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九章学⽣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九章学⽣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节学⽣认知过程基本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认知过程所包含的基本⼼理过程
观察能⼒
●记忆能⼒
●思维能⼒
●想象能⼒
⼀、观察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观察⼒是⼀种有⽬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级形式,是认知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从事任何⼀种专业活动多必须具备的能⼒。
1、观察能⼒的发展
学⽣观察能⼒的发展,既有年龄特征,⼜有个别差异。我们可以从观察的⽬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加以认识。
(1)观察的⽬的性
⼩学⽣的观察活动的⽬的往往是由教师和成⼈提出的。进⼊中学阶段,观察活动的主动性、⽬的性、计划性⽅⾯得到显著提⾼。
(2)观察的持久性
可以⽤有意注意和⽆意注意的时间来说明。
观察活动通常是⼀种持久的有意注意,其集中注意的时间可以反映观察活动的持久性程度。对于通常的学习活动来讲,注意⼒持续时间分别是
5-7岁:15分钟
7-10岁:20分钟
12岁以上:30分钟。
(3)观察的精确性
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细节的感受能⼒与辨别能⼒以及对事物理解的深刻性上。
(4)观察的概括性
压线板指观察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度和概括程度,它们是观察能⼒的⾼级表现,并且出现于特定的年龄段。
2、观察能⼒的测量与评价⽅法
(1)实验室评价法
即结合学校有关课程实验,利⽤实验课教学或实验室有关设备,设计实验观察,通过实际观察活动来评价学⽣的观察能⼒。
(2)研究报告评价法
通过对学⽣的课程作业、科学研究报告、实验室实验报告等来分析、判断与评价学⽣的观察能⼒。
(3)教师观察评价法
根据教师对学⽣⼀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对学⽣进⾏观察能⼒的评价。
(4)测验评价法
⼀是从图形符号辨认来评价学⽣的观察能⼒。⽽是从综合⾓度来测量与评价学⽣的观察⼒。观察⼒测试2
⼆、记忆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1、⽂字记忆测验
(1)数字⼴度记忆
由主试⼀次呈现⼀组数字,要求被试⽴即复述,数字数⽬由少到多,以考查被试能准确复述数字的位数,即⼴度。
(2)词的⼴度记忆测验
以词语作为识记材料编织成的短时记忆测验,即词的⼴度记忆测验。
(3)故事记忆测验
测试时由主试把故事念给被试听,然后⽴即回忆。
2、⾮⽂字记忆测验
(1)图形再认测验
由主试向被试依次呈现⼀组需要辨认的⼏何图形或⽆意义的图案,再向被试呈现数⽬更多的⼀组或若⼲组图形,要求被试指出哪些图⽚是曾经看过的。
(2)视觉保持测验
向被试呈现某种图形后要求被试⽴即默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3、综合性成套记忆测验
(1)韦⽒记忆量表
(2)中国临床记忆量表
三、思维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1、学⽣思维能⼒的发展
(1)中学⽣思维能⼒整体⽔平得到迅速发展
(2)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初中⼆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与关键期。
2、思维能⼒的测量与评价⽅法
思维是⼀个⼼理过程,通常包括分析、综合、⽐较、抽象和概括。
(1)语⾔⽂字推理测验
(2)图形推理测验
(3)数学符号推理测验
四、想象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1、想象的意义
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组联合等加⼯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2、学⽣想象能⼒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得到迅速发展
(2)想象活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得到增强
(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
3、想象能⼒的测量与评价⽅法
●(1)作品分析评价法
饮料瓶提手
●作图法
●完成法
●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法
●(2)⼼理测验评价法
●印象画法
●拼图法
●空间图形法
●画⾯或图⽚组合排列法
●综合法
第⼆节学⽣智⼒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关于智⼒的经典定义
1、智⼒是抽象思维的能⼒钻夹头
代表⼈物:⽐纳、推孟等。
抽象思维能⼒是⼈的认知能⼒中较⾼层次的⼀类能⼒,诸如判断⼒、理解能⼒、推理能⼒、
联想能⼒等。
2、智⼒是适应的能⼒或智⼒是学习的能⼒
代表⼈物:桑代克、⽪亚杰等
认为智⼒越⾼的⼈适应新环境的能⼒越强。
3、智⼒是多种能⼒的综合,是⼀种全⾯能⼒
代表⼈物:韦克斯勒、斯达德
智⼒是⼀个⼈理解和处理其周围世界的全⾯能⼒。
⼆、智⼒结构的理论及发展
●1、斯⽪尔曼的G因素说
●(⼀)斯⽪尔曼的⼆因素论(Spearman,1904)
●最早⽤因素分析法来研究智⼒。
●G因素(general factor):普通因素(共同因⼦)
●S因素(specific factor):特殊因素(特殊因⼦)
2、瑟斯顿的因素说
●提出基本能⼒(primary mental abilities,PMA)学说。
三维人体扫描●⼈的全部智⼒分成若⼲种基本能⼒因素,这些基本能⼒因素的不同搭配,便构成每⼀
个个体独特的智⼒整体。
塞斯顿于1941年根据7种基本能⼒编成“基本⼼理能⼒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PMAT),是著名的智⼒测验之⼀。
3、吉尔福特的智⼒三维结构模型
●内容因素:引起智⼒活动的各种刺激
● 1.图形 2.符号 3.语义 4.⾏为
●操作因素:各种刺激引起的智⼒活动⽅式
● 1.认知 2.记忆 3.发散思维 4.聚敛思维 5.评价
●产品因素:运⽤智⼒对各类问题处理结果
● 1.单元 2.类别 3.关系 4.系统 5.转换 6.蕴涵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4、卡特尔的流体智⼒和晶体智⼒理论
●卡特尔(Cattell)调和了斯⽪尔曼和瑟斯顿的观点从智⼒的⼀般因素(G)中分析出两个
⼀般因素和三个次要因素。
●两个⼀般因素:
●流体(fluid)智⼒(gf):个体不依赖于⽂化和知识背景⽽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如
注意⼒、知识整合⼒、思维的敏捷性等。
●晶体(crystallized)智⼒(gc):是通过学校和社会⽂化经验⽽获得的能⼒,是个体
所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表现为个体的学识⽔平。是后天习得的能⼒,与⽂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度、判断⼒等。
51ra
●三个次要因素:视觉能⼒、记忆提取、执⾏速度
卡特尔的流体与晶体智⼒⽐较
项⽬流体智⼒晶体智⼒
定义⽣物潜能获得知识与技能
获得多来⾃遗传多后天
差异⼩、不断上升
发展差异⼤、青春期定型(14岁⾼
峰,22岁下降)
衰退随年龄衰退上升⾄晚年
表现接受能⼒学识⽔平
5、加德纳的智⼒结构理论
●加德纳认为,所谓智⼒就是⼈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种或
数种⽂化环境所珍视的那些能⼒。
●他的多元智⼒理论框架确定了七种智⼒:⾔语智⼒、数理逻辑智⼒、空间智⼒、⾝体动
觉智⼒、⾳乐智⼒、⼈际智⼒、⾃省智⼒。后来⼜追加了“⾃然智⼒”。
6、斯滕伯格的三元智⼒理论
●1、三个亚理论组成反映智⼒的本质及其结构
●成分亚理论(componentlal subtheory)主体的内部世界
●经验亚理论(experiential subtheory)联系主客体的经验世界
●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客观外部世界
●成分是指⼀种最基本的信息加⼯单元。成分亚理论是三元理论的核⼼内容,它阐述了
智⼒活动的内部结构和⼼理机制。
三、经典智⼒发展的评价⽅法
1、⽐纳智⼒量表
●⼀、⽐纳量表
●(⼀)⽐纳-西蒙量表
●1.1905年量表
●世界上第⼀个智⼒量表;
●内容:30道题(记忆、⾔语、理解、⼿⼯操作)。
web前端性能优化●题⽬排列⽅式:从易到难。
●指标:通过项⽬数。如⽩痴最多只能通过6项,低能的成⼈可通过7~15项。
●2.1908年量表
●内容:增⾄59道题。
●⽅式:把测验项⽬按年龄分组。每⼀岁⼀组。每个年龄组项⽬数量不等,最多8项,最少3项。
●年龄范围:3~13岁。
●指标:智⼒年龄。
例:⼀个4岁⼉童⼼理年龄的计算
年龄⽔平通过的测验数⽬每项测验得到的⽉数全部得分
年⽉
3岁6(起始年龄)— 3 —
3岁半 5 1 — 5
4岁 3 1 — 3
4岁半 2 1 — 2
5岁 2 1 — 2
6岁 1 2 — 2
7岁0(最⾼年龄) 2 0
总分 3 14
⼼理年龄(MA):4岁2个⽉
●3.1911年量表
●题⽬:删旧补新,但总数仍为59题。
●增设⼀个成年组。
●除4岁组仅有4个项⽬外,其他每个年龄组⼀律为5项,便于计算。
●对⽐内-西蒙量表的评价
●成就:
●(1)⽐西量表是第⼀个采⽤复杂任务来测量⾼级⼼理过程的测验。以前的测验主要测量感知觉、运动等低级⼼理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8:2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2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察   评价   发展   测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