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北师大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教案反思》文章来源:
第一单元 : 生活中的数  2
第一节 : 可爱的校园  2
第二节:快乐的家园:  2
第三节:玩具:  2
第四节:小猫钓鱼  2
第五节:文具:  3
第二单元:比较  3
第一节:动物乐园  3
第二节:高矮  3
第三节:轻重:3
悬浮触控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3
一、有几支铅笔  4
二、有几辆车  4
三:摘果子  4
四、小猫吃鱼  4
五:猜数游戏  5
六、跳绳  5
七:可爱的企鹅  5
八:分苹果  5
九:操场上  5
十:乘车  6
十一:加减法一(整理与复习)  6
十二:大家来锻炼  6
第四单元:分类  6
一、整理房间  6
二、整理书包  7
第五章:位置与顺序7
一、前后  7
二、上下  7
三、左右  7
四、教室  7
第六章:认识物体  8
一、物体分类  8
二、你说我摆  8
第七章:加减法(二)8
一、捆小棒  8
二、搭积木  9
三、有几瓶牛奶9
四、有几棵树  9
五、买铅笔  9
六、跳伞表演  9
七、美的田园10
第八章:表  10
一、小明的一天10
二、小芳的上午11
第九章:11
最喜的水果:11
第一单元 : 生活中的数
自动供墨系统第一节 : 可爱的校园
中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学生学察身的物体,身的事物,并学会用有数字的表示出来。同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序察画面。情景生有趣,
使孩子有一种身其境的感,在松愉快中学活,集知性,趣味性,活性于一体,医用压片机
突出体学生学数学活的情感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展,改学生的学方式行了大胆的与践。
第二节:快乐的家园:
注重体学生的探索程,培养学生的新意.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学生的思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主要形式,同保留着直作思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通直的富有意趣的画面——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践活,
学生在操作践中感受知、学新知.在注重直感受的同,逐步提高学生的要求.例如,在 "1" 的候,先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学生想到:
2 可以表示什么?
3 呢?
水泵远程监控4 呢?使学生的思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水平和已有的生
活基上。
第三节:玩具:
系学生生活学数学,是程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介新朋友”的情
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的身,激了学生的学欲望。情境,学生不由
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可,用广泛,同也激学生数数、用数的
极性。通察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要一一,数更多物体数量行渗透.同散了学生的思,使学生一步感知生活中有数学,从而数学逐生切感。先引学生察数的写法, 有了之后再描  , 最后自己写  ,的程上在不知不的演示程中学会了写。通察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的
大小关系,同与生活相系,一步增加学的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
1.本,学生在数数的程中,一步体、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在
教案中力求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了用意,感受到了数学知来源于生活,可以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不在上、下,也不局限于教的“引”与学生的主探索,
利用恰当机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巧妙的,把他引入堂,通
做游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也今后的加减法的学打下了基。
第四节:小猫钓鱼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
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
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让学生观察图,出“0 ”让学生说说“ 0 ”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
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 ”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
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 0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案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第五节:文具: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案中,我充分给学生创
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在数学活动中不能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磁性表座
由于本课内容相对较固定、较枯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讲故事、编
儿歌、及时给予鼓励等手段化解了这一问题。合作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而小组合
作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两个人之间
交流合作评价的机会,给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写数活动中,6-10各数写法如果能用课件演示会更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节省一部分活动时间。
第二单元:比较
第一节:动物乐园
平板电脑手机利用小朋友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创设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人类应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动物
乐园” 进行观察,在交流观察结果时,及时鼓励观察仔细、善于思考、表达清楚正确的学生,达到有序数数之目的.“好动”是儿童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用圆和三角分别代替
小熊、小鹿、小兔、小猴、小鸟,在实践中自己探索,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在练习中
注意由易到难的梯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使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第二节:高矮
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
短.教案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这节课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让学生亲历比较两根毛线长短的过程中悟出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边比较边总结方法,
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
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第三节:轻重:
在这节课的教案中,我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案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轻重
的过程,感悟出比较轻重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一、有几支铅笔
本课用学生感兴趣活动贯穿全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
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几辆车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教案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
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 、“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
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 .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 : 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
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
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
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
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三:摘果子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
用.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资料:运算是一种对应法则.设  A 是一个非空集合,对于  A 中的任意两个元素  a , b ,根据某种法则使  A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c 与它们对应,我们就说这个法则是  A 中的一种运算.这样,给了 A 的任意两个元素  a 和 b ,通过所给的运算,可以得到一个结果  c .反过来,如果已知元素  c ,以及元素  a , b 中的一个,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得到另一个元素,这样的
法则也定义了一种运算,这样的运算叫做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在一个给定的数集中,说某种运算可以施行,指的是对于这个数集中的任意两个数,施行这种运算所得的结果,仍然属于这个数集.例如,在自然数集中,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它们
的和仍然是一个自然数,所以加法总可以施行.但是,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不一定都能在
自然数集中到它们的差,可见减法在自然数集中不是总能施行的.如果把自然数集扩充为
整数集,由于引进了负整数,在整数集中减法运算就总可以施行.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使原数集中不是总能施行的某种运算,在新的数集中变为总可以施行.加法、减法、乘法、除
法、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称为代数运算.其中加、减、乘、除四种又称为算术运算或者
四则运算
四、小猫吃鱼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
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
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案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案
目的。
五:猜数游戏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案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在教案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
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
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
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
质。
六、跳绳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案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
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
际,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让学生猜想,提出问题,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使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案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有意识让学生观察、
归纳、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七:可爱的企鹅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案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
八:分苹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事件、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
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案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九:操场上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
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8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数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