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微生物肥料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甘薯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种植区域较广。因甘薯薯块中含有丰富的食用纤维、可溶性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甘薯的消费比例呈增加趋势,红薯茎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可以作为一种优质动物饲料。但在甘薯种植中,土壤改善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偏施氮肥、不均衡施肥、滥用农药等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恶化,降低了甘薯的生产效益。特别是皖北平原地区,多年缺失的有机肥,土壤已造成板结,透气性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足,土壤环境的不断恶化也为土传病害发生提供有利的场所,特别是甘薯的黑斑病和根腐病,这种病害传播快,造成损失大,目前多数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化学药物的长期使用不仅会使病原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随着秸秆禁烧和农药减量的工作开展,为地下害虫繁殖提供有利的空间,其中蝼蛄、金龟子幼虫对甘薯块茎的品质和品相危害较大,也逐步影响到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和土壤理化的深入研究,尝试利用生物防治与有机肥投入,以期改善甘薯生长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受。
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2249796 b《具有防虫效果的甘薯专用有机肥无机复混肥料及应用》,公开了一种由烟桔梗或中药渣与畜禽粪便发酵获得有机肥,再与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复混肥料作为基肥,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机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13698250 a《一种甘薯病虫害生物防治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公开了采用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米曲霉、绿木霉发酵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具有防治病虫害的生物有机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6397067a《以中药渣为原料制备的甘薯黑斑病有机肥及制法》,公开了一种中药渣及全蝎药渣为原料,接种含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复合菌剂,发酵出具有防治甘薯病的专用肥。
4.针对皖北地区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病虫害防治的需求,上述防治甘薯病虫害专用肥技术均是属于传统有机肥发酵的方法,将畜禽粪便或药渣与常规微生物菌种进行混合发酵,制定具有防治效果的生物有机肥,不能针对性甘薯黑斑病和蛴螬防治,也不能在病虫害防治和土壤的改良做到有效的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制备方法及应用。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包含以下重量组分:有机肥75-85份、解
淀粉芽孢杆菌1-2份、多粘类芽孢杆菌1-2份、苏云金芽孢杆菌1-2份、布氏白僵菌1-2份、绿僵菌1-2份、硫酸钾10-15份;所述有机肥由以下原料组成:牛羊粪便60-80份、秸秆15-30份、pal材料5-10份,发酵菌剂1-3份。
8.本发明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中,选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繁殖速度快,优先占据土壤营养位点,改善甘薯根际生态环境,同时对甘薯黑斑病病原物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h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对黑斑病菌产孢类型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选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够产生伴孢晶体(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其被昆虫碱性肠液破坏成较小单位的δ-内毒素,使害虫得败血症而死。选用的白僵菌和绿僵菌散发出的孢子。当孢子接触害虫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生长菌丝侵入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和分泌物,使害虫生病,约经4-5天后死亡,体表长满菌丝及白粉状孢子。孢子可借风、昆虫等继续扩散,侵染其他害虫。
9.所述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金蛴螬的生物专用肥发酵选用微生物发酵菌剂由以下比例的各菌种组成:白浅灰链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芽孢杆菌、绿木霉,比例为5:4:2:2:4。该复合菌剂能够代谢产生多种胞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能够牛羊粪和秸秆中蛋白质、纤维素分解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简单有机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能有效杀灭肥料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发酵菌剂所使用的微生物均为有益菌,也可以在预防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10.所述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金蛴螬的生物专用肥发酵选用的pal材料,俗名坡缕石,又称凹凸棒石,其含有sio2、alo3、feo3、mgo、cao、k2o、na2o、p2o5等多种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其结构为纳米级多孔非金属矿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载体,为专用肥中各类微生物菌提供良好的载体。
11.上述的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1)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粉碎成碎末状,将粉碎后秸秆与牛羊粪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在混合物料中加入发酵菌剂混匀,调节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60-70%,进行堆肥腐熟发酵,发酵完成后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得到有机肥;
13.(2)将所述有机肥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硫酸钾混合均匀,得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
14.作为对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堆肥腐熟发酵具体过程为:堆肥处理7-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发酵温度在50℃以上,翻堆后继续发酵10-15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然后继续发酵10-15天后转移到陈化池,陈化20-30天后,发酵完成。
15.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发明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采用有益微生物菌种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甘薯黑斑病有较强的预防效果,苏云金芽孢杆菌、布氏白僵菌和绿僵菌在蛴螬幼虫和成虫都有较强的感染致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有机肥发酵使用的微生物菌种也能够协同抑菌、防虫效果。这些有益微生物还能够加快土壤有机质的降解转化,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净化甘薯块茎根际环境。
17.(2)本发明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选用pal材料作为生物载体,具
有较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为专用肥中有益菌提供生活场所,有利于益生菌繁殖生长。
18.(3)本发明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生物专用肥,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缓解了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面源污染,有机肥和有益微生物高效组合使用,也可提高甘薯对高肥料利用率和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改善甘薯品质,提高产量,对环境友好,使用简单,在甘薯种植方面推广和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0.1、材料
21.本实施例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常规方法,所用的试剂等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购买产品。
22.2、方法
23.2.1生物专用肥的制备
24.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原料按重量份组成如表1所示:
25.表1:专用肥原料组成
26.组别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有机肥80758580解淀粉芽孢杆菌1212多粘类芽孢杆菌1212苏云金芽孢杆菌1212布氏白僵菌1212绿僵菌1212硫酸钾15151010
27.其中实施例1-4的有机肥组成如表2所示:
28.表2:有机肥组成
29.组别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牛羊粪便70756560秸秆20122230pal材料810107发酵菌剂2333
30.发酵菌剂由以下比例组分组成:白浅灰链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和绿木霉的质量比为5:4:2:2:4。
31.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生物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1)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粉碎成碎末状;
33.(2)将粉碎后秸秆与牛羊粪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在混合物料中加入微生物发酵菌剂混匀,调节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60-70%,进行堆肥腐熟发酵;
34.(3)堆肥处理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发酵温度在50℃以上,翻堆后继续发酵10天
进行第二次翻堆,然后继续发酵10天后转移到陈化池,陈化25天后,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得到有机肥;
35.(4)将步骤(3)的有机肥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硫酸钾混合均匀,得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专用肥。
36.2.2应用测试
37.实施时间:2021年。
38.试验地点:安徽省阜阳界首市砖集镇刘柴村。
39.土壤养分状况为:ph值7.2,碱解氮98.4mg/kg,有效磷35.70mg/kg,速效钾145.00mg/kg,有机质含量21.6g/kg。
40.甘薯品种:西瓜红。
41.试验方案:试验设5组,每组3个重复:
42.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肥料;
43.处理(2):当地习惯施肥,选用常规复合肥,养分含量为n-p2o
5-k2o5为15-15-15,每亩用量40kg;
44.处理(3):在当地习惯施肥的基础上,每亩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各1kg;
45.处理(4):采用实施例2制得的生物专用肥,用量为300kg/亩;
46.处理(5):采用实施例3制得的生物专用肥,用量为300kg/亩,
47.各小组田间管理一致。
48.一、病害调查方法:甘薯黑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在薯块膨大期进行,每处理随机5点取样,每点10株,观察根部发病情况;发病株分级标准分6级:0级,无病斑;1级,有少量病斑;2级,病斑占总植株比例《25%;3级,病斑占总植株比例25-50%;4福级,病斑占总植株比例51-75%;5级,病斑占总植株比例》75%
49.发病率=(发病薯块数/调查薯块数)
×
100%
50.病害防效=[(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
×
100%
[0051]
二、虫害调查方法:收获时,每个处理随机挑选400个薯块样品进行统计。薯块虫咬级别按以下标准分级:0级,无虫咬,薯块表面光滑;1级,虫咬孔有1-2个,虫咬深度浅,薯块表面较光滑,不影响薯块商品率;2级,虫咬孔有3-4个,虫咬深度中等,薯块表面可见明显虫咬痕迹,影响薯块商品率;3级,虫咬孔在5个以上,虫咬深度较深,严重影响薯块商品率。
[0052]
虫咬率=[(1级薯块数+2级薯块数+3级薯块数)/调查薯块数]
×
100%
[0053]
虫害防效=[(对照虫咬率-处理虫咬率)/对照虫咬率]
×
100%
[0054]
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0055]
表3:不同处理的防效试验结果
[0056][0057]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在甘薯种植过程中对黑斑病和蛴螬防治效果为较为显著,与对照相比,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
[0058]
三、土壤改良调查方法:分别在甘薯种植前和收获前进行土壤取样,每个处理按照5点法取样后,混合为1个样品,取样深度为20cm,测定耕作层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及微生物总含量的变化情况。
[0059]
表4:不同处理的土壤改良实验情况
[0060][0061]
从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在土壤改良方面有明显效果,与对照相比,在有机质、微生物总量和土壤容重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0062]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组分:有机肥75-85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2份、多粘类芽孢杆菌1-2份、苏云金芽孢杆菌1-2份、布氏白僵菌1-2份、绿僵菌1-2份、硫酸钾10-15份;所述有机肥由以下原料组成:牛羊粪便60-80份、秸秆15-30份、pal材料5-10份,发酵菌剂1-3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剂中菌种包含以下组成:白浅灰链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和绿木霉。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浅灰链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和绿木霉的质量比为5:4:2:2:4。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粉碎成碎末状,将粉碎后秸秆与牛羊粪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在混合物料中加入发酵菌剂混匀,调节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60-70%,进行堆肥腐熟发酵,发酵完成后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得到有机肥;(2)将所述有机肥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硫酸钾混合均匀,得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的专用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堆肥腐熟发酵具体步骤为:堆肥处理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发酵温度在50℃以上,翻堆后继续发酵10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然后继续发酵10天后转移到陈化池,陈化25天后,发酵完成。6.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在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和改良土壤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甘薯黑斑病虫害的生物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含以下重量组分:有机肥75-85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2份、多粘类芽孢杆菌1-2份、苏云金芽孢杆菌1-2份、布氏白僵菌1-2份、绿僵菌1-2份、硫酸钾10-15份;所述有机肥由以下原料组成:牛羊粪便60-80份、秸秆15-30份、PAL材料5-10份,发酵菌剂1-3份。本发明的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蛴螬生物专用肥,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缓解了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面源污染,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肥和有益微生物高效组合使用,也可提高甘薯对高肥料利用率和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改善甘薯品质,提高产量。提高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

胡子全 窦乐 朱宝 杨银从 胡玥 徐璎子 王凤娟 应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甘薯   芽孢   杆菌   黑斑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