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既病防变”思想防治肿瘤的研究思路探讨与展望

甲胺基苯丙酮
5
October
应用“既病防变”思想防治肿瘤研究思路探讨与展望
李桐1,陈瑞2,宋燕娟1,黄琪1,梁凤霞1
(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1;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基于“既病防变”思想,结合其在肿瘤防治领域内理论、临床、科研的应用进展,据此划分为调控危险因素、把握传变规律、深掘古籍经方、情志调节畅导、拓宽外治应用等方面,并对这一思想的现实
珍珠岩防火门芯板
应用与进展进行探讨,提出展望,肯定“既病防变”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指导地位,以期为防治肿瘤提供更可
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治未病;既病防变;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夜光标牌
1008987x.2020.05.32 Discussion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Ideas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Under the Guidance of“Preventing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
LI Tong1,CHEN Rui2,SONG Yanjuan3,HUANG Qi3,LIANG Fengxia1
(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430061;2.Union Hospita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22)
Abstracts:Based on the method of“preventing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combining with its application in theory,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his article divided the method into regulating the risk factors,grasping the laws of transmission,deep exploring of ancient books,and adjusting emotional sentiment,broad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treatment,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metho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Keywords:prevention of disease;preventing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tumor recurrence;tumor metastasis
我国癌症发病近10年来呈上升态势,每年增长约
2%~4%,癌症复发率和死亡率亦呈持续上升态势,且高
于世界平均水平[1-2]。国人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为30.9%,
间接反映我国癌症总体预后较差,生存率相对较低,远
低于美国和欧洲地区[3]。究其原因,环境因素与肿瘤发
生、发展密不可分[4];另一方面,病种的复杂演变、
手段的局限也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临
床统计证明[1],50%的肿瘤患者选择接受手术,但
即使经过根治性切除,仍有60%的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
远处转移[1]。现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转移的化学药物
被证实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5-6]。回顾经典,“见肝之
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先安未受邪之地”[7],即“既
病防变”的思想,在西医手段控制癌症进展疗效副作用
较大的实际情况下,是寻求防治肿瘤新突破,减少并延
缓肿瘤的复发、转移的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
1“既病防变”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理论溯源与进展
正虚是“传舍”发生发展的原因,经络是病邪转移
的途径[3]。“虚、毒、瘀”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核心病机[8-9],
扶助正气、适时攻补[10]、活血通络是肿瘤的治则。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精准医学[3]依赖基因、代谢、转录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774420;81574065);针灸治未病科研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17ZXZ004)。
作者简介:李桐(1994-),男,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作用机理。
通讯作者:梁凤霞(1975-),女,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针灸作用机理,E-mail:****************。
学的发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求预防肿瘤,但由
于肿瘤的差异性、异质性和不同人机体的内环境等
变化,效果有限[11]。与此同时,肿瘤转移“种子与土壤”
学说与中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异曲同工,预转
移龛(PMN)[12]的发现客观证实了两种理论的合理性。
将中医干预手段应用于PMN的干预策略,可以发挥中
医药“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既病防变”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现实应用
近年来,以“既病防变”思想为指导,中医学在肿瘤
防治的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沿用、改进经典
处方,自拟方剂如扶正抗癌方、中药三参冲剂、复方益
肺抗瘤饮、健脾益肾冲剂等被证明均有控制相关肿瘤
转移的功效[13-14],另外,中药机制研究和抗肿瘤机制研
究也有所突破[15-16],间充质干细胞被证实因炎性信号通
路失衡在理化因素诱导或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促瘤或致
瘤性[16],吴小兵等[17]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结直
肠癌的发生是通过激活AMPK/mTOR和NF-KB通路实
现的;李晓霞等[18]研究表明肺癌细胞A549外泌体通过
TLR2/NF-KB信号通路使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亲炎性从
而更有利于肺癌的发生[19-20]。另外,亦有研究表明[21-22],
癌细胞的转移涉及一组蛋白水解酶,其遗传变异和表
观遗传调控共同决定肿瘤的异质性、可塑性、干细胞样
及免疫逃逸等,是肿瘤耐药、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3“既病防变”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研究策略与展望
3.1把握整体,分型辨证,调控危险因素
傅晓青等[23]研究证明,中医体质与病理类型呈正相
关,且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占所有患者的67%。陈文
军等[24]认为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是非小细
胞肺癌患者主要体质类型。王琦教授也证实气虚质在
肺癌患者中较为多见[25]。张向农等[26]对355例肿瘤患者
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消化道肿瘤以
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而肺癌以气虚质为主。此外,郑
同宝等[27]认为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证型多以脾气虚型
的发生率最高,其后分别为肾气虚型、肺气虚型、肝气
郁结型[28]。在完成前期结束后,应谨慎对待身体
的“疾病语言”,如发热、疼痛、出血、疲乏及消瘦等“危
险因素”[29],及时处理或调控,影响预后。另有研究[28]
表明,“五运六气”与肿瘤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提示
未来可建立一套以“五运六气”为参照的预警系统,结
合体质状态辨识进行肿瘤的预警。
3.2把握疾病传变规律,有效预测病理转归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血行转移、淋巴
转移及种植转移[30]。张仲景根据五脏生克乘侮的规律,
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
脾”[31],对“既病防变”思想做了系统阐述。吴少慧[32]认
为“见肝之病”此处当为肝之实证,肝病实邪方可传之
于其所胜之脏,因为肝脾两脏之间在生理上和病理上
联系密切、相互影响,有“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的传
变规律,所以见肝之实证,就要先安脾这块未受邪之地。
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33]中对“既病防变”思想加以丰
富与补充,其中提到:“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
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这在目前的肿瘤防
治中有重大的提示意义,提示我们需时刻重视脏腑辨
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再根据五行传变、五体内
脏传变、表里脏腑传变、经络传变等规律,把握病情整
体变化,进而准确预测疾病下一步的传变,做到未雨绸
缪,胸有成竹。
3.3深掘本草经方,重视顾护脾胃
面对复杂性肿瘤的,组合已经是大势所
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34],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或
组分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而共同发挥作用,最重
要的是“顾护脾胃”[35]。现代研究显示[36],利用中医药
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使其肠道菌趋于稳定,引导“脾
胃-肠”轴与肠道菌的正常交互,可有效扶卫正气,驱
邪外出。现代研究[37-38]发现黄芪建中汤具有明显提高
脾气虚型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增长的作用。
冯瑜[39]发现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能减少顺铂
化疗所致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丢失,有效减少患者的
胸腔积液。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肝癌、胰腺癌晚期出现的恶病质症状[40]。鲍文菁[41]证
明真武汤对原发性肝癌腹水、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的
患者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
对于肿瘤患者后续,饮食调理愈加显其重要性,可
遵循“药食同源”、“寓药于食”[42-43]的原则,“药食同源”
也将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3.4倡导“天人合一”思想,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学提倡“天人合一”、“心身统一”[6]。
现代临床
5
October
研究[44]证明负面情绪刺激能够降低自然杀伤细胞(NK)
的活性,进而降低免疫功能,增加肿瘤的发生几率和复
发转移率。宋欢等[45]认为,精神因素是肺癌发生的独
立危险因素,符合中医情志致病的病机。葛春芳等[46]
对1088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前精神状况进行调查,
发现发病前2年存在精神创伤者占71.88%。另有研究[45]
指出,恶性肿瘤患者中,有抑郁表现的占40%。王磊[47]
采用“七情问卷表”对79例癌症患者的情志状态进行调
查,结果发现全部患者均存在过激情志[28]。有研究证
明[48-49],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负性
情绪评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缓解有显著疗效[50]。
现临床较少用到音乐,有相关研究表明[51],和谐优
美的旋律可以使肿瘤患者开阔胸怀,放松精神,帮助肿
瘤患者恢复健康。
3.5推广中医外治,力求技术改良
中医外治法自古沿用,是中医药特诊疗方法的一
种,具有安全可靠、适应症广、减少口服用药等优势。临
床研究[50]证实,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百会穴等穴
位可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调节的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有研究[53]
认为,灸法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平衡能力具有正向调节
作用,亦可改善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证明[54],
针刺联合中药贴敷,对转移性恶性肠梗阻的效果
显著,相较中药口服、灌肠适应症更广。吴娜等[55]研究
证明,中药外敷法能促进中焦脾胃恢复升降有常,可用
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辅助。郑磊等[56]
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穴位注射26例恶性肠梗阻,总
有效率达65.4%,后患者卡氏评分(KPS)较前
明显提高。中医外治法风险小、痛苦少,患者更易接受,
随着未来中医外治的器具、药品的升级,该法也会更加
优化,更利于医生临床操作,疗效也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Ajani JA.Evolving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
cer[J].The Oncologist,2005,10(supply3):49-58.
[2]王雄文,林龙,李佩华,等.周岱翰诊治肿瘤的中医学术思想
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762-764.
[3]周岱翰.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N].中国中
医药报,2017-11:004.
[4]Zheng XY,Ding H,Jiang L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ants and Asthma Emergency Room Visits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ime Series Studi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5,10(9):e0138146.
[5]罗安明,戎志斌,郭文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理论对放化
疗的指导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58(7):
901-902,906.
[6]罗安明,李忠.以河图洛书为指导的中医治癌思路探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6):2578-2581.
[7]郑有福,孙志芳.“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66-69.
[8]贾志龙,代二庆,李西忠,等.“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恶性肿
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过程[J].中医学报,2012,28(9):27.
[9]宋琳,蒋益兰.浅析蒋益兰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3(9):37.
[10]刘声,雷娜,孙桂芝.孙桂芝“治未病”思想在防治恶性肿瘤
复发转移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65
(5):517-518,556.
[11]唐乾利,岳桂华.“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6):4-6.
[12]王能,张奉学,陈建萍,等.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转移新模
式——靶向调控预转移龛[J].环球中医药,2019,12(3):
464-469.
[13]吴红洁,周岱翰.《神农本草经》对中医肿瘤学的贡献[J].长
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83(10):33.
[14]王河宝,杨菲,孙悦,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全
程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
(2):18-19,58.
[15]刘夫艳,唐德才,谭喜莹.黄芪-莪术药对基于网络药理学
的抗大肠癌分子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1-
12.
[16]张艳辉,刘永琦,骆亚莉,等.从阴阳平衡角度探讨炎性信
号通路失衡对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J].时珍国
医国药,2017(12):2967-2969.
[17]Wu XB,Liu Y,Wang GH,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AMPK/
mTOR-mediated
NF-B activation[J].Sci Rep,2016(6):
21420.
[18]Li X,Wang S,Zhu R,et al.Lung tumor exosomes induce a
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via
NF B-TLR signaling pathway[J].J Hematol Oncol,2016
(9):42.
[19]Liu C,Zhang JW,Hu L,et al.Activation of the AT1R/
HIF-1/ACE Axis Mediates Angiotensin II-Induced VEGF
Synthesi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2014):1-9.
[20]Liu Y,Han ZP,Zhang SS,et al.Effect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ir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 in Colon Cancer[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1,286(28):25007-
25015.
[21]周岱翰.中医药治癌特的表观遗传学基础[J].广州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5(6):1120-1122.
垃圾焚烧
[22]Weng CJ,Chau CF,Hsieh YS,et al.Lucidenic acid inhibits
PMA-induced invasion of human hepatoma cells through in-
activating MAPK/ERK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re-
ducing binding activities of NF-B and AP-1[J].Carcinogen-
esis,2007,29(1):147-156.
[23]傅晓青,杨勇,谢柏胜,等.肺癌患者中医体质研究[J].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8(3):27.
[24]陈文军,田菲,许冬鑫,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
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5(18):
1569-1572.
[25]曾普华,潘敏求.浅析潘敏求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观
[J].辽宁中医杂志,2016,56(8):43.
[26]张向农,王欣,王梅,等.355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
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5):13-
16.
[27]郑同宝,张征,蔚敏,等.肺癌中医体质辨证探讨[J].新中
医,2005,69(4):37.
[28]吴长汶,朱龙,唐娜娜,等.基于整体观念的肿瘤病风险预
警[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8):3558-3561.
通讯仪[29]张婷婷,杨佼,刘明坤,等.吕文良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症状
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
25-26,86.
[30]陈启亮,唐东昕,龙奉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在肝癌防
治中的运用[J].中医学报,2016,31(12):1833-1835.
接种棒
[31]江琪,王国玮.“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32]吴少慧.“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本义探析[J].辽
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37-138.
[33]郑有福,孙志芳.“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
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66-69.
[34]伍文彬,王永炎.面对复杂性疾病的挑战,中医迎来新的发
展契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29(9):32.
[35]李加云,姜丽娟.姜丽娟教授治未病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
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3):63-65.
[36]陈刚,苏韫,刘永琦,等.从-脾胃-肠-轴与肠道菌相关性
出发对中医药临床辅助肿瘤化疗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
药,2019,30(3):644-646.
[37]包素珍,郑小伟,宋红,等.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
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4):686-688.
[38]包素珍,郑小伟,宋红,等.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肺癌小鼠
免疫功能及cyclin D1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12,32(7):21.
[39]冯瑜.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顺铂肺
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19(7):
22.
[40]张俞,王忠山.基于《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理论指导肿瘤
病的诊治[J].中医药导报,2018,83(1):64-66.
[41]鲍文菁.真武汤联合顺铂肝癌腹水临床研究[J].实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21-22.
[42]周岱翰.论《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肿瘤临床基础与经方
运用[J].新中医,2016(1):1-3.
[43]吴兴全,魏晓.《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
[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3):63-65.
[44]李瑛.“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中西
医结合杂志,2013,8(4):419-421.
[45]杨栋,张培彤.情志因素对肿瘤发病及的影响[J].辽宁
中医杂志,2014(6):1131-1133.
[46]葛春芳,凌万军.1088例恶性肿瘤病人病前精神生活调查
报告[J].中国肿瘤,1996(11):20.
[47]王磊.癌症患者79例的情志状态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
杂志,2008(8):23-24.
[48]吴丽娜,姜桂春,肖丽萍.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肝癌患者疼
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应用效果[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21(5):146-149.
[49]余梅.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
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11(4):151-159.
[50]黄雯琪,唐东昕,龙奉玺,等.浅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
瘤患者康复的指导作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28(4):1-3.
[51]刘浩.扶正培本解毒抗癌[J].抗癌之窗,2009,15(1):15.
[52]林玉敏,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防治[J].广西中
医药,2009,32(2):51-53.
[53]周婷,李文涛,于建春,等.艾灸足三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
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9,39(2):133-136.
[54]王媛媛,廖标,任亚冰,等,针刺联合大承气汤中药贴敷
转移性恶性肠梗阻[J].中医杂志,2019,60(8):711-
713.
[55]吴娜,杨莹,周琴,等.从调畅中焦气机论述中医外治法治
疗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现代中医临床,
2019,26(2):68-71.
[56]郑磊,李平,张梅,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恶性肠梗阻
26例[J].中国针灸,2019,39(2):137-138.
(稿件修回日期:2020-02-14编辑:
王君)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0:3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14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肿瘤   患者   研究   治疗   思想   转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