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排水说明书4-1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一、路基设计原则
1 .设计依据
( 1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
( 2 )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O-2004 )
( 3 )交通部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O18-97 )。
2 .设计原则
本工程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按自成体系的原则进行,结合沿线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行综合设计,处理好公路排水系统与农田水利灌溉、鱼塘、水田的关系,以确保排水畅通。同时,排水设计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避免路面污水流入鱼塘、水田、菜地及周围村庄,做到公路排水与当地现有排灌各成体系。
3 于全.填方路基计算
( 1 )填方路段
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当路基边坡受到限制时(如建筑物附近),采用路堤挡土墙或矮墙。填方路段设置护坡道,宽度统一采用2.Om ,护坡道设置外倾3%的横坡。
填方高度  边坡坡率
O- 8m    1感温元件1.5
8 -18m    11.75
( 2 )半填半挖路基设计
对于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压实度,在靠近填挖交界的挖方路基一侧,对路槽超挖30 - 8Ocm 后再以土方回填。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不得小于10.0m ,并在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拉伸
型,强度大于2OkN / m
当在地面坡度陡于1 : 5 的斜坡上填筑路基时,必须先在原地面采取挖台阶措施,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并在台阶底部挖成内倾斜2-4%的反坡。
在填挖交界处,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在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同时为了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并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连接共同排除地下水。
( 4 )挖方路基设计
挖方路段边坡根据地质条件及挖方高度坡率见表4-2
挖方边坡台阶均设置40x4Ocm 拦水堰。挖方路段根据边坡高度设置碎落台,碎落台宽度为1.5m
挖方高度边坡坡率
8m 以下边坡1:0.5
8m 以上边坡  下面8m 1:0.5 ,设置2m 宽的台阶,边坡1:0.75
( 5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说明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
路基填料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根据经验,适当提高路基压实度,可以在增加造价不多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减小不均匀沉降,故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适当进行了提高。
二、不良地质段处理
1.主要地质问题
本项目地处湖南省湖区段,地势平坦,鱼塘较多。软土主要为淤泥,软土层厚为0.5m 左右,采用抛石或换填处理。
2.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的处理目的为解决稳定及沉降问题。
稳定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快剪与固结指标同时考虑,稳定安全系数取F >1.2。当深层软土处理采用袋装砂井方案,F < 1.2时,采取增加土工格栅等处治措施。
软土路段采用处理措施,以加速地基在施工期间的沉降,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当前成熟的软土处理方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压排水固结法(如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等), 二是复合地基法(如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挤密砂桩等)。
三、路基防护设计
1.路堤边坡防护
当填方高度(垂直高,下同)时,采用三维上工网播草灌木籽坡面植草防护;当填方高度时,坡面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护坡;当填方高度时,坡面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护坡;鱼塘路段采用硅预制块护坡。
2.路堑边坡防护
土质路段挖方高度时,坡面采用植草防护时,采用三维土工网垫喷草籽+灌木籽防护;当时,在8m 处设置2.0m 的平台,并在平台上设置拦水堰,采用人字型浆砌片石衬砌拱防护。
四、路基取、弃土方案
本路线弃方远远多于填方,大多都是山体开挖,土质较好,可作为填方路基填料。同时弃方则根据沿线具体情况,一是用于软土地基换填,另外则是在适当地地方设置弃土堆。同时,土石方调配计算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
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口lJ 经济运距)。
3.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
战术防身笔4.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5.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配。
五、路面设计依据
1.路面设计依据
( 1 )交通部部颁《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50 2006 ) ;
( 2 )交通部部颁《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O 2002 )。
2.自然区划
本区气候处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温暖湿润,也是北方冷空气频繁入境的“风口”所在。因此冬季冷空气长驱直入,春夏冷暖气流交替频繁,夏秋晴热少雨,秋寒偏旱。多年平均气温16.5-17 ,一月平均气温3.8 4.7 ,七月平均气温29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50-145Omm。无霜期258-275 天。雨多集中于3-8 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9 %
年均降雨量1370.1mm,年均蒸发量1426.5mm ,年平均气温17.9 ,极端最高气温40.5 ,极端最低气温-9.3 ,年平均风速1.9m / s ,最大风速25 m/s
3.路面结构组合及结构层厚度的拟定
( 1 )沥青路面
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路表设计弯沉作为路面整
体强度的控制指标,拟定三种方案均包括干燥和中湿状态(半刚性、混合式、全柔性),通过综合比选确定采用半刚性路面结构,结构形式如下所示。
( 2 )干燥状态
层号            材料名称              厚度(mm )
1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40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60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80
4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        180
5            4%水泥稳定碎石              200
6 新建路基
( 2 )中湿状态
层号                材料名称                      厚度(mm
1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40 开放info共享平台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0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80
4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              180
5                4%水泥稳定碎石                  180
6 新建路基
( 3 )水泥路面
采用无限大弹性地基上有限大薄板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在干燥和中湿状态拟定三个方案,通过综合比选确定采用方案如表3-3 所示。
干燥
普通水泥混凝土板面层260mm
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水泥含量6 % )    140mm
果树防虫网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含量4 % )        200mm
中湿
普通水泥混凝土板面层260mm
多孔隙水泥碎石排水基层(水泥含量60% ) 14Omm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水泥含量4 % ) 200mm
级配碎石垫层180mm
( 4 )最终路面方案确定
本项目为高速公路标准,汽车行驶要求安全、快速、舒适。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具有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的特点,但舒适性不够好,噪音大,对摧不均匀沉降变形适应性差,连接部施工复杂。而沥青硅路面具有路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噪音小,在村镇密集地段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特别是宾在软基路段对不均匀沉降变形适应性较强。同时,本项目大部分路线展布于滨湖地带,地少下水较丰富,河湖相软土较发育,路基稳定需要一定时间,选择软土地基上路面结构形式的原则。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尤为敏感,目前在软土地区高等级公路上多不采用。因此,决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
六、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一)路基排水
1.地表排水
施工图设计中对地表排水采用了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沉砂池等设计。路基底面排水设施的概率流量计算采用15 年重现期内任意3Omin 的最大暴雨强度。各类地表排水翅沟沟顶高出设计水位0.2m 以上。各类沟均用7.5号砂浆砌块石。
(1) 边沟
挖方路段、路堤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水田区域填方路段以及傍山段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处均设置边沟,设有护面墙挖方路段的边坡平台上亦设有排水沟。
填方路段采用梯形边沟,沟深0.6m,沟底宽0.6m,边沟内外侧边坡采用11 。稻田地段的填方边沟外侧填筑顶宽0.4m 0.3m ,边坡11 的土埂,其压实度不小于骨刺灵85%
挖方边沟采用矩形边沟加盖板,一般路段沟深0.90m (含盖板厚),沟底宽0.6m,内外侧边坡直立。位于曲线内侧带有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超高路段的挖方边沟,沟深1.25m (含盖板厚),沟底宽0.6m,内外侧边坡亦直立,横向排水管出水口距沟底距离应不小于0.15m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中及边沟(排水沟)表中所列挖方沟深系上述值加土路肩、碎
落台靠近边沟的0.2m 范围内25 %横坡引起的0.05m的高差。
一般情况下,边沟纵坡与路线一致,并不小于0.5%。为了使边沟与桥涵衔接顺畅,局部路段调整了边沟。
( 2 )截水沟
为了汇集并排除路基边坡上侧的地表径流,设计于挖方边坡坡顶外至少5.0m 的位置设置了截水沟。截水沟采用梯形沟,沟的尺寸同填方路段梯形沟。截水沟挖出的土,用于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夯实,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m ,并用挖截水沟的上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入截水沟排出。
设计时每段截水沟长度均小于5OOm ,截水沟应有牢靠的出水口,其水流通过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不应引入边沟。施工时若必须引入边沟,应增大边沟横断面尺寸,并进行防护。截水沟的出水口与其他排水设施应平顺衔接。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105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采用   路段   边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