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及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2.涡旋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的压缩机,压缩部件由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动、静涡旋盘的相对公转运动形成封闭容积的连续变化,实现压缩气体的目的。而电动涡旋压缩机作为国家汽车政策导向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的配套产品,正逐渐被广泛的使用。
3.汽车空调在作制冷运行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后加压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器在换热器中放热,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毛细管膨胀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吸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低温低压的制冷利气体再被后缩机吸入,如此循环。
4.现在常用的涡旋式压缩机中通常选择的冷冻油会和制冷剂相溶,冷冻油会跟随制冷剂在压缩机内部进行形成油路循环。现有常用的设计形式是在压缩机排气腔设计有油分分离机构,油通过端盖回油结构后,针对所需要润滑的部分进行具体的油路设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低速情况下压缩机回油量低,导致回油量不足,引起压缩机工作异常,加重运动部件磨损,并且系统的制冷效率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以利于涡旋压缩机内部冷冻油和制冷剂的分离及油液的回流。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设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腔和低压腔之间,所述排气腔由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和端盖围构而成;所述回油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排气腔中的阻隔件,以及连通所述排气腔和所述低压腔的回油油路,且所述回油油路流经所述涡旋压缩机中曲轴和动涡旋盘上的轴承;所述阻隔件用于对进入所述排气腔的油气混合物进行阻挡,并使所述油气混合物分离形成油液层和气体层,且位于下方的所述油液层中的油液经由所述静涡旋盘和所述回油油路回流到所述低压腔中油气混合物。
8.进一步的,所述阻隔件包括设于所述端盖上的阻隔板,且所述阻隔板和所述静涡旋盘的端面之间留有流通间隙;所述阻隔板将所述排气腔分隔为依次相连的多个腔室,且沿所述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位于末端的所述腔室和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油气混合物。
9.进一步的,所述阻隔板为与所述曲轴同轴设置的筒状,所述腔室包括位于所述阻隔板内部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所述阻隔板外部的第二腔室;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与
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端面的边缘部位设有配合部,所述静涡旋盘通过所述配合部安装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回油油路包括设于所述配合部处的油道;所述油液通过所述油道排出所述排气腔。
11.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和所述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和所述静涡旋盘之间形成所述油道。
12.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油路为环绕所述曲轴的轴线间隔排布的多个。
13.进一步的,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前壳体和中壳体,所述低压腔形成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中壳体之间,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中壳体上;所述中壳体上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曲轴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上;所述回油油路包括设于所述静涡旋盘和所述端盖之间的第一通道、以及设于所述动涡旋盘和所述中壳体之间的第二通道;所述静涡旋盘上的油液经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二轴承后进入所述低压腔。
14.进一步的,所述动涡旋盘通过第三轴承安装于所述曲轴上;所述油液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流至所述第三轴承上。
15.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上设有第一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二轴承所在的一端,所述曲轴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回油油路还包括贯通设置于所述曲轴上的第三通道,流到所述第三轴承的冷冻油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一轴承后进入所述低压腔。
16.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通过设于排气腔中的阻隔件,将冷冻油分离并通过排气腔和低压腔之间的回油油路,为曲轴和轴承进行润滑,并最终进入到低压腔中,利用阻隔件提高油气混合物中冷冻油的分离率,利于涡旋压缩机内部冷冻油和制冷剂的分离及油液的回流。
17.另外,由于阻隔件包括设于端盖上的阻隔板,而阻隔板与端面之间留有流通间隙,因此当包含冷冻油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到排气腔后,油气混合物要从流通间隙进入到另一腔室中,高压的油气混合物的流速改变,则会将冷冻油分离出来并压入到回油油路中实现回油,进而实现润滑的目的。
18.此外,回油油路为环绕曲轴的轴线间隔排布的多个,使得回油效果更好,多通道的回油油路使涡旋压缩机的内部回油流量充足,进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其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通过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能够保证涡旋压缩机内部回油充足,有助于涡旋压缩机使用寿命的提高。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中壳体上的油路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底座;11、前壳体;111、第一轴承;12、中壳体;120、第二轴承;121、回油凹槽;122、轴承孔;13、曲轴;14、偏心轴;140、第三轴承;15、动涡旋盘;16、静涡旋盘;160、端面;161、密封垫;17、端盖;
27.2、低压腔;
28.3、压缩腔;30、排气孔;
29.4、排气腔;400、阻隔板;401、第一腔室;402、第二腔室;
30.501、流通间隙;502、豁口;503、第一通道;504、第二通道;505、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5.实施例一
3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整体结构上,其设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腔4和低压腔2之间。其中,排气腔4由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16 和端盖17围构而成。
37.另外,回油结构包括设于排气腔4中的阻隔件,以及连通排气腔4和低压腔2的回油油路,且回油油路流经涡旋压缩机中曲轴13和动涡旋盘15上的轴承,阻隔件用于对进入排气腔4的油气混合物进行阻挡,因为阻隔件的阻挡扰流,使油气混合物分离形成流动的油液层和气体层,位于下方的油液层中的油液通过静涡旋盘16以及回油油路回流到低压腔2中。
38.如上结构,通过设于排气腔4中的阻隔件,将油气混合物中的冷冻油分离并通过排气腔4和低压腔2之间的回油油路,为曲轴13和轴承进行润滑,并最终进入到低压腔2中,利用阻隔件提高油气混合物中冷冻油的分离率,利于涡旋压缩机内部冷冻油和制冷剂的分离及油液的回流,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39.基于上述整体设计,本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阻隔件包括设于端盖17上的阻隔板400,且阻隔板400和静涡旋盘16顶部的端面160之间留有流通间隙501。阻隔板400将排气腔4分隔为依次相连的多个腔室,且沿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位于末端的腔室和旋涡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油气混合物。
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油气混合物是由冷冻油和制冷剂共同组成的。另外,阻隔板400的整体截面为环形,为与曲轴13同轴设置的筒状,并将排气腔4分隔为位于阻隔板400内部的第一腔室401,以及位于阻隔板400外部的第二腔室402,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3与第一腔室401连通,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位于端盖17上并与第二腔室402连通。
41.当涡旋压缩机工作时,静涡旋盘16和动涡旋盘15将油气混合物压缩从排气孔30进入到第一腔室401中,由于阻隔板400和端面160之间具有流通间隙 501,并且第二腔室402与排气口连通,因此在油气混合物进入到第一腔室401,并从流通间隙501进入到第二腔室402的过程中会形成扰流现象,致使油气混合物的流速改变,从而形成分层,位于上方的气体层主要是气态的制冷剂,位于下方的油液层主要是冷冻油的油液。
42.此时,油气混合物中油液层中的冷冻油会分离出来并附着在第一腔室401 的阻隔板400的内壁上,并落到端面160上,从流通间隙501流入到回油油路中,而主要是制冷剂的气态混合物最终会从排气口排出。能够理解的是,基于阻隔板400的设置,使得端盖17具有双层腔体进而存在扰流的作用,以此能够提升制冷剂和冷冻油的分离率。
43.本实施例中,端面160的边缘部位设有配合部,静涡旋盘16是通过配合部安装于端盖17上。为了使排气腔4内位于端面160上的油液顺利排出,在静涡旋盘16的配合部位置设有油道,该油道可被视为回油油路的初始段。
44.为使保证端盖17与静涡旋盘16之间的密封性,配合部和端盖17之间设有密封垫161,密封垫161上设有豁口502,豁口502和静涡旋盘16之间形成上述的油道。由此可知,当冷冻油从流通间隙501流出,会途经配合部和端盖17 之间的豁口502,从而正式进入到回油油路中。
45.参照图3所示的,密封垫161为圆环状,密封垫161的边缘具有与其同心呈环状的密封凸起,在密封凸起的里侧具有同心呈环状的凹槽,豁口502构造在密封凸起上,如此便可当冷冻油流到端面160时,如图2和图3中的冷冻油的流向示意,冷冻油先是流经凹槽,随后从密封凸起上的豁口502流出,一部分冷冻油经过回油凹槽121进入到回油油路中,另一部分冷冻油从豁口502直接进入到回油油路中。以此保证冷冻油能够进入到回油油路,并可以保证端盖 17与静涡旋盘16之间的密封性。
46.还需说明的是,前述的回油油路,是由静涡旋盘16的端面160与端盖17 压紧密封垫16而形成的,由于静涡旋盘16具有阶梯状的端面160,而端盖17 具有匹配端面160的阶梯状台阶,静涡旋盘16与端盖17之间因密封垫16而具有间隙,冷冻油便可从两个豁口502处流出而使压缩机具有两个回油油路。
47.此外,为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回油油路为环绕曲轴13的轴线间隔排布的多个。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回油口为布置在密封垫161上的三个。多个回油油路可以使得回油效果更好,多通道的回油油路使涡旋压缩机的内部回油流量充足,进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48.回看图1,涡旋压缩机包括底座10、前壳体11和中壳体12,前壳体11设于底座10上,中壳体12与前壳体11装配固定,端盖17连接与中壳体12上。除此之外,前述的低压腔2形成于前壳体11和中壳体12之间,中壳体12上设有第二轴承120,曲轴13的一端设于第二轴承120上。其中,第二轴承120为深沟球轴承,第二轴承120与曲轴13装配固定,冷冻油能够进入到第二轴承 120中对其进行润滑。
49.还需说明的是,中壳体12靠近动涡旋盘15的端面上具有回油凹槽121,冷冻油会渐渐注满如图4中的中壳体12和动涡旋盘15的间隙,并进入到回油凹槽121中通过轴承孔122被吸入到第二轴承120中达到润滑和降温的目的。
5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回油油路包括设于静涡旋盘16和端盖17之间的第一通道503、以及设于动涡旋盘15和中壳体12之间的第二通道504,端面160上的油液经第一通道503、第二通道504和第二轴承120后进入低压腔2。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轴承120与曲轴13之间具有配合间隙,因此冷冻油可通过第二轴承120与曲轴13之间的配合间隙流入到低压腔2内。由于密封垫161 上具有多个豁口502,因此冷冻油能从多个通道进入到低压腔2内,进而可以降低堵塞风险。并减缓第二轴承120与曲轴13间的摩擦。
51.此外,动涡旋盘15通过第三轴承140安装于曲轴13上,油液通过第二通道504流至第三轴承140上。具体而言,动涡旋盘15上连接有偏心轴14,偏心轴14设于曲轴13上,第三轴承140为动盘滑动轴承并设置在偏心轴14上,而动涡旋盘15在偏心轴14的带动下相对静涡旋盘16运动即可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压缩。
52.前壳体11上设有第一轴承111,相对于第二轴承120所在的一端,曲轴13 的另一端设于第一轴承111上。回油油路还包括贯通设置于曲轴13上的第三通道505,流到第三轴承140的冷冻油至少部分经第三通道505和第一轴承111 后进入低压腔2。能够理解的,冷冻油从第一通道503流至第二通道504,并对第二轴承120和第三轴承140进行润滑,随后通过第三通道505对第一轴承111 进行润滑,能够减缓第一轴承111和第二轴承120与曲轴13之间的摩擦,以此提高涡旋压缩机性能和使用寿命。
53.本实施例中,低压腔2内储存有冷冻油,低压腔2与前壳体11上的进气口连通,进入到低压腔2的冷冻油,在进气口进入制冷剂的过程中,冷冻油会与制冷剂融合,并进入到静涡旋盘16和动涡旋盘15的压缩腔3中被压缩,随后通过排气孔30进入到第一腔室401中,进而在排气腔4中分离后回流,形成循环。
54.本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的工作过程为,制冷剂循环在制冷系统中,被进气口吸入,此时冷冻油与制冷剂融合进入到压缩腔3内,并通过排气孔30进入到排气腔4中,油气混合物在扰流现象中将冷冻油分离出来,依次通过第一通道503、第二通道504和第三通道505并对第三轴承140、第一轴承 111和第二轴承120进行润滑和降温,最终汇入到低压腔2中进入下一次循环。当压缩机低速或高速转动时,均能较好地使涡旋压缩机内部的冷冻油和制冷剂分离,而使冷冻油的油液回流,进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55.实施例二
5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其中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油路,通过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能够保证涡旋压缩机内部回油充足,有助于涡旋压缩机使用寿命的提高。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设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腔(4)和低压腔(2)之间,所述排气腔(4)由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16)和端盖(17)围构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排气腔(4)中的阻隔件,以及连通所述排气腔(4)和所述低压腔(2)的回油油路,且所述回油油路流经所述涡旋压缩机中曲轴(13)和动涡旋盘(15)上的轴承;所述阻隔件用于对进入所述排气腔(4)的油气混合物进行阻挡,并使所述油气混合物分离形成油液层和气体层,且位于下方的所述油液层中的油液经由所述静涡旋盘(16)和所述回油油路回流到所述低压腔(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设于所述端盖(17)上的阻隔板(400),且所述阻隔板(400)和所述静涡旋盘(16)的端面(160)之间留有流通间隙(501);所述阻隔板(400)将所述排气腔(4)分隔为依次相连的多个腔室,且沿所述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位于末端的所述腔室和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400)为与所述曲轴(13)同轴设置的筒状,所述腔室包括位于所述阻隔板(400)内部的第一腔室(401),以及位于所述阻隔板(400)外部的第二腔室(402);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3)与所述第一腔室(401)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腔室(40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160)的边缘部位设有配合部,所述静涡旋盘(16)通过所述配合部安装于所述端盖(17)上;所述回油油路包括设于所述配合部处的油道;所述油液通过所述油道排出所述排气腔(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和所述端盖(17)之间设有密封垫(161),所述密封垫(161)上设有豁口(502),所述豁口(502)和所述静涡旋盘(16)之间形成所述油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油路为环绕所述曲轴(13)的轴线间隔排布的多个。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前壳体(11)和中壳体(12),所述低压腔(2)形成于所述前壳体(11)和所述中壳体(12)之间,所述端盖(17)连接于所述中壳体(12)上;所述中壳体(12)上设有第二轴承(120),所述曲轴(13)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轴承(120)上;所述回油油路包括设于所述静涡旋盘(16)和所述端盖(17)之间的第一通道(503),以及设于所述动涡旋盘(15)和所述中壳体(12)之间的第二通道(504);所述静涡旋盘(16)上的油液经所述第一通道(503)、所述第二通道(504)和所述第二轴承(120)后进入所述低压腔(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旋盘(15)通过第三轴承(140)安装于所述曲轴(13)上;
所述油液通过所述第二通道(504)流至所述第三轴承(140)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1)上设有第一轴承(111),相对于所述第二轴承(120)所在的一端,所述曲轴(13)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轴承(111)上;所述回油油路还包括贯通设置于所述曲轴(13)上的第三通道(505),流到所述第三轴承(140)的冷冻油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三通道(505)和所述第一轴承(111)后进入所述低压腔(2)。10.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和涡旋压缩机,其中,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设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腔和低压腔之间,排气腔由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和端盖围构而成。回油结构包括设于排气腔中的阻隔件,以及连通排气腔和低压腔的回油油路,且回油油路流经涡旋压缩机中曲轴和动涡旋盘上的轴承,阻隔件对进入排气腔的油气混合物进行阻挡,从而使油气混合物分离形成油液层和气体层,位于下方的油液层中的油液经由静涡旋盘和回油油路回流到低压腔中。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通过设于排气腔中的阻隔件,将冷冻油分离并为曲轴和轴承进行润滑,并最终进入到低压腔中,以保证涡旋压缩机内部回油充足,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冷效率。冷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蒋凡 宫德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曼德汽车零部件(邳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4

技术公布日:

2022/10/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涡旋   压缩机   轴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