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综合培肥技术规范

耕地土壤综合培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耕地土壤培肥的属于和定义,土壤肥力诊断、地力提升技术同技术途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标准农田、一般性耕地的土壤培肥技术要求。可适用于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相关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议及可研型报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_T 3618 生物炭基有机肥料
DB23/ T 2648 大豆化肥替代及肥料增效施用技术规范
DB 23/T 2652 玉米秸秆罐式快速腐熟生产有机肥技术规程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1119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NY/T 1120 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NY/T 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耕地 cultivated land
用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及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
3.2 标准农田 standard farmland
自然和耕作条件优良、土壤高度熟化,或经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后土地相对平整,集中连片,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无明显障碍因素,田间排灌设施完善,能够满足农作物高产栽培、机械化作业,达到持续高产稳产、安全环保要求,并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3.3 土壤养分状况soil  nutrient  status
土壤养分的含量、形态、分解与转化规律以及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
3.4 土壤障碍因素 soil constraints
土体中妨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3.5 耕层厚度 thickness of farming layer
经耕种熟化而形成的土壤表土层厚度。 3.6 耕地质量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地力和耕地环境质量两方面。 3.7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8 耕地环境质量 cultivated l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耕地土壤中有害物质对人或者其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程度。
耕地土壤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生存繁衍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3.9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NY/T 1118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用时期和方法。 4 耕地土壤综合培肥技术途径 4.1 土壤有机质提升
土壤有机质平衡和盈亏的评估分析基于
dt dc
= A - kC  数学模型,采用公式(1)计算:                      C t =k A -(k
A
- C 0) e -kt (1)
滚动体
式中:
t ——时间(年);
探针测试C t ——土壤t 年后土壤有机质数量(kg/hm 2); A ——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质数量(kg/hm 2); k ——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率(%)
C 0 ——土壤有机质原始(背景)数量(kg/hm 2)
4.1.2耕层土壤有机质盈亏平衡与年度提升目标控制值的有机肥用量
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盈亏平衡的有机肥用量采用公式(2)计算:
M 1= R
f f W k C W ⨯⨯-⨯⨯21
201 ×100 M (2)
式中:
M 1 ——有机肥用(kg/hm 2)
W1 ——单位面积耕层土壤质量(t/hm2)
气浮刮渣机C0 ——土壤有机质原始(背景)数量(kg/hm2)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管理系统K ——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率(%)
W2 ——耕层中根茬生物量(kg/hm2)
f1 ——根茬的腐殖化系数(%)
f2 ——施入有机肥的腐殖化系数(%)laflof
R ——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含量(%)
4.1.1 秸秆原位还田
秸秆原位还田有翻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方式。还田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针对这些问题,秸秆原位还田后需要注意“防病虫害、补水补氮”。
4.1.1.1 翻埋还田
(1)旱田秸秆翻埋还田模式
机械收获,一般留茬高度15 cm左右—秸秆粉碎还田—秋季深翻—耙地—起垄(或平作)—镇压—春季播种。优点是:作业效率高、可抢农时,完成秋翻地作业,机械化程度高。优点:不影响春季施肥播种;打破犁底层,增厚耕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亚表层土壤肥力。缺点:作业机械设备投入成本高,整地作业成本相对高,此种模式不适宜每年采取同样的作业,最佳周期为三年进行一次。同时秸秆聚集在一个层面,会阻断地表与地下土壤水分相互通透。
(2)水田秸秆翻埋还田模式
水田秸秆翻埋还田有秋季翻埋和春季搅浆两种模式。秋季翻埋模式是水稻机械收获,一般留茬高度15 cm左右—秸秆粉碎还田(添加生物腐熟剂)—翻埋—春季泡田搅浆—插秧。此种模式已经应用多年,是比较成熟的模式,水稻秸秆通过一冬的休眠,腐熟效果较好,不影响春季插秧作业。同时此模式最好是每三年进行一次,以免打破犁底层,导致水量流失。春季搅浆模式是水稻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添加生物腐熟剂)—春季放水泡田—埋茬搅浆平地—插秧。此模式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模式,虽然插秧层会有少许秸秆留存,但是不影响插秧及秧苗生长。
4.1.1.2 覆盖翻田
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包括高留茬):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施肥;整株覆盖:机械收获—秸秆整株压倒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施肥。优点:减少土壤耕作和作业工序,节约成本;减轻土壤风蚀水蚀、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抗旱保墒。缺点:春季土壤升温慢;影响播种和出苗;秸秆腐解慢,养分易流失;未分解完毕的残留物影响田间操作;土壤质地变硬。
表1主要农作物的草谷比平均值数值表
作物种类草谷比平均值燃比值
水稻  1.00 0.25
玉米  1.20 0.25
大豆  1.20 0.25
小麦  1.00 0.25
表2主要农作物秸秆收集系数
秸秆种类留茬高度(cm)可收集系数
稻草机械收割15 0.74 人工收割7 0.83
玉米秸秆机械收割15 0.85 人工收割8 0.90
豆类秸秆/ 0.56
4.1.2 秸秆堆腐还田
秸秆堆腐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腐熟的肥料可直接施入土壤。作物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草机切碎,一般长度以1-3厘米为宜,粉碎后的秸秆湿透水,秸秆的含水量在70%左右,然后混入适量已腐熟的有机肥,拌均匀后堆成堆,堆深150 cm、堆高100 cm 为宜,上面用泥浆或塑料布盖严密封即可;秸秆堆沤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堆沤湿度以60%-70%为宜,即用手抓捏混合物,以手湿并见有水挤出为适度。秸秆的腐熟标志为秸秆变成褐或黑褐,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15天左右,堆沤过程基本结束。秸秆在腐熟分解过程中还可以杀死稻秆中的虫卵和病原菌,从而降低部分作物病害发生的几率。但在实际生产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优良菌种难以寻和培育;二是秸秆运输及腐熟设备的费用较高,增加了农民的种地成本,降低农民使用的意愿。
4.1.3 秸秆炭化还田
秸秆炭化还田是一种新的秸秆还田方式。生物炭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在低温限氧(<700℃)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热裂解得到的固态富炭产物。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率提高,其多微孔结构可显著增加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对矿质元素的吸附,减少淋洗造成的氮素流失,增强土壤肥力,使更多的土壤矿质元素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有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但如果生物炭还田量过大也会导致碳氮比失衡,影响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降低水稻产量。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制备生物炭成本较高,目前广泛推广还有一定难度。机顶盒支架
4.1.4 有机肥施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1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7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秸秆   耕地   作物   质量   机械   作业   影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