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便携式翻译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接着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
引言:
赤霉病是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而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则能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依据,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便利。
1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
小麦赤霉病亦称烂穗病、红麦头、烂麦头,是多种镰刀真菌侵染麦头部位引发的疾病,导致整个麦头腐烂,赤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疾病。其主要的症状以苗枯、茎基腐、杆腐、穗腐为主。苗腐烂是由于小麦种子自带病菌或者受到土壤
中病菌的侵染,染了病的种子先是发芽呈褐,根冠会腐烂,感染轻的麦苗黄而瘦,患病重会死亡,枯死的苗因其带有大量真菌还会产生大量粉红霉状物,将菌类带去土壤中。茎基腐的多发阶段是在幼苗时期,幼苗刚刚出土时麦株根部的组织感染后呈深褐,导致整株死亡。杆腐一般发生在麦穗的第一、二节点处,刚刚患病的叶鞘上会出现绿斑,随着病菌感染加重会呈淡褐甚至红褐不规定形斑,并向麦茎扩散,病情严重的直接导致整个叶鞘部分枯黄,气候潮湿时还会出现粉红霉状物。穗腐是小麦感染赤霉菌的常见症状,起初感染时,在麦穗与颖片处会产生点点浅褐斑迹,随着感染加重逐渐扩散至整个麦穗,麦穗枯而黄,气候的湿度加大时,褐斑处会形成粉红霉层,逐渐地产生密集的蓝黑小颗粒,用手摸有凸起的感觉且不能轻易抹去,发病严重后会感染穗轴,逐渐使整个麦穗腐烂。
2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分析
2.1农业防治技术
2.1.1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良种是小麦种植工作的基础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为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还能大大减少田间管理的工作量,是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要尽量挑选抗病、耐病性能较好的品种,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一般来说,穗型细长、扬花整齐集中的、耐湿性强的小麦种类对赤霉病的防御能力相对较高。同时要注意做好麦种预处理,合理晒种,采用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1.2重视秸秆还田技术
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推进的背景下,秸秆还田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有助于根本解决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成本支出,但同时秸秆还田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就赤霉菌问题来说,其菌能以孢子和菌丝片段的形式潜伏在土壤深处,越冬后侵蚀玉米或麦苗,造成青枯病、基腐病等病害,在某些农业生产区域,秸秆还田导致的病菌残留甚至成为赤霉病发生的主要源头,提升秸秆还田质量势在必行。因此种植人员要注意做好秸秆的筛选和排除工作,对于带病害的秸秆,要带出农田范围进行集中销毁,要严格消毒后再进行还田作业。使用秸秆腐熟剂加快分解速率,做好水分补充和氮肥补施工作,为秸秆的分解创造良好条件。
钥匙胚
可利霉素说明书2.1.3加强田间管理
消音板深松、深耕、旋耕是田间整地的三种常见方式,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和推广,旋耕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具有节省时间,确保适时播种的优势,但这种方式只能改良表层土壤结构,长此以往加重土壤板结现象,也不利于赤霉病防治。因此要重视深耕整地作业,拔除深藏于地表之下的残留根茎,减少菌源数量,低洼农田或透气性较差的土壤结构是赤霉病滋生的摇篮,对于这种环境应当采取起垄播种的方式,以5~8m为间隔起垄,方便后续排水、消积作业,防止涝渍灾害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湿度,防止镰孢真菌的滋生。在施肥管理中,要注意合理配比氮、磷、钾的用量,保障小麦植株茁壮生长。
2.1.4选准防治时间
小麦赤霉病的感染率在小麦开花至全盛时期最高,因此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期为开花期。在小麦种植生产中,负责栽培种植小麦的工作人员应牢牢把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用药物控制小麦开花期。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提前用药。在小麦穗期,多云多雨的时候,负责栽培种植小麦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雨隙,提前适当打药。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多云多雨或品种易感病害,应在第一次施用后间隔6~7天再次进行防治。
2.1.5加强预测预防
小麦赤霉病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各地区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及时接收天气预报的情况,提前预防预测,要将病菌控制和消灭在萌芽之际。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为农民合理实施防治措施提供帮助。
2.2化学防治技术
小麦赤霉病防治化学药剂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有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酯类等,不同药物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毒力也各不相同,这里我们挑选了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药剂的进行论述。氟啶胺、四霉素对于各生长阶段的赤霉病菌都有抑制作用,会导致菌丝出现明显扭曲,这主要是因为氟啶胺能够抑制赤霉菌孢子线粒体呼吸作用,从而降低孢子活性。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较为明显,对孢子萌发则没有太大影响,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对于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小麦防护作用也各不相同,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选采用。同时,在多菌灵等杀菌剂中加入油类助剂可以明显提升药剂活性,改善除菌效率,但对于生物柴油等药剂则不适用,反而容易降低药剂活性。综合来看,氟啶胺以
及咯菌腈在施药后临近几天内防护效果极好,可以在赤霉病发病前使用,起到预防作用;苯醚甲环唑等试剂防护性则没有明显波动,既可以作为预防药剂,也可以作为发病后的控制药剂。
2.3生物防治技术
尽管农业与化学综合防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赤霉菌病频发的问题,但同时治理不彻底、药剂二次污染等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作为清洁、新兴防治技术的代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拓被提上了日程。拮抗菌酵母、木霉、放线菌等微生物,它们是植株病原菌的“天敌”,能够在生物范畴内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其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寄生作用,拮抗菌以病原菌为宿主,形成次代谢物,从而抑制原宿主活性,分枝杆菌就是通过寄生作用来抑制灰霉病等病原菌的。二是抗生作用,一些拮抗菌在生长进程中可能会产生抗生素等代谢物,芽孢杆菌就是这种机制的杰出代表,其产生的丰源素能够有效抑制镰刀菌,从而防止赤霉病的产生。三是竞争作用,通过与病原菌争夺营养物质,可以抑制土壤中病原孢子的萌发。目前农业领域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较大,并且已经初步筛选除了几种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拮抗菌,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生物制剂施加时间的不同分为
以下几个应用途径:一是用于减少土壤菌源量,麦种萌发期是病害高发的第一个时期,赋存于病害秸秆及残根的镰刀菌会在越冬之后侵染麦苗,可以在深翻整地作业时施加粉红粘帚菌生物制剂,从而抑制孢子生长,减少土壤菌源量。二是用于麦种预处理,有研究显示,某些有益微生物可以在15d内对植株进行充分保护,促进根系生长,在植株与病原菌的竞争中起到辅助作用。三是用于扬花期麦穗处理,扬花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容易受感染的阶段,从小穗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杆菌等可以使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下降50%左右,抑菌效果良好。
自动泄压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赤霉病防治方法和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有利方案,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各种赤霉病防治方法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www.dd13
参考文献:
[1]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张爱民;阳文龙;李欣;孙家柱.遗传,2018(10)
[2]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孙洪涛.农民致富之友,2018(16)
[3]不同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效果比较试验[J].孙少利.安徽农学通报,2020(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7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麦   赤霉病   防治   秸秆   生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