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气密性真空泵容器。


背景技术:



2.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多采用真空泵,利用真空泵产生气压差的原理来将容器内的流体的定量泵送至外部。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一般包括盛装主壳、泵壳、移动件、浮动管和按压组件,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泵壳内,浮动管设置在移动件上,盛装主壳和泵壳之间设有阀门,浮动管上也设有阀门,用户控制按压组件来带动浮动管和移动件移动,以改变泵壳和移动件围成的密封腔的大小,进而将盛装主壳内的流体通过浮动管泵送而出。但是,阀门设置在浮动管上,整个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气密性较差,泵送流体的过程中,流体可能会通过阀门与移动件之间的间隙溢出或者通过浮动管与移动件之间的间隙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气密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气密性较好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包括盛装主壳、泵壳、移动件、浮动管和按压杠杆,盛装主壳的内部形成盛物腔;泵壳的内部形成第一泵送腔,所述泵壳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具有连通所述盛物腔和所述第一泵送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阀门;移动件的内部形成第二泵送腔,所述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泵送腔内,并与所述泵壳围成密封腔,所述移动件上设有连通所述密封腔和所述第二泵送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二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浮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泵送腔内,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按压杠杆的一端与所述泵壳可转动地抵接,另一端设有按压部,所述按压杠杆适于驱动所述浮动管移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浮动管的一端的外周设有限位凹槽和限位凸块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泵送腔的腔壁上设有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凸块的其中另一个,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块限位扣接。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二泵送腔的腔壁上凸出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套设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周,夹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阀门密封抵接。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二阀门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压部、第一弹性部和阀体部,所述承压部与第二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承压部具有轴向通孔;所述阀体部与所述第一凸环抵接;
8.或者,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一安装环和第一挡片,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第二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凸环密封抵接。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上凸出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夹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阀门密封抵接。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二安装环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二安装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凸环密封抵接。
11.或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一阀门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环部、第二弹性部和内圆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内圆部抵接在所述第二凸环上。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泵壳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壳壁上设有朝向盛物腔内延伸的沉槽,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沉槽的槽底处;所述沉槽的槽口处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凸缘,所述第二安装环或所述外环部与所述沉槽过盈配合,并通过所述限位凸缘限位连接在所述沉槽内。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移动件包括:
14.杯状壳体,内部形成所述第二泵送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杯状壳体的杯底处,所述浮动管的一端与所述杯状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杯状壳体的杯壁的内周过盈配合;
15.第一活塞,连接在所述杯状壳体的杯壁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一活塞包括:
17.连接本体,一端与所述杯状壳体的杯壁的外周连接;
18.第一密封凸部,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远离所述盛物腔的一端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
19.第二密封凸部,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靠近所述盛物腔的一端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浮动管之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
22.扩展环,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的外部,并夹设在所述杯状壳体与所述第一密封凸部之间;
23.限位凸部,凸出设置在所述浮动管的外周,所述复位弹簧抵靠在所述扩展环与所述限位凸部之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扩展环包括:
25.环本体,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的外部,所述环本体的外环壁的直径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26.分隔部,由所述环本体远离所述杯状壳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复位弹簧抵靠在所述环本体与所述限位凸部之间,并位于所述杯状壳体与所述分隔部之间。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滑动
安装在所述盛物腔内,并与所述盛物腔的腔壁过盈配合。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按压杠杆朝向所述移动件的一侧设有转槽,所述浮动管的外周壁上凸出设置有转轴,所述转槽可转动地盖设在所述转轴上。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转轴与所述浮动管之间设有加强限位板,所述加强限位板位于所述转轴的外周朝向所述移动件的一侧。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按压杠杆还包括:
31.与所述按压部连接的两个第一抵接部,每个所述第一抵接部靠近所述按压部的一端均设有所述转槽;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均与所述泵壳的一侧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泵壳的一侧滑动;所述浮动管远离所述移动件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之间向外部延伸。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按压杠杆还包括第二抵接部,由所述按压部向所述盛装主壳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抵接凸部,所述抵接凸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壳内,并适于在移动至所述泵壳的顶端时与所述泵壳的另一侧的顶端抵接。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包括:
34.封堵本体;
35.封堵部,由所述封堵本体延伸而出的槽状结构,所述封堵部可拆卸地伸置在所述出料口内;
36.操作部,由所述封堵本体的一端倾斜延伸而出。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按压杠杆还包括:
38.封堵部,与所述按压部连接,适于在所述按压部被按压前封堵所述出料口;
39.两个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按压部和/或所述封堵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抵接部上均设有所述转槽;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均与所述泵壳的一侧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泵壳的一侧滑动;
40.弧形结构,由所述按压部向所述盛装主壳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弧形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壳内。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泵壳包括:
42.第一壳体,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且内部形成所述第一泵送腔;
43.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44.固定壳,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开口,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分别可转动地抵接在所述开口的两侧的底面上,并适于相对所述底面滑动;或者,所述开口的两侧的底面上均凸出设有凸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分别可转动地与两个所述凸台结构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凸台结构滑动。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转动接触面和限位台阶面;转动接触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上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所述转动接触面与所述开口的侧部的底面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底面滑动;限位台阶面成型在所述转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限位台阶面与所述开口的侧部限位抵接。
46.或者,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开口的底面设置的凸条,及凸出于所述凸条
设置的台阶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面与所述凸条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凸条滑动,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侧部与所述台阶部限位抵接。
47.或者,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开口的底面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的底端为横截面呈半球形的圆滑结构,所述第一抵接部的顶面绕所述圆滑结构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圆滑结构滑动。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开口的一端凸出设有弯折部,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凸出部,所述转动接触面与所述凸出部的底面可传动地抵接,所述限位台阶面与所述凸出部的端面限位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适于与所述弯折部抵接。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限位台阶面为槽状的弧面,所述凸出部的端面为与所述限位台阶面匹配的凸出的弧面。
5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一抵接部还包括避让斜面,所述避让斜面为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端面与所述转动接触面之间的倒角面。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第二抵接部背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端面为弧形面;
52.和/或,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手指匹配的弧形面。
5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5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包括盛装主壳、泵壳、移动件、浮动管和按压杠杆,按压杠杆的一端为转动支点,与泵壳可转动地抵接,另一端为按压部,按压杠杆在按压部受到按压时带动浮动管向下移动,为浮动管提供移动的动力,浮动管的一端与第二泵送腔固定连接,可带动移动件在第一泵送腔内移动,改变密封腔的大小,并根据密封腔的大小的改变实现将流体从盛物腔通过密封腔和浮动管泵送至外部;且第二阀门与第二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通孔处,第二阀门和移动件之间的气密性较好,在泵送流体的过程中,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性,避免流体通过第二阀门与移动件之间溢出,保证较好的泵送效率。
附图说明
5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剖视图一;
5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剖视图二;
5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剖视图三;
59.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剖视图四;
60.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剖视图五;
6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剖视图六;
62.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局部示意图;
63.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剖视图;
64.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示意图;
65.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移动件的示意图;
66.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按压杠杆的示意图一;
67.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按压杠杆的示意图二;
68.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第一阀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69.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第二阀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70.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第二阀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71.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安装爆炸图一;
72.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安装爆炸图二;
73.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的安装爆炸图三。
74.附图标记说明:
75.1、盛装主壳;2、泵壳;21、第一通孔;22、密封腔;23、第二凸环;24、沉槽;25、限位凸缘;26、第一壳体;27、第二壳体;28、固定壳;29、弯折部;210、凸出部;3、第一阀门;31、外环部;32、第二弹性部;33、内圆部;4、移动件;41、第二泵送腔;411、第一凸环;42、第二通孔;43、限位凸块;44、杯状壳体;45、第一活塞;451、连接本体;452、第一密封凸部;453、第二密封凸部;5、第二阀门;51、承压部;52、第一弹性部;53、阀体部;55、径向延伸部;56、周向延伸部;57、轴向延伸部;6、浮动管;61、限位凹槽;62、主管段;63、倾斜管段;64、转轴;65、加强限位板;7、按压杠杆;71、按压部;73、转槽;75、第一抵接部;751、转动接触面;752、限位台阶面;753、避让斜面;77、第二抵接部;8、复位弹簧;9、扩展环;91、环本体;92、分隔部;10、限位凸部;11、第二活塞;12、封堵件;121、封堵本体;122、封堵部;123、操作部;13、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7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
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80.实施例1
81.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包括盛装主壳1、泵壳2、移动件4、浮动管6和按压杠杆7,盛装主壳1的内部形成盛物腔;泵壳2的内部形成第一泵送腔,所述泵壳2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具有连通所述盛物腔和所述第一泵送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处设有第一阀门3;移动件4的内部形成第二泵送腔41,所述移动件4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泵送腔内,并与所述泵壳2围成密封腔22,所述移动件4上设有连通所述密封腔22和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第二通孔42,所述第二通孔42处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第二阀门5与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浮动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泵送腔41内,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按压杠杆7的一端与所述泵壳2可转动地抵接,另一端设有按压部71,所述按压杠杆7适于驱动所述浮动管6移动。
82.盛装主壳1的盛物腔内可盛装膏状或液体状流体;泵壳2、移动件4、浮动管6和按压杠杆7配合实现对流体的定量泵送。按压杠杆7的一端为转动支点,与泵壳2可转动地抵接,另一端为按压部,按压杠杆在按压部受到按压时带动浮动管6向下移动,为浮动管6提供移动的动力,浮动管6的一端与第二泵送腔41固定连接,可带动移动件4在第一泵送腔内移动,改变密封腔22的大小,并根据密封腔22的大小的改变实现将流体从盛物腔通过密封腔22和浮动管6泵送至外部;且第二阀门5与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二阀门5设置在第二通孔42处,第二阀门5和移动件4之间的气密性较好,在泵送流体的过程中,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性,避免流体通过第二阀门5与移动件4之间溢出,保证较好的泵送效率。
83.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壳2可螺纹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或者,所述泵壳2可卡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或者,所述泵壳2可焊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或者,所述泵壳2可一体成型在所述盛装主壳上。
84.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管6的一端的外周设有限位凹槽61,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上设有所述限位凸块43,所述限位凹槽61与所述限位凸块43限位扣接。
85.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管6的一端的外周设有限位凸块43,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上设有所述限位凹槽61,所述限位凹槽61与所述限位凸块43限位扣接。
86.通过限位凹槽61与限位凸块43实现浮动管6的一端与移动件4上的第二泵送腔41的固定连接,使得移动件4可在浮动管6移动时跟随连动。
87.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4包括杯状壳体44和第一活塞45;杯状壳体44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泵送腔41,所述第二通孔42设置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底处,所述浮动管6的一端与所述杯状壳体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5与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内周过盈配合;第一活塞45连接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杯状壳体44通过第一活塞45与泵壳2围成密封腔22,移动件4在第一泵送腔内的移动,改变了密封腔22的容积,进而达到泵送流体的作用。且在泵送流体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阀门5与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内周过盈配合,第二阀门5和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内周的气密性较好,避免流体通过缝隙溢出;由于第一活塞45与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一活塞45和第一泵送腔的腔壁之间的气密性较好,避免流体通过缝隙溢出。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杯状壳体44与第一活塞45可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或粘接成一体。
8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45包括连接本体451、第一密封凸部452和第二密封凸部453;连接本体451的一端与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外周连接;第一密封凸部45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45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远离所述盛物腔的一端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二密封凸部45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45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靠近所述盛物腔的一端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气密性较好。第一密封凸部452和第二密封凸部453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可在第一泵送腔的轴向实现双重的密封配合。第一密封凸部452、第二密封凸部453分别与连接本体45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型或者粘接成型。优选地,第一密封凸部452和第二密封凸部453具有弹性。
89.本实施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第一活塞45与所述浮动管6之间。当按压杠杆7的按压部71被按压以向外部泵送流体时,浮动管6压缩复位弹簧8,密封腔22的容积减小,密封腔22内的流体通过第二通孔42和浮动管6泵送至外部;当停止按压时,浮动管6可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原位,带动移动件4回复原位,密封腔22的容积增大,盛物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孔21进入密封腔22内。
90.本实施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扩展环9和限位凸部10,扩展环9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外部,并夹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与所述第一密封凸部452之间;限位凸部10凸出设置在所述浮动管6的外周,所述复位弹簧8抵靠在所述扩展环9与所述限位凸部10之间。通过扩展环9和限位凸部10对复位弹簧8进行限位固定。且扩展环9夹设在杯状壳体44与第一密封凸部452之间,既可实现对复位弹簧8的一端的限位固定,又可对第一密封凸部452进行保护,防止复位弹簧8直接向第一密封凸部452施力对其造成的损害。
91.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展环9包括环本体91和分隔部92;环本体91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外部,所述环本体91的外环壁的直径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451的方向逐渐增大,环本体91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第一密封凸部452施加压力,保证第一密封凸部452与环本体91紧密贴合,始终保持在过盈配合的状态;分隔部92由所述环本体91远离所述杯状壳体44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451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复位弹簧8抵靠在所述环本体91与所述限位凸部10之间,并位于所述杯状壳体44与所述分隔部92之间。分隔部92将复位弹簧8和杯状壳体44进行分隔,对杯状壳体44的外周进行保护。
92.本实施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第二活塞11,所述第二活塞11滑动安装在所述盛物腔内,并与所述盛物腔的腔壁过盈配合,保证盛物腔内的气密性,使得盛物腔内的流体减少时,第二活塞11推动盛物腔内流体的体积减小,第二活塞11的使用,使得流体能够持续有效地输出,当盛物主壳由透明材料制成时,还能对盛装空间中流体的余量进行展示。
93.具体地泵送过程包括:按压杠杆7的按压部71受到按压移动时,浮动管6受压移动,并压缩弹簧带动移动件4的杯状壳体44和第一活塞45移动,密封腔22的容积减小,密封腔22内的压力提升,第一阀门3受压关闭,第二阀门5受压打开,密封腔22内的流体由第二通孔42、第二泵送腔41和浮动管6排出至外部,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则密封腔22内的压力提升时,密封腔22内的空气从第二通孔42、第二泵送腔41和浮动管6排出至外部;当按压杠杆7的按压部71不再受到按压时,浮动管6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并
回复原位,移动件4也受力移动,密封腔22的容积增大,密封腔22内的压力降低,第一阀门3打开,第二阀门5关闭,盛物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孔21进入密封腔22内并充满密封腔22,第二活塞11跟随流体向上移动,且在浮动管6受到弹力移动的同时,扩展环9的环本体91受到复位弹簧8的弹力向连接本体451的方向移动,环本体91的外环壁始终压迫第一密封凸部452,保证第一密封凸部452的气密性,还可防止第一密封凸部452卷边。
9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上凸出设有第一凸环411,所述第一凸环411套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2的外周,夹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2与所述第二阀门5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阀门5密封抵接。第二阀门5与第一凸环411密封抵接,减小了第二阀门5与第二通孔42处的腔壁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二阀门5受到的压强,保证第二阀门5与第二通孔42之间更好的贴合,保证了第二阀门5与第二通孔42的气密性。
95.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门5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压部51、第一弹性部52和阀体部53,所述承压部51与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承压部51具有轴向通孔;所述阀体部53与所述第一凸环411抵接。第二阀门5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单向阀门,结构紧凑,强度可靠,能够有效提高使用过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且承压部51与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保证密封腔的密封性。具体地,第一弹性部52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单元,弹性单元连接至阀体部53的轴向端面和/或径向端面上。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单元包括依次布置的径向延伸部55、周向延伸部56和轴向延伸部57,径向延伸部55连接至阀体部53的径向端面上,轴向延伸部57连接至承压部51的轴向端面上。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单元沿螺旋路径延伸。
96.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门5包括第一安装环和第一挡片,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第二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凸环411密封抵接。结构简单,强度可靠。
9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上凸出设有第二凸环23,所述第二凸环23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1的外周,夹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第一阀门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阀门3密封抵接。第一阀门3与第二凸环23密封抵接,减小了第一阀门3与第一通孔21处的腔壁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一阀门3受到的压强,保证第一阀门3与第一通孔21之间更好的贴合,保证了第一阀门3的气密性。
98.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门3包括第二安装环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二安装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凸环23密封抵接。结构简单,强度可靠。且第二安装环与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一阀门处的气密性较好。
99.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门3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环部31、第二弹性部32和内圆部33,所述外环部31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内圆部33抵接在所述第二凸环23上。第一阀门3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单向阀门,结构紧凑,强度可靠,能够有效提高使用过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第一阀门3占用的空间较少。且外环部31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一阀门处的气密性较好。
100.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泵壳2设有所述第一通孔21的壳壁上设有朝向盛物腔内延伸的沉槽24,所述第一通孔21设置在所述沉槽24的槽底处;所述沉槽24的槽口处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凸缘25,所述第二安装环或所述外环部31与所述沉槽24过盈配合,并通
过所述限位凸缘25限位连接在所述沉槽24内。沉槽24和限位凸缘25将第一阀门3进行限位和固定,且所述第二安装环或所述外环部31与所述沉槽24过盈配合,保证第一阀门3与沉槽24之间的气密性。
101.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杠杆7朝向所述移动件4的一侧设有转槽73,所述浮动管6的外周壁上凸出设置有转轴64,所述转槽73可转动地盖设在所述转轴64上。转轴64与转槽73作为传动部件,将按压杠杆7的力传动给浮动管6,并带动浮动管6向下移动。转槽73方便与转轴64配合,且转槽73的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102.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64与所述浮动管6之间设有加强限位板65,所述加强限位板65位于所述转轴64的外周朝向所述移动件4的一侧。加强限位板65既可增加转轴64与浮动管6之间的强度,还可限位转槽73的转动角度。
103.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杠杆7还包括:两个第一抵接部75,两个第一抵接部75与所述按压部71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上均设有所述转槽73,所述第一抵接部75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均与所述泵壳2的一侧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泵壳2的一侧滑动;所述浮动管6远离所述移动件4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之间向外部延伸。
104.按压杠杆7还包括第二抵接部77,第二抵接部77由所述按压部71向所述盛装主壳1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抵接部77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抵接凸部,所述抵接凸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壳2内,并适于在移动至所述泵壳2的顶端时与所述泵壳2的另一侧的顶端抵接。
105.第一抵接部75可转动地抵接在泵壳2的一侧,将按压杠杆7的按压方向进行了限定,第一抵接部75在转动抵接的同时,还可相对泵壳2滑动,保证按压杠杆7的正常按压和回复,并带动浮动管移动。第二抵接部77在泵壳2内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在按压之前可以与泵壳2的另一侧的顶端抵接,也可以与泵壳2的另一侧的顶端具有间隔,在按压之前或者向上掰动按压部时,防止按压杠杆7从泵壳2中脱出。
106.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2包括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固定壳28,第一壳体26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且内部形成所述第一泵送腔;第二壳体27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6的外部;固定壳2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7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盛装主壳的方向延伸并设有开口,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分别可转动地抵接在所述开口的一端的两侧的底面上,并适于相对所述底面滑动。具体地,固定壳28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7螺纹连接或者卡接或者一体成型。
107.所述抵接凸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壳28内并适于与所述开口的一端抵接;所述浮动管6远离所述移动件4的一端穿过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部75之间和所述开口向所述固定壳28的外部延伸。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可一体成型在盛物壳上,固定壳28与第二壳体27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0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75包括转动接触面751和限位台阶面752;转动接触面751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部75上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所述转动接触面751与所述开口的侧部的底面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底面滑动;限位台阶面752成型在所述转动接触面751与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限位台阶面752与所述开口的侧部限位抵接。转动接触面751与第一抵接部75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台阶面,两者不在同一高度,转动接触面751低于第一抵接部75的上表面,按压部未受到按压时,第一抵接部75的上表面可与
开口的顶面平滑过渡,外表美观。限位台阶面752对第一抵接部的位置和转动进行限位固定。
109.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一端凸出设有弯折部29,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凸出部210,所述转动接触面751与所述凸出部210的底面可传动地抵接,所述限位台阶面752与所述凸出部210的端面限位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适于与所述弯折部29抵接。按压部未受到按压时,第一抵接部75的上表面可与凸出部210的顶面平滑过渡,外表美观。设置凸出部210既不影响浮动管伸出固定壳,凸出部210的底面还便于与第一抵接部75的转动接触面751进行转动抵接。
110.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台阶面752为槽状的弧面,所述凸出部210的端面为与所述限位台阶面752匹配的凸出的弧面。限位台阶面752与凸出部210的端面限位配合,在水平方向上也可对按压杠杆及其动作进行限位固定,增强限位效果。
1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75还包括避让斜面753,所述避让斜面753为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端面与所述转动接触面751之间的倒角面。避让斜面753在第一抵接部转动时可避让固定壳,并可增大第一抵接部与凸出部210的接触面积,防止尖锐结构对凸出部210造成的伤害。且当避让斜面753与凸出部210的底面实现面与面的配合时,按压杠杆的按压部下压到底,实现面与面的限位固定。优选的,避让斜面753可为弧面或平面。
112.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抵接部77背向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端面为弧形面,在第二抵接部77在固定壳中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与固定壳发生干涉,避免产生摩擦和噪音;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手指匹配的弧形面,提升用户体验感。
113.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抵接部77背向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端面为弧形面,在第二抵接部77在固定壳中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与固定壳发生干涉,避免产生摩擦和噪音。
114.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手指匹配的弧形面,提升用户体验感。
115.本实施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还包括封盖13可拆卸地盖设在固定壳的外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封盖13与固定壳螺纹连接。
116.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管6包括主管段62和倾斜管段63,所述主管段6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泵送腔41内,另一端与所述倾斜管段63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管段63的另一端为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穿过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向外部延伸,主管段62靠近所述倾斜管段63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转轴64,所述按压部71与所述倾斜管段63交叉设置,既可避让按压部71的按压动作,又便于按压杠杆7对浮动管6进行控制,还节省空间。
117.本实施例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中,还包括封堵件12,所述封堵件12可拆卸地封堵在所述出料口处。可在泵送流体后对出料口进行封堵,防止浮动管6内残留的流体干燥变质。
118.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堵件12包括封堵本体121、封堵部122和操作部123;封堵部122由所述封堵本体121延伸而出的槽状结构,所述封堵部122可拆卸地伸置在所述出料口内;操作部123由所述封堵本体121的一端倾斜延伸而出。结构简单,封堵部122可具有相应的弹性,可通过操作部123对封堵件12安装在出料口内,或者从出料口内拆卸。
119.实施例2
12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所述按压杠杆7还包括:封堵部、两个第一抵接部75和弧形结构,封堵部与所述按压部71连接,适于在所述按压部71被按压前封堵所述出料口;两个第一抵接部75与所述按压部71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上均设有所述转槽73,所述第一抵接部75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均与所述泵壳2的一侧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泵壳2的一侧滑动;弧形结构由所述按压部71向所述盛装主壳1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弧形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壳2内。
121.所述泵壳2包括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固定壳28,第一壳体26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且内部形成所述第一泵送腔;第二壳体27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6的外部;固定壳2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7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盛装主壳的方向延伸并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的底面上均凸出设有凸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分别可转动地与两个所述凸台结构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凸台结构滑动。
122.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开口的底面设置的凸条,及凸出于所述凸条设置的台阶部,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顶面与所述凸条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凸条滑动,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侧部与所述台阶部限位抵接;台阶部对第一抵接部75的位置和转动进行限位固定。
123.实施例3
124.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开口的底面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的底端为横截面呈半球形的圆滑结构,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顶面绕所述圆滑结构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圆滑结构滑动。圆滑结构在第一抵接部75转动和滑动的过程中减小摩擦力和应力集中,减小对第一抵接部75的损坏。
12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盛装主壳(1),内部形成盛物腔;泵壳(2),内部形成第一泵送腔,所述泵壳(2)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具有连通所述盛物腔和所述第一泵送腔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处设有第一阀门(3);移动件(4),内部形成第二泵送腔(41),所述移动件(4)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泵送腔内,并与所述泵壳(2)围成密封腔(22),所述移动件(4)上设有连通所述密封腔(22)和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第二通孔(42),所述第二通孔(42)处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第二阀门(5)与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浮动管(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泵送腔(41)内,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按压杠杆(7),一端与所述泵壳(2)可转动地抵接,另一端设有按压部(71),所述按压杠杆(7)适于驱动所述浮动管(6)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上凸出设有第一凸环(411),所述第一凸环(411)套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2)的外周,夹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2)与所述第二阀门(5)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阀门(5)密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5)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压部(51)、第一弹性部(52)和阀体部(53),所述承压部(51)与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承压部(51)具有轴向通孔;所述阀体部(53)与所述第一凸环(411)抵接;或者,所述第二阀门(5)包括第一安装环和第一挡片,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第二泵送腔(41)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凸环(411)密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上凸出设有第二凸环(23),所述第二凸环(23)套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1)的外周,夹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第一阀门(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阀门(3)密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3)包括第二安装环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二安装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凸环(23)密封抵接;或者,所述第一阀门(3)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环部(31)、第二弹性部(32)和内圆部(33),所述外环部(31)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所述内圆部(33)抵接在所述第二凸环(2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2)设有所述第一通孔(21)的壳壁上设有朝向所述盛物腔内延伸的沉槽(24),所述第一通孔(21)设置在所述沉槽(24)的槽底处;所述沉槽(24)的槽口处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凸缘(25),所述第二安装环或所述外环部(31)与所述沉槽(24)过盈配合,并通过所述限位凸缘(25)限位连接在所述沉槽(24)内。7.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4)包括:杯状壳体(44),内部形成所述第二泵送腔(41),所述第二通孔(42)设置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底处,所述浮动管(6)的一端与所述杯状壳体(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5)
与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内周过盈配合;第一活塞(45),连接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45)包括:连接本体(451),一端与所述杯状壳体(44)的杯壁的外周连接;第一密封凸部(452),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45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远离所述盛物腔的一端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第二密封凸部(453),一端与所述连接本体(45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靠近所述盛物腔的一端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外部,并抵靠在所述第一活塞(45)与所述浮动管(6)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展环(9),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外部,并夹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与所述第一密封凸部(452)之间;限位凸部(10),凸出设置在所述浮动管(6)的外周,所述复位弹簧(8)抵靠在所述扩展环(9)与所述限位凸部(10)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环(9)包括:环本体(91),套设在所述杯状壳体(44)的外部,所述环本体(91)的外环壁的直径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451)的方向逐渐增大;分隔部(92),由所述环本体(91)远离所述杯状壳体(44)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连接本体(451)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复位弹簧(8)抵靠在所述环本体(91)与所述限位凸部(10)之间,并位于所述杯状壳体(44)与所述分隔部(92)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3、5-6、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塞(11),所述第二活塞(11)滑动安装在所述盛物腔内,并与所述盛物腔的腔壁过盈配合。13.根据权利要求1-3、5-6、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杠杆(7)朝向所述移动件(4)的一侧设有转槽(73),所述浮动管(6)的外周壁上凸出设置有转轴(64),所述转槽(73)可转动地盖设在所述转轴(64)上。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4)与所述浮动管(6)之间设有加强限位板(65),所述加强限位板(65)位于所述转轴(64)的外周朝向所述移动件(4)的一侧。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杠杆(7)还包括与所述按压部(71)连接的两个第一抵接部(75),每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上均设有所述转槽(73);所述第一抵接部(75)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均与所述泵壳(2)的一侧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泵壳(2)的一侧滑动;所述浮动管(6)远离所述移动件(4)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之间向外部延伸。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杠杆(7)还
包括第二抵接部(77),由所述按压部(71)向所述盛装主壳(1)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抵接部(77)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抵接凸部,所述抵接凸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壳(2)内,并适于在移动至所述泵壳(2)的顶端时与所述泵壳(2)的另一侧的顶端抵接。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件(12),所述封堵件(12)包括:封堵本体(121);封堵部(122),由所述封堵本体(121)延伸而出的槽状结构,所述封堵部(122)可拆卸地伸置在所述出料口内;操作部(123),由所述封堵本体(121)的一端倾斜延伸而出。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杠杆(7)还包括:封堵部,与所述按压部(71)连接,适于在所述按压部(71)被按压前封堵所述出料口;两个第一抵接部(75),与所述按压部(71)和/或所述封堵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上均设有所述转槽(73);所述第一抵接部(75)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均与所述泵壳(2)的一侧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泵壳(2)的一侧滑动;弧形结构,由所述按压部(71)向所述盛装主壳(1)的方向延伸而出,所述弧形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壳(2)内。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2)包括:第一壳体(26),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且内部形成所述第一泵送腔;第二壳体(27),连接在所述盛装主壳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6)的外部;固定壳(28),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7)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开口,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分别可转动抵接在所述开口的两侧的底面,并适于相对所述底面滑动;或者,所述开口的两侧的底面上均凸出设有凸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抵接部(75)分别可转动地与两个所述凸台结构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凸台结构滑动。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75)包括转动接触面(751)和限位台阶面(752),转动接触面(751)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部(75)上远离所述按压部(71)的一端;所述转动接触面(751)与所述开口的侧部的底面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底面滑动;限位台阶面(752)成型在所述转动接触面(751)与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限位台阶面(752)与所述开口的侧部限位抵接;或者,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开口的底面设置的凸条,及凸出于所述凸条设置的台阶部,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顶面与所述凸条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凸条滑动,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侧部与所述台阶部限位抵接;或者,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开口的底面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的底端为横截面呈半球形的圆滑结构,所述第一抵接部(75)的顶面绕所述圆滑结构可转动地抵接,并适于相对所述圆滑结构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包括盛装主壳、泵壳、移动件、浮动管和按压杠杆,盛装主壳的内部形成盛物腔;泵壳的内部形成第一泵送腔,泵壳连接在盛装主壳上,具有连通盛物腔和第一泵送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阀门;移动件的内部形成第二泵送腔,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在第一泵送腔内,并与泵壳围成密封腔,移动件上设有连通密封腔和第二泵送腔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处设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与第二泵送腔的腔壁过盈配合;浮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泵送腔内,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按压杠杆的一端与泵壳可转动地抵接,另一端设有按压部,按压杠杆适于驱动浮动管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气密性的真空泵容器,气密性较好。气密性较好。气密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

汤礼伟 黄英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创育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3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气密性   真空泵   壳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