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整理

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隔磁片
平菇属木腐菌,凡是适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养基,也都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
生产过程分为母种的生产、原种的生产和栽培种的生产三个基本步骤。
1、母种的生产
平菇是用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法获得菌丝体后扩大转式管制作母种。特殊情况也用菇木分离法。 (注:母种已在冰箱保存,平菇和红平菇可按照同一方法活化菌种并栽培)
培养基:平菇母种分离和菌种保存宜用普通培养基(PDA)。平菇菌丝在此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注:需要的菌种较少的情况下不需要扩大转管,直接进入原种的生产)
扩大转管适宜用高粱粉培养基(注:此培养基非常适合平菇菌丝生长,高粱可从超市购买并在实验室粉碎),配方和制作方法是:高粱粉30克,加1000毫升蒸馏水,加1%琼脂,置于铝锅中加热,待琼脂充分溶化后搅匀,分装于试管,灭菌接种。平菇在高粱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长势均匀,菌丝旺盛。高粱培养基适合于生产平菇母种。
菌种培养:分离后的平菇菌丝应放在最适宜的温度(25℃±2℃)培养并经过提纯、转管,一般培养7-10天菌丝可长满试管。如果没有出现杂菌,分离培养就算成功。但该菌株是否优良,生产价值如何,还需出菇栽培试验。
2、原种的生产
母种菌丝数量太少,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把一级种扩大繁殖成二级种(即原种)才能满足生产种的需要。 其培养容器可用玻璃瓶(注:实验室中玻璃瓶有的太大,生长期过长容易感染杂菌,可在四楼李国平老师那里个头小些的玻璃瓶,但注意塞好塞子,避免感染)。
平菇原种培养基配方可按照: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 。(或者按照课本配方也可)平菇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上一般原种20—25天可以满瓶。在麦粒培养基上15—20天可以长满使用。好的原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 (注:被污染的原种菌丝经常有霉菌感染,容易用肉眼分辨)
原种长满瓶之后,应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衰老甚至死亡。麦粒种更要及时使用。 (注:为防止栽培种培养过程失败,可多保留几瓶原种在冰箱保存)
3、栽培种的生产
原种扩大繁殖就成栽培种。栽培种也就是直接用于大生产的生产种,又称三级种。
栽培种配方A棉子壳或玉米芯88%,麦粉、玉米粉各5%,红糖、石膏各1%
配方B棉子壳44%,玉米芯44%,麦粉、玉米粉各5%,红糖、石膏各1%
配方C杂木屑78 % ,麦粉、玉米粉各10%,红糖、石膏各1%。以上配方在拌料时加入2%的石灰粉,含水量60%~65%之间。(配方也可按照书本配方。含水量的检验以手握成团,手松即散,且指缝无水渗出为宜。配方中可按照比例添加一定量的蘑菇克霉灵类药物;用料前最好将原料暴晒2--3天,并去除霉变劣质料。配好培养基尽快灭菌,本实验采用熟料栽培)
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原种生产相同,其培养容器用用塑料薄膜袋。 (注:三级菌种的灭菌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即可,121℃,25-30分钟。)
制作栽培种时,由于数量多,往往比较粗放,培养场所不讲究。因此,播种之前也必须检查菌种有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及弃去不用。
菌丝生活力强弱与菌龄有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菌丝生活力减弱,播种后不容易成活或菌丝生长缓慢,时间长了菌丝没布满培养料则易感染杂菌,往往造成栽培失败。所以,控制菌龄很重要,一般接种一个月之内,菌丝生活力最强。菌种长出原基时为成熟菌种,应尽快用;原基一旦变干枯或菌丝柱收缩,瓶底出现积液时,菌种已老化,不宜再使用,应淘汰。
栽培种接种后要将其移入菇房。首先要做好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前一天,先将菇房内打扫干净,再用清水把室内喷湿,以提高消毒效果。菇房消毒通常在栽培前3天进行。消毒方法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如下的一种。
①硫磺熏蒸:将菇房密封,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5克硫磺的用量点燃熏蒸。
②每立方米空间用10毫升甲醛溶液,1克高锰酸钾熏蒸。
③用30%有效氯含量的漂白粉1公斤喷雾。 任一农
④用5%石炭酸液喷雾。
消毒后开窗通风两天即可用于栽培。老菇房的消毒更要彻底。否则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严重而导致生产失败。
接种工具以及案板要用消毒液擦洗。把已冷却的培养料袋平放到案板上,先用纱布或棉球沾75%酒精擦拭袋表,可采用两面接种,是装料后(注意装料松紧适宜),扎紧另一头密封、灭菌。接种时在接种室用灭过菌的打孔器在袋子的两面各打二个接种孔,接上种后用医药胶布粘在接种孔上(或者再套一层袋子),然后培养。并在接种处扎微孔通通气,随后搬入培养室暗光下培养。温度高时排放呈井字形,不宜过高,注意通风,勤翻堆,勤检查,防止烧菌,及时处理杂菌侵蚀菌袋,两面接种的菌袋,在菌丝长满接种孔周围时,将胶布撕开一角增加通气量,菌丝长满袋后,用“S”形铁丝钩将菌袋悬挂起来,撕去全部胶布喷水管理。
4、栽培管理
平菇的栽培、管理工作是夺取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料播种之后,一直到出现菇蕾、长成小菇到最后成熟采收,都要根据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的不同要求,并结合气候变化进行科学管理。下面按各生长阶段进行介绍:
(1)菌丝生长阶段
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
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
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窗帘。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
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 防砸安全鞋
oel>燃料棒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
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后,每天应揭膜透气10—20分钟。因为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呼吸热和二氧化碳的量也多,所以需要揭膜透气。
此阶段的管理要点是控制料温,适当通风,遮避光照,保持干燥。袋栽接种后可堆码发菌,堆高和堆间距应根据当时的气温灵活掌握,原则是袋内菌温控制在20 -28℃,严防料温超过30℃。平均气温在10℃以下.可堆放4一5层;气温在10 -20℃时,可堆放3 -4层;气温在20℃以上时,要散开单层平放,不宜上堆。堆间距一般为60 cm,便于操作。如在严寒冬季.为提高料温,可将堆间距缩为10 cm以内,外盖薄膜保温发菌。发菌期间,每天观察料温变化,若超过28℃以上,应及时散堆降温,同时开门窗通风。为使发菌均匀,一般每隔7一10 d翻堆一次,将上、下层菌袋互换位置。一般经过20一30 d发菌管理,菌丝即可长满袋。
(2)子实体生育阶段 镀铬工艺
当菌丝长满全部培养料,正常温度下需一个月左右(凤尾菇二十天左右),平菇则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发育阶段。
平菇子实体生育阶段需要低温,尤其是原基分化更需要低温刺激和较大的温差。所以在生育阶段将温度控制在7—20℃范围之内,最适温度13—17℃。原基分化阶段尽可能扩大温差。
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水份管理尤为重要。菌丝生满培养料后要浇一次出菇水,以补充发菌阶段散失的水份,满足出菇对水份的需要。另外出菇水还起到降低料温、刺激出菇的作用。同时可向墙壁、过道、空中喷雾增加空气湿度,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左右。
通过催蕾,菌板上开始出现许多小颗粒,即进入桑椹期,此阶段应停止向菌板喷水并揭去或架高薄膜,否则会影响菇蕾的形成和造成菇蕾不分化烂掉。这阶段应经常向空间喷雾提高空气湿度。在这阶段如菌板过于干燥,菇蕾容易枯萎;补水多了,菇蕾又容易浸水烂掉,温差刺激不够,不能大面积形成原基;揭膜过早,使表面菌丝过早干燥,降低生活力;通风不好,表面菌丝不能全面倒状、纽结,有污染和虫害也不能形成菇潮。所以这阶段的管理难度较大,又极其重要。
三天左右菇蕾分化长成珊瑚状,称珊瑚期,5-7天菇休分化成熟,在这阶段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
①通风:室内废气过重会造畸形菇或烂菇,每日通风3—4次以补充新鲜空气。
②保湿: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因此,每日应根据气候情况在室内喷4—5次雾状水,但不能让菌盖上积水造成卷曲。若菌板过干燥可用小勺在菌板上淋水,但不要直接喷水到菇体上。冬季可在火炉置开水壶,增加室内蒸汽保温保湿。
光照:从催蕾开始就要拉开培养室的黑窗帘,让漫射光进入菇房,若缺乏光照,菌丝生长长期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迟迟不分化原基。但光照太明亮对子实体发育也有不良影响,但不能有直射阳光。
③及时采收:平菇适时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证产量。当菌盖展开,菇体白,即将散放孢子以前采收为宜。采收过迟,菌盖边缘向上翻卷。表现老化,菌柄纤维度增高,品质下降。且菌体变轻,影响产量。并且大量散放孢子又污染空气。采收过晚,还引起菌丝老化,空耗营养对下潮菇的转潮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
此阶段管理要点:当菌丝布满培养料后,经510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袋内就会出现菌蕾。这时要及时解开袋口,去掉塞子(玉米芯塞子不必去掉),外翻袋口,露出菌蕾堆。 
    此时开始向地面喷水,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喷水次数:一般一天23次,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或不喷。如果培养料过干或空气湿度偏低,会引起幼菇枯萎。 
    要适当通风防止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过早喷水或温度过高、湿度太大亦会引起小菇死亡。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造成子实体畸形生长,成为大脚菇 
    还要注意透光,使栽培场所有散射光,光线是子实体分化的必要条件,在黑暗的环境下,菌蕾不能发育成正常的子实体,而是长成一堆面团样的东西,没有商品价值, 
    此外,每采完一茬菇之后,白天适当保温,夜间开窗降温,使栽培场所形成明显的温差,有利于菌丝体向子实体转化。 
(3)间歇期的管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0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04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菌丝   栽培   阶段   培养   平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