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文化——精选推荐

文化:亚洲的记忆
作者:玄松南字数:2829
来源:森林与人类2010年4期字体:大中小打
印当页正文
水稻对亚洲人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农作物,普通得就像我们周围的空气,以至于很少有人去留意它食用价值以外的东西,比如稻文化。历经岁月冲刷,源于稻作的文化片段早已处于边缘地带,甚至只能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尚有留存。而且,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稻文化的内容还显得有些原始。但在今天世界大同、纷繁浮躁的文化背景下,崇尚自然、平和守旧的稻文化尤显弥足珍贵。因为,它是亚洲最具共性的原初文化单元,蕴藏着太多的历史文化记忆。
稻米是亚洲国家的主要粮食,水稻种植则是亚洲和非洲约1亿个家庭的主要生产活动和收入来源。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包括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以稻米为日常口粮,而全世界最贫穷的20多亿人口的日常食物供应依靠大米。
但是水稻对亚洲人来说,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亚洲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区域其实没有共同的宗教,没有
共同的社会体制,没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也没有共同的外表。但是亚洲人共有稻作文化,水稻是维系亚洲人认同的纽带。
源于中国的亚洲作物
根据现有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来判断,原始水稻农耕的发祥地应该在我国的江南、江淮或华南地区。而且不一定是从一个点到面上的传播,也可能是多点起源。
原始水稻农耕的起源应该在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后的公元前1万年左右。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
迹、浙江浦江县上山遗迹、湖南道县玉蟾岩遗迹、浙江萧山跨湖桥遗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迹、浙江余杭良渚遗迹等揭示着稻作农耕的不同发展阶段。
原始水稻农耕的发明者可能是古代百越族的祖先或南蛮族的祖先。因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中与水稻相关的发现都集中在江南、江淮以及华南一带,而江南、江淮以及华南地区是我国古代百越族和南蛮各族的主要生息地。而且百越族的后裔如侗族、壮族、水族、傣族以及南蛮族的后裔苗族拥有发达的水稻生产技术、悠久的水稻生产历史以及丰富多彩的水稻祭祀文化。
现在,水稻种植已遍及全球113个国家,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但水稻主要的生长区域还是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主要种植国有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但绝大部分稻米产自亚洲,且95%为各国自用。这在大宗农作物中是十分罕见的。矿泉水瓶盖
从印度走向世界
水稻源于中国,但却是从印度传播到亚洲以外的地区。印度的恒河中下游地区非常适宜进行水稻种植,因此当水稻从中国向西传到印度后很快就形成相当的种植规模,现在印度的水稻种植面积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播种面积的29.5%左右)。而欧洲人也是在印度第一次看到了水稻。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股雅利安人(白人的祖先)从欧洲长途跋涉来到印度次大陆的恒河流域,他们是最早看到水稻这苦茶粉
一亚洲特有的粮食作物的欧洲人。尔后,公元前327~公元前325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军又来到印度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一带。这两次雅利安人的东征不仅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加快了起源于西亚的小麦等作物的向东传播以及源于东亚的水稻向北非以及欧洲的传播。
从英文单词rice(水稻)的演化过程也可以探寻远古时代水稻经印度传播到欧洲的蛛丝马迹。稻的拉丁语学名Oryza源自古代印度梵语的水稻一词vrihi。而古拉丁语中的oryza进入意大利语之后变成rise,在古法语中又演变为riz。法语中的riz被英语吸收以后经过rys、ryce最终定格为现代英文中的rice。
水稻在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传到了近东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传到了巴尔干地区,但是早期带到西亚和欧洲东南部的水稻因对当地的干旱气候“水土不服”,没能真正传播开来。
给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带来水稻的是阿拉伯人,而印度人于笈多王朝末期的5世纪向非洲东海岸以及马达加斯加传播了水稻。公元8世纪初(714年),阿拉伯帝国征服西班牙,并于756年在西班牙建立了阿拉伯人的国家倭玛王朝。这个时期,阿拉伯人把水稻农耕传到了欧洲南部。水稻传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南部以后一度曾快速得到普及,但是到了17世纪,人们怀疑湿地是带来恶性疫病流行的根源。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欧洲南部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退缩,仅保留了有限的水田面积。这就是欧洲水稻农耕历史的大致脉络。电石生产工艺
16世纪以后,随着欧洲人对新大陆的经营,水稻从欧洲传到了美国密西西比以西的低湿地带。19世纪进入加利福尼亚。亚当斯密在撰写著名的《国富论》时就引用了英国殖民者在美国卡罗林纳经营稻田的例子。这说明当时在美国一些条件适合的地方水稻的种植相当普遍。其后,随着欧洲人向中、南美洲的殖民,水稻又传到了哥伦比亚、巴西等中南美国家。
水稻移民造就了日本
汽车座套广告水稻向东传播直接造就了日本这个崇尚稻米国度。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日本的弥生时代初创期,原来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并以种植水稻作为生计手段的古越人,为躲避秦王朝统一中国时所发生的战乱而移居到日本列岛。这些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移民到日本的古代越人从现代视觉上看就是战争难民。就是这些战争难民给日本传播了水稻生产技术和文化,开创了以水稻农耕和金属冶炼为特征的日本弥生文化。在弥生之前活动在日本列岛上的是绳文人,当时绳文人主要从事采集和渔猎等原始生产活动,还没有掌握农耕技术,所以就被来自中国大陆,掌握稻作技术的移民取而代之。古代越人给日本带来的是稻作技术、金属器制作以及农耕礼仪等先进的大陆文化,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也由此急剧增长。人口增长带来的劳动力的增加又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和发展,社会剩余财富迅速增长,进而出现了聚集财富、统帅共同体的豪族。这些豪族们的相互征战和联合促进了部族联盟的形成。到公元3世纪后半叶至4世纪初时,日本出现了统一的王朝。王朝的当权者起初叫做大王,后改称为天皇。
根据考古研究成果测算的日本各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变化验证了水稻生产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水稻技
术传到日本之前的绳文晚期,日本列岛的人口只有1.6万余人,社会发展非常缓慢。而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水稻传入日本以后的弥生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到40万人。后来日本社会开始出现通过水稻生产积累财富的统治阶层,人口也猛增到250万人,进人了部族邦国时代。这个时代在历史划分上称之为古坟时代。古坟时代以后日本跨入了文明时代。因此可以说,来自中国的古代水稻移民造就了日本这个国家。
现在,当人们提到日本时就会联想到其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和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很少有人去注意日本的基础文化背景。而实际上,培育出日本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土壤是以稻文化为核心的日本传统文化。
稻种决定民族命运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水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1%。从古至今,水稻都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基础,尤其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越王勾践蒸谷与吴,并最终灭吴的传说就生动反映了水稻对古代王朝的重要作用。
据《吴越春秋》卷九的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成为阶下囚以后。卧薪尝胆,发誓要复仇。在谋臣文种的建议下,故意向吴国借稻谷,以麻痹吴国。第二年又把精选的稻谷蒸熟以后还给吴国,让吴国把蒸煮过的稻谷当种子播种,使吴国陷入饥荒,并最终打败吴国,进而称霸中原。“越人蒸谷与吴”传说给我们提供一个信息,那就是“蒸谷与人”是古代越人在族竞争中常用的一种计谋,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农业技术和种子对族的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性。
在云南省勐连县娜允镇芒弄村,也流传着一个与“越人蒸谷”极为相似的“傣族人蒸谷与佤族人”的故事。在傣族聚居区,傣家人都居住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平坝地区,而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以及佤族等其他民族则居住在相邻的山区里。这种民族分布格局可能是历史上各民族斗争的结果,傣族蒸谷传说就发生在傣族人与佤族人的明争暗斗中。在古代,傣族人和佤族人为争夺平坝的生存权发生过激烈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傣族人掌握的水稻生产技术和水稻种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终傣族人把佤族人赶到了山上。
佤族人和傣族人原先都居住在平坝地区,但是傣族人掌握了水稻生产技术,并拥有宝贵的水稻种子,而佤族人是从山上下来的狩猎民族,不善农事,更没有水稻种子。当佤族人向傣族头人索要水稻种子时,傣族头人命令族人把水稻种子蒸煮以后送给了佤族人。不知真相的佤族人把蒸煮过的稻种播到了田里,结果田里的种子全部烂掉,一棵苗也没有长出来。
愤怒的佤族人跑到傣族头人家里质问为什么给他们坏种子。傣族头人不慌不忙地问佤族人:“你们把种子播在什么地方了?”佤族人回答说:“当然是播在水田里了。”傣族头人故作惊讶地说:“哎呀,坏啦!谁叫你们把种子播到水里的?种子都在水里淹死了。稻种应该播在山里。不能在水里种。我会再给你们稻种。这次一定要种在山里,保证能有好收成。”随后傣族头人把没有蒸煮过的稻种给了佤族人。佤族人就按傣族头人的意思把稻谷种到了山上,果然获得了好收成。自此佤族人就相信了傣族头人的话,世代在山上种植早稻为生。
以上两个传说在时空上相隔甚远,但又如此的相似,不知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与古代越人的文化有关,因为越国人和现在傣族的先人都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水稻的生产技术和水稻种子对古代族的发展和繁荣极为重要。
南瓜加工江东犁:中国经济中心由此南移
在古代,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曾被中原统治阶层视为蛮荒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这种情况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有所改变,因为中原地区连年不断的战乱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汉族政权的南移,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发展。但中国经济中心真正意义上的南移则是唐宋以后的事情。
唐代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固然有很多社会原因,但是在江南吴地(无锡、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地区)发明的
一个农具——江东犁,为江南地区乃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曲辕的江东犁出现之前,早在
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铁犁,西汉时期二牛抬扛式铁铧又得到普及,但是中原地区发明的翻耕农具适合北方干旱地区的旱地农业,而对水网密布、土壤水分高、土壤粘度大的江南地区的水田却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为适应江南水田耕作而发明的江东犁则彻底改变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南北格局,迎来了“苏杭熟天下足”的江南水稻经济的繁荣时代。江南从此不再是蛮荒之地,而变成天下粮仓。江东犁对中国水田农业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
另外,宋代全面普及的水稻插秧移栽技术,确立了水稻生产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田的生产力水平,奠定了江南地区水稻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地位。
稻谷不仅仅是粮食
在广西红瑶人的居住区,稻谷很少作为商品流通。在红瑶人看来,稻谷和房屋土地一样都是宝贵的财产,不能随意贩卖。贩卖稻谷的行为与贩卖土地房屋一样都被视为败家行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在红瑶居住区几乎没有卖余粮的习惯。谷仓里存有多余的稻谷是富有的象征,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稻谷对他们而言,既是宝贵的粮食,又是重要的财富,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财富。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人还认为水稻是有灵魂的。在秋季收割稻谷时,他们要到田间寻水稻的灵魂,并带回家放在谷仓里祭拜。所谓的“稻魂”其实就是一种蜘蛛在稻草里做的茧,也有人说“稻魂”是一种身上带刺的蜘蛛。水族人认为。在稻田发现“稻魂”就意味着水稻丰收,还会给全家人带来好运。
“稻魂”是水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来源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的万物有灵观念。把蜘蛛的卵袋视为水稻的灵魂在生物学上也有几分道理。蜘蛛是稻田害虫的主要天敌。是益虫。稻田里蜘蛛越多,害虫的危害就越少,水稻的产量也越高。我国古代谚语中“蜘蛛集百事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有些地区。稻谷产量还是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西南山区的梯田由于其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很难计算每块梯田的准确面积。笔者一直很好奇,当地在分配梯田到各家各户时是如何计算面积的。在广西龙胜县和平乡大寨村田头寨的考察中,向导给我们揭开了这个奥秘。在大寨村。人们以每块梯田1年生产的红米稻谷的平均产量折算面积。一般做法是,以生产300公斤红米稻谷的梯田面积折算为1亩。这种计算方式有两个优点。首先,避免了繁琐的丈量和计算。其次避开了由于土地的肥瘦所带来的不公平。
糯稻谜团
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人类年复一年的循环重复活动刻画到人类的记忆中
而形成的烙印。所以,就农作物而言,人类对某一种作物的接触时间越长关于这一作物的文化记忆就越深刻,相关文化现象就越丰富。例如居住在云南孟连县芒信乡的傣族人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第一季种杂交稻,第二季种植常规水稻,包括糯稻。他们在种植杂交稻时没有任何与水稻生产有关的祭祀仪式,但是在插第二季秧苗时则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因为在傣族人看来,杂交稻只是粮食而已,但是糯稻对他们来讲则包含了更多内容。就像玉米对美洲的原住民来说既是主要食物又是他们的文化,但在世界其他地方玉米就是一种粮食或者说商品。
在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糯稻饮食文化圈。围绕水稻生产举行的各种祭祀仪式中,与糯稻相关的祭祀内容远比非糯性的粘稻丰富。我们的祖先给糯稻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我国古代祭祀上的供品都是糯稻以及糯稻制品,如粢、糈为祭祀用的糯米,而醴是祭祀时献给神或祖先的糯米甜酒。另外,侗族、苗族、傣族、水族等民族在节日时都吃用植物染料染过的糯米饭,节日时还打糍粑;侗族、壮族、水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糯稻的稻穗或穗梗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但关于糯稻的进化以及对文化的影响问题还有很多迷团没有被揭开。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糯稻和非糯性水稻农耕的起源哪个在先的问题。很明显,从文化上看人类认识糯稻的时间应该早于非糯性水稻,也就是说水稻农耕起源于糯稻。但是,这一观点在生物学上解释不通。比如,到目前为止在野生稻里没有发现糯性野生稻,那么,人类在早期驯化野生稻而进入原始稻作农耕时不可能从糯稻开始。而且,糯性对非糯性而言是隐性基因,就算远古时代野生稻里已经出现纯合的糯性隐性基因,但是处于采集
社会向原始农耕社会过渡时期的人类不可能发现并选择野生稻的糯性变异。所以,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水稻农耕应该从非糯性野生稻的驯化开始。
水稻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3010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稻   文化   日本   生产   中国   稻谷   糯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