物资投入相配合,可使推广活动得到物资保证,与信贷、运销、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结合可以使推广范围扩大。
农业交易29、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农产品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Q
P P Q P P Q Q E d ⨯∆∆-=∆∆-=//。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产品的替代数目及替代程度、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农产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30、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影响农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因素:政策等。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Q
P P Q P P Q Q E s ⨯∆∆-=∆∆-=//。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农产品生长周期的长短、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其的长短、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31、农产品市场的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
32、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
曲嘉瑞33、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农产品的价值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特征: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大、长期看来,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上升倾向、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价格下降,进而会减少农民收益。
34、农产品的差价:指同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包括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
批零差价。
35、农产品的比价: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农产品收购价为标准价格进行比较,包括粮食比价、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价、粮食与畜产品比价、粮食与水产品比价、粮食与土特产比价。
36、工农产品比价: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工业品与农产品交还的价格比例关系,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的价格相当于多少工业品的价格,包括工农产品单项比价、工农产品综合比价。
37、剪刀差: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价格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影响:剪刀差过大,会削减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阻碍农业正常发展。剪刀差过大,农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过大的剪刀差,直接制约着轻工业的发展,并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大的剪刀差不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是造成城乡之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之一。由于剪刀差的存在,农产品商业化、社会化的进程缓慢,阻滞市场经济的发育。
38、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者收入水平、农产平价格水平、农产品消费人口因素、其他因素,消费习惯、偏好、观念等。
39、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农业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缺陷的必要补充、农业生产具有对农业宏观调控的特殊依赖性。
40、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有效利用资源要素、处理好自给与进口的关系、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
41、财政:指国家及其各级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分配以及由此而体现的分配关系,简称为国家分配或以国家为主体的政府分配关系。具有分配、调控和监督的功能。特征: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的一部分,且主要是剩余产品、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障国家行使其职能。
42、农产品结构的特征:动态性、相关性、多层次性。
43、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龙头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短缺。
44、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实施财政、信贷支持政策,提供产业化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教育、研究、农技推广事业,提供产业化的技术支持和素质支撑。贯彻农业合作政策,培育产业化主体。
45、农业专业化经营的概念:简称农业专业化,是指各个地区、各个农业企业专门经营某种农产品或从事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某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46、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的实现途径: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方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的“恋土”情结。重视扩大生产项目的经营规模。
47、农业生产经营的形式:粗放经营(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特点是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更多地依靠自然力和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集约经营(在
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48、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业生产各门类、作物品种经过一定安排、部署而在地域空间上形成的分布和组合,又称农业配置。影响因素:资源环境、市场、技术、政策因素。
49、为什么国家要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0、为什么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2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农产品   生产   发展   价格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