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对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及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小专论·
一氧化氮对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
及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马小龙 王 宪 冯 娟△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摘要 一氧化氮(NO)是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分子。适应性免疫系
统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组成,其主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是机体清除病原、维
持免疫稳态的核心。NO在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激活等多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对适应性免疫反应参与的肿瘤、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等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
控作用。因此,认识NO信号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NO对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和干
预靶点的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NO的来源和多种作用机制出发,集中介绍NO在适应性免疫
聚氨酯浆料系统及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一氧化氮;适应性免疫系统;巯基亚硝基化
中图分类号 R363;R392
监控杆基础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发现细胞可产生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并作为“内皮来源舒张因子”在血管舒张作用中的系列工作。随后NO作为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信号分子的角被逐渐阐明。NO除了在固有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介导炎症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在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组成的免疫系统中也存在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对NO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肿瘤、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一、NO的来源
哺乳动物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能广泛产生内源性NO。在哺乳动物细胞中,NO的经典来源是由三种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s)所介导,分别是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 ronalNOS,nNOS,又称NOS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OS,iNOS,又称NOS2)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OS,eNOS,又称NOS3)。其中nNOS和eNOS的表达具有钙离子依赖性和
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分布,其产生的NO在皮摩尔(pM)或纳摩尔每升(nM)水平。iNOS同样具有广泛的分布,但不依赖于钙离子信号,在细胞静息状态下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其在局部可产生微摩尔每升(μM)水平的NO。促炎信号或氧化应激等均能够促进iNOS的表达。病理条件下,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来源的NO能以旁分泌的形式调控其他细胞的功能。因此iNOS广泛参与调控机体对抗原刺激、营养应激等的响应。
除了细胞内部NOSs,皮肤组织含有光敏感性的NO衍生物亚硝酸盐和亚硝基硫醇,经紫外线作用可被转化为NO(Oplander等.2013);食物和肠道菌来源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经机体代谢产生NO;此外,肠道菌NOSs来源的NO也可参与机体功能调控[1]。以上非经典来源也是机体NO储备池的重要调节机制,广泛参与生理和病理性过程的调控。
二、NO的作用机制
医用手套NO具有高度活跃的属性,能够与多种自由基和活跃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目前认为NO的信号途径主要有三条:(1)直接与亚铁离子血红素蛋白结合,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guanylatecy clase,sGC) 环磷酸鸟苷(cyclicguanosinemonophos phate,cGMP)信号通路;(2)与其他自由基如超氧化物等反应;与脂质过氧化物进行链终止反应;以及与硫醇自由基反应形成亚硝基化硫醇(R SNO);(3)与氧气(O
)或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发生氧化反应[2]。NO的经典作用机制在其他综述已有较详尽介绍。下文我们将就NO的非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413;91739303;91939105;81770445)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 juanfeng@bjmu.edu.cn
典作用机制———巯基亚硝基化进行重点介绍。1992年,Stamler等(1992)首次报道在血浆中NO能够以蛋白质为载体,对蛋白质的巯基半胱氨酸进行亚硝基化修饰,并以这一硫醇的形式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经NO修饰的蛋白质具有和NO类似的血管舒张和血小板抑制作用。该研究首次揭示了NO的巯基亚硝基化作用机制,开启了NO研究的新领域。之后的系列工作表明,除了蛋白质,NO也能对某些化合物中特定半胱氨酸残基中的自由基( SH)进行修饰,即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形成亚硝基硫醇(S ni trosothiols,SNOs)。由于NO极不稳定,在血浆或细胞内更多的是以亚硝基硫醇的形式存在。其中以巯基亚硝基谷胱甘肽(S nitrosoglutathione,GSNO)、巯基亚硝基半胱氨酸(S nitrosocysteine,CSNO)、巯基亚硝基化的白蛋白、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 hyde 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DH)居多。在特定条件下,这些亚硝基硫醇释放
NO或直接以转亚硝基化(transnitrosylation)作用对靶蛋白进行修饰。在巯基亚硝基化的调控中,外源性NO或NOS来源的NO促进其发生,同时巯基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S nitrosoglutathionereductase,GSNOR)和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等还原酶介导去亚硝基化作用,减少巯基亚硝基化。亚硝基化还原酶受众多生物过程调控,因此也是细胞巯基亚硝基化水平的重要调节因子。巯基亚硝基化能够调控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细胞内定位、稳定性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而随着巯基亚硝基化蛋白质组学的建立,NO的大量蛋白质修饰位点被鉴定,其中以代谢酶居多(Zhang等.2010)。庞大的靶蛋白质库极大地开拓了人们对于NO生理和病生理作用的认知。
三、NO在T细胞中的作用
T细胞介导免疫耐受、免疫稳态和免疫记忆,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肿瘤等的重要免疫细胞。同时T细胞也是许多炎症和自身免疫病的驱动因素。NO信号在T细胞的发育、分化、激活等多个环节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影响T细胞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而作用于T细胞的NO由两条途径提供:(1)T细胞内eNOS、iNOS的表达产生内源性NO;(2)来自于微环境中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的外源性NO。
(一)NO对T细胞发育和分化的作用 高浓度NO具有普遍的免疫抑制效应,包括对1型辅助性T
细胞(type1Thelpercells,Th1)、2型辅助性T细胞(type2Thelpercells,Th2)、17型辅助性T细胞(type17Thelpercells,Th17)等细胞的分化与效应功能。而低浓度NO在不同细胞、不同生物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同角。
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平衡维持免疫稳态。1998年,Liew等课题组发现iNOS敲除鼠的Th1细胞反应明显增强。当时认为其可能原因是脾脏细胞iNOS来源的NO抑制IL 12的产生,从而抑制Th1细胞的分化(Maclean等.1998)。此后系列工作表明,主要是由巨噬细胞iNOS来源的高水平NO介导以上的抑制作用。而低水平NO则以cGMP信号依赖性的方式上调Th1细胞IL 12Rb2的表达,促进Th1细胞分化和扩增,但对Th2细胞无影响(Nied bala等.2002)。由此可见,不同浓度的NO对Th1细胞分化的影响可能不同。
Th17细胞在多数自身免疫病中扮演着重要角。T细胞iNOS来源的NO可通过对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 relatedorphanrecep torγt,RORγt)进行硝基化修饰,抑制RORγt介导的IL 17启动子激活,从而在转录水平抑制IL 17表达和Th17细胞的分化[3]。另一项研究表明,由NO供体或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suppres sorcells,MDSCs)提供的低水平外源性NO(10~25μM)能够促进RORγt+IL 23R+IL 17+Th17细胞的分化[4]。
Th9细胞在机体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保护作用,也能介导过敏反应。NO能够对E3泛素蛋白连接酶MDM2进行巯基亚硝基化修饰,抑制其活性,进而促进p53表达,上调STAT5磷酸化、IRF4活性,以及IL 2、IL 4Ra和TGF βR2表达,促进Th9细胞的分化。iNOS敲除鼠表现为抗原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哮喘模型的呼吸道炎症局部Th9细胞的数量减少[5]。
iNOS敲除鼠的γδ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抑制iNOS后,γδT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水平明显降低。这表明iNOS来源的NO对γδT细胞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6]。
由此可见,不同浓度的NO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亚的增殖、分化、代谢状态和效应功能等的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别。但该调控作用仍十分模糊,尚需更多研究来明确。
(二)NO对T细胞激活和生存的影响 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 κB)信号对T细胞发育、生存和炎性激活有重要调控作用。NO能够对NF κB信号通路的多个靶点进行巯基亚硝基化修饰。在JurkatT细胞的研究表明,NO对IKKβ的
Cys179位点进行巯基亚硝基化修饰,抑制NF κB介导的T细胞激活(Reynaert等.2004)。eNOS来源的NO可对小GTP酶N Ras的Cys118位点进行修饰,抑制T细胞激活及其诱导的细胞死亡(Ibiza等.2004)。
提拉下水
此外,亚硝基化还原酶GSNOR敲除小鼠使得细胞内NO的降解减少,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水平升高,在胸腺中表现为T细胞凋亡增加,数量减少(Yang等.2010)。这表明NO除了生成途径以外,其代谢去路也能够通过调控某些凋亡相关蛋白的巯基亚硝基化水平而调控T细胞发育。
细胞“代谢重编程”是细胞面对外界刺激和生存压力做出的重大调整。1994年,Schapira和Coop er的两个课题组先后发现NO在生理浓度下即可与O
螺旋伞齿轮
竞争性结合神经细胞线粒体复合体IV组分细胞素c,对线粒体呼吸起抑制作用(Cleeter等.1994)。随后在T细胞系Jurkat细胞中的研究表明,外源性和内源性NO均可以抑制T细胞线粒体呼吸,使线粒体呈现高极化状态。且Jurkat细胞NO水平升高早期会表现出抑制凋亡的效应;晚期线粒体发生去极化,ROS产生增多,外膜完整性受损,细胞生存力降低。因此NO水平升高被认为是T细胞对抗促凋亡信号的早期保护机制,维持T细胞生存。
四、NO在B细胞中的作用
B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分泌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核心作用方式。同时,B细胞还有抗原呈递和细胞因子分泌等重要功能。同T细胞类似,B细胞从幼稚细胞发育为成熟的具有生物功
能的细胞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其发育、激活、抗体分泌等众多过程中存在众多影响因素,NO信号也是其中之一。
(一)NO在B细胞中的来源 1994年,Mannick等在Akata和B 958等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 stein barrvirus,EBV)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系中发现iNOS有持续低水平的表达。其产生的NO可通过下调EBV反式激活因子Zta的表达,维持EBV的潜伏状态。同时,NO也会以cGMP非依赖的方式,调控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而抑制B淋巴细胞的凋亡。1998年,Zhao等人在多种慢性B细胞淋巴瘤中证实了iNOS的表达,同样是起抗凋亡作用。后被证明,慢性淋巴瘤细胞的iNOS表达可受细胞因子IL 4和IFN γ调控,对B细胞生存起到促进作用(Levesque等.2003)。在原代细胞中,NO供体SIN 1(3 mor pholinosydnonimine)刺激分离自小鼠脾脏的B细胞,能够使B细胞cGMP水平升高,抗凋亡基因Bcl 2表达增加,B细胞凋亡减少。同样,外源性地添加可穿膜的cGMP能够模拟NO供体的效应,也可观察到其抗B细胞凋亡的效应(Genaro等.1995)。1996年,NorbertReiling等人在信使RNA(mRNA)水平发现B细胞可表达eNOS。当B细胞激活后,其eNOS表达降低,但其功能仍未被揭示。由此可见,B细胞可能主要以表达iNOS为主,且研究多集中在NO的抗凋亡作用。
(二)NO在B细胞分化、存活以及抗体分泌中的作用 iNOS在促浆细胞生存信号的调控中起着
重要作用。iNOS缺失的情况下浆细胞的生存时间更短,但对B细胞的激活和终末分化没有明显影响。通过iNOS敲除或抑制剂的方法证明iNOS以NO cGMP PKG的通路参与调控IL 6和APRIL这两个重要的促浆细胞化因子的信号通路,维持骨髓细胞中浆细胞的生存[7]。
外源性NO也是B细胞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2007年,Tezuka等[8]研究表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s,MALT)树突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感知来自粘膜腔细菌或细菌成分的刺激,上调iNOS的表达,进而可调控在粘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A的分泌。机制是iNOS既可以通过调控TGFβ受体的表达而调控T细胞依赖性的IgA类别转换重排,也可以通过调控增殖诱导配体(aproliferationinducingligand,APRIL)和B细胞激活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BAFF)的生成来调控不依赖T细胞的IgA类别转换重排。而敲除iNOS后,小鼠的IgA类别转换重排明显减少,IgA产生减少。该结果提示树突细胞iNOS来源的NO促进IgA的产生。
2014年,Giordano等[9]在iNOS敲除鼠中又发现了相悖的现象。他们发现iNOS敲除鼠在T细胞依赖性抗原NP CGG免疫后,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轻度增加,但在T细胞不依赖的2型(TI 2)抗原NP Ficoll免疫后,小鼠脾脏边缘B细胞、浆细胞和腹膜B1b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TI 2型抗体反应增加2~3倍。机制上认为,iNOS敲除的Ly6Chi单
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产生BAFF的水平明显增强,导致对B细胞的激活和浆细胞化增强。因此,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细胞的外源性NO能够抑制对BAFF的产生,从而抑制B细胞功能。
五、NO在T、B细胞相互作用中的角
作为适应性免疫的两种主要组成细胞,B细胞分化、增殖、激活等过程离不开T细胞的辅助。同时,B细胞来源信号也是T细胞功能的重要调控因素。由于目前缺乏NO调控T B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所以这部分仅提供一些相关的提示和线索。
B细胞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II,MH CII)是B细胞抗原呈递的重要介导分子。有研究表明,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s)来源的NO能显著抑制CD8+T的增殖和IFNγ分泌;DCs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可产生大量NO,能够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IFN γ分泌(Hoffman等.2002)。这些研究提示我们NO可能参与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或许包括B细胞等)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项研究发现李斯特菌感染小鼠后会导致其Breg细胞的快速扩增,Breg以IL 10依赖的
方式抑制炎症状态。用CD22单克隆抗体清除小鼠Breg细胞,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产生IFN γ、TNF α和NO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的有效清除导致抗原特异的CD4+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明显减少;当Breg细胞缺乏IL 10、MHCII或IL 21受体时对病原的清除作用消失[10]。这些结果表明Breg细胞可通过IL 10抑制固有免疫细胞对CD4+T细胞的激活,而B细胞自身MHCII介导的抗原呈递可能也参与其中。
六、NO在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一)T细胞NO与相关疾病
1.肿瘤:T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细胞毒性CD8+T细胞耗竭、免疫抑制性Treg细胞的累积等会导致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降低。其中NO对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的功能调控也在T细胞参与的抗肿瘤作用中扮演重要角。
有报道表明肿瘤局部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CD120a、CD120b受体的巨噬细胞与CD8+T细胞接触后,激活CD8+T细胞使其释放γ干扰素(inteferon gama,IFN γ),后者作用于巨噬细胞,诱导NO的产生。而巨噬细胞来源NO具有很强的促CD8+T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弱CD8+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这表明NO信号参与T细胞抗肿瘤过程。另外,CD4+T细胞表达iNOS可抑制TGFβ产生,
抑制CD4+Foxp3+Treg细胞的分化,进而减少肿瘤耐受作用。通过给予负载肿瘤小鼠环磷酰胺和iNOS抑制剂L N6 亚氨乙基 赖氨酸(L N6 lysinedihydrochloride,L NIL)可显著降低肿瘤微环境中MDSCs,增多CD8+T细胞,抑制肿瘤生长。T细胞过继免疫(adoptiveT celltherapy,ACT)中,在小鼠B16黑素瘤模型回输的T细胞可在3天到达肿瘤部位,分泌IFN γ,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在第5天会有MDSCs以趋化因子MCP/CCL2受体CCR2依赖的方式迁移浸润在肿瘤局部,并产生NO、Arg1和ROS,抑制肿瘤特异的CD8+T细胞增殖,对于ACT抗肿瘤效应起抑制作用[11]。另一项研究表明CD8+T细胞抗肿瘤过继疗法也伴随着可同时产生TNF和iNOS的DC细胞(TNFandiNOS producingDC,Tip DC)的扩增[12]。由此可知,NO在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适应性免疫细胞获得自身抗原反应性,造成机体多种器官、组织受损的一大类疾病。众多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NO调控适应性免疫相关。
(1)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内源性N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具有一定拮抗作用。eNOS缺失抑制NO的产生和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加速SLE的发生[13]。虽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自发性SLE的模式动物MRL/lpr小鼠中的CD4+T细胞的线粒体表现为高极化状态,NO、超氧化物产生增加,钙离子浓度增加,
可能在发病初期抑制SLE的进程。此外,在SLE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iNOS来源的NO可抑制滤泡辅助性T细胞(Tfollicularhelpercells,Tfhcells)的增殖,对疾病起保护作用[14]。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是生物合成的重要细胞器。eNOS来源的NO能够以cGMP依赖的方式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 γ(PPARγ)coactivator1α,PGC 1α),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产生更多线粒体DNA及新的具有功能活性的线粒体,促进氧化磷酸化介导的ATP生成[15]。有报道显示SLE模型小鼠CD4+T细胞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如纠正CD4+T细胞的代谢状态能够改善自身免疫病SLE[16]。这提示我们T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线粒体融合和分裂是线粒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方式。T细胞线粒体分裂诱导蛋白Drp1的缺失会造成线粒体分裂障碍,促进SLE的发生[17]。而NO能够对Drp1进行巯基亚硝基化修饰(Cho等.2009)。在T细胞中巯基亚硝基化的Drp1能够促进ROS产生,激活NF κB信号,促进T细胞增殖及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Roth等.2014)。因此,NO可能通过巯基亚硝基化Drp1的方式调控T细胞线粒体分裂和氧化信号,影响SLE的发生发展。能效监测终端
(2)其他自身免疫病: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中,IFN γ受体缺失会导致CD4+T细胞iNOS表达受到抑制,小鼠会发生更严重的心肌炎。同样,NOS抑制剂L NAME会促进CD4+T细胞增殖,延缓小鼠损伤修复过程,促进心肌炎的发生(Eriksson等.2001)。而TLR2介导的固有免疫信号能够促进单核细胞向Tip DC的分化,Tip DCiNOS来源的NO进而抑制CD4+T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Kania等.2013)。
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NO供体GSNO抑制STAT3磷酸化和RORγ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减轻脑脊髓炎的症状(Nath等.2010)。iNOS敲除小鼠则加重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机制为T细胞自身来源的NO减少而增强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及其下游IL 22、IL 23受体、Cyp1a1受体等的表达或分泌,从而增强Th17细胞的增殖和效应功能[18]。
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中,表达iNOS的MDSCs以CCR2依赖的方式在炎症局部累积,通过释放NO抑制CD4+T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关节炎的发生发展[19]。
3.心血管疾病:NO信号在血管舒张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有充分阐释,但对于T细胞NO信号是否参与其中仍鲜有报道。2018年,我们实验室曾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
omocys teinemia,HHcy)促进T细胞GSNOR表达,进而降低AKT巯基亚硝基化水平,上调其磷酸化,促进T细胞炎性激活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敲除GSNOR能有效抑制以上过程[20]。干预T细胞GSNOR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另外一项研究表明,CD4+T细胞来源的IL 17A通过影响血管NO cGMP信号导致其舒张功能异常[21]。这也表明,在T细胞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NO起到了介导作用。
4.病毒、寄生虫感染:T细胞在介导感染和炎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DSCs在肿瘤和炎性疾病中维持免疫耐受,其产生NO而调控T细胞功能是机制之一。在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肝炎模型中,SSChighCD11bhighLy 6ChighLy 6Glow髓系细胞iNOS来源的NO抑制过度激活的CD4+T细胞反应,减少肝炎引起的并发损伤[22]。在克氏锥虫感染的患者体内单核细胞糖酵解被激活,NO产生增加,进而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的效应功能[2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CD4+T细胞会降低细胞内NO的含量。当外源性补充NO,CD4+T细胞PKC Src AKT信号通路会被激活,进而促进HV 1病毒的复制[24]。因此NO信号也参与T细胞对抗病毒、寄生虫感染的过程。
(二)B细胞NO与相关疾病 iNOS敲除小鼠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其肺部的病毒滴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生存率明显增加。之前将此现象归因于IFN γ(Karup
iah等.1998)。直至2006年,Jayasekera等[25]发现,iNOS敲除鼠在接受流感病毒感染后,在清除病毒过程中扮演重要角的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性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iNOS敲除小鼠血浆中病毒特异性IgG2a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而其他IgG亚型无显著改变。随后发现,iNOS缺失的B细胞能够通过大量增殖,快速响应流感病毒的感染,并可以有倾向性地产生大量IgG2a,对病毒的清除起到关键作用。同时,iNOS缺失的脾脏细胞产生更多的IFN γ,可能也参与调控IgM向IgG2a的类别转换。
2011年,Fritz等[26]发现肠道粘膜组织IgA+浆细胞自身即可感知细菌的刺激,产生抗菌介质TNFα和iNOS。而TNF和iNOS对浆细胞产生IgA起促进作用。敲除TNF和iNOS后,IgA产生明显减少,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明显减弱。
2016年,Park等[27]发现,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与脾脏细胞共培养能够显著促进Breg细胞的扩增,在SLE模型中给小鼠回输MDSCs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状态。而MDSCs的iNOS正是其中的重要介导分子。而后研究者也发现人类MDSCs也可通过Arg1、NO、ROS对B细胞增殖和抗体分泌起抑制作用[28]。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能够逃避早期的抗体反应。当LCMV感染小鼠后,对LC MV特异的B细胞会快速迁移到感染的淋巴结处,与迁移至此的CD11b+Ly6Chi的促炎单核细胞相互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3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作用   调控   免疫   抑制   信号   线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