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G试点应用遍地开花——政府重视5G融合应用,地方积极开展5G应用示范...

匚・
打印头校准33
SPECIAL
--------------------特别
抓住5G融合应用窗口期
201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积极推进5G商用建设,实现了从“0”到“T的突破。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范围内已累计开通5G约69万个,为融合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营商、设备商、垂直企业等各方积极探索5G融合应用的创新发展。
我国5G应用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技术创新性正在不断提升,融合应用探索热情高涨。在2020年"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共征集了4289个项目,5G在各行业的探索均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参赛项目已有31%的实现落地。
目前,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在5G应用探索方面居全国前列,呈现5G行业应用引领态势;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成为5G融合应用的热点,并有望成为应用先锋领域。
总体来看,我国5G应用还需抓住应用发展重要窗口期,逐步建设产业大生态
我国5G试点应用遍地开花
—政府重视5G融合应用,地方积极开展5G应用示范
2020年幵局,我国5G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期。截至目前,已累计幵通5G超60万个,5G 终端连接数超过1.5亿。三大运营商已在国内40多个城市开展了100多个基于边缘计算的5G 商业应用试点项目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5G应用
发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积极丰
富5G技术应用场景,并加快5G网络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提出打造
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造覆盖
10个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
业应用场景。同时,发改委、工信部联
合发出通知,重点支持虚拟企业专网、智能电网、车联网等七大领域的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各类5G扶持政策,推动5G应用发展。截至2020年9月底,各地政府出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各类5G扶持政策文件460个,多地政府对建设、用电成本进行补贴,积极开展5G应用示范,持续深化5G产业合作。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为应用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5G网络建设加快,为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自5G商用以来,我国5G网络建设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5G超60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1.5亿。SA(独立组网)已启动初步商用,为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深圳市宣布提前超额完成“建设
亿人次
疫情之下,5G应用初试身手。
5G远程会诊在19个省份的
60余家医院上线使用,5G热
成像监测已在十几个省交通枢
纽地区普及,火神山医院建设
的5G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
亿人次,在线教育、在线
协同办公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4.5万个5G”的目标,实现5G独
立组网全覆盖,北京继深圳之后也实现
了5G独立组网全覆盖,河南、广州等
多地也在加快冲刺5G独立组网商用。
MEC(边缘计算技术)是5G低
时延场景应用中的关键使能技术。据不
完全统计,三大运营商已在国内40多
个城市开展了100多个基于边缘计算的
5G商业应用试点项目,覆盖了多个行
业和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园区、智慧工
厂、智慧港口、智慧矿山等。
防控新冠疫情推动5G应用
加快落地,壮大产业生态
本次新冠疫情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
战,5G为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带来
蒸煮炉科技化手段,同时也成为5G应用的展
示平台。
疫情之下,5G应用初试身手,在
远程医疗、公共监控、智慧教育、远程
办公、巡检物流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速了大家对5G的认识。如5G远程
会诊在19个省份的60余家医院上线使
用,实现全方位无障碍移动会诊;5G
热成像监测已在十几个省交通枢纽地区温度监控系统
普及;火神山医院建设的5G直播累计
观看人次超过1.15亿人次;在线教育、
在线协同办公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
/2020.10/■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访问量超过26亿人次。疫情也对医疗等行业的5G 应用起到了短期催化作用,同时也迫使许多企业更多地关注5G的重要性,主 动了解5G、拥抱5G,在疫情后加快各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给5G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5G融合应用产业生态不断壮大。社会多方主体加大5G应用投入力度,产融对接数量显著增加。中金资本、真格基金、联想创投、启迪之星等多个基金将5G应用作为投入方向之一。基础电信企业、华为、海尔、中国商飞、国家电网、比亚迪、中央电视台、阿里、浪潮等各行业巨头积极布局5G应用,中国移动设立了规模达300亿元的5G 联创基金,5G应用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
5G发展处于导入期,未来需从M1W到阪"的飞跃
现阶段5G应用发展整体处于导入期。参考不同时代移动应用的发展,从正式商用开始到应用的规模化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
从消费者市场看,以3G为例,我国2009年开始商用,2010年用户渗透率达20%,2011年渗透率达30%。此时,开始登场,2012年初日活用户上亿,由此迎来了3G手机应用的全面爆发。以X为例,我国2024年开始商用,2015年用户渗透率达30%, 2016年用户渗透率达60%。2016年,短视频业务开始逬入用户视野,随着网络覆盖的逐步完善,用户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2018年短视频业务迎来了规模爆发,抖音2018年3月用户达7000万户,同年6月达1.5亿用户,4G迎来
目前,我国5G应用
已经实现从“0”到
申智惠
X”的突破,但是
5G应用完成从T
到“N”的飞跃还需
要解决可复制性、规
模化以及产品化等诸
多问题。因此,对
5G的广泛应用不仅
要充满信心,同时也
要保持耐心。
了黄金琳期。
从行业市场看,以NB—IOT为例,
2017年开始商用,经历3年多的导入期,
2020年NB—IoT终端连接数突破1亿,
NB—IoT开始逬入规模发展阶段。5G应
用场景比NB—[0T更丰富,产业更多元化,
面临的挑战更复杂,爆发的时间会更长一
些,牵引各行业应用更需要较长的成长期。
目前,我国5G应用已经实现从“0”
到“1”的突破,但是5G应用完成从“1”
到“N”的飞跃还需要解决可复制性、规
模化以及产品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对
5G的广泛应用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
要保持耐心。
应用体系进化至2.0版本,聚
焦六大通用终端及能力
5G商用一年多以来,5G融合应用
体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从去年的
“3+4+X”体系演逬为“3+6+X”体系,
形成2.0版本。除了原有的产业数字化、
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三大方向和5G
与具体垂直领域结合衍生出X类创新型行5G应用在远程医疗中初显身手
19
业应用以外,通用型需求可以分为六大通用型终端和六大通用能力。
从终端角度看,通用型终端逐渐从4K/8K视频、机器人、无人设备(车/船/机/大型机械)、AR/VR扩展增加了行业网关和传感器,形成需求最为旺盛的六大通用终端。
从应用需求角度看,各行业的应用需求逐渐聚焦到直播与监控、智能识别、远程控制、精准定位、沉浸式体验和泛在物联等六大通用能力;可以看出,各行业对于终端和应用能力的需求正在进一步聚焦,通用型终端和通用能力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将会涌现一批新产业、新服务,同时也是实现5G融合应
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关键。
应用路径已清晰,将呈“三步走”态势
我国的5G产业应用发展路径逐步清晰,将分三批先后落地商用。
第一批是直播与监控、智能识别等类应用,如5G高清视频监控、VR直播、基于机器视觉的5G质量检测、医疗领域的5G远程实时会诊、4K/8K超高清直播、高清视频安防监控、移动执法等,其产业简单且基础较好,未来1—2年内将成为第一批成熟和快速复制推广的应用,有望最先实现商业化规模推广。
第二批是基于云边协同的沉浸式体验等类应用,随着5G SA网络逐步成熟,云管边端的协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基于边云协同的AR辅助装配、云化机器人、VR模拟驾驶、超高清/VR云游戏渲染、VR沉浸式课堂等5G应用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有望在2—3年内成为第二批商用落地的5G应用。
第三批是远程控制等类应用,基于5G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应用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如基于5G—V2X的在无人物流运输、全路况自动行驶、机一机远程控制等无人化场景中的应用有望
5G应用体系
在未来3—5年后成为第三批商用落地的5G应用。
随着5G和室分部署的逐步完善,5G将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能力,而泛在物联类应用将随着NB-IoT等移动物联网技术与5G的不断融合,持续发展和演进。
技术架构逐渐清晰,需进一步端到端融合贯通
通过近三年5G融合应用的探索,我国5G应用技术架构也逐渐清晰,包括终端层、网络层、通用能力平台层和行业应用层,结合安全能力形成完整的4+1端到端技术体系架构。
终端层包含智能手机,机器人、无人机、摄像头、无人车、传感器等,以通用终端为主,实现面向应
用的感知、反馈和操控等功能。网络层利用5G和核心网设备、边缘计算等网元完成数据的传输和部分数据处理,并通过网络切片和下沉UPF等方式将共享的物理基础设施切割成了多个虚拟网络,为不同业务提供独立运行、相互隔离的定制化专用网络服务,支持广覆盖、高容量、大连接、低时延等网络能力。使能平台层将提供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用的数据处理、挖掘、分析能力,满足各行业对定位、渲染、语音语义识别、图形识别等相对共性的需求。行业应用平台层基于终端层、网络层、使能平台层的能力面向智慧化生活、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三个方向,搭建电力、交通、工业互联网、、媒体等行业平台,完成5G与相关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
此外,安全作为行业最为关注的能力,也需要从设备、网络、平台、应用等多维度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通过5G应用4+1技术体系架构,可以形成完整的端到端5G融合应用解决方案
/2020.10/■
不过,目前各层之间仍在不断磨合,
下一步需要不断进行适配、调整和完善,
尤其是形成既能满足各行业需求又能实
现可复制、可商用的网络层和通用能力
平台层,才能真正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
和对安全的要求。
立足自身优势,初步形成三
种商业模式
虽然5G应用产业链生态复杂,但我国企业都立足自身优势,从不同领域切入5G融合应用的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同形态的商业模式。据调研显示,按照综合方案的主导方来看,主要是三种商业模式。
离合器盘
一是运营商主导模式。运营商作为网络提供商,提供等级差异化服务,通过订购或捆绑销售方式,实现网络价值变现,包括基础网络服务、切片服务、边缘计算服务、虚拟专网服务等。运营商综合实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优势,使用授权频谱建设5G 网络,给行业提供良好的网络保障。但运营商对行业理解有限,行业话语权较弱,缺少综合型解决方案的能力,且运营商精力有限,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垂直行业应用。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正积极与各行各业合作建设5G虚拟专网,推出5G专网解决方案及发展路径。浙江移动在其5G商城中,根据行业用户的网络需求不同,提供可针对时延、上下行速率、连接数指标进行定制化的5G网络服务,让行业用户能够更灵活购买网络服务,目前阶段该5G商城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具备商业模式雏形。
二是行业服务商主导模式。行业服务商作为专业化解决方案的主导者,从运营商租用网络服务,通过自研或集成等方式,形成行业项目解决方案,并直接向行业客户进行销售,获取综合价值变现。行业服务商具有与行业客户长期5G商用一年多以来,5G融合
应用体系演进为“3+6+X”体
系,形成2.0版本。除了原有
的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
数字化治理三大方向和5G与
具体垂直领域结合衍生出X类
创新型行业应用以外,通用型
需求还有六大通用型终端和六
大通用能力。
合作优势以及行业应用开发经验,能够
提供定制化终端、行业通用平台方案等
服务,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契合行业用
户需求。但行业服务商一般专注于某个
具体行业,企业规模不大,牵头能力和
影响力有限。这类模式如上海振华重工,
作为港口机械制造商,牵头联合运营商、
设备商以及上海港务集团在上海洋山深
水港实现了5G智慧港口解决方案,随
后在宁波港项等其他港口进行了推广和
复制。
三是行业客户主导模式。行业客户
通过组建自己的研发和运营团队,参与
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形成较
为成熟的全套解决方案,该方案先在企
业集团内部进行推广复制,逐步扩展到
相关行业市场实现价值变现。行业客户
既是需求方也是服务的供给方,拥有对
行业需求的充分认识以及丰富的行业方
案应用经验,供给和需求可以达到完美
的匹配。该类模式中企业一般是行业内
龙头企业,未来以平台能力为价值核心,
5G作为核心要素之一,形成整套解决
方案,在行业内规模推广。如海尔集团
利用自身资源建设了基于“5G+MEC”
构建的边缘计算应用云平台,作为平台
运营方,海尔提供包括MEC、工业应
用等服务的整套解决方案给行业用户,
运营商在解决方案中只提供网络覆盖服
务,通过以点带面,2020年将完成青
岛市7个园区的复制。
总的来说,现阶段并没有形成固定
的合作模式。当前5G融合应用的商业
模式主要以运营商为主导,但缺乏既懂
5G又懂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
各环节的产业定位和合作模式的动态变
化,5G行业应用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
演化,未来运营商、行业服务提供商以
及行业客户都可能会孵化、演变出新型
的5G融合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使产业
生态更加丰富、商业模式動口清晰。H
(来源:《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5:2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07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应用   行业   建设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