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三要素三农

www.99ctct⽔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三要素三农肥药减施,⽔稻增产!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粮⾷主产区,
粮⾷⽣产连年保持增长,
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化肥农药长期施⽤、
过量施⽤、盲⽬施⽤,
蜂窝煤采暖炉
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运⽽⽣,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湖北之声《三农》栏⽬邀请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肥研究所研究员张舒
讲解⽔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种植户们不妨先收藏,
再发,⽤处很⼤!
张舒,硕⼠、三级研究员、湖北省植物病理/昆⾍/植保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稻重⼤病⾍害防控及农药应⽤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3项(其中⽔稻双减课题级主持⼈)、重⼤转基因、⾯上基⾦项⽬各1项、省基⾦⾯上项⽬、国家科技⽀撑计划、公益性⾏业科研专项各4项、省技术创新重⼤专项2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等奖3项、三等奖3项,标准化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湖北省地⽅标准7项,主编或参与出版编著8部。
多聚磷酸盐
⼀、化肥减施主要有哪些技术?
(⼀)有机替代,可分为施⽤商品有机肥(有机-⽆机肥,有机⽣物肥等)、秸秆还⽥、种植绿肥。
⽤100公⽄/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10%,或者200 公⽄/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20%,⽔稻增产6.3-7.5%。长期施⽤炭基有机肥,能优化⼟壤环境、改善⼟壤结构、丰富⼟壤微⽣物区系落及丰度,提⾼⼟壤肥⼒。
将稻麦(油)轮作模式中上⼀季作物秸秆(⼩麦、或油菜)全部粉碎翻压还⽥,并配合秸秆专⽤腐熟剂使⽤,每2-3年进⾏⼀次深翻,⾄25-30厘⽶深度。多年实验结果证明,秸秆还⽥配合化肥施⽤,⽔稻增产幅度达7.37%,⼟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提⾼。
在稻麦(油)轮作模式中,可以采⽤每隔3-4年将冬⼩麦(油菜)改种⼀季绿肥,并在种植⽔稻前翻压还⽥,可以提⾼⼟壤地⼒,增加有机质。
在虾稻模式中,以稻草全量还⽥,配合⽥埂种植绿肥。
在鸭蛙稻模式中,⽤冬季种植紫花苕⼦或肥料⽤油菜,配施有机肥,能确保⽔稻⽣产不⽤化肥。翻压紫云英后,在减少化肥施⽤量的情况下,也能为⼟壤提供较多的氮素、钾素营养。与单施化肥相⽐可显著改善⽔稻的产量结构,提⾼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提⾼产量18.6%-38.2%;翻压紫云英后,化肥施⽤量以减少20%-25%较为适宜。
(⼆)调整化肥结构,主要措施为施⽤⽔稻专⽤肥和配施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包括合理的氮磷钾配⽐(如20:8:15)、合适的养分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5:5)、具有新型功能特点(如缓释技术、⽣根剂)等,如⽔稻专⽤复合肥。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合理使⽤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硅、锌肥配施可促进⽔稻早发、增强抗倒伏与抗病的能⼒,提⾼⽔稻产量和氮、磷肥利⽤率。并能提⾼⽔稻品质、减轻⽔稻⽣长过程中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发⽣。可使⽔稻增产10%-30%。
(三)科学肥⽔管理,主要措施有侧深施肥、应变式肥⽔管理。
不锈钢焊接技术
结合插秧机、侧深施肥机等,将基肥在⽔稻插秧时施⼊,并对施肥部位进⾏定位(使肥料位于秧苗⼀侧5厘⽶、深度于秧苗根系下3-5厘⽶处),以减少化肥⽤量,提⾼化肥利⽤率。
将⽔管理技术与施肥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应变式肥⽔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稻品种营养特性为基础的平衡施肥技术。将氮肥⽤量调整到合适的⽔平,同时增施钾肥和补充微肥(主要是硅肥和锌肥)。
霹雳鞭在氮肥运筹⽅式上提出多次施氮、氮肥后移,在氮肥总量控制前提下,前期以⽔稻叶⽚叶⾊为指标进⾏指导施氮,后期看苗酌情增施粒肥(约占总氮10%),以满⾜⽔稻后期灌浆提⾼千粒重的需要。
以⽔稻⽥间实际分蘖数为指标的中期够苗晒⽥技术,根据⽔稻品种特性和栽培要求,进⾏够苗排⽔晒⽥。
以提⾼稻⾕千粒重为⽬标的推迟断⽔技术,即在⽔稻灌浆期后到乳熟期进⾏湿润灌溉,每次灌⼀薄层⽔(10毫⽶),待落⼲后再灌,⼲⼲湿湿,⼲湿交替,保持⽥⾯潮湿。在黄熟期⾃然落⼲,直⾄收割前5天彻底断⽔,做收割准备。
⼆、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有哪些?
(⼀)⽣态⼯程控害技术
1、低茬收割和耕沤灭蛹技术。采⽤低茬收割的⽅法,并在春季⼆化螟、三化螟蛹期,稻⽥翻耕沤⽥7-10天,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量,达到有效降低螟⾍种基数的⽬的。
2、⾹根草诱螟技术。试验表明,同时放⼀盘⽔稻和⼀蔸⾹根草在⼀个⼤⽹罩中,82.03%的⼆化螟卵产在⾹根草上,是⽔稻植株上的4.56倍。⾹根草中含有对⼆化螟幼⾍具有致死作⽤的有毒活性物质,单宁含量⾼(⽔稻的1.3倍)。影响害⾍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理活动,最终死亡。稻⽥四周⽥埂或路边种植⾹根草控制⽔稻⼆化螟的最佳⽥间布局为:丛间距3-5⽶、⾏间距50-60⽶。⾹根草对除草剂⼗分敏感,施⽤除草剂时要特别注意对其采取隔离措施。
3、保护⾮稻⽥⽣境技术。丰富农业⽣态中的⾮稻⽥⽣境是控制⾍害发⽣的有效途径。冬季种植绿肥植物、⽥埂留草(花)等栖境植物、插花种植茭⽩、秕⾕草等储蓄植物、种植芝⿇等蜜源植物都能够有效丰富⾮稻⽥⽣境。
4、天敌控害技术。⽬前国内天敌产品分为寄⽣蜂、捕⾷性瓢⾍、捕⾷螨、捕⾷性草蛉和捕⾷蝽⼏⼤类,其中⽔稻上商品化的螟黄⾜绒茧峰、稻螟⼩腹茧蜂松和⽑⾍⾚眼蜂三种,前两种主要寄⽣三化螟、⼆化螟和⼤螟的卵,⽑⾍⾚眼蜂主要寄⽣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和稻苞⾍的卵。使⽤毒蜂卡,稻纵卷叶螟和⼆化螟发⽣率分别降低了60%和80%。除⾚眼蜂外,蜘蛛对稻飞虱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5、硅锌协同和配施微肥技术。湖北主要稻区⼟壤有效硅、锌含量偏低,约70%的⼟壤缺锌、50%的⼟壤缺硅,⽔稻缺硅引起⽣育显着减弱,茎叶扭曲,叶⽚出现褐⾊枯,抽穗延迟,发⽣⽩穗,秕粒增多,出现畸形稻壳,出现结实障碍,稻壳出现褐⾊⼩点等等,⽔稻缺锌造成僵苗、坐苑、红苗病、⽕烧苗等现象。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稻施钾量增加,⽔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发⽣危害减轻,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钾肥施⽤量与⽔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硅、锌肥合理配施还能抑制⽔稻稻瘟病的发⽣。
(⼆)理化诱控技术
1、性诱剂诱捕技术。⽬前⽔稻上已商品化的诱芯有⼆化螟、三化螟、⼤螟、稻纵卷叶螟、稻苞⾍、粘⾍和台湾稻螟等,持效期1个⽉、2个⽉和3个⽉的,每亩⽥置1个诱捕器即可。注意事项:⽥间放置时间⼀定要“早”,螟⾍越冬代⽻化前(包括前作作物⽥),稻纵卷叶螟迁⼊代始见时设置;⾯积要“⼤”,并且连⽚;诱捕器在⽥间放置位置“外密内疏”;捕器在安装⾼度“因⾍⽽定”。
2、灯光诱捕(杀)技术。灯光诱控技术是利⽤昆⾍趋向光源或远离光源运动的⾏为习惯,促使昆⾍聚集某⼀固定位置集中消灭的防治⼿段。研究表明,⼆化螟、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都是集中在前半夜上灯,其中,⼆化螟主要集中在22:00~0:00之间上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主要集中在20:00~22:00上灯。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灯时间达到消灭害⾍、保护天敌的作⽤。
(三)科学⽤药技术管线电伴热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7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化肥   种植   化螟   减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