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围裙总成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围裙总成构造。


背景技术:



2.汽车后围结构作为后碰发挥主要吸能的部件,可提高车身的安全性能。后围板作为汽车后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封闭车身后部空间,与后地板、侧围等部件形成后备箱,要求后围板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
3.现有车身设计及制造中,白车身后围裙总成通常为后围内板、锁扣加强板、后围外板焊接构成,结构简单,但是整体结构刚度较弱,在碰撞试验中易出现较大变形,对车身后部保护作用差。
4.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后围裙总成构造,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方案中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后围外板零件较小,节省材料,后围外板两侧的支撑由防撞梁支撑盒组件提供,局部支撑力更优于传统结构;后围内侧加强板以及后围外侧加强板两个部件进行贴合安装后形成的两个腔体结构在同一直线上,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中部结构形成一个长的腔体结构,再配合后围加强板下撑板的设置,内板和外板的中部支撑明显加强。
6.一种后围裙总成构造,包括后围内板、安装于后围内板上的后围外板、安装于后围外板并延伸至后围内板上的后围外侧加强板;所述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之间安装有后围内侧加强板;所述后围外侧加强板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同一直线上。
7.进一步,所述后围外侧加强板中部向内凹陷形成配合后围内板进行连接安装的内板凹槽,后围外侧加强板上端弯折贴合于后围外板上,内板凹槽的下端贴合于后围内板下端部。
8.进一步,所述内板凹槽的左侧和右侧均弯折分别形成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相对于内板凹槽对称布置且所述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均贴合安装于后围内板上。
9.进一步,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贴合安装于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之间,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沿后围内板宽度方向截面呈“三角形”结构。
10.进一步,还包括后围加强板下撑板,所述后围加强板下撑板安装于后围内板与后围外侧加强板之间。
11.进一步,所述后围内板上连接安装有防撞梁支撑盒组件,所述防撞梁支撑盒组件包括安装于后围内板上的横向撑板以及配合横向撑板安装的纵向撑板。
12.进一步,所述横向撑板中部向外凸起,左侧和右侧均弯折形成贴合后围内板安装的横向翻边,所述纵向撑板中部向外凸起配合横向撑板安装,纵向撑板上侧和下侧均弯折
形成配合后围内板安装的纵向翻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后围外板零件较小,节省材料,后围外板两侧的支撑由防撞梁支撑盒组件提供,局部支撑力更优于传统结构;后围内侧加强板以及后围外侧加强板两个部件进行贴合安装后形成的两个腔体结构在同一直线上,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中部结构形成一个长的腔体结构,再配合后围加强板下撑板的设置,内板和外板的中部支撑明显加强。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17.图3为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图3为a-a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后围裙总成构造,包括后围内板1、安装于后围内板1上的后围外板2、安装于后围外板2并延伸至后围内板1上的后围外侧加强板4;所述后围外板2和后围内板1之间安装有后围内侧加强板6;所述后围外侧加强板4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6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二腔体(如图3所示),两块加强板均采用腔体式结构,贴合各自部件进行连接安装后形成两个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同一直线上;本方案中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后围外板零件较小,节省材料,后围外板两侧的支撑由防撞梁支撑盒组件提供,局部支撑力更优于传统结构;后围内侧加强板以及后围外侧加强板两个部件进行贴合安装后形成的两个腔体结构在同一直线上,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中部结构形成一个长的腔体结构,再配合后围加强板下撑板的设置,内板和外板的中部支撑明显加强。
19.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围外侧加强板4中部向内凹陷形成配合后围内板进行连接安装的内板凹槽43,后围外侧加强板上端41弯折贴合于后围外板2上,内板凹槽的下端贴合于后围内板下端部。后围外侧加强板4中部向内凹陷贴合后围内板1上,形成第一腔体结构,提升后围内外板连接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后围外侧加强板4上端弯折后贴合后围外板2安装,下端则贴合内板安装。
2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板凹槽43的左侧和右侧均弯折分别形成外板左翻边41和外板右翻边,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相对于内板凹槽对称布置且所述外板左翻边41和外板右翻边均贴合安装于后围内板1上。内板凹槽43形成腔体结构后,两侧弯折形成左、右翻边,配合后围内板1进行贴合安装。
21.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6贴合安装于后围内板1和后围外板2之间,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6沿后围内板宽度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即垂直于长度方向)截面呈“三角形”结构。后围内侧加强板6贴合于后围内、外板进行连接安装后,进一步提高了二者连接安装的结构强度。
2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后围加强板下撑板5,所述后围加强板下撑板5安装于后围内板1与后围外侧加强板4之间。后围加强板下撑板5的设置,确保后围加强板下撑板5下端部
的连接强度。
23.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围内板1上连接安装有防撞梁支撑盒组件3,所述防撞梁支撑盒组件3包括安装于后围内板上的横向撑板31以及配合横向撑板31安装的纵向撑板34。后围内板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防撞梁支撑盒组件,便于内板防撞性能的提升。
24.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撑板31中部向外凸起,左侧和右侧均弯折形成贴合后围内板安装的横向翻边32,所述纵向撑板33中部向外凸起配合横向撑板安装,纵向撑板上侧和下侧均弯折形成配合后围内板安装的纵向翻边33。横向撑板和纵向撑板均呈几字型结构,翻边贴合安装后便于碰撞后溃缩,形成对后围的保护作用。
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内板、安装于后围内板上的后围外板、安装于后围外板并延伸至后围内板上的后围外侧加强板;所述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之间安装有后围内侧加强板;所述后围外侧加强板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同一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外侧加强板中部向内凹陷形成配合后围内板进行连接安装的内板凹槽,后围外侧加强板上端弯折贴合于后围外板上,内板凹槽的下端贴合于后围内板下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凹槽的左侧和右侧均弯折分别形成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相对于内板凹槽对称布置且所述外板左翻边和外板右翻边均贴合安装于后围内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贴合安装于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之间,所述后围内侧加强板沿后围内板宽度方向截面呈“三角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围加强板下撑板,所述后围加强板下撑板安装于后围内板与后围外侧加强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内板上连接安装有防撞梁支撑盒组件,所述防撞梁支撑盒组件包括安装于后围内板上的横向撑板以及配合横向撑板安装的纵向撑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围裙总成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撑板中部向外凸起,左侧和右侧均弯折形成贴合后围内板安装的横向翻边,所述纵向撑板中部向外凸起配合横向撑板安装,纵向撑板上侧和下侧均弯折形成配合后围内板安装的纵向翻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围裙总成构造,包括后围内板、安装于后围内板上的后围外板、安装于后围外板并延伸至后围内板上的后围外侧加强板;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之间安装有后围内侧加强板;后围外侧加强板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一腔体,后围内侧加强板贴合安装后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同一直线上,本方案中的后围裙构造,后围外板零件较小,节省材料,后围外板两侧的支撑由防撞梁支撑盒组件提供,局部支撑力更优于传统结构;后围内侧加强板以及后围外侧加强板两个部件进行贴合安装后形成的两个腔体结构在同一直线上,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中部结构形成一个长的腔体结构,再配合后围加强板下撑板的设置,内板和外板的中部支撑明显加强。中部支撑明显加强。中部支撑明显加强。


技术研发人员:

敖志国 狄武飞 张明星 禹贵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贴合   结构   总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