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玻璃光——精选推荐

古玉玻璃光
说起古玉玻璃光,在许多藏家眼里,它的解释各有不同。有说拍照是拍不到的,有说“某君拍下的不是玻璃光,而是贼光”,更有说“我真的不知道,其实不存在”。在文物界也有人用玻璃光一词介绍古玉的面貌。并且从实践中得出了古玉玻璃光是不能盘玩,盘了则会消失的结论。那么,什么是古玉玻璃光呢?它的形成机理是什么?文博界见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玻璃光?为什么不能盘玩?盘玩后它的表面光泽会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令人感到好奇,煞是有趣。
有时候用文字解说,不如用图片让读者自己观察感悟来的实际。所以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张图,从这张图中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此件玉器为徐州博物馆馆藏品。出展时它的上方有六盏泠光灯,其中有一盏在它的上方。玉的平面在展台上呈现近10度的倾斜夹角。照相机抬高和玉平面尽可能的保持直角。所以它的光线照射效果应该属于折射范围。
从图上可以发现,在有光线折射的区域里,几乎都集中在有沁的地方。没有沁的地方本应该也出现,而事实是同属一个光源强度光线照射的地方,却在没有沁的地方不出现了光的折射现象。这正好说明了有沁的地方,表面的氧化膜的光洁面,强于没有受沁的地方。这种膜样的光泽,确实不能多盘摸,这在同馆出展的几件玉壁、玉璜上可以得到证实。那些尚留有盘摸者的手指纹的器物上,仅仅残
留了一些星点状的折光面。
那么,我们如果把这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氧化膜现象,约定俗成地称为玻璃光的话,那种抛光面非常好的玉器表面光泽,该称为什么呢?事实上,它被人们称为玻璃光泽。这种光泽的强度与组成宝石的矿物折光率和结构的粗细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矿物的折光率高则结构细腻,所以它应该属于精加工面接受光源照射的现象。它的光洁面是不怕人盘摸的。我们知道当光线由一种媒质射向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平滑分界面上,被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个平滑分界面越光洁,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在同一个抛光面上,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那么结果必然的只有一个,某处的光洁面产生了变化,变化得比另外一处更高了。而光洁面产生了变化的原因,由墓葬的情况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入土后再二次分段加工。所以只有玉器在高度缺氧的状态下产生的沁,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氧化的加速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其结果应该是玻璃光产生的直接原因。
龙纹鉴定
负离子灯
玉龙纹鉴定(一)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龙纹在玉器上出现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一直到清代,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
特征。我国最早的玉雕龙纹,可以说是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新石器时期龙纹的特点是:龙首长,似马头,吻部前伸,略往上翘,无耳,长角(长鬣)后披,眼睛突起似凤眼,又像梭形眼,也可称菱形眼。整
体浑圆,没有棱角;通体为圆柱形,光素无纹,只有点缀的网纹,形制厚实古朴,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风格特征。多是青黄玉质制成,玉质略软,刀法雕琢简拙粗犷。商代龙纹的特点为:龙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状,只雕一足;头有独角,角似柱形或蘑菇头形,称兕形角;眼睛多作“臣”字眼、目雷纹眼或斜方格眼,且多雕成张大嘴的姿态,以表示凶猛。商代早期的龙纹玉雕多为薄片状,阴刻线有单线条和双线条两种,线条以直线为多,有棱有角,在龙的身上出现的纹饰,有重环纹、单环纹和云雷纹。西周时龙纹的特点是龙纹身体变得细长,身上的纹饰也较复杂,线条多弯形或弧形,这时期的重环纹、云雷纹等纹饰很盛行,在龙的背部出现的脊齿纹比商代时期的密,而且很盛行这种纹饰;龙的兕形角渐渐消失,出现了像头发一样的角,还有云纹式的耳形角;眼睛仍有斜方格眼和“臣”字眼,但“臣”字眼的眼角线拉长,有的拉长再勾卷,形成了西周自己独有的风格。此外这时期大多不刻划龙足,龙身上的纹饰呈图案化,起着装饰作用。
圆雕玉龙
后藤美帆
5.6×8.1厘米
玉料呈墨绿,局部有浅褐沁。器圆雕而成,玉龙张口露齿,“臣”字形目,头顶有一对柱形角粘于颈上,双爪足,背有扉牙,身饰菱形鳞纹,短尾卷于身侧,呈伏卧状。玉龙下颏正中有一对钻的小孔,可供系挂用。此器为所见商代玉龙中惟一一件圆雕作品,且制作精致,身形五宫清楚可见,对了解玉龙和龙文化的产生发展,特别是商代玉龙的具体形态,有重要的价值。油纸电容式套管
玉龙
红山文化
网篮法高26匣米
这件玉龙是中国己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来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孚,有两并排的鼻孔,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墨绿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玉龙纹鉴定(二)
春秋至汉
春秋战国时期,龙体周边以双阴线挤出阳纹线,更突出了龙形的轮廓。春秋战国时期玉龙特点:龙纹身体更长了,呈曲折形,似英文字母的“s”,我们称之为“S”形或“双S”形龙;龙身上多饰以谷纹纹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纹饰,战国时期广为流行,春秋时期常用的卧蚕纹,纹饰突起,立体感强,刀工讲究;
龙纹中的角,有一条基本规则,即“商代没角不是龙,西周有角没有足,晚周角形似耳形,战国与耳全无异”;龙纹的眼睛见不到“臣”字眼了,开始出现单线或双线雕的圆形眼与角度浑圆的方形眼和单凤眼,其双线雕手法是外圈线细,内圈线粗,使眼睛突起,更显有神,形成浅浮雕。汉代的龙形渐渐向盘龙发展,并趋向具有四足兽的体形。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世俗画龙,马首蛇尾。”这就是汉代龙纹的写照。汉以前的龙纹就是单纯的龙纹,而这时期龙纹常与螭虎纹、凤纹配合在一起构成图案。龙纹常出现在璧上,佩上。汉代因螭虎纹开始盛行,龙纹渐渐就少了。此时龙角是出现在云纹耳后面,近似鹿角一样的长角,有的勾卷,还有的分岔后再分别勾卷。眼睛多杏核眼,加长眼梢,到了汉代晚期,多是眼睛的下眼皮下垂。汉代玉龙的鉴定要抓住龙的头形和眼形的特点,其次汉代有“游丝毛雕”的工艺,即阴刻线细如毫发,似续似断,我们从图中的龙纹身上可以看到这种汉代盛行的纹饰。
宋元玉器(960-1368)
宋元玉器是唐代玉器的继承与发展。
宋元玉器将汉唐时期的圆雕技艺推上了另一个高峰。
宋元玉器发挥和完善了战国时期的镂雕工艺,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镂雕玉制艺术品。
宋元玉器开创了玉器制作中的“留皮”工艺。
宋元玉器纹饰题材丰富多彩,风花雪月、鸟虫鱼草、神仙鬼怪、儒道佛教、历史人物等,都是纹饰中的重要内容。
宋元名流崇尚古玉,上有所好,下更甚之,所以仿古成风。
明代画家董其昌评论说:“三代秦汉人制玉,古雅不烦,无意肖形而物趣自异。若宋人制玉,则刻意模拟,虽能发古之巧,而古雅之意索然矣。”(《筠轩青閟录》)
荷花童子是宋元时期著名器型,据说是效仿佛教中魔合罗的形状,主瑞子嗣。
宋元玉器特征
主流纹饰
一、新创穿花螭纹。
穿花螭纹和穿花龙纹一样,都是宋代新创的纹饰。
稀土氧化物二、新创竹节螺旋纹、水涡纹和单线旋卷纹。
三、新创灵芝头云,俗称“灵芝云”。
四、新创“火云纹”。
“火云纹”犹如燃烧的云,又如飘飞的鸟羽。
五、吉祥纹,动物灵衔芝纹,四出荷叶纹,植物纹等广为流行。
六、歧头云云尾缩短,卷草纹近似云纹。
七、宋元螭纹大多身子瘦弱,头略似三角形,嘴前伸,眼睛圆而不凸,人字肩,关节处饰卷云纹,旋状耳,与壁虎非常相似。
八、宋元鸟纹大多为三角形嘴、丹凤眼或圆坑眼,极少部分饰阴刻三角形眼。凤
颈特长,鹿足多三角形,狮纹多子母狮,三歧尾。
九、宋元鱖鱼有鳞,其它鱼大多无鳞。
主流线条
一、镂雕广泛应用。
宋元镂雕玉器种类繁多、数量浩大、构图精制、刀工细腻,是对战国镂雕技艺的高水平继承和发展。堆金叠翠、花下压花,层层镂刻、层次清晰,俗称“宋作工”。与镂雕并驾齐驱的宋元圆雕,全方位接受并改变了汉唐的圆雕技术,圆雕作品有胎有骨,有形有势,刀法纵横,生气蔼然。
二、宋元用线有唐代遗风,但阴线纹偏爱粗宽,比起唐代玉器上的细阴线来,另有一番神韵。
三、宋元玉器爱用剔地阳纹装饰花卉树木,让幽婉灵秀的植物纹样,增加些许深沉旖旎。
四、宋元玉器的植物纹样中,广泛使用阴线叶脉纹。
主流器型
一、新创仿古玉器。
明.高濂《遵生八笺》:“宋人则刻意模拟,求物象形徒生汉人之简,不工汉人之难,所以双钩、细碾、书法、卧蚕,则迥别矣。”
从宋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仿古玉器制作高潮。
二、新创留皮,俏玉器。
唐代以前,从不见留皮玉器,俏巧作也极为罕见,宋代名流崇尚古玉,所以仿古之作广为流行,为了达到“乱古”目的,宋作仿古玉器中开始出现“留皮”器、染器和人工造沁器。
三、新创穿花飞天玉器。
唐代以前的飞天,持花不穿。元金期间首创穿花飞天,螺髻高耸、身态丰腴的飞天女,身系飘带,倘佯在花卉云朵之间,令人赏心悦目。
四、新创穿花凤纹玉器。
穿花凤纹佩是宋元时期才出现的新器型。
五、新创坐式龙玉器。
唐代有行龙、立龙、升龙、降龙、等多种龙形器,但至今尚未发现坐龙。
六、新创接吻鸟玉器。
七、新创“迦楼罗鸟玉器”。
“迦楼罗鸟”兽首鸟身,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梵名“蓝神鸟”,盛行宋辽期间。
八、盛行龙头仗首玉器。
宋元期间龙头仗盛行,这种仗首的龙头长有鹿角,粗眉鼓眼,张口含珠、颌下有须腮后有毛,与唐代龙首有较大区别。
九、盛行灵龟伏莲玉器。
宋代杨万里有诗:“老龟大于钱,辛勤上团叶。忽闻人履声,入水一何捷。”宋代玉器中盛行灵龟上荷叶大概是受了这首诗的感染。竖流沉淀池
十、盛行持荷童子玉器。
《梦梁录.七夕》栽:“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罗之状,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摩罗疑为“摩纳婆”音讹。
《佛典.术语》:“摩纳婆,又言摩纳缚迦,此云孺童。”
《佛典.本性》:“(摩纳)疑为孺童,释迦如来在因位时……遭燃灯佛出世,献五茎莲于佛,以发布泥,使佛稻之,因受未来成佛之记别。”
持荷童子表达了时人对佛的顶礼膜拜,是对少年燃灯佛的模拟。
十一、盛行“春水”、“秋山”玉器。
宋元时期盛行“春水玉”和“秋山玉”。
所谓“春水玉”,是指一种以海东青捕雁为题材,盛行于辽、金、元时代的玉器。所谓“秋山玉”是指一种以“呼鹿”射鹿为题材,盛行于辽、金、元时期的玉器。《辽史.营卫志中》:“于七月中旬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俟夜将半,鹿饮盐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151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玉器   时期   出现   龙纹   纹饰   光线   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