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舞蹈的动律和艺术特质分析

回族舞蹈动律和艺术特质分析
  回族舞蹈作为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概况、民族心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观。作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整体,回族舞蹈动作形象生动,舞姿丰富多彩,吸取了兄弟民族歌舞艺术之精华,融本民族日常生活、民间武术以及极富抒情性的口头文学于一体,以完美的歌舞形式展现了朴实大方、柔中带刚、热情奔放、开阔秀美、稳健洒脱的独特艺术风格。
左右摇头摆  一、回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一)回族舞蹈基本动作元素
单水合肼  1.头部动作
  回族舞蹈的头部动作是由宗教礼拜的头部动作提炼、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点头”“摆头”“摇头”等。“点头”是指头部从深低头到平抬头再回到水平位置端正头部的过程。“摆头”就是以舞者的颈椎最上部的关节为轴,以头顶为动力使头左右摆动。“摇头”是指舞者头部端正以颈椎为轴,头部向左右进行平行摇动,它可以细化为“侧摇头”“碎摇头”“碎摆头”等多种头
部不同摇动的动作。
  2.手、臂动作
  回族舞蹈的手臂动作源于宗教“礼拜”以及对自然形象和动物肢体动作的模仿,主要有“花儿式”“划臂”“乡扇手”“摆手”“拉手”“搬手”“盖手”“扶手”“推手”“挽手”“背手”“手掌上下翻”“手掌平行翻”等。这些回族舞蹈的手臂动作丰富且极具艺术表现力。
  3.躯干动作
  回族舞蹈的躯干动作源于伊斯兰教中穆斯林在圣城麦加清真寺祈祷以及日常生活劳动中人们收麦子、挑担、扬场等动作的提炼,它是随手臂及腿部步伐的动律而产生的,通过躯干中肩部、胸部、腰部、胯部等部位的扭、转、摆动,形成在同等节奏的相同动作中各部位节奏不同变化的特点,主要有转肩、转胸、侧胸、摆腰、晃腰、上下扭胯、横摆胯、转胯等。
  4.腿部动作
  回族舞蹈的腿部动作屈伸幅度较大,主要是通过全脚、跑脚和跟脚等不同的步伐来进行表现的。回族舞蹈的腿部动作主要包括“屈腿”“伸腿”“开、关腿”“全脚屈伸”“跟脚屈伸”“踮脚屈伸”“跪脚屈伸”以及“下蹲腿”等。这些腿部动作腿的跨度比较大,柔中带刚、铿锵有力,充分体现出回族舞蹈灵活自然、稳中有轻、实中似虚、潇洒大方的特点。
  (二)回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鸟笼拉手>茶浴炉  1.灵活的头部动律
电厂脱硫塔防腐  回族舞蹈的头部动作灵活自然、内涵丰富,是回族人民热情、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的体现。回族舞蹈的头部动作源于对宗教礼拜头部动作(如“赛俩目”)的提炼变化和对自然界动物肢体动作(如蝴蝶、凤凰、鹤)的模仿。舞蹈以点、摇、摆、甩为头部动律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点”是下颚带动头部上下点动,比较有代表性的回族舞蹈动作有“凤凰点头”“杂麻雀三点头”等,舞者通过点头动作来表现人物的自信和礼貌。“摇”是通过头部向左右两侧自然摇动,来表达如痴如醉的感觉,如“侧摇头”“碎摇头”等。“摆”是以颈椎为轴、以下颚为发力点使头部左右横向摆动,因摆动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分为单摆头和碎摆头,舞者通过摆头动作来表现喜悦心情。“甩”是指头部根据音乐节奏和情绪变化以不同方位和幅度甩动。通过对回
族舞蹈头部动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回族舞蹈与回族人民生活、思想感情、民俗风情密切相关,是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自然动态的升华。
  2.多变的手臂及躯干动律
  在回族舞蹈中,通过对宗教仪式的再现、日常生活的加工以及自然界动植物的模仿,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手臂及躯干的动律。例如,通过舞者手臂及躯干相互配合的动作模仿自然界的动植物,形成了“蝴蝶飞舞”“凤凰展翅”“白鹤亮翅”“露水戏荷”“巧看牡丹”等舞蹈动作。回族舞蹈独具特的手臂及躯干动律使塑造出的舞蹈形象生动、轻盈、优美,充分体现出回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三)丰富的屈伸动律
  屈和伸是回族舞蹈腿部动律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它是其他舞蹈动作的律动支点,主要通过全脚、跑脚、跟脚、跪脚等不同的步伐以及蹲的动作来进行表现,如左右屈伸步、十字屈伸步等。全脚屈伸步动作幅度比较大、变化灵活,具有轻松、稳健、潇洒大方的特点。跑脚屈伸步是双脚前脚掌交替前进的步伐,具有轻柔细腻、自然流畅的特点。跟脚是先以前
脚掌着地再压脚跟的动作,具有稳健活泼的特点,跪脚屈伸是用于表现女子柔美细腻形象的步伐,脚步自然流畅、轻松自如。“蹲”的动作是腿部屈伸的律动核心,所有腿部屈伸动作都在“半蹲”的律动基础上进行的。不同的脚步屈伸运动方式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彩。全脚踏步动律配合行情地慢板给人一种轻盈、细腻、刚柔并济的美妙视觉感受。跟脚屈伸步动律配合快板节奏,体现出敏捷灵活、刚劲有力和稳健的脆劲感。例如,回族舞蹈《欢乐地面馆》屮,年轻男子通过大小不一、矫健轻盈的屈伸步交替重复再现的方式,表现了心情的愉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typec转usb
  二、回族舞蹈的艺术特质
  (一)歌舞合一的表现形式
  回族舞蹈具有歌舞合一的艺术特点,它将音乐、舞蹈和富有抒情味的口头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舞蹈在音乐和抒情文学的渲染下显得更为优美、生动,形成了独具特的回族民间舞蹈艺术。回族舞蹈主要分为“宴席曲”“家曲”“跳花儿”“坐舞”“汤瓶舞”以及传统的宗教舞等几种类型,现在舞台上的回族民间舞大多都是“宴席曲”和“跳花儿”的演绎和延伸。“宴席曲”是回族舞蹈中一种婚俗性民间歌舞形式,内容丰富,乡土气息浓厚,常用载歌载舞的形
式来表达庆贺和祝福,如《莲花落》《上山打柴》等。“跳花儿”是将回族山歌“花儿”与“八大光棍”舞蹈融为一体的边唱边舞的歌舞形式。可见各种类型的回族民间舞蹈基本都是以表现喜庆、愉快的氛围为主流方向的,通过歌舞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现出了稳健大方、潇洒自由、幽默风趣、活泼坚韧的民族特。例如,回族民间舞蹈优秀的代表作品《花儿与少年》,作品通过双人舞、男子和女子舞、集体舞等舞蹈形式,配合快慢板相间的回族歌曲“花儿”,体现了回族人民勤劳、坚强、团结的民族精神,展示了回族民间舞蹈朴实大方、柔中带刚、热情奔放、开阔秀美、稳健洒脱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惟妙惟肖的舞蹈语言
  舞蹈语言单纯而特殊,是舞蹈语汇和舞蹈结构的综合体。舞蹈语汇是舞蹈语言的核心元素,是那些相对独立而稳定的舞蹈动作的总称,它赋予舞蹈灵性。舞蹈结构也是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舞蹈传情达意的功能。用一组有节奏韵律的舞蹈语汇将独具匠心的舞蹈结构贯穿起来就形成了舞蹈作品,舞蹈作品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诗,需要舞者用婀娜动人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如诗如画般的优美意境,展现肢体平衡的力量之美。可见,独具特的舞蹈语言是一个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回族舞蹈在曲调和表演形式等
方面融合和借鉴了其他兄弟民族舞蹈元素,并吸收宗教仪式中的各种礼拜式和朝拜式动态元素,通过将这些元素进行一系列的夸张和变形,形成了集意向性、典型性和宗教性于一体的独具特的舞蹈语汇。
  回族舞蹈艺术历史悠久,是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回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和审美特质,可以使舞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回族舞蹈的情感、意志和理性内涵,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回族舞蹈艺术的和谐之美。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2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2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舞蹈   动作   头部   屈伸   动律   艺术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