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长尾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型长尾夹。


背景技术:



2.长尾夹又被称为凤尾夹、票夹,把手可移动,夹纸紧,不易脱落;纯金属材质,方便拆卸,可循环使用,环保耐用。长尾夹一般为金属结构,由一个夹体和两个较长的尾柄构成。夹体为一次成型的弹簧钢片,尾柄是钢丝制成,与夹体相连接的一端可活动,夹体和尾柄形成一弹簧钢丝卡,将文件夹持于夹体中。
3.但是,部分金属长尾夹的外围轮廓容易划伤操作人员,并且单个钢片夹持过程中容易松动,夹持牢固性不佳,使用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稳定型长尾夹,旨在提高夹持牢固性。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6.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包括夹持主体、第一手柄体、第二手柄体和弹性夹片;所述夹持主体内设有夹持内腔;所述弹性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夹持主体的外壁接触连接,并且所述弹性夹片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夹持主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所述第一手柄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手柄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手柄体的第二端作朝向所述第二手柄体的第二端运动,以增加所述夹持内腔的夹持面积。
7.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弹性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卡接。
8.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沿着所述夹持主体的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凹槽沿着所述夹持主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和所述第二安装凹槽连通。
9.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道,所述弹性夹片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
10.优选的,所述弹性夹片包括第一支撑板、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侧边、至少两个限位弧块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侧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侧边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弧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弧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侧边的第一端连接;并且所述限位弧块延伸入所述第一通道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弹性侧边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
11.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夹持支撑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夹持支撑板的相对两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可作相对闭合运动或打开运动。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上均设有夹合线;并且当所述第一夹
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闭合时,所述第一夹持板上的所述夹合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的所述夹合线重合。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体和所述第二手柄体包括手柄环、至少两个手柄衔接杆和至少两个手柄连接杆;所述手柄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手柄衔接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柄衔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凸块,所述第一安装凸块内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与所述手柄连接杆的第二端紧贴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夹持主体选用塑料材料的夹持主体。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弹性夹片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接触连接在夹持主体的外壁,并且弹性夹片的两端穿插进入夹持主体的内部且限位连接在夹持内腔中,从而实现弹性夹片和夹持主体双弹性夹持功能,避免单个夹持主体的夹持松动,进而提高夹持牢固性,使用稳定性增强。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夹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夹持主体的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夹持主体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弹性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一实施例的第一或二手柄体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1-夹持主体;101-第一安装凸块;102-第一安装凹槽;103-第二安装凹槽;104-第一通道;107-夹持内腔;11-夹持支撑板;12-第一夹持板;13-第二夹持板;14-夹合线;2-第一手柄体;3-第二手柄体;501-手柄环;502-手柄衔接杆;503-手柄连接杆;4-弹性夹片;41-第一支撑板;42-第一弹性侧边;43-限位弧块;44-第二弹性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稳定型长尾夹。
30.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稳定型长尾夹;包括夹持主体1、第一手柄体2、第二手柄体3和弹性夹片4;所述夹持主体1内设有夹持内腔107;所述弹性夹片4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夹持主体1的外壁接触连接,并且所述弹性夹片4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夹持主体1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107;所述第一手柄体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手柄体3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主体1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手柄体2的第二端作朝向所述第二手柄体3的第二端运动,以增加所述夹持内腔107的夹持面积。
3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弹性夹片中的至少部分结构接触连接在夹持主体的外壁,并且弹性夹片的两端穿插进入夹持主体的内部且限位连接在夹持内腔中,从而实现弹性夹片和夹持主体双弹性夹持功能,避免单个夹持主体的夹持松动,进而提高夹持牢固性,使用稳定性增强。
32.其中,夹持主体1选用塑料材料的夹持主体。使用一体成型式工艺结构,使得产品整体大方简洁、安全便利;避免金属产品生锈严重而对使用者磨伤。
33.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所述夹持主体1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弹性夹片4的至少部分结构卡接。保障弹性夹片4的至少部分结构的安装的稳定性。
34.其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凹槽102和第二安装凹槽103;所述第一安装凹槽102沿着所述夹持主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凹槽103沿着所述夹持主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1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凹槽102和所述第二安装凹槽103连通。通过第一安装凹槽102和第二安装凹槽103的限位卡接作用可以保障弹性夹片4的至少部分结构的安装的稳定性。
35.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夹持主体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道104,所述弹性夹片4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第一通道104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107;保障弹性夹片的安装稳定性,可以通过弹性夹片提高夹持主体的夹持应力,提高夹持效果。
36.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弹性夹片4包括第一支撑板41、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侧边42、至少两个限位弧块43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侧边44;所述第一支撑板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侧边4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侧边42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弧块4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弧块4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侧边44的第一端连
接;并且所述限位弧块43延伸入所述第一通道104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104内,所述第二弹性侧边44穿过所述第一通道104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107。保障弹性夹片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弹性夹片的扩张或者闭合的稳定性。
37.具体地,如图3-4所示;所述夹持主体1包括夹持支撑板11、第一夹持板12和第二夹持板13;所述夹持支撑板11的相对两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板1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板13的第二端可作相对闭合运动或打开运动;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38.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持板12和所述第二夹持板13上均设有夹合线14;并且当所述第一夹持板12和所述第二夹持板13闭合时,所述第一夹持板12上的所述夹合线14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3上的所述夹合线14重合。
39.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手柄体2和所述第二手柄体3包括手柄环501、至少两个手柄衔接杆502和至少两个手柄连接杆503;所述手柄环5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手柄衔接杆5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柄衔接杆502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杆50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连接杆503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主体1连接。其中,所述夹持主体1上设有第一安装凸块101,所述第一安装凸块101内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与所述手柄连接杆503的第二端紧贴连接。保障第一手柄体2和所述第二手柄体3的结构稳定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主体、第一手柄体、第二手柄体和弹性夹片;所述夹持主体内设有夹持内腔;所述弹性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夹持主体的外壁接触连接,并且所述弹性夹片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夹持主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所述第一手柄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手柄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手柄体的第二端作朝向所述第二手柄体的第二端运动,以增加所述夹持内腔的夹持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弹性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沿着所述夹持主体的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凹槽沿着所述夹持主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主体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和所述第二安装凹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道,所述弹性夹片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片包括第一支撑板、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侧边、至少两个限位弧块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侧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侧边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弧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弧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侧边的第一端连接;并且所述限位弧块延伸入所述第一通道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弹性侧边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夹持支撑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夹持支撑板的相对两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可作相对闭合运动或打开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上均设有夹合线;并且当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闭合时,所述第一夹持板上的所述夹合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的所述夹合线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体和所述第二手柄体包括手柄环、至少两个手柄衔接杆和至少两个手柄连接杆;所述手柄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手柄衔接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柄衔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凸块,所述第一安装凸块内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与所述手柄连接杆的第二端紧贴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选用塑料材料的夹持主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稳定型长尾夹,包括夹持主体、第一手柄体、第二手柄体和弹性夹片;所述夹持主体内设有夹持内腔;所述弹性夹片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夹持主体的外壁接触连接,并且所述弹性夹片的两端分别穿插入所述夹持主体且限位连接在所述夹持内腔;所述第一手柄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手柄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手柄体的第二端作朝向所述第二手柄体的第二端运动,以增加所述夹持内腔的夹持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夹持牢固性。提高夹持牢固性。提高夹持牢固性。


技术研发人员:

段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段雨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3: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手柄   主体   弹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