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两种电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输液恒温器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两种不同电荷的描述,属于电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性质,为后续电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摩擦起电现象,但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从实验探究中入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2.通过利用带电体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和“匀导体和绝缘体”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
耙齿菌
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由于电荷无法直接观察,比较抽象,学生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推理来理解电荷的概念。由于对电荷的最直观的感性认识来源于摩擦起电现象,所以做好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是关键。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重点:认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对电荷的认识
六、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摩擦过的气球会吸引头发”“摩擦过的气球会使细水流弯曲”等实验演示,充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关注,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现象观察的方式,引入两种电荷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电荷量等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进行讲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的形式体会其概念。
原子属于微观粒子,其结构无法直接肉眼观察,可以采用原子模型进行引导讲解,重点把
握其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电子的转移。最后的导体和绝缘体学生有过接触,可以通过安全教育等的方式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体会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准备
玻璃棒、橡胶棒、丝绸、动物毛皮、原子结构模型、验电器。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干燥的冬天在与同学接触时,常会被电一下。晚上在黑暗的房间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并伴有火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起电的现象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
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通过问题和实验操作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求知欲。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 
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A)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B)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 所带电多少不同。 
归纳: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2)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学生回答)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观察实验说出看到的现象。思考、并归纳总结。
zzcc面膜机可用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学生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正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大。
学生阅读并学习电荷量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验中得出两种电荷的存在。
认识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
认识验电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原子及其结构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教师介绍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结构,也可配合课件和实物模型形象讲解,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和模型,让学生知道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学生阅读课文初步认识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听老师讲解,对原子和元电荷有更形象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原理。 
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物体带电的实质。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 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3)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自主阅读并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举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形成对电荷对原子结构的形象认知。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九、板书设计
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第一节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
2.原子及其结构
3.导体和绝缘体
十、典题练习
1.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小球A带正电   
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 
D.小球A可能不带电
2. 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完全合拢后又张开,则验电器原来带(    )
A. 正电    B. 负电  C. 正、负电荷都有      D. 无法确定
3.关于相互摩擦的甲、乙两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带正电,是因为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弱,失去了电子
B. 乙带负电,是因为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强,得到多余电子
电梯监控方案
C. 甲带正电,是因为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强,得到多余的电子
D. 乙带负电,是因为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弱,失去了电子
4. 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以氢原子为例,下图中的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
5. 下列关于原子的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B.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6.带负电的橡胶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草球时,发现球被吸引,这说明草球(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计算机取证工作站
7.两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那么这两个物体(  )
A. 一定带同种电荷   
B. 一定带异种电荷
C. 一定有一个物体带电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
A.图甲,梳头后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
B.图乙,干燥天气,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
C.图丙,用气球摩擦头发,头发会随气球飘起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6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荷   学生   摩擦   实验   现象   带电   验电器   物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