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板墙的支挡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桩板墙的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2.支挡结构作为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用于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的一种工程措施。传统的支挡结构包括重力式挡墙和抗滑桩,对于日益复杂的工程环境,单一形式的支挡结构难以满足工程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新型支挡结构的出现能有效解决部分工程难题,促进支挡结构技术的发展。
3.桩板墙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形式,因其抗滑能力强、坞工数量小、桩位布置灵活、能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等优点,常用作治理滑坡灾害的支挡结构。目前,桩板墙的挡土板在施工现场加工制成,施工工序复杂,对于基岩性质良好的滑坡,传统桩板墙的方桩成桩施工效率不高,人工挖孔成桩的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能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圆桩和多个混凝土挡板,多个所述圆桩并列设置在滑坡基岩面向路堑的一侧,每相邻两个所述圆桩之间均设置有混凝土挡板,每个所述混凝土挡板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
6.现有技术的桩板墙通常采用等截面矩形抗滑桩。路堑开挖后,在路堑坡脚修筑抗滑桩,抗滑桩在路堑以上为带梗肋的“t”形截面。但矩形截面抗滑桩圬工量大,依赖人工作业,无论在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7.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挡板包括两端的两个弧形翼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弧形翼板之间的直线挡板,所述直线挡板上均匀分布有所述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直线挡板上的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一透水孔设置在板后透水孔位置;所述第二透水孔设置在远离所述滑坡基岩的板前透水孔位置,所述板后透水孔位置和所述板前透水孔位置相互贯通且相对设置在所述直线挡板的两侧面;所述第一透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透水孔的位置。
8.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翼板的内径与所述圆桩的直径相等。
9.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翼板包括两个边端弧形翼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边端弧形翼板之间的中部弧形翼板,所述边端弧形翼板与中部弧形翼板之间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10.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端弧形翼板的弧度为135度,所述中部弧形翼板的弧度为90度。
11.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桩通过机械转孔的
方式设置在所述滑坡基岩中。
12.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圆桩的高度相同且等间距设置;每个所述混凝土挡板均包括多个混凝土条,多个所述混凝土条由上至下叠放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桩桩板墙支挡结构,针对于基岩性质良好的滑坡可以通过机械转孔的方式埋设抗滑圆桩,在抗滑圆桩桩后装配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在能发挥出桩板墙优良的抗滑性能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和施工时长,优化桩板墙的制作工序。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挡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挡结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挡结构前后剖面示意图。
19.图中标记:1、圆桩;2、混凝土挡板;3、透水孔;4、榫卯结构;5、弧形翼板;6、直线挡板;7、滑坡基岩;8、滑坡滑体;31、板后透水孔位置;32、板前透水孔位置;51、边端弧形翼板;52、中部弧形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至少两根圆桩1和多个混凝土挡板2,
多个圆桩1并列设置在滑坡基岩7面向路堑的一侧,每相邻两个圆桩1之间均设置有混凝土挡板2,每个混凝土挡板2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3;混凝土挡板2包括两端的两个弧形翼板5和连接在两个弧形翼板5之间的直线挡板6,直线挡板6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3,透水孔的均匀分布可以分散水的排出。
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混凝土挡板2为特制混凝土挡土板,其两端分布有弧形翼板5,弧形翼板5用于连接挡土板与抗滑圆桩1,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位于桩板墙的两端时,弧形翼板5的弧度对应为135度,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位于桩板墙的其他位置时,弧形翼板5弧度对应为90度;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的弧形翼板5的内径与抗滑圆桩1的直径相同。
2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位于桩板墙的中间时,弧形翼板5的两端设置有榫卯结构4。
2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位于桩板墙的中间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榫卯结构4连接。在竖直方向上,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从下至上依次装配,在特制的混凝土挡土板后部回填土体。
2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混凝土挡土板的直线挡板6上分布有透水孔3,同一透水孔3在直线挡板6的板前和板后分布有高度差,板后透水孔位置31高于板前透水孔位置32。
2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圆桩1的高度相同且等间距设置;每个所述混凝土挡板2均包括多个混凝土条,多个所述混凝土条由上至下叠放设置。
2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挡板2包括两端的两个弧形翼板5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弧形翼板5之间的直线挡板6,所述直线挡板6上均匀分布有所述透水孔3;所述透水孔3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直线挡板6上的第一透水孔3和第二透水孔3,所述第一透水孔3设置在板后透水孔位置31;所述第二透水孔3设置在远离所述滑坡基岩7的板前透水孔位置32,所述板后透水孔位置31和所述板前透水孔位置32相互贯通且相对设置在所述直线挡板6的两侧面;所述第一透水孔3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透水孔3的位置。
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水孔3和第二透水孔3相互贯通在直线挡板6中,并且倾斜穿设在板后透水孔位置31和板前透水孔位置32。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对于要治理的滑坡,确定滑坡的地质信息和需要施加支挡结构的位置,确定圆桩1的直径,运用机械成孔的方式打入滑坡的基岩,进一步埋设抗滑圆桩1,开挖抗滑圆桩1周围滑体,确定桩间距并预制混凝土挡土板,在桩板墙左右两端安装带有弧形翼板5的特制挡土板,在水平方向上,中间挡土板通过带有弧形翼板5的榫卯结构4连接,在竖直方向上,特制挡土板从下至上依次装配,挡土板上预制有倾斜的透水孔3,装配挡土板至抗滑圆桩1的顶部时,在桩板墙的板后回填土体。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于基岩性质良好的滑坡可以通过机械转孔的方式埋设抗滑圆桩1,在抗滑圆桩1桩后装配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在能发挥出桩板墙优良的抗滑性能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和施工时长,优化桩板墙的制作工序。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圆桩(1)和多个混凝土挡板(2),多个所述圆桩(1)并列设置在滑坡基岩(7)面向路堑的一侧,每相邻两个所述圆桩(1)之间均设置有混凝土挡板(2),每个所述混凝土挡板(2)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3);所述混凝土挡板(2)包括两端的两个弧形翼板(5)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弧形翼板(5)之间的直线挡板(6),所述直线挡板(6)上均匀分布有所述透水孔(3);所述弧形翼板(5)包括两个边端弧形翼板(51)和连接在两个所述边端弧形翼板(51)之间的中部弧形翼板(52),所述边端弧形翼板(51)与中部弧形翼板(52)之间采用榫卯结构(4)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翼板(5)的内径与所述圆桩(1)的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端弧形翼板(51)的弧度为135度,所述中部弧形翼板(52)的弧度为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桩(1)通过机械转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滑坡基岩(7)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3)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直线挡板(6)上的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一透水孔设置在板后透水孔位置(31);所述第二透水孔设置在远离所述滑坡基岩(7)的板前透水孔位置(32),所述板后透水孔位置(31)和所述板前透水孔位置(32)相互贯通且相对设置在所述直线挡板(6)的两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透水孔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的所述圆桩(1)的高度相同且等间距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混凝土挡板(2)均包括多个混凝土条,多个所述混凝土条由上至下叠放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板墙的支挡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圆桩和多个混凝土挡板,多个所述圆桩并列设置在滑坡基岩面向路堑的一侧,每相邻两个所述圆桩之间均设置有混凝土挡板,每个所述混凝土挡板上均匀分布有透水孔,解决了抗滑以及施工时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针对于基岩性质良好的滑坡可以通过机械转孔的方式埋设抗滑圆桩,在抗滑圆桩桩后装配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在能发挥出桩板墙优良的抗滑性能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和施工时长,优化桩板墙的制作工序。优化桩板墙的制作工序。优化桩板墙的制作工序。


技术研发人员:

钟卫 吴羿君 杨柳青 李欢 陈怀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2.04.1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5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9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透水   挡板   弧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