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2016年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十2016年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总题数:10,分数:30.00)
1.下列学习形式之中,能够获得最复杂反应的是哪一种(  )
 A.习惯化
 B.观察学习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杨木皮子解析:婴幼儿采用的基本的学习形式有:习惯化、经典或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其中,习惯化是指对一种连续、重复的刺激产生了“适应”,而对该刺激的反应减少的 现象;当出现新刺激时反应又增多,称为“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幼儿早期很重要的学习
形式。观察学习是能够获得复杂反应的学习形式。
2.托马斯和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型、困难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
 B.多愁善感型
 C.掩蔽现象型
 D.迟缓型 
解析:
ei硅钢片
3.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
 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想象力不够丰富
解析:研究表明,2岁幼儿的距离知觉发展是不足的,不能很好地判断距离的远近,因此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
4.(  )足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性别角 
 D.攻击性行为
解析:
5.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  )结论。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作为一个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析:作为一个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解析:
7. 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  )
 A.目的性
 B.优美
 C.教育性
 D.多样性
解析: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8.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验证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的实验称为(  )
fp6290 A.自然实验
 B.视崖实验
温调节
 C.双生子爬梯实验 
 D.想象定势实验
解析:格塞尔由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结论是:幼儿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格塞尔认为,幼儿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9.社区教育起源于(  )
 A.二次大战后的丹麦
 B.19世纪的丹麦 
 C.二次大战后的美国
 D.19世纪的美国
解析: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教育学校,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闸机门禁系统
10.下列不属风疹症状的为(  )
 A.病初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B.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现皮疹
 C.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D.起病突然、高烧可达40℃ 
解析:风疹病发烧多为低烧,而不是40℃,其余三项均为风疹症状。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总题数:2,分数:30.00)
11.简述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2)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3)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4)智力发展迅速。)
解析:
12.幼儿性别角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3~4岁);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5~7岁)。)
解析: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总题数:1,分数:20.00)
13.试述学前儿童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对流感患儿要尽早隔离,一周或至热退后两天。患儿应多喝水,饮食注意有营养、易消化。 (2)对密切接触者要加强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中草药板蓝根、金银花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室内应通风、有阳光照射。避免学前儿童出入人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均应用肥皂洗手。 (4)托幼机构应定期消毒儿童玩具及其他用品,儿童被褥等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总题数:2,分数:40.00)
14.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请分析材料中的感知觉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 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材料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 灯片、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 件。所以,正如材料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故事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如果教师讲故事时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 抓住重点。 (1)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2)这位教师实际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教具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解析:
15.平平看到老师把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细的杯子中,就认为水变多
了,因为水看起来“涨”了。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也没有擦肥皂。 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上述材料做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并派生出片面性的特点。平平之所以认为水变多了,是因为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因为水看起来 “涨”了),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粗细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分析综合水平较低)。他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人盆中,用刷子刷起来, 却没有放水,也没有擦肥皂。这是因为幼儿思维的片面性导致的。)
解析: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30分)(总题数:1,分数:30.00)
16.幼儿园的科学区中,投放了不倒翁的玩具,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不倒翁不是非常感兴趣,进入大班,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玩具的外表进行简单的感知,他们开始探索 事物的简单奥秘,逐步走入科学的大门。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个有关不倒翁的科学活动设计,引起
幼儿对不倒翁的兴趣,使其发现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并能理解 加以运用。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sb mass正确答案:(制作不倒翁(大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 (3)录音机、歌曲《不倒翁》录音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悬念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老师扮“魔法师”到“神秘的玩具城”引导幼儿探索活动材料。 2.自由探索 (1)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得很认真,还能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在比
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3.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1)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集体讨论: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2)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玩具”不倒的秘密:玩具中装有东西,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等东西,可以让幼儿自由地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3)集体讨论 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 (沙子等比纸团重) 小结:在玩具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玩具就能站住。 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4.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5.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乐中,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2)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
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对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3)做好的小朋友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翁玩具。 6.结束部分 与不倒翁一起律动结束课程。 (《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四)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中,可在科学角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尝试制作不倒翁。 (2)户外活动时,可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摇摆不倒翁”“金鸡独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体育游戏。)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1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208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   玩具   不倒翁   活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