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可穿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者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者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越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需求的提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比如,可穿戴的智能手表具备一些健康监测功能,比如心率血氧检测、血压检测。这些监测功能都需要智能手表处于良好的佩戴状态,表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松或者太紧都会导致测试误差较大,而现有的智能手表无法调节佩戴松紧度。
3.另外,现有的可穿戴设备穿戴在人体上时,由于无法调节佩戴松紧度,从而也会影响佩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可穿戴设备无法调节佩戴松紧度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6.主体,穿戴件和表耳;
7.所述穿戴件通过所述表耳与所述主体连接;
8.所述主体设有容纳腔体和开口,所述容纳腔体和所述开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表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中,且可从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
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穿戴件和表耳;穿戴件通过表耳与主体连接;主体设有容纳腔体和开口,容纳腔体和开口连通,至少部分表耳设置于该容纳腔体中,且可从开口伸出或缩回,如此,通过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体中的表耳,可从开口伸出或缩回,使得穿戴件与主体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达到调节可穿戴设备佩戴松紧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上的拆解示意图;
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之一;
1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20.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1;穿戴件2和表耳3;穿戴件2通过表耳3与主体1连接;主体1设有容纳腔体4和开口5连通,至少部分表耳3设置于容纳腔体4中,且可从开口5伸出或缩回。
21.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器件,例如显示屏、主板、充电电池和生物传感器等等。
22.这里,穿戴件2用于将可穿戴设备固定于目标上,即通过穿戴件2实现可穿戴设备在目标上的佩戴。可选地,目标为人体或者动物体。一般地,目标为人体。具体的,穿戴件2可佩戴在人体的四肢(如手腕、脚腕、手臂、腿部),也可佩戴在头部、胸部、腰部等。
23.例如,在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的情况下,穿戴件2为表带,主体1为表体(或表盘);在可穿戴设备为心电监测装置的情况下,穿戴件2可以为胸带或者腕带等,主体1则可以是具有检测电极的检测模块。
24.另外,穿戴件2的材质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塑料、皮质和金属等等。
25.可选地,穿戴件2为环状穿戴件。
26.本技术实施例中,表耳3连接穿戴件2和主体1,且至少部分表耳设置于容纳腔体4中且可从开口5伸出或缩回,使得穿戴件2与主体1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进而达到调节可穿戴设备佩戴松紧度的效果。
27.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传动机构和表圈6;传动机构与表耳3连接;表圈6设置于主体1上,且与传动机构连接;其中,在表圈6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带动传动机构运动,传动机构带动表耳3从开口5伸出或缩回。
28.可选地,第一轴线的方向与主体的厚度方向相同。
29.该实现方式通过复用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圈6,使其转动,在对已有结构的简单改造的基础上,加之传动机构的传导配合,实现了表耳3从主体1的开口5的伸出或缩回,这样,不仅使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还能够达到调节可穿戴设备佩戴松紧度的效果。
30.在一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表圈6与传动机构连接的一侧周缘部设有锯齿7;传动机构包括:与锯齿7啮合连接的齿轮8;齿轮8与表耳3连接。
31.其中,在表圈6在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锯齿7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绕第二轴
线转动,齿轮8带动表耳3从开口5伸出或缩回。
32.该实现方式中通过锯齿7上的齿与齿轮8上的齿的啮合,实现齿轮传动,其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从而能够达到精准调节可穿戴设备佩戴松紧度的效果。
33.进一步地,齿轮8的内圈设有内螺纹,开口5包括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52;表耳3包括:表耳固定块9、第一表耳部10和第二表耳部11;其中,表耳固定块9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体4内,表耳固定块9设置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穿过齿轮8的内圈与内螺纹啮合;至少部分第一表耳部10通过第一开口51与表耳固定块9的第一端连接,至少部分第二表耳部11通过第二开口52与表耳固定块9的第二端连接;穿戴件2通过第一表耳部10和第二表耳部11、与主体1连接。
34.其中,在表圈6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锯齿7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绕第二轴线转动,且齿轮8内圈的内螺纹驱动螺纹杆12运动,螺纹杆12带动表耳固定块9运动,使第一表耳部10和第二表耳部11从开口5伸出或缩回,第二轴线垂直于第一轴线。
35.需要说明的是,在表圈6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通过锯齿7上的齿与齿轮8上的齿的啮合,实现齿轮传动,进一步的,可根据需要设置锯齿的密度或者间距来控制表圈转动一齿时,表耳伸出或缩回的距离,使得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能够达到精准调节可穿戴设备佩戴松紧度的效果。接着螺纹杆12穿过齿轮8的内圈与内螺纹啮合,在齿轮8转动时,齿轮8的内圈所设的内螺纹驱动螺纹杆12运动,螺纹杆12能够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从而使第一表耳部10和第二表耳部11从开口5伸出或缩回。
36.可选地,螺纹杆12为丝杆。这里,丝杆能够降低齿轮8的内圈与螺纹杆12之间的摩擦阻力。
37.这里,若表圈6绕第一轴线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则表圈6上的锯齿7带动齿轮8绕第二轴线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齿轮8内圈的内螺纹驱动螺纹杆12沿螺纹杆12的长度方向旋进容纳腔体4内,并带动表耳固定块9更多部分进入容纳腔体4内,使第一表耳部10和第二表耳部11从开口5缩回,进而使穿戴件2与主体1之间的距离缩短;若表圈6绕第一轴线以第三旋转方向转动,则表圈6上的锯齿7带动齿轮8绕第二轴线以第四旋转方向转动,齿轮8内圈的内螺纹驱动螺纹杆12沿螺纹杆12的长度方向旋出容纳腔体4,并带动表耳固定块9更多部分离开容纳腔体4,使第一表耳部10和第二表耳部11从开口5伸出,进而使穿戴件2与主体1之间的距离延长,其中第三旋转方向是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第四旋转方向是第二旋转方向的反方向。
38.为了使可穿戴设备松紧度调节更稳定,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传动机构还可包括:固定支架13和轴承14;固定支架13设置于主体1的中框15上,且罩设在齿轮8外,固定支架13用于限制齿轮8所在位置;轴承14固定在固定支架13上,轴承14与齿轮8转动连接。
39.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13对齿轮8起到限位作用,使齿轮8只能转动,在表圈转动的情况下,表圈带动齿轮转动,在齿轮转动的情况下,螺纹杆从所述齿轮的内圈中旋进或者旋出,以实现表耳的伸出或缩回。可选地,轴承14为滑动轴承,可降低齿轮8围绕轴承14转动时的摩擦系数。
40.具体的,固定支架13包括:固定板16;多个支杆17,每个支杆17的一端与固定板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1的中框15连接,不同支杆17位于固定板16的不同位置;其中,固定板16开设有第一通孔18,轴承14的外圈被第一通孔18夹紧。
41.这里,固定板16、位于固定板16的不同位置的多个支杆17与主体1的中框15共同形成一个限位空间,该限位空间将齿轮8罩设住。
42.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至少部分表耳固定块9设置于两个支杆17间隙,表耳固定块9的运动行程小于或者等于支杆17的长度。
43.这里,固定支架13固定于中框上,至少部分表耳固定块9设置于两个支杆17间隙,也就是,至少部分表耳固定块设置于固定支架与中框形成的限位空间中,使得固定支架可以对于至少部分表耳固定块起到限定作用。
44.进一步的,由于齿轮和至少部分表耳固定块均设置于限位空间中,也即齿轮对于表耳固定块的驱动作用在限位空间中进行,也即,表耳固定块的运动行程小于等于固定支架支杆的长度。
4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穿戴件2设置有生耳19;第一表耳部10开设有第一生耳孔20,第二表耳部11开设有第二生耳孔21,生耳19一端进入第一生耳孔20与第一表耳部10连接,另一端进入第二生耳孔21与第二表耳部11连接。
46.表耳固定块9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22,表耳固定块9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三通孔23;第一表耳部10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4,第二表耳部11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5;其中,第一螺钉100穿过第二通孔22和第一螺纹孔24,使第一表耳部10和表耳固定块9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螺钉200穿过第三通孔23和第二螺纹孔25,使第二表耳部11和表耳固定块9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4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穿戴件2包括对称设置在主体1两侧的第一穿戴部26和第二穿戴部27。
48.其中,生耳19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生耳19与第一穿戴部26连接,另一个生耳19与第二穿戴部27连接。
49.表耳3的数量为两副,对称设置在主体1的两侧,第一穿戴部26通过其中一个表耳3与主体1连接,第二穿戴部27通过另一个表耳3与主体1连接。
50.开口5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开设在主体1的两侧中框上,其中一个表耳3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体4中,且可从一个开口5伸出或缩回,另一个表耳3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体4中,且可从另一开口5伸出或缩回。
51.具体的,传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传动机构与其中一个表耳3连接,另一个传动机构与另一个表耳3连接,表圈6设置在主体上,且与两个传动结构连接,其中,在表圈6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带动两个传动机构运动,其中一个传动机构带动其中一个表耳3从其中一个开口5伸出或缩回,另一个传动机构带动其中另一个表耳3从另一个开口5伸出或缩回。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两个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可参考本技术相应部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53.在一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容纳腔体4中设有健康监测模块,健康监测模块用于对目标执行健康监测。
54.这样,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完成后,如感觉手表太松或太紧不够舒适,或者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如测量血压、血氧、心率等指标)时,在无需解下穿戴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未佩戴可穿戴设备的另一只手转动表圈,表圈驱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可穿戴设备的
四个表耳部向内或向外运动,从而达到轻松且精准地调节可穿戴设备佩戴的松紧度的目的。一是可以使得可穿戴设备佩戴更加舒适,另一个是,若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健康等测试(特别是血压测试),可以大幅提升检测的准确度,为用户带来便利。
5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普通手表、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佩戴于人体腕部的腕戴设备,也可以是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镜等佩戴于人体头部的头戴设备,或者其他佩戴于人体的设备。
5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5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穿戴件和表耳;所述穿戴件通过所述表耳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主体设有容纳腔体和开口,所述容纳腔体和所述开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表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中,且可从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和表圈;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表耳连接;所述表圈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其中,在所述表圈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表耳从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圈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的一侧周缘设有锯齿;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锯齿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表耳连接;其中,在所述表圈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锯齿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表耳从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的内圈设有内螺纹,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表耳包括:表耳固定块、第一表耳部和第二表耳部;其中,所述表耳固定块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表耳固定块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齿轮的内圈与所述内螺纹啮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表耳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表耳固定块的第一端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表耳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表耳固定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穿戴件通过所述第一表耳部和所述第二表耳部、与所述主体连接;其中,在所述表圈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锯齿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绕第二轴线转动,且所述内螺纹驱动所述螺纹杆运动,所述螺纹杆带动所述表耳固定块运动,使所述第一表耳部和所述第二表耳部从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架和轴承;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中框上,且罩设在所述齿轮外,所述固定支架用于限制所述齿轮所在位置;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轴承与所述齿轮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多个支杆,每个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中框连接,不同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不同位置;
其中,所述固定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承的外圈被所述第一通孔夹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表耳固定块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杆间隙,所述表耳固定块的运动行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支杆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件设置有生耳;所述第一表耳部开设有第一生耳孔,所述第二表耳部开设有第二生耳孔,所述生耳一端进入所述第一生耳孔与所述第一表耳部连接,另一端进入所述第二生耳孔与所述第二表耳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耳固定块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表耳固定块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表耳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表耳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其中,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使所述第一表耳部和所述表耳固定块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使所述第二表耳部和所述表耳固定块的第二端固定连接。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属于可穿戴技术领域。该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穿戴件和表耳;所述穿戴件通过所述表耳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主体设有容纳腔体和开口,所述容纳腔体和所述开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表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中,且可从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回。回。


技术研发人员:

朱晓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穿戴   耳部   齿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