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分析

qiyekejiyufazhan
【摘要】对于大型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系统回热抽汽温度高、过热度大等情况,通过采用优
化后具备回热式小汽轮机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热力系统,利用EBSILON 软件对常规二次再热系统和优化后的热力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最终优化后系统的抽油过热度大幅度下降。
为对优化后系统的经济性做出进一步验证分析,运用
无尘黑板
析理论,对常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和经过优化的系统的抽汽回热系统的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和对比分析。【关键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抽汽过热度;小汽轮机;分析【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095-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形势不断紧张,火电机组逐步向着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1]。超超临界二次再热
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火电机组初参数,进而提高机组经济性,是当今火电机组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同时,经过锅炉两次再热器加热也导致回热系统的抽汽参数升高,抽汽过热度也会提高,增加了回热加热器的不可逆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二次再热机组的热经济性,需要优化利用回热抽汽过热度[3]。
1超超临界常规二次再热系统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包括五缸四排汽单轴,由高压缸(HP )、第一再热中压缸(IP1)、第二再热中压缸(IP2)及2个低压缸(LP1、LP2)共5个汽缸组成,效率分别为90%、91.5%、91.8%、92%,共10级抽汽回热,额定背压取为4.5kPa ,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蒸汽压损均为10%,锅炉效率为94%,管道效率为99.1%,厂用电率为3.5%[4]。系统主要参数如下:发电功率为1000MW ;主汽门前蒸汽压力与温度分别为31MPa 、600℃;主蒸汽进汽量为2629.5t/h ;一次再热后蒸汽压力与温度分别为10.09MPa 、610℃;二次在热后蒸汽压力与温度分别为3.084MPa 、610℃;给水温度为315℃。
2抽汽过热度优化的热力学原理
加热器内蒸汽放热与给水吸热的热力过程如图1所示。Ten 为环境温度,c -d -e 为蒸汽放热过程,a -b 为给水吸热过程,换热阶段熵增是△S 。抽汽温度下降后,蒸汽放热过程为f -g -e ,能够观察到换热温
差大幅度降低,换热阶段熵增减小量δS ,为图1阴影处,熵增降低,换热期间不可逆损失降低,机组更具热经济性。上网行为管控
3二次再热MC 系统
在高压缸排汽引入一个增设的独立的抽汽背压式小汽轮机,该小汽轮机用来驱动发电机和给水泵。汽轮机高压缸内部分排汽将直接进入小汽轮机内,机组汽轮机中压缸取消回热抽汽,相应回热抽汽来源于其背压式小汽轮机[5]。上述几级回热抽汽省去了再热过程,过热度得到明显降低,可有效解决常规二次再热系统中压缸抽汽过热度过高、加热器不可逆损失大的问题[6]。
4结果分析
4.1回热抽汽过热度优化结果
本文利用EBSILON 软件对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系统和经过优化的二次再热MC 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基于
析理论,全面对比和分析2种热力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见表1和表2。
将二次再热MC 系统与常规二次再热系统抽汽过热度相比,因为常规二次再热机组第2~7级过热度最高,且二次再热MC 系统因为高压缸部分排汽直接进入回热式小汽轮机,第2~7级抽汽都来源于小汽轮机,因此相比于常规二次再热
【作者简介】赵晓军,男,河南三门峡人,硕士,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助理工程师。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优化分析
赵晓军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
(℃)
c
a
T cn
f c
d g
b
△S
δS
S /J (kg ·图1加热器中吸热放热过程的T -S 图
95
qiyekejiyufazhan
水貂笼系统,第2-7级抽汽过热度大幅度降低。常规系统内过热度处在峰值的第2级、第4级抽汽过热度有了明显降低,即85.4℃、41.77℃,而第6级和第7级抽汽过热度则降低至0℃。这表明二次MC 系统避免了常规二次再热系统出现的抽汽时温度高、过热度大等现象,实现了二次再热机组经济性的提升。
4.2分析计算结果
2个系统的回热系统都为10级抽汽系统,通过运用
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析理论计算其加热器的指标,表3为计算结果。
通过分析表3中的数据得出,2种热力系统内第1~5级加热器
率很高,都超过了90%;对第7~10级加热器效率来说,将随着抽汽压力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可以观察到2个系统内第2~7级加热器损差异很大,其中损差异最大的为第3级和第6级加热器。而与常规系统相比,MC 系统内第3级和第6级加热器损则分别降低2.19MW 与2.55MW 。
将2个系统同一级加热器
率相比,在第2~7级加热器损效率方面,MC 系统较常规系统均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其第6级、第7级
加热器效率高出8.73%与5.38%,其他级加热器效率则差不多。2个系统加热器之所以出现了损和效率
差异,原因是MC 系统内有独立的回热式小汽轮机,以此取代常规系统内的中压缸抽汽,且这几级抽汽没有通过再热器再热,则抽汽时的温度、过热度等都会降低,加热器换热温差也随之下降,进而使损减小和效率上升。
5结论
通过EBSILON 仿真计算得出经过优化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MC 系统相对于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系统,回热系统抽汽温度出现了下降,达到了优化抽汽过热度的目的,减少了加热器内热换的不可逆损失,同时也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基于
析原理,计算得出二次再热MC 系统第2~7级加热器
率较常规系统有了很大的提升,表明二次再热MC 系统在降低抽汽过热度的前提下保证了换热器的经济性,进一步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毛健雄
中国火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世界超超临界技术
的最新发展[J ]热电技术,2011(4):1-8[2]高昊天,范浩杰,董建聪,等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的发展[J ]锅炉技术,2014,45(4):1-3
[3]殷亚宁
2mc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应用现状及发展[J ]
电站系统工程,2013(2):15
[4]火电厂热系统定量分析[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社,1985[5]杨世铭,陶文铨
传热学[M ]第4版
simota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
[6]张方炜,刘原一,谭厚章,等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二次再热技术研究[J ]电力勘测设计,2013(2):34-39
[责任编辑:钟声贤]
抽汽级抽汽压力(MPa )抽汽温度(℃)饱和温度(℃)
过热度(℃)110.66425.5315.77109.812  6.12528.5277.01251.613  3.41435.4240.91194.574  1.78526.7206.92319.825  1.09447.2183.05264.2660.76394.1167.47226.7170.42313.1144.14169.0480.12191.6106.6585.0390.05116.485.6130.8710
0.01
62.2
62.2
表1
100%负荷下常规二次再热系统各级抽汽过热度
抽汽级抽汽压力(MPa )抽汽温度(℃)饱和温度(℃)
过热度(℃)110.66425.5315.77109.812  6.12358.3277.0185.33  3.41310.8240.9167.974  1.78253.6206.9241.765  1.07186.4183.04  6.4460.74167.4167.47070.42144.1144.14080.12191.6106.6585.0390.05116.485.6130.8710
0.01
62.2
62.32
表2100%负荷下二次再热MC 系统各级抽汽过热度
项目
常规二次再热系统二次再热MC 系统□损(MW )□损系数(%)□效率(%)□损(MW )□损系数(%)□效率(%)1级加热器  2.160.1095.46  2.190.1095.452级加热器  4.430.2192.72  2.410.1193.743级加热器  4.130.1993.20  1.940.0995.674级加热器  3.590.1791.27  1.890.0994.385除氧器  5.340.2590.61  3.780.1893.506级加热器  3.870.1886.39  1.320.0695.127级加热器  3.650.1787.25  2.150.1092.638级加热器  2.320.1182.68  2.270.1183.469级加热器  2.110.1078.99  2.030.0979.8710级加热器
3.25
0.15
66.72
3.11
0.14
66.94
表3
各级加热器单元指标
9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40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抽汽   热度   回热   加热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