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存文中杰出的词语。
2、背诵杰出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品味观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漂亮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静态管理教学重点
1、品味观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1、背诵杰出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2、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法
钢丝铠装电缆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讲讲、议议等多种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旋挖钻机工法网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出现一派古朴、明净的寂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讲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储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犹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伙儿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儿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2、听录音,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lán〕    漾动〔yàng〕
彩绸〔chóu〕  连缀〔zhuì〕    仲春〔zhòng〕    屋脊〔jǐ〕
覆盖〔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渗出来〔shèn〕
激光发射器谛听〔dì〕    参差〔cēn〕〔cī〕 娴熟〔xián〕    轨迹〔guǐ〕
剔透〔tī〕    丝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缤纷〔bīn〕  隐匿〔nì〕      辉煌〔cuǐ〕〔càn〕    摇荡〔yè〕
上彩3、词语积存
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情况错综复杂,难以辨不清晰。
闪耀:光亮的模样。
模糊:不清晰,模糊。
连缀:相接。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类推。
丝竹:代指弦乐器。
清亮剔透:形容水纯洁透亮,没有混杂的东西。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情况的景象。
勾勒:画出形象的轮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模样。
隐匿:藏起来,不显露。
凝重:集合在一起,专门浓。
蔓延:不停地生长。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
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加了神采,增加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纳〝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
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铝合金精密铸造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覆盖的周庄迷漫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解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结构探究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走进周庄,包括小河泛舟与古镇风貌。
首段安排专门巧妙,开门见山,先来一段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让人随着文字自由想像:第一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搅动的木橹,弯曲的,颇有点小镇古朴之风。接下来你的视线延伸到了周围的地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和飞鸟,这些景物能够被你随意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且专门美,你看:它们〝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耀,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丝绸,没有人能描画它模糊的花纹……〞如此美景,多么让人流连忘返,让人随着作者的思路连续下行,探个怎么讲。
一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而且用咨询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显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周庄的桥多,有特,因此作者把第二段用于对桥的描述,视角是从河面看桥,〝在窄窄的河道中慢慢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因此,由于笔墨有限,不能一一概述,只能统而言之,〝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那么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如此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那么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尽管表面上语言专门平常,但细细琢磨,能够看出作者的功底专门深厚。
水和桥都看完了,该讲讲古镇了。作者仅用丁一个〝井〞字,就让我们对古镇的概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确实是语言的精辟之处。这是一个古镇,它永久都不可能与往事割裂,因此作者笔调一转,想起了当年的古镇,〝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如此的景象,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往常是如此,我们不难想像现在的周庄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不,作者又正正经经提到了现在的水:〝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个地点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这句话承上启下,后一部分确实是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来看周庄的水了。
第二部分〔第4~6段〕,作者三次到周庄的所见所感。
先交待一句,〝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那么怎么讲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不禁专门好奇,这也是课文设下的玄机。接下来,作者开始介绍第一次到周庄的时刻——仲春、天气——〝天下着小雨〞,那么在如此一个下着小雨的仲春时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呢?〝古镇被飘动的雨雾覆盖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在如此的时刻,作者〝打着伞坐船游玩,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这句比喻手法的运用将雨中山河写得生动了。
紧接着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仍旧是先交待时刻——冬天、天气——刚刚下过一夜小雪,不同的是,作者这次可比第一次看得认真了,他不仅看到〝阳光穿破石层触摸大地〞,看到路边、屋脊、树梢、河边石阶的积雪,还看到了小镇四处滴水、淌水的情形。这段景物描写作者写得专门细心,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启动各种感官,将雪后小镇写得妩媚动人,〝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看起来奇异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不禁让人十分向往。
作者的重点不是前两次周庄之行,而是第三次,因此他在安排文章结构时将前两次放在一个自然段,而第三次那么单独一段,费墨颇多。第三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顺的春夜〞,正是那儿的旅行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盛大的节日〞,既然是个节日,确信专门喧闹,因此描画当时的盛况,〝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耀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作者开始坐船夜游,接下来的景物描写确实是以船行驶时的所见为顺序的。先写船娘,〝轻松〞一词将她娴熟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接着写船行后留下的轨迹和橹的划痕,再写船通过一座拱桥时传来的音乐及当时的水面,再写划过来的花船,最后写泛舟终止后的小河,〝小河也复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安静的水面上闪耀着点点星光。〞星光出来了,大伙儿不免往天上看,〝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
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背地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在这焰火的烘托下节日的氛围突然变得这么浓,它给夜晚的古镇增加了一份新的光荣。〝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样乌黑的屋脊,现在如同被彩霞拂照的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爽朗流淌的彩光。〞最后,作者的思想又回到了水中,他把由〝天上的辉煌和辉煌〞映射的〝安静幽深的河水〞比喻成〝一条摇荡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而倒映在水里的河畔楼屋那么〝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他甚至给予它们生命,〝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如此良辰美景,尽管泛舟终止,但惊喜仍在蔓延,这是人们沉醉于大自然中的欢乐,作者专门好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第六段是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也是课文的终止。作者回忆起那个奇异的夜晚,他的言词之中依旧充满了喜爱和向往:〝周庄在宁静的夜中变得像奇异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4、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形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刻,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亮对比,〝像是一幅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解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四、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最喜爱的杰出语句或语段。
第二课时
一、游记线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尽管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刻转换,景各异,三
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刻悄无声息的变化,表达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
精读课文
1、〝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形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彩,而且写了积雪融解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2、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摸索与练习〞第一题摸索: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如何样的时刻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刻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画水中模糊景。再写小船通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1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古镇   课文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