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板书系统论_图文

教学板书设计系统论
摘要:教学板书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重点是静态的板书,而对板书动态的产生过程往往忽视。板书是复杂、运动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体)、教材(客体)、媒体(载体)、学生(受体)四要素起决定作用。教师是板书的设计者、教材是板书的反映对象、媒体是板书的形式、学生是板书的受众,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板书在教学中的效能。
关键词:中学教学;板书过程;系统要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目前,教学板书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重点都落在静态的客观存在——板书的本身,而常常忽视之所以产生这一板书的动态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研究的目光投向板书产生的过程,即对板书过程的剖析,从而提高板书的设计水平。一句话,板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网状的、复杂的运动系统,也即主体(教师)研究客体(教材),用载体(媒介)反映,通过受体(学生),发挥其作用的完整系统。这四种要素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共同发挥板书在教学中的“助手”功能。
一、主体(教师)——教学板书的设计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这一点在教育界已成定论。我们认为,在板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板书的设计者、编写者和接受学生反馈的“检验者”。学生
是板书的接受对象、受众,教师设计的板书通过学生发挥作用,这一点犹如哲学所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教师是板书客体——教材的认识者、研究者。一名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对教材作出认真地剖析,成为教材研究的学者,才能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教呢?”这一点必然涉及教学的方法、手段、途径、媒体。板书是教学的最主要、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传统媒体。这一媒体的作用发挥,取决于主体设计者对教材的认识研究程度。有人说,板书是教师对教材的审美判断,我赞成这一提法。没有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判断,就没有科学的、艺术的板书。这一点勿庸置疑。
(二)教师是板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学是一个艺术系统,每一个环节都讲“设计”。入题要设计、讲解要设计、提问要设计、结束要设计、练习要设计,板书更要讲设计,因为它是教师的书面语言,代表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以往的板书设计中,中学教师墨守成规,每堂课都使用“文字式”板书,使板书成为学生心目中“永远不变”的程式。我们要打破这一常规,要设计出“变式”板书,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及不同实际,设计线型(直线、横线、折线、曲线)板书、自然景物造型板书、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型板书……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以丰富学
生的视觉图像,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以求教学的个性化、艺术性。
(三)教师是接受学生反馈的“检验者”和“处理者”。板书虽然是教师设计编写的,但毕竟不是毫无用处的胸片数据库
拉挤模具纯“艺术品”,而是直接作用于教学、课堂、学生的“实用品”,板书的好坏、优劣决定于教师,板书作用的发挥却取决于学生——板书的受众。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反馈,以学生“喜闻乐见”作为板书设计的主要标准。只有这样,板书才不会走上“纯艺术”化的道路,使其真正成为教材的“微缩”艺术、课文内容的“镜子”、知识信息的“集成块”。从这个角度看,教师作为板书的主体,他任重道远,他必须承受受众的反馈的结果,必须听取学生的“建议”“意见”,必须重视课堂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板书才能承担起“最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这一责任。
那么,什么样的主体才会创造出精彩的板书呢?
第一,主体要有较高的美学修养。主体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决定板书设计的形式、水平。一个对美学一窍不通的教师,他势必以丑为美;把错误的美学思想灌输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培养。教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开拓者、美的教育者,教师要以“美”的标准设计板书、使用板书,以达到以美促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教师的书面代言者——板书,便要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第二,主体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知识是一个教师内在素质构成的主要因素,没有知识,也就没有了素养。知识又是能力发展的条件,古语云:“有知未必有能,有能必定有知,”教师的板书创意能力,同样也基于专业知识及其他百科知识的积累、提高。一个知识贫乏者,决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同样,
决不能设计出科学、艺术的板书。板书不具备科学性,那教师将成为一名“误人子弟”的罪人;板书不具备艺术性,那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片“荒漠”而索然无味。
第三,主体从教的经历和实践经验。优秀的板书设计并不是靠《板书学》知识的传授、学习和看“如何设计板书”一类的论文便可以做到的,它还要靠从教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板书经验。前人所总结的“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体验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课堂板书实践的经验,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板书的创造者。
第四,主体智商和创造思维能力。智商高低决定一个教师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特别是一个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着这个教师教学的艺术。因此,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就不能在板书创意上有新的突破。如前所云,教学是艺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重设计、创意。板书更是这样,创新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极具审美价值的板书,它需要具有创造性强的教师来完成。
第五,主体的基本技能。大家都知道,板书涉及书法、美术、语言表达等诸
碳基材料多因素。一个板书主体——教师,他的书法技能、绘画技能、言语技能都直接影响板书的质量,只有提高自己的书写、绘图、制表、言语技艺,板书才能真正发挥其“辅教助学”的作用。
二、客体(教材)——教学板书反映的对象
板书是教师对教材的概括、是教师对章节内容的“缩微艺术”。因此研究板书设计,不研究板书的反映对象——客体(教材),板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水”。
中学教材,在我国主要是“综合型”教材,往往采用选内容、组章节、置练习方法编写。纵观部编教材、省编教材,它通常包括内容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四大要素。板书要反映编者的“编路”、章节的“思路”,形成教师的“教”路、指学生的“学路”。
那么,教师是如何“变”教材为板书的呢?我认为须有三个过程。
第一步,总揽全局、把握总纲,以求宏观控制。教师要浏览整套、阅读整册、熟读单元、精读章节。这样,板书才可以做到准确、完整、系统、有序地反映教材。
第二步,研读各节、突出重点,以求微观控制。在大纲、单元要求、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不放过教材的每个细节,以求准确、科学地把握教材,有重点、有美感地反映教材。
第三步,复读教材,抽象、概括、归纳,并用精练的语言、生动的形式升华为板书。这一点,教师更要重视板书形式的选择、语言的锤练、彩的搭配,尽已所能,使板书内容的科学性与形式的艺术性融为一体,最大可能地发挥板书的效能。
另外,从客体角度审视,教材对板书的产生还起以下作用:(1)刺激主体感官。客体的存在、变化,必
然影响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客体的新颖性、生动性、独创性都对主体产生刺激功能。(2)制约主体认识。教材编写的体例、章节内容特点,对教师有制约作用。特别是客体的可教性,即典型性、代表性、规范性,是制约主体的最主要因素。(3)客体还能检验主体的业务水平。一节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可以“解读”,有的不能;有的教师“解读”的深、“解读”的美,而有的不能,教材是检验教师水平的“试金石”,而只有正确、富有创造性的“解读”教材,板书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靠。
三、载体(媒介)——教学板书的形式
主体的意图、客体的内容,都要通过载体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载体是形式。这个形式不仅仅是指表达的主流——文字,还包括符号、线条、图形、表格、彩等等,我们可统称为“板书的语言”。
(一)文字。即汉字、数字及其他国家文字,是板书语言的主要形式。
(二)符号。包括标点符号、批改符号、气象符号、数学运算符号、速写符号、箭头符号、英文字母、商标、代号、记号等等。
(三)线条。有直线、曲线,有实线、虚线,有横线、竖线、斜线,有单线、复线等等。常用的曲线式板书,曲线包括不规则曲线、波浪线、抛物线、螺旋线、弹簧线等。
金属净洗剂(四)表格。也是板书语言之一,分竖表和横表两种。
背缚(五)图形。有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半圆形等等。有自然景观、景物造型,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亭台楼阁等等。有日常生活用具用品造型,如船、车、铜钱、项链、碗筷等等。有汉字独特的造型,有各种事物事件造型……数不胜数。
(六)彩。板书一般使用白,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配以红、黄、蓝、紫等不同颜,可以起到突出重点、象征表情、增加美感的作用。
以上为板书的传统媒体。如果从广义上说,现代板书媒体也可以将电教媒体,如电脑、投影仪等包括在内。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多媒体,将成为板书的主流形式。
板书载体、板书形式、板书造型,在教学表情达意上极为重要。具体说来,有以下四大作用,值得教师重视:
(一)示意教材内容。教师除了用口头语言表述外,往往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彩形式落实教学目的、难点重点和教材内容。
(二)再现教师情意。教师的思想、情感、思维,可以用不同的载体、不同形式恰如其分的表达。例如,问题用问号、思路用线条、重点用红、强调下面加横线……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刺激板书受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事物,看一遍比听一遍所接受的内容要多1.66倍。
学生单凭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住百分之五;而用线条图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能记住百分之十五以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板出,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增大,由此引发兴趣、引起注意、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作用不可估量。
(四)沟通师生联系。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板书作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它起到纽带作用、联系作用。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形式,对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的好坏又通过学生的反馈,输回给主体——教师,教师因此调整、改变板书的手段、方法、形式,这样相互制约、彼此联系,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
以上四点作用,决定板书形式的重要性,教师因此必须要重视板书媒体的选
择、板书形式的创造。
四、受体(学生)——教学板书的受众
作为板书的接受对象——受体——学生,他的心理、水平、智力、能力等都直接影响板书功能的发挥。因此作为板书的设计者——教师(主体),研究教材(客体)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学生兴趣爱好、年龄心理特征、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板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对牛弹琴”。
纵观板书的过程及板书作用的发挥,受体在其中发挥如下作用:
(一)影响主体板书。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情绪、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直接影响板书主体——教师的板书行为。主体何时板书?板书何处?用何种形式板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喜闻乐见”。
(二)决定载体形式。载体是板书的形式,是板书的手段、媒介。主体采用的板书形式、传媒手段,不仅受课型、课时、教法的制约,更重要的应该取决于受体的接受水平。
(三)影响板书效能发挥。板书的好坏、优劣用什么检验?不能只独立的看它是否“科学”、是否“艺术”,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易于、乐于为受体接受。任何“阳春白雪”的板书,对于“下里巴人”而言都是“对牛弹琴”。因此,中学教师要牢牢记住:学生是板书的受众,设计板书首先要有“学生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是板书的主体,教材是板书的客体,语言是板书的载体,学生是板书的受体。主体研究客体,通过载体表现客体,又通过载体让受体接受。载体为主体的手段,又为表现客体的形式。受体通过被主体“内化”的载体接受“客体”,并“内化”为自己的“图式”,又反馈于主体。主体由此调整、改变载体。四者相互制约、彼此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共同完成板书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滴胶卡制作
参考文献
[1]王松泉,徐正,全国语文板书研究论文选[C],大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
社,1996。
[2]吴伯威,基础写作教程[M],大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王松泉,板书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4]刘显国,板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1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91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板书   教师   学生   教学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