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铺装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透水铺装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雨时能够渗水、排水以及蓄水。现有的透水铺装排水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透水铺装排水系统,能够提高透水铺装的排水效果。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包括路面铺装、盲管、集水腔体以及虹吸管。路面铺装包括透水层和垫层,路面铺装设置有排水通道。盲管埋设于路面铺装,设于垫层与透水层之间。集水腔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集水腔体设置于排水通道,进水口与盲管连通。虹吸管连通出水口,用于产生虹吸效应。
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雨水能够经过路面铺装的透水层渗入到设置于透水层和垫层之间的盲管当中,盲管能够将水流收集导向至集水腔体当中。在水流量较小时,集水腔体以及虹吸管能够随着重力自然排水。在水流将较大时,至少虹吸管处于满水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虹吸作用。虹吸作用能够在管道内产生压力差,形成虹吸流,能够将雨水和杂质快速排除,进而提高了透水铺装的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技术透水铺装排水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7.图2是图1中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8.图3是图1中反涡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9.图4是图1中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10.图5是图1中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4.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透水铺装排水一般采用将排水管或者盲管直接埋设于铺装内的方式进行排水。这种排水方式依靠水流的自然流动进行排水,排水能力较差,排水效率较低。而且透水铺装中各个路面层的杂质会随着水流进入到排水管当中,容易导致排水管淤堵,导致排水系统失效。相关技术中的透水铺装在淤堵之后也难以进行维修,养护成本较高。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至少可以提供以下实施例。
15.参阅图1,透水铺装排水系统1(以下简称排水系统1)包括路面铺装10、盲管20、集水腔体30以及虹吸管40。路面铺装10包括透水层11和垫层12,路面铺装10设置有排水通道13。具体地,路面铺装10能够改善道路的路况,从而便于行人行走或者载具通行。路面铺装10的透水层11和垫层12层叠设置,透水层11位于垫层12的上方。路面的雨水或者污水等能够渗透透水层11。透水层11可以是若干透水砖铺设且间隔设置形成,也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等多孔类结构铺设形成。垫层12可以是未进行铺装之前的原土层,也可以是在原土层的基础上铺设砂石或者混凝土等构成的混合层。垫层12可以用于平路面以及用于承载透水层11等。排水通道13至少贯穿透水层11设置,或者同时贯穿透水层11和垫层12。
16.盲管20埋设于路面铺装10,具体埋设于垫层12与透水层11之间。盲管20也可以称之为盲沟,可以是由合成纤维、塑料或者合成橡胶等原料,经过加工形成管状件。盲管20具有极高的表面渗水能力和内部通水能力,并且具有极好的抗压能力以及适应变形能力。盲管20还具有长寿命、重量轻、易裁剪以及施工方便的优点。盲管20可以采用在塑料管或金属管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透水孔的形式。盲管20也可以采用热塑性塑料加热融化后通过喷嘴挤压出的纤维丝堆叠,并将纤维丝相结点熔接形成的多孔管,多孔管的外围还可以包裹有滤膜,以减少大颗粒杂质的进入。
17.集水腔体30设置于排水通道13,集水腔体30具有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进水口301与盲管20连通。路面的雨水或者污水等能够经过透水层11渗入到盲管20当中,盲管20能够将水流进行汇集。盲管20内的水流经集水腔体30的进水口301进入到集水腔体30内。在一实施方式中,集水腔体30的进水口301设置有一个,盲管20设置有一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集水腔体30的进水口301设置有至少两个,盲管20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着集水腔体30的周向间隔设置。集水腔体30能够将盲管20中的水流汇集在集水腔体30内。
18.虹吸管40连通出水口302,用于产生虹吸效应。集水腔体30能够将盲管20内的水进行汇集,从而使虹吸管40能够较快且较为容易地进入到满水状态,从而产生虹吸效应,使得
本技术能够在雨水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虹吸管40满水,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虹吸管4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重力方向平行,也可以与重力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虹吸管40在未满水时,虹吸管40内的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动。在虹吸管40满水时,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虹吸效应,会在管道内形成压力差。这个压力差能够使虹吸管40内以及集水腔体30内的水流以及杂质受到除重力以外的压力,能够起到快速排水的效果。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杂质也不容易将排水系统1淤堵,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
19.进一步地,参阅图2,排水系统1还包括雨水井60和排水管50,排水管50连通雨水井60与虹吸管40。虹吸管40在虹吸作用下能将水流快速地排水至排水管50当中,排水管50能够将水流排水至雨水井60当中。
20.在一实施例中,集水腔体30内设置有过滤件33,过滤件33与出水口302对应设置,以过滤集水腔体30内流向出水口302的杂质。过滤件33将杂质过滤,减少了进入到出水口302以及虹吸管40当中的杂质,一方面确保了虹吸管40不被杂质淤堵,另一方面减少了杂质对虹吸管40当中水流的影响,以减少杂质对虹吸效应的影响,进而保证排水系统1的排水效果。其中,由于集水腔体30相较于虹吸管40以及盲管20等管道具有较大的尺寸,使得在集水腔体30内设置过滤件33过滤杂质方式具有容易清理的优点,并且由于尺寸较大,集水腔体30内过滤杂质引起集水腔体30淤堵的可能性较小,使得排水系统1整体排水的稳定性增加。
21.在一实施例中,水流自集水腔体30经出水口302流向虹吸管40时,在受到水流初始状态、集水腔体30结构或者地转偏向力可能的影响下,水流会产生涡旋。水流产生涡旋后,会使空气进入到虹吸管40当中,致使虹吸管40无法处于满水状态,会对虹吸效应造成影响,导致排水效果变差。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集水腔体30内设置有反涡旋装置34,反涡旋装置34设置于出水口302,用于减少水流涡旋的产生。反涡旋装置34的设置能够减少可能进入到虹吸管40当中的空气,使虹吸管40能够较为稳定地维持满水状态,维持虹吸效应,增强排水系统1排水的稳定性。
22.可选地,参阅图3,反涡旋装置34包括主体341和设置于主体341沿主体341周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叶片342,叶片342以主体341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主体341用于承载和连接叶片342。放射状设置的叶片342能够减少水流的旋转,以减少涡流的产生。叶片342有多种形式,例如,叶片342自主体341朝向出水口302的方向倾斜设置,或者叶片342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叶片342的外周还可以设置有固定圈(图示出但未标注),叶片342设置于固定圈与主体341之间,以增强叶片342的稳定性。
23.下面对路面铺装10进行示例性介绍:
24.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透水层11包括透水面层111和透水基层112,透水面层111与透水基层112层叠设置,透水面层111设于透水基层112远离垫层12的一侧,盲管20埋设于透水基层112与垫层12之间。透水面层111可以采用例如透水砖间隔设置的方式、或者大孔隙的沥青路面、或者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面层111是与行人或者载具等直接接触的路面,裸露于空气中。透水面层111能够较好地改善路况,提升路面的通过性。透水面层111还能够起到保护透水基层112以及垫层12的作用。透水基层112可以是砂石、碎石、夯土或者水泥砂浆等组成的基层122,能够承载透水面层111,且不会对盲管20造成过大的压力,将盲管20闭塞。
25.在一实施例中,垫层12包括夹层121和基层122,夹层121与基层122层叠设置,夹层
121设置于基层122靠近透水层11的一侧,盲管20埋设于夹层121与透水基层112之间。其中垫层12的组成材料可以是透水材料,也可以是不透水材料。垫层12透水能够使得路面的雨水除了经盲管20排出外,还能够经垫层12渗入到泥土层中,有利于提高排水系统1的排水能力。垫层12不透水能够使较多的雨水经盲管20、集水腔体30、虹吸管40以及排水管50进入到雨水井60中,有利于提高排水系统1的蓄水能力。其中夹层121的可以是砂石或者碎石等进行碾实形成,也可以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组成。可选地,夹层121的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与透水基层112采用的材料相同。夹层121与透水基层112构成同一铺装层,盲管20埋设于该铺装层中。基层122可以是未铺砖前的原土层,或者采用素土夯实的方式形成。基层122用于进行路面平,从而便于透水层11和夹层121的设置。
26.在一实施例中,排水通道13靠近透水层11的一侧具有检查口14,检查口14连通排水通道13与外界。检查口14能够对集水腔体30进行检查,预留检查口14能够方便排水系统1的后期维护。可选地,集水腔体30包括上壳31和下壳32,上壳31与下壳32围设出集水腔体30,上壳31可拆卸安装于下壳32。如此设置,使得集水腔体30能够拆卸,能够对集水腔体30的内部进行清理,减少集水腔体30的淤堵,便于排水系统1的维护。
27.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检查口14盖设有透水格栅142,上壳31设置有过水孔311,过水孔311连通排水通道13与集水腔体30。在检查口14出设置透水格栅142,以将集水腔体30保护起来,并且将能增加路面的平整度,减少路面的行人或者载具的通行受到检查口14的影响。检查口14设置透水格栅142使得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雨水能够经过透水格栅142进入到排水通道13当中。上壳31设置过水孔311,使得排水通道13的雨水能够经过过水孔311进入到集水腔体30当中,有利于超标雨水排放,增加排水系统1的排水能力。
28.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检查口14盖设有检查盖141,检查盖141盖设与检查口14以将排水通道13密封。上壳31将集水腔体30内部与排水通道13间隔,以阻止排水通道13内的水流进入到集水腔体30内。如此设置,使得集水腔体30内处于满水状态时,能够与虹吸管40同时产生虹吸效应,从而增加虹吸效应产生的效果。集水腔体30能够更好地收集盲管20中的水,并且集水腔体30与虹吸管40中的水流压力差更大,能够更有效快速地排水和排出杂质,避免淤堵。
29.综上所述,雨水能够经过路面铺装10的透水层11渗入到设置于透水层11和垫层12之间的盲管20当中,盲管20能够将水流收集导向至集水腔体30当中。在水流量较小时,集水腔体30以及虹吸管40能够随着重力自然排水。在水流将较大时,至少虹吸管40处于满水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虹吸作用。虹吸作用能够在管道内产生压力差,形成虹吸流,能够将雨水和杂质快速排除,进而提高了透水铺装的排水效果。透水层11和垫层12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从而使本技术能适应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3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铺装,包括透水层和垫层,所述路面铺装设置有排水通道;盲管,埋设于所述路面铺装,设于所述垫层与所述透水层之间;集水腔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集水腔体设置于所述排水通道,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盲管连通;虹吸管,连通所述出水口,用于产生虹吸效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靠近所述透水层的一侧具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连通所述排水通道与外界,所述集水腔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围设出所述集水腔体,所述上壳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下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口盖设有透水格栅,所述上壳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连通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集水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口盖设有检查盖,所述上壳将所述集水腔体内部与所述排水通道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与所述透水基层层叠设置,所述透水面层设于所述透水基层远离所述垫层的一侧,所述盲管埋设于所述透水基层与所述垫层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包括夹层和基层,所述夹层与所述基层层叠设置,所述夹层设置于所述基层靠近所述透水层的一侧,所述盲管埋设于所述夹层与所述透水层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体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出水口对应设置,以过滤所述集水腔体内流向所述出水口的杂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体内设置有反涡旋装置,所述反涡旋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口,用于减少水流涡旋的产生;所述反涡旋装置包括主体和设置于主体沿主体周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叶片,所述叶片以所述主体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盲管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集水腔体的周向间隔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排水系统还包括雨水井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雨水井与所述虹吸管。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透水铺装排水系统,透水铺装排水系统包括路面铺装、盲管、集水腔体以及虹吸管。路面铺装包括透水层和垫层,路面铺装设置有排水通道。盲管埋设于路面铺装,设于垫层与透水层之间。集水腔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集水腔体设置于排水通道,进水口与盲管连通。虹吸管连通出水口,用于产生虹吸效应。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透水铺装的排水效果。本申请能够提高透水铺装的排水效果。本申请能够提高透水铺装的排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黄志勇 蒋维晴 王振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京洞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透水   所述   虹吸管   集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