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韩语固有惯用语认知机制*
I刘桃桃⑴丨商丘师范学院丨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
[摘要]韩语固有惯用语蕴涵着韩国人特有的认知,反映了韩国人的思想情感、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惯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惯用语的内容可以认识到其背后所包含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思考方式、价值观,等等。本论文以韩语固有惯用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规约常识三个角度论述此类惯用语的认知机制,以此探求韩国人特有的惯用语认知机制,为韩语学习者更加准确、地道地掌握韩语惯用语提供借鉴。
[关键词]惯用语;认知;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规约常识
1.引言
可调步进衰减器惯用语短小精悍,富有鲜活的表达力,是语言运用者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与基于文化典籍的四字成语不同,大多数的惯用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这使得惯用语与体验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体验主义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心智乃至语言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通过身体的感知和体验形成的,特别是感觉运动系统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隐喻被大量地运用,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隐喻贯穿于惯用语之中,通过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将客观事物的概念
与所表达的内容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通过认知参与,将具象概念系统与抽象概念系统进行转换,使惯用语更加生动形象。多数惯用语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它通俗易懂,广泛分布于各种语言之中。
中韩两国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在亚洲文化圈的影响下有着很多文化共通处,所以在惯用语的表达上有很多是可以完全对译的,有些惯用语仅仅是叙述语或者部分单词发生了变化,但是整体上中韩意思互通,在本文中称之为部分互译惯用语。不管是完全互译惯用语还是部分互译惯用语,从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过程中,中韩语言使用者的相同认知使对其的理解和使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除此以外,还有部分韩国特有的惯用语,此类惯用语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没有办法直接翻译成中文,在本文中将此类惯用语归类为完全不对译惯用语,为了叙述的方便称其为韩国固有惯用语⑵。这类惯用语蕴涵着韩国人特有的认知,反映韩国人的思想情感、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惯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惯用语的内容可以认识到其背后所包含的一个民
53
玮1»辂赦芳島科宪2020
族的文化、思考方式、价值观,等等。
本论文以韩语固有惯用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规约常识三个角度论述此类惯用语的认知机制,以此探求韩国人特有的惯用语认知机制,为韩语学习者更加准确、地道地掌握韩语惯用语提供借鉴。
2.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惯用语,当时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惯用语的语义、语用等方面,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惯用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传统观念认为惯用语具有语义整体性和结构稳定性,即惯用语是一种无理据的死喻。但是,认知语言学认为惯用语并非是死喻,而是产生于人的认知结构,体现了人的认知思维,惯用语的生成机制在于概念结构的映射。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1980)的观点,惯用语至少是在三种认知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概念转喻(con­ceptual metonymy)和规约常识(conventional kn­owledge)□
2.1概念隐喻理论对韩语固有
惯用语的解释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与映射相关的观点,指出隐喻是源域(sou­rce do
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源域是人类熟悉、易理解的实际领域,目标域是无法从人的一般经验中直接得出的抽象领域。惯用语的口语性特征决定了它们多数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没有经验作为基础,惯用语是难以产生的,而这日常的生活经验则是源域,通过源域映射出来的目标域则是惯用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习俗,有别于其他民族,这些非共性的生活经验映射在语言当中,形成了特有的语言文化。例如韩国古代洗衣服都是用“吋丐,“書吋是一种比较结实的木棍,经过它的敲打衣物会更加干净。通过“敲打”这一概念可以很容易理解“呈讶啦电。】®刃q•(威胁、恫吓)”“邑啦旺昙哄咼(挨板子)”等惯用语;在此基础之上“啡旺的概念范围随着人们认知思维的发展而不断扩大,渐渐有了“权势”“愤怒”等含义,“舍引(冯)比才。】升肉电吟”字面意思是心中的洗衣棍涌出来了,实则表达怒火中烧之意;“吩比。雇w 字面意思是拿起洗衣棍,实则表达举起这根能够给对方带来震慑感的木棍来插手别人的事情,从中作梗。“書比”是源域,从这一实物映射出“恐吓”“恫吓”“愤怒”等抽象的领域。
再比如年糕这种食物是韩国红白喜事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韩国人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吃年糕汤,足见年糕在韩国的重要性。年糕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从这一角度很容易理解“午用人1鸣耳才(易如反掌)”“二召斗耳(画饼充饥)”“吗m妄(十分容易)”这类惯用语;同时在韩国人心中年糕象征了“吉祥”“富贵”“喜气”,了解了年糕的这些寓意再去理解“舌百晋q昱吗(发横财)”“耳勺才中意外收获)”等惯用语就十分简单了。
这种韩国特有生活经验在语言中的映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吴珂升査才(鼻梁高)”,比喻人骄傲自大、自命不凡,这个惯用语的语源或许来自某个鼻梁高而又自高自大的韩国人,或许来自某个自命不凡整天昂着头走路让人看起来鼻梁很高的韩国人,基于这样的身体经验而流传下来的“鼻梁高的人比较骄傲自大”的认知,通过思维的加工形成了“旻珂升査吟(鼻梁高)”这样的
54
惯用语,进而衍生出“旻环昙时早片(自视清高、自命不凡)”“旻玛昙苹旺(灭威风)”等关联惯用语。但是这种类型的惯用语需要用发展的思维去辨析。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人高高的鼻梁反而成了东方人审美的一项标准,因而整形行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垫鼻梁手术”,针对这种因时代变化而引起的认知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在对这样类型的惯用语进行理解时需要进行多一步的思维加工。总之在这个从一个知识领域到达另一个知识领域的思维联结过程中,用隐喻概念进行推理起了很大的作用。
2.2概念转喻理论对韩语固有
惯用语的解释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转喻不同于隐喻之处在于它只包含一个概念域,主要起参照作用,允许我们用一个实体去取代另一个实体,即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替换另一个范畴。
束定芳(2004)认为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同一理想认知模型中,某一概念实体(即喻体)提供达到另一概念实体(即目标)的途径。换句话说,转喻是用一个突显物代替另一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突显的事物容易吸引人注意的,是容易识别、处理和记忆的事物。wntc
例如“亍牛昙耳5(吃面条)”这一惯用语指的是结婚,以前在韩国婚礼的喜宴上经常用面条招待客人,比喻婚礼上的礼仪的惯用语就是“吃面条”,它来源于韩国传统婚礼风俗。当然结婚整个过程中,吃面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在过去人们生活都比较困难,吃成为生活的主题,所以婚礼上的“吃面条”这一环节对于人们来说意义比较突显,用意义突显的事物来代替整个婚礼,这是转喻理论中以部分代替整体。此外还有“爭晋(咅)耳珥”“叫肖斗(呈)耳中'等都是这种类型的转喻。
此外还有整体转喻部分、内容物和容器间的转喻、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间的转喻、专有词和普通词间的转喻、具体与抽象的转喻等等各种类型的转喻,但是不管哪种类型都是用内容突显的部分代替另一部分。同时人类在对“内容突显的部分”进行认知时也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例如大的整体比小的部分显著,外面可视的容器比内含的内容物显著,动态的生命体比静态的非生命体显著,特征性强的专有名词比一般词汇显著,
直观性强的具体事物比抽象事物显著,等等。但这并非绝对,对于显著性的认知也和人的主观意识有一定的关联,1915年丹麦心理学家鲁宾(Ed­gar Rubin)提出的花瓶/人脸两可图形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如上图所示,如果注意黑的部分,看到的图形(figure)是花瓶,白的部分是背景(ground),
图形比背景显著;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白的部分,图形和背景就发生倒换,看到的图形是两个相对的头像,黑的部分成了背景。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使得客观的现实世界和人类的认知世界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勺旺时”乍一看和汉语惯用语“嘴甜”十分相似,也是很容易被用错的一个惯用语。同样关于“甜”字,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将其和“嘴”连接在一起时重点突出“甜”这个味道令人愉悦的本质,嘴里发出甜味当然让听者会觉得比较舒服;而在韩国"甜”和“嘴”相接时重点突出嘴的味觉本质,比起苦的
55
韩®鶴栽摩■&會究%
东西而言,甜的东西自然更受嘴的欢迎,进而映射出“食欲好、胃口好”之意。
2.3规约常识对韩语固有惯用语的
解释
规约常识指的是一定文化体所拥有的一定概念域的共有知识或信息,它同时也被称为“理想认知模式(ICM)”(莱考夫,1987)。规约常识具有体验性,是人们与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人们理解和使用本民族惯用语的认知基础。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在规约常识的帮助下将认知对象范畴化,并形成各种图式或框架知识,这些知识构成认识或推理的基础。长期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习俗在规约常识的帮助下形成各种心理图式或框架知识,通过人们的认知推理而成为惯用语生成及使用的根据。
例如“耳那咽蓉屜百(心有灵犀一点通)”字面解释为想要了解一件事情,哪怕是三千里之外地方的事情也会一清二楚。这里出现了数字“三千里”,对于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的中国来说,三千里并不算十分遥远的距离,但是从朝鲜半岛最北端到最南端,贯穿整个朝鲜半岛只有三千里,所以在韩国,人们常以三千里江山来指朝鲜半岛的美好河山。有了这个文化认知作为背景,对于惯用语中出现“三千里”这个数字也不足为怪了。
特定的文化背景形成文化体的共有认识,所以有些惯用语只能被某一特定的文化体所理解,外部体如果想要理解这种类型的惯用语,必须要先了解这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风俗等。“科召刘升卑吟”“叫勻N■(呈)眄”“哥肉卫直〒刃彳”“叫升刃昙詰吟”“比升R昙纠早吟”等惯用语都是这种类型,只有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类惯用语。
人类的思维是没有办法仅凭规约常识去完成认知活动的,莱考夫(1987)认为“理想认知模式”是由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原则、隐喻映射原则、转喻映射原则构建起来的,所以在对惯用语进行理解时,需要以规约常识为基础认知条件,然后再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推理完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从而得到准确结果。例如上述中例子“爭普(呈)闫旺,尋習<1痢昙刃口•(吃牢饭)”中只有理解“吾習”的含义,在具备相应规约常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这句惯用语的含义。
3.结语
惯用语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语言形式,其意义的产生与人们对世界的各种体验息息相关。韩语固有惯用语中蕴含了韩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及生活经验等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体验信息,对于这类惯用语的理解需要学习者有充足的相关文化知识的认知,即需要具备规约常识,同时将这些规约常识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等认知机制进行深层加工。在理解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类惯用语的意义。
注释
*本论文系河南省教育厅“汉韩惯用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H-311)”阶段性成果。(1)刘桃桃,1985年生,籍贯山东泰安。毕业于韩国岭南大学,获博士学位,专业为韩国语,研
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韩国文化研究。现任商
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韩国语讲师。
56
(2)韩语词汇分类中,大体分为固有词、汉字词、
外来语三种,参照这种分类方法,将韩语中没有办法进行中文直接对译的惯用语称为韩语固有惯用语。
参考文献
[1]陈明芳.惯用语认知机制及其词汇语义特征
[J].外语教学,2006.
[2]金明华,郭启慧.韩语惯用语中动物的隐喻意
义分析[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5.
[3]李行健.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J].语言
文字应用,2002.
[4]李勇忠.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J].外国语言
文学,2003.
[5]周荐.惯用语新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
[6]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
2001.[7]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上海
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
[8]唐颖聪.中韩换喻表现对照研究[J].韩国语
喷香器教学与研究,2019.
[9]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7.
[10]莱考夫,约翰逊著.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
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11]莱考夫著.李葆嘉,章婷,邱雪玫译.女人、
火与危险事物[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201&
[12]却刃电.斗5可会6勻叫闻口玛口芒g魁
令勺闻珂司:电〒[J].邑丰q勻叫軒,2009.
红外线烘干箱[13]。]才丢.赶会厲,幺令二日卫輕存1[J].爼
5野,1997.
[14]倉刊冯,倉冯5].斗6牡会6呵可司:电〒
[J],丢6人1。卜是旨里〒,1994.
[15]却冯号.勻叫珥■哥召珂刃幺早已岂瑕会5
M屜[M].暫壬査2014.空心型钢
5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3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8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惯用语   认知   韩国   概念   转喻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