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水平.
使小组合作,讨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理解,感受,体悟园林建筑的自然美,让每个学生从心底热爱自然.
二,教学方式的构建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画面,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更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园林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利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面与文字叠放,能让学
生在图文并茂中理解,领悟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篇说明文适合培养学生自我审美鉴赏水平,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成"整体把握"——"具体感受"——"审美探究"的学习过程.
三,教材分析
培养阅读说明文的水平,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准确的说明语言.所以,作为说明文的起始课,本文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本文,对学习其他说明文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2,教材内容分析:《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老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称其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即典范之作.然后,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布局,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我觉得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像导游词一样的平面介绍,也不是呆板严肃的结构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作者在文中处处提到"画"字,使读者无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感觉,不见其景却如临其境!学习这样作品,既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又能够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
四,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知识与水平:
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通过学习本文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讨论,探究的自主学习水平
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水平的培养
五,教学设计方法,手段
我没有去过苏州园林,读了叶老的《苏州园林》之后,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园林建筑更是富有诗情画意.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真的不想让这种诗情画意在传统的教学中流逝,于是我让学生抓住"以读为本"的宗旨学习课文——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说话,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鉴赏,在读中感受.具体来说,我是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领悟最能表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整体把握全篇关键所在,然后通过朗读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苏州园林独有的艺术魅力.同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自主解决问题,用电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理解,鉴赏水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因其独特的园林艺术而名闻天下.
(放多媒体,展示并欣赏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部分图景,让学生看图扩写一句话:这是一处 的园林.)空调铝箔
如果我们能去游览一番,定会终身难忘,可惜条件有限.我们就通过学习叶老的这篇《苏州园林》,来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出示课题,作者的镜头〕
鼠标笔>浮油收集器 (二)学习新课
第一步:现在,让我们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能够把课文的重要内容,重要信息,关键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交流.读的过程如有疑问,请举手.
同学一起交流(指导读书的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明确"标本,鉴赏"两个关键词
〔放镜头2〕:出示"标本""鉴赏"
(由"标本""鉴赏"总领全文,选好教学切入口,有创意)
解释"标本:
让学生说.
为什么苏州园林能够称它是"标本"呢
(因为苏州园林"能够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石墨钢
那么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亭台轩榭,假山池诏,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还有角落,门窗,彩等等)
把这些都有机布置在一起就成画了吗 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吗
〔放镜头3〕关于 亭台轩榭 自然之趣
假山池诏 艺术
花草树木 画意
花墙廊子 画意
张紧轮
(出示画册)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特点,每一张画片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接下来再释义"鉴赏",和"欣赏""观赏"比较释意
(同学发言后,师归纳,同义词比较,体现语言课特)
〔板书:欣赏,玩赏,鉴赏〕
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
2,第二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鉴赏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写得最好.(请同学们交流)
(这是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这个问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自由发表意见)
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 老师读了这篇课文,觉得第4段挺好.
〔放镜头4〕结构美 总论——分说
从多角度说
的字样,并板书
因为:第一,层次清楚: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来对第一句话实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楚楚.再看写假山时也是按总分顺序写的.
第二,多角度来说,如写假山部分:先正画写假山"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的角度来写,就是"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画.最后从游客角度写.游客攀登假山时,能欣赏到,领略到这些画意,
所以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身在山间".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
我们再回头看这些文字中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所有的假山吗 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设计者,匠师,写了游览者后才可把假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
我还喜欢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
〔放镜头5〕鱼戏莲叶间镜头
板书 语言美 概括性强
精练而形象
一,概括性强.如"假山的堆叠,能够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但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满了画意,这就是艺术.
二,精练而形象.如结尾句"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鱼戏莲叶间"就是一幅画:红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戏"字用得非常形象,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恐怕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又是入画的一景",句中的"又"字,它强调这是许很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又"字,涵盖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似乎也充满了画意.
3,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来集体朗第4段.
师小结:
同学们:鉴赏课文能够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读书也可从两方面读:初读了解,再读精读,鉴赏品味.
下边,请同学们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来鉴赏.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引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鉴赏方法).
(三)知识探究,延伸
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作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实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橡塑发泡保温材料苏州园林还有很多美地方.
老师提示,如园林里的楹联是能够研究的课题.什么是楹联 (就是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对联.)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镜头6〕演示楹联
大家看看: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与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图.楹联与景物是相互映衬的,这就是苏州园林的另一个方面.这个课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个课题的设计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探究性课题,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新课程理念)
(四)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苏州园林》带给我们的精彩和美丽(齐读)
这是我设计的《苏州园林》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我将采取分组合作,研讨,让学生梳理归纳全文脉络,并展示给大家.明确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及其特点(即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板书设计我采取框式结构形式,按文章结构特点来设计的,直观清晰.
七,设计特点: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安排了三次阅读活动,每次的目的不同,这样安排强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有创意的读,而不是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三次比较集中的合作交流活动.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述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3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98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鉴赏   说明   课文   探究   阅读   假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