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轻薄、可弯曲和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oled或qled为发光器件、由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简称tft)进行信号控制的柔性显示装置(flexible display)已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
3.近年,随着ar/vr等高新科技产物的出现,对于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的需求不断提高。在现实应用领域,硅基oled需要搭配光学透镜实现近眼显示的目的。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硅基oled的可靠性与光学性能,通常会采用双层玻璃盖板的模组形态。搭配双层玻璃盖板结构,更好的实现光学透镜与硅基oled的结构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4.以下是对本公开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6.显示基板;
7.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8.透镜层,位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
9.边框,所述边框包括:
10.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相抵接;
11.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透镜层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相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
1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竖截面为矩形或多边形。
1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侧壁、底壁以及将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表面,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盖板相抵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透镜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光线传播间隙。
1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平面、凹凸面、曲面和阶梯面中的至少一种。
1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
1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1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之
间,将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粘接。
1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面向所述盖板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1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所述第一板体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板体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
2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体包括透光部和位于所述透光部外侧的外围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外围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外围部相抵接。
2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围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2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2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为玻璃材质。
2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岛组件,所述像素岛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阵列,所述多个像素岛组件与所述多个微透镜阵列对应设置。
25.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26.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一;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立体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中盖板的剖视图;
32.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二;
33.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三;
34.图5c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36.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
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37.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38.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39.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漏电极以及源电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电极)与源电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41.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42.在本说明书中,“电连接”包括构成要素通过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只要可以进行连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电信号的授受,就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的例子不仅包括电极和布线,而且还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其它具有各种功能的元件等。
43.在本说明书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
°
以上且10
°
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该角度为-5
°
以上且5
°
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
°
以上且100
°
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85
°
以上且95
°
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44.在本说明书中,“膜”和“层”可以相互调换。例如,有时可以将“导电层”换成为“导电膜”。与此同样,有时可以将“绝缘膜”换成为“绝缘层”。
45.本公开中的“约”,是指不严格限定界限,允许工艺和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数值。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
47.显示基板;
48.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49.透镜层,位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
50.边框,所述边框包括:
51.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相抵接;
52.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透镜
层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相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
5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近眼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基板10、盖板20以及透镜层30。盖板20位于显示基板10的出光侧,透镜层30位于盖板2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
5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1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岛组件101,像素岛组件101包括多个发光元件。透镜层30可以包括多个微透镜阵列301。多个像素岛组件101与多个微透镜阵列301对应设置。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采用微透镜阵列301以及区域像素岛(像素岛组件)组合实现近眼显示,每组微透镜-发光元件提供完整视场中的一部分视场,成像光束进入人眼并在视网膜上进行图像角度拼接显示。该显示模组可实现较大视场、轻薄、高成像能力的近眼vr/ar/mr拼接显示。
55.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该显示模组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5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模组利用像素岛组件101和微透镜阵列301,通过光束角度拼接的方式实现显示。像素岛组件101具有多个规则排列的发光元件,例如可包括多个排列成列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每一个oled负责显示整体显示画面中特定角度的画面,例如位于一列的中心的oled负责显示自-2至2度的显示画面。该oled发出的光经过微透镜阵列301中与其对应的微透镜之后入射至人眼,多个oled和微透镜组合共同显示vr或ar等显示效果中的显示画面。一定光束宽度且角度相同的多束平行光入射人眼,经过晶状体汇聚作用后将聚焦在视网膜上同一点上。微透镜阵列301控制相邻的两个像素岛组件101中发光元件发出的成像光线进行角度衔接,成像光束入射人眼后在视网膜上实现子图像的拼接显示。
5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可以通过发光来显示图像。显示基板可以是所有种类的平板显示基板或曲面显示基板,例如液晶显示基板、有机发光显示基板、量子点发光显示基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或电泳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可以是柔性显示基板。例如,显示基板可以是柔性发光显示基板、柔性电泳显示基板、柔性电润湿显示基板、柔性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或柔性量子点发光显示基板,但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5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10可以采用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微型显示器,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型显示器指的是在一个尺寸在2寸以下的基底(硅基材料)上集成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发光像素的显示器件。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中发光元件还可以包括微发光二极管(m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
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可以为矩形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也可以为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诸如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的多边形形状。
6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立体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方向z),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基板10、盖板20、透镜层30以及边框40,显示基板10、盖板20和透镜层30沿着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且显示基板10、盖板20和透镜层3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
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边框4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1为板状结构,第一固定部41位于显示基板10和盖板20的外侧,示例的,第一固定部41位于显示基板10和盖板20的相对两侧。第一固定部41靠近透镜层30的一端,与透镜层30相抵接,以支撑透镜层30,使透镜层30与盖板20之间形成用于光线传播的空间60,显示基板10发出的光线,透过盖板20后,经过光线传播的空间60,射入透镜层30,入射至人眼。
6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41与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从而避免第一固定部41阻挡显示基板10发出光线的出射。
6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固定部42为条状。第二固定部42与第一固定部41面向盖板20一侧的内壁连接,第二固定部42位于盖板20与透镜层30之间。第二固定部42靠近盖板20一侧与盖板20的表面相抵接,使第二固定部42与盖板20的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保证盖板20的稳固性。第二固定部42靠近透镜层30的一侧与透镜层30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50,显示基板10发出的侧向光线能够经过光线传播间隙50,射入透镜层30,提高显示基板10发出的侧向光线的出光率,避免显示基板10发出的侧向光线被第二固定部42阻挡。
6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固定部42与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从而避免第二固定部42阻挡显示基板10发出光线的出射。
66.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边框的上述结构,通过光线传播间隙50解决了显示基板10发出的侧向光线被阻挡的问题,提升了显示基板10侧向光线的出光率;以及通过第二固定部42能够保证盖板20的稳固性。同时,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边框的上述结构不会增大显示模组的尺寸。
6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的竖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多边形可以包括五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示例的,第二固定部42的竖截面可以为矩形,第二固定部42包括底壁421和侧壁422,第二固定部42靠近第一固定部41一侧的侧壁422与第一固定部41连接。第二固定部42的底壁421为靠近盖板20一侧的表面。第二固定部42的底壁421与盖板20的表面相抵接,以保证第二固定部42与盖板20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稳固性,如图2所示。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42面向盖板2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第二固定部42通过该平面与盖板20相抵接,以保证第二固定部42与盖板20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稳固性。
6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面向盖板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为非平面结构。例如,第二固定部面向盖板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为凹凸面或弧面等。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可以一体成型,以保证边框40的稳固性。示例的,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均为塑料材质,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注塑成一体。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互相连接在一起,例如,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互相粘接。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还包括胶层,胶层位于第二固定部42与盖板20之间,胶层将第二固定部42与盖板20粘接,以提高于第二固定部42与盖板20连
接的强度。
7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中盖板的剖视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中盖板20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沿着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一板体21位于第二板体22靠近显示基板10一侧。第一板体21与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示例的,第一板体21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交叠。第一板体21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板体22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第一板体21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二板体22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使第一板体21的边缘与第二板体22的边缘形成台阶状。
7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板体22包括透光部221和位于透光部221外侧的外围部222。透光部221均与第一板体21和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示例的,透光部221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与第一板体21和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交叠。透光部221透过显示基板10发出的光线,使显示基板10发出的光线射入光线传播的空间60。
7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外围部222均与第一板体21和显示基板10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边框20的第二固定部42与外围部222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与透光部221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第二固定部42与外围部222相抵接,从而避免第二固定部42占用透光部221的空间,影响显示基板10发出光线的透过率。
7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外围部222的侧壁与第一固定部41的侧壁连接,例如,外围部222的侧壁与第一固定部41的侧壁接触,或者,外围部222的侧壁与第一固定部41的侧壁之间存在缝隙。
7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20可以采用透光材料,例如盖板20可以采用玻璃材质,即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可以采用玻璃材质。
78.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二;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三;图5c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四。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a、5b和5c所示,第二固定部42的竖截面呈三角状,第二固定部42包括底壁421’、侧壁422’以及将侧壁421’和底壁422’相连的第一表面423,底壁421’和侧壁422’可以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例如,底壁421’和侧壁422’形成90度夹角,即底壁421’和侧壁422’垂直设置。第一表面423与底壁421’可以形成锐角。第二固定部42的底壁421’为靠近盖板20一侧的表面。第二固定部42的底壁421’与盖板20的表面相抵接。第二固定部42的侧壁422’与第一固定部41的内壁连接。第二固定部42的第一表面423与透镜层30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50。
7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42的第一表面42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示例的,第二固定部42的第一表面423可以为平面,如图5a所示。或者,第二固定部42的第一表面423可以为向内凹陷的曲面,如图5b所示。或者,第二固定部42的第一表面423可以为包括多个台阶结构的阶梯面,如图5c所示。或者,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表面可以为凹凸面。
80.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中竖截面呈三角状的第二固定部相对于竖截面呈矩形的第二固定部第一表面能够进一步增大光线传播间隙50的空间,减小对显示基板10侧向光线的阻挡,提升了显示基板10侧向光线的出光率。
8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面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产品(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等)、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电脑等。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显示装置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82.本公开中的附图只涉及本公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即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8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透镜层,位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相抵接;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透镜层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相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竖截面为矩形或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侧壁、底壁以及将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表面,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盖板相抵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透镜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光线传播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平面、凹凸面、曲面和阶梯面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将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粘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面向所述盖板一侧的表面为平面。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所述第一板体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板体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透光部和位于所述透光部外侧的外围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外围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外围部相抵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玻璃材质。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岛组件,所述像素岛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阵列,所述多个像素岛组件与所述多个微透镜阵列对应设置。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基板;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透镜层,位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相抵接;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透镜层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盖板相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透镜层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透镜层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透镜层之间设置有光线传播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

白枭 杨盛际 杨俊彦 朱志坚 朱云 郭致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模组   盖板   透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