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生成装置,例如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在电子烟的储液腔内的烟油不足时,用户需自行往电子烟的注液孔中注入烟油。目前市场上用于存储电子烟烟油的注入装置仅有一个注油通道,未设置排气通道。当往电子烟中注入烟油时,烟油注入会使电子烟的储液腔内液面升高,空气无法及时排出导致电子烟的储液腔内形成较高压力,从而使得烟油难以注射到电子烟的储液腔内,储液腔内产生的较高压力也可能使储液腔内的烟油从进油孔中渗出,造成严重的漏油和烟油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排气组件及雾化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储液腔及进液口,所述储液腔用于容置烟油,所述进液口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单元和排气管,所述排气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并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所述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储液腔内,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单元连通,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用于雾化所述烟油以生成气溶胶。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吸嘴及底座,所述第一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一壳;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壳的底部,并与所述吸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的相对两侧,所述吸嘴、所述第一壳及所述底座共同围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一壳共同形成排气腔,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单元连通。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开口处,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壳的顶部,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侧壁,以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开口处,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子部。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子部的侧壁,所述排气腔包括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子部的顶部围成所述第一子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子部的侧壁围成所述第二子腔。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子部的顶部,至少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子部的顶部围成所述排气腔。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部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排气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开口处,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部的侧壁。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本体及疏油层,所述本体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本体的第一侧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本体的第二侧位于所述储液腔外,所述本体内部包括孔隙;所述疏油层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所述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单元包括非疏油层,所述非疏油层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用于允许气体和烟油通过。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壳,所述第二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子部并与所述底座的外壁抵接,所述吸嘴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结合,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壳的侧壁及所述第二壳的侧壁,以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载体、加热件及气流通道,所述载体用于吸附所述烟油;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底座并穿设于所述载体,用于加热所述烟油以生成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嘴的外部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载体,以使所述气溶胶经所述气流通道流出所述壳体外。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隔离管,所述隔离管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隔离管套设于所述载体的外部,所述隔离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隔离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隔离管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底座。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管开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隔离管的内部。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隔离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包括吸嘴罩,所述吸嘴罩包括顶部及开放的底部,所述吸嘴罩的底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壳,所述吸嘴罩的顶部设有出气孔,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还包括气流管,所述气流管自所述吸嘴罩的顶部朝所述储液腔内延伸,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气流管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21.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排气单元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所述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在烟油注入储液腔内时,可利用排气单元让储液腔内的气体经流出储液腔外,而烟油则被封闭于储液腔内,防止烟油渗漏。在烟油继续注入的情况下,流出储液腔外的气体可经排气管流出壳体外,使内部气压平衡,烟油能够更容易地注射到储液腔内,同时,由于储液腔内外的气压平衡,烟油也不会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反向渗漏到储液腔外。
2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壳、排气管及安装架的剖面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排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在一个例子中,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3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壳体10、排气组件30及雾化组件50。壳体10设有储液腔101及进液口105,储液腔101用于容置烟油,进液口105用于连通储液腔101和壳体10的外部。排气组件30包括排气单元31和排气管33,排气单元31设置于壳体10,排气管33位于储液腔101内,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3。排气管33的第一端331与排气单元31连通,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排气单元31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储液腔101内的烟油通过。雾化组件50设于壳体10内并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用于雾化烟油以生成气溶胶。
33.其中,烟油为溶解有尼古丁和烟碱等物质的混合液态,其溶质为丙二醇、植物甘油和纯水等常见有机溶质和/或无机溶质。烟油经雾化组件50雾化为微小的混合液滴,并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气溶胶。
34.气溶胶是气态为连续相,固、液态为分散相的多相流体。在雾化组件50雾化烟油的过程中,储存于储液腔101内的烟油分散为微小的液态颗粒,液态颗粒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并流出壳体10外,形成的烟雾性质稳定,颗粒大小适中,使用时的体验较好。
35.壳体10是用于容置烟油、排气组件30及雾化组件50的结构,壳体10可设有与壳体10外连通的开口,雾化组件50雾化产生的气溶胶经开口流出并供给使用者抽吸,并且,壳体10外的空气也可经开口进入壳体10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还包括用于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供电的充电口,外部电源经充电口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电连接,以使雾化组件50雾化烟油。壳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人们的抽吸的习惯设计,例如大致成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等。壳体10可采用金属、塑料或二者的结合。
36.储液腔101是形成于壳体10内部,用于存储烟油的空间,进液口105为连通储液腔101与壳体10外的结构。进液口105设于壳体10,在灌注烟油的情况下,烟油经进液口105进入储液腔101内,以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内灌注用于雾化的原料。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情况下,进液口105被封堵,以密封储液腔101而使储液腔101与壳体10外隔离,防止烟油渗漏。
37.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进液口105为贯穿壳体10开设的通孔,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封堵件,封堵件设于通孔,以使储液腔101密封。封堵件与通孔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等连接方式。此时可方便封堵件与壳体10之间的分离,便于拆装和更换。封堵件与通孔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包括:不可拆卸连接,如胶合连接、焊接连接等连接方式,此时封堵件与通孔连接紧密,封堵件不易脱落,储液腔101的密封性更好。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堵件由低硬度高弹性的材料制成。用于盛装烟油的容器包括与容器的内部连通的尖端,在灌注烟油时,尖端穿过封堵件并使储液腔101与容器内部连通,烟油经尖端进入储液腔101内,当烟油注入完成时,尖端从封堵件中抽出,由于封堵件具有高弹性,因此尖端穿刺后形成的通孔可被恢复形状的封堵件完全封堵,避免储液腔101内的烟油渗漏。
39.排气组件30为与壳体10外连通并用于将储液腔101内的气体排出的结构。排气单元31设于储液腔101并仅让气体通过,而阻止烟油经排气单元31渗出储液腔101外。排气管33为连通壳体10外部与排气单元31的管路,朝储液腔101注入烟油时,储液腔101中被压迫的气体经排气单元31进入排气管33的第一端331,尔后自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排出壳体10外。
40.雾化组件50为用于分散烟油成微小液滴的部件,雾化组件50设于储液腔101内并能与烟油直接接触,烟油经雾化组件50分散后可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雾化组件50一端可通过壳体10上的开口与外界连通,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可经开口流出壳体10,从而被用户吸食。
41.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排气单元31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储液腔101内的烟油通过。在烟油注入储液腔101内时,可利用排气单元31让储液腔101内的气体流出储液腔101外,而烟油则被封闭于储液腔101内,防止烟油渗漏。在烟油继续注入的情况下,流出储液腔101外的气体可经排气管33流出壳体10外,使内部气压平衡,烟油能够更容易地注射到储液腔101内,同时,由于储液腔101内外的气压平衡,烟油也不会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反向渗漏到储液腔101外。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做进一步说明。
43.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排气腔103,用于
容置气体并分别与储液腔101和壳体10外部进行气体交换。排气腔103位于储液腔101外,且储液腔101与排气腔103间仅有气体交换,在烟油向储液腔101内灌注的情况下,储液腔101内液面升高,并挤压空气进入排气腔103内。由于排气组件30连通排气腔103和壳体10外部,因此气体可经排气组件30由排气腔103流向壳体10外部,以使壳体10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与未设有排气组件30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相比,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的烟油能更顺利地进入储液腔101中。
44.具体地,在向储液腔101内灌注烟油的情况下,气体从储液腔101内流出并经排气单元31进入排气腔103内,排气腔103内的气体增多,排气腔103内气压升高,气体经排气管33流出壳体10外。在雾化组件50雾化储液腔101内的烟油的情况下,烟油被消耗,且液面逐渐下降。储液腔101内气压降低,气体从壳体10外经排气管33进入排气腔103。排气腔103内的气体增多,排气腔103内气压升高,气体经排气单元31进入储液腔101内,以保持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平衡。
45.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110、吸嘴130及底座150。吸嘴130和底座150分别设于第一壳110相对设置的两侧,储液腔101开设于第一壳110内,用于容置烟油。排气腔103由吸嘴130的内壁与第一壳110共同围成。排气管33设于第一壳110内,排气单元31设于第一壳110并分隔储液腔101和排气腔103,以使储液腔101与排气腔103之间仅有气体交换。雾化组件50设于第一壳110内,雾化组件50与储液腔101内的烟油接触并雾化烟油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与外部连通的吸嘴130流出。
46.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1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1101和底部1103,吸嘴130套设于第一壳110并位于第一壳110的顶部1101所在的一侧,底座150设于第一壳110的底部1103。即,吸嘴130和底座150分别位于第一壳110的相对两侧。
47.请结合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110的底部1103开设有开口1111,底座150设于第一壳110的底部1103并封堵开口1111。在安装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底座150卡设于开口1111,储液腔101由第一壳110内壁和底座150共同围成。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安装完成后,底座150封堵开口1111并使储液腔101靠近底座150的一侧密封,防止储液腔101内的烟油渗出。
48.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110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111和及第二子部113,且第一子部111靠近底座150一侧,第二子部113靠近吸嘴130一侧。开口1111开设于第一子部111靠近底座150一侧,底座150经开口1111与第一子部111连接并封堵开口1111。储液腔101为第一子部111、第二子部113和底座150共同围合形成,进液口105设置于第一子部111的侧壁1113,便于向储液腔101内部注入烟油。
49.排气单元31设于第二子部113并分隔储液腔101和排气腔103,排气管33的第一端331穿设于第一壳110的顶部1101,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穿设于第一子部111的侧壁1113,以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
50.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子部113包括顶部1131和侧壁1133,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靠近吸嘴130。排气单元31设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至少吸嘴130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围成排气腔103。气体经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流出并进入排气腔103内。
51.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与吸嘴130的内侧侧壁抵接,此时吸嘴130
的内壁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围成排气腔103。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与吸嘴130的内侧侧壁间隔,此时排气腔103包括连通的第一子腔1031和第二子腔1033,吸嘴130的内侧侧壁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围成第一子腔1031,吸嘴130的内侧侧壁与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围成第二子腔1033。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与吸嘴130的内侧侧壁间留有空隙,即第二子腔1033的设置,一方面扩大用于容置气体的排气空间,另一方面,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与吸嘴130的内侧侧壁分离,安装时第二子部113与吸嘴130不会摩擦,安装较为方便。
5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设于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排气腔103包括连通的第一子腔1031和第二子腔1033,吸嘴130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围成第一子腔1031,吸嘴130与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围成第二子腔1033。
53.进一步地,第二子部113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107,安装孔1107用于容置排气单元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位于第二子部113内并填充于安装孔110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位于第二子部113表面并封堵安装孔1107。
54.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107开设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排气单元31设于安装孔1107并封堵安装孔1107,储液腔101内的气体经排气单元31由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流入排气腔103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107开设于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并贯穿侧壁1133的相背两个表面,以形成安装孔1107,排气单元31设于安装孔1107并封堵安装孔1107,储液腔101内的气体经排气单元31由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流入排气腔103内。
5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排气管33设于储液腔101内,且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3。排气管33自第二子部113朝向第一子部111的方向延伸。
5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及吸嘴130的内壁共同围成排气腔103。排气管33的第一端331穿设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以与排气腔103连通,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穿设于第一子部111的侧壁1113,以与壳体10(图1示)的外部连通。
5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50(图2示)的用于吸附烟油的部分结构设于第一子部111内,雾化组件50的用于使气溶胶流出的部分结构穿设于第二子部113并与吸嘴130连通。
58.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110的内部可设有安装架190,安装架190位于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3的相接处,用于支撑雾化组件50(图2示)和排气管33等设于第一壳110内部的结构,使各结构之间连接紧密,不易脱落或移位。
59.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嘴130包括吸嘴罩131。用于流出气溶胶的开口可开设于吸嘴罩131上,用于引导雾化组件50产生的气溶胶并流出壳体10外。吸嘴罩131套设于第二子部113上,并至少与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围成排气腔103。
6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嘴罩131包括顶部1311及开放的底部1313,吸嘴罩131的底部1313套设于第二子部113。用于流出气溶胶的开口即为设于吸嘴罩131的顶部1311的出气孔1315,出气孔1315用于流出气溶胶和流入空气。
6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嘴130还可包括气流管133。气流管133为自吸嘴罩131的顶部1311朝储液腔101内延伸形成的管状结构,气流管133的一端设于吸嘴罩131的顶部1311
并与出气孔1315连通,气流管133的另一端与雾化组件50连通,以使气溶胶流出壳体10,且使空气流入壳体10。
62.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还可包括第二壳170,第二壳170为用于包裹第一壳110的结构。第二壳170套设于第一壳110上,吸嘴130设于第二壳170的一端,底座150设于第二壳170的另一端。即,吸嘴130与底座150分别设于第二壳170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壳110位于第二壳170内部,因此第二壳170对第一壳11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第一壳110损坏,烟油从储液腔101中泄漏。
63.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嘴罩131设于第二壳170的一端。吸嘴罩131与第二壳170之间的结合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二者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此时,可以方便吸嘴罩131与第二壳170的分离,从而方便吸嘴130的拆装。吸嘴罩131与第二壳170之间的连接还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二者通过胶合、焊接等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此时,二者之间的连接非常牢固,长期使用或者搬运均不易脱落。
64.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170套设于第一子部111并与底座150的外壁抵接,吸嘴罩131的底部1313与第二壳170结合。在一个例子中,在第二壳170套设于第一壳110上的情况下,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依次穿设第一壳110的侧壁1105及第二壳170的侧壁,以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在另一个例子中,在不设置第二壳170的情况下,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仅穿设第一壳110的侧壁1105,以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
6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50可包括本体151及环绕底座150设置的抵接平面153,本体151用于封堵开口1111,第二壳170的底部抵接于底座150的抵接平面153,以使第二壳170与底座150的连接稳固。
6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为允许气体通过并能阻挡烟油通过的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为膜状结构,排气单元31覆盖第一壳110并封堵安装孔1107。当储液腔101内液面上升并到达安装孔1107时,设置于安装孔1107的排气单元31阻挡烟油经安装孔1107进入吸嘴130与第一壳110围成的排气腔103内,但此时气体依旧能通过排气单元31进入排气腔103内,因此在排出储液腔101内的气体时,烟油不会经排气单元31渗漏。并且,储液腔101与排气腔103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内部气压趋于稳定,内部压强不会过高,便于烟油注入储液腔101内。
6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为封堵安装孔1107并部分填充于储液腔101内的块状结构。当储液腔101内液面上升并接触到块状的排气单元31时,排气单元31阻挡烟油进入排气单元31内部,气体经排气单元31进入排气腔103内。同时,排气单元31完全填充安装孔1107,安装孔1107被封堵,烟油无法从安装孔1107中渗漏,也避免烟油从排气单元31与第一壳110之间的缝隙里渗漏。
68.请参阅图3及图5,排气单元31包括本体311和疏油层313。本体311内部包括孔隙,可使气体穿过本体311,以实现储液腔101与排气腔103之间的气体交换。疏油层313为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烟油通过的结构,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以阻挡烟油穿过本体311,防止烟油向储液腔101外渗漏。
69.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31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3111和第二侧3113,本体311的第一侧3111位于储液腔101内,本体311的第二侧3113位于储液腔101外。在一个例子中,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的第一侧3111或第二侧3113,当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的第一
侧3111时,储液腔101中的烟油被阻挡在疏油层313之外。当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的第二侧3113时,烟油可穿过本体311但任被第二侧3113疏油层313阻挡。在另一个例子中,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的第一侧3111和第二侧3113,若第一侧3111的疏油层313没有阻挡住烟油,第二侧3113的疏油层313还可对漏过第二侧3113的疏油层313的烟油进行阻挡,因此,与疏油层313设于单侧的实施方式相比,设于本体311两侧的疏油层313对烟油的阻挡效果更好。
7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排气单元31还可包括非疏油层315。非疏油层315为允许气体和烟油通过的结构。例如:当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的第一侧3111时,非疏油层315设于本体311的第二侧3113;当疏油层313设于本体311的第一侧3111时,非疏油层315设于本体311的第一侧3111。由于非疏油层315为允许气体和烟油通过的结构,因此非疏油层315的致密性低于疏油层313的致密性,因此气体通过非疏油层315的速度比气体通过疏油层313的速度快,本体311的其中一侧设置非疏油层315,另一侧设置为疏油层313,可使排气单元31能保证烟油不通过的前提下,使气体的通过速度加快,气体能更顺利地从储液腔101内进入排气腔103内。
71.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排气管33为连通外部及排气腔103的并用于导气的管状结构,排气管33从外部导入气体至排气腔103内,及从排气腔103内导出气体至外部,可平衡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内部和外部气压。排气管33设于储液腔101内并穿过安装架190,安装架190的设置可使使用中排气管33不发生晃动。
72.具体地,排气管33包括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3,第一端331与第二端333连通形成内腔。在一个例子中,排气管33的第一端331穿过第二子部113的顶部1131,以使排气管33的内腔与排气腔103连通,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穿过第一子部111的侧壁1113和第二壳170的侧壁并与壳体10(图1示)外部连通,以使排气腔103内的气体流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外。在另一个例子中,排气管33的第一端331穿过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且第二子部113的侧壁1133与吸嘴罩131之间具有空隙,以使排气管33的内腔与排气腔103连通,排气管33的第二端333穿过第一壳110的侧壁1105(图2示)和第二壳170的侧壁并与第二壳170外部连通,以使排气腔103内的气体流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外。
73.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50可包括载体51、加热件53及气流通道55。其中,载体51为用于吸附烟油的结构,在一个例子中,载体51由具有吸附功能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棉质材料等。在储液腔101内装有烟油的情况下,烟油浸润载体51并吸附于载体51上。在另一个例子中,载体51由具有吸附功能的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多孔陶瓷材料等。加热件53为对载体51加热并使载体51吸附的烟油分散为微小液滴的结构。加热件53设于底座150并穿设于载体51,加热件53工作时加热浸润烟油的载体51,使局部温度升高,烟油雾化为微小的液滴,并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雾化效果好。气流通道55为空心管状结构,气流通道55部分穿设载体51并经吸嘴130与壳体10外连通,气溶胶通过气流通道55流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外,以提供给使用者用于吸食。
74.在一个例子中,载体51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载体51内部沿载体51的延伸方向开设有中空腔,加热件53可穿设于载体51内部开设的中空腔内,避免加热件53抵接于载体51的内壁,以使加热件53与载体51接触位置的温度升高,损坏载体51。在另一个例子中,载体51为内部填满的柱状结构,加热件53穿设于载体51内部并与载体51内部抵接,与中空的载体51相比,加热件53与载体51的接触面积更大,升温更快,雾化效果更好。
7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53包括加热端和连接端,加热端伸入载体51内部以对载体51进行加热,连接端设于底座150内,以使加热件53分别与载体51和底座15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结构稳固不易脱落。
76.进一步地,雾化组件50还可包括供电件,供电件设于底座150内并与加热件53的连接端电连接,供电件向加热件53供电,以使加热件53的加热端发热。加热件53与底座150的连接处为密封结构,可防止烟油经连接处渗漏进底座150内部,影响供电件的正常工作。
77.请参阅图1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5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551和第二端553,气流通道55的第一端551穿过安装架190并与气流管133靠近第一壳110(图2示)的一侧相对并连通,以使气流通道55经气流管133和出气孔1315与吸嘴130的外部连通。气流通道55的第二端553穿设于载体51,以使气溶胶依次经气流通道55、气流管133和出气孔1315流出壳体10外。相互连通的气流管133和气流通道55引导气溶胶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内的流向,使气溶胶能够顺利从吸嘴130上的出气孔1315流出。
78.请参阅图1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50还可包括隔离管57。隔离管57套设于载体51的外部,用于支撑载体51和加热件53,并使载体51与气流通道55连接紧密。隔离管57至少部分设于储液腔101内并一端卡设于安装架190,隔离管57卡设于安装架190的一端与气流通道55的第二端553相对设置,以使载体51雾化产生的气溶胶经隔离管57和气流通道55流向吸嘴130外部。
79.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离管5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571和第二端573,隔离管57的第一端571卡设于安装架190并与气流通道55的第二端553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55的第二端553部分伸入隔离管57内,隔离管57与气流通道55的连接紧密,不易漏气。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55的第二端553与隔离管57的第一端571经安装架190抵接,安装方便。隔离管57的第二端573伸入底座150,隔离管57的位置固定,不易脱落。因此设于隔离管57内的载体51和加热件53与底座15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固定,结构稳固。
80.更进一步地,隔离管57开设有进液通道575,进液通道575连通储液腔101和隔离管57的内部。当载体51设于隔离管57内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油经进液通道575进入隔离管57内并与载体51接触,以使载体51吸附烟油。
8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有储液腔及进液口,所述储液腔用于容置烟油,所述进液口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单元和排气管,所述排气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并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所述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储液腔内,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单元连通,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及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用于雾化所述烟油以生成气溶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一壳;及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壳的底部,并与所述吸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的相对两侧,所述吸嘴、所述第一壳及所述底座共同围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一壳共同形成排气腔,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单元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开口处,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壳的顶部,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侧壁,以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开口处,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子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子部的侧壁,所述排气腔包括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子部的顶部围成所述第一子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子部的侧壁围成所述第二子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子部的顶部,至少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子部的顶部围成所述排气腔。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排气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孔。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相接的第一子部及第二子部,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子部的开口处,所述吸嘴套设于所述第二子部;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部的侧壁。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本体,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本体的第一侧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本体的第二侧位于所述储液腔外,所述本体内部包括孔隙;及疏油层,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所述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包括:
非疏油层,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用于允许气体和烟油通过。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子部并与所述底座的外壁抵接,所述吸嘴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结合,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壳的侧壁及所述第二壳的侧壁,以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载体,用于吸附所述烟油;加热件,设于所述底座并穿设于所述载体,用于加热所述烟油以生成所述气溶胶;及气流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吸嘴的外部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载体,以使所述气溶胶经所述气流通道流出所述壳体外。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隔离管,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隔离管套设于所述载体的外部,所述隔离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隔离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隔离管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底座。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管开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隔离管的内部。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隔离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包括:吸嘴罩,包括顶部及开放的底部,所述吸嘴罩的底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壳,所述吸嘴罩的顶部设有出气孔,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孔连通。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还包括:气流管,自所述吸嘴罩的顶部朝所述储液腔内延伸,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气流管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排气组件及雾化组件。壳体设有储液腔及进液口,储液腔用于容置烟油,进液口用于连通储液腔和壳体的外部。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单元和排气管,排气单元设置于壳体,并用于允许气体通过,并阻止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排气管位于储液腔内,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排气管的第一端与排气单元连通,排气管的第二端与壳体的外部连通。雾化组件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的外部连通,用于雾化烟油以生成气溶胶。在烟油注入储液腔内的情况下,储液腔内的气体经排气单元流出,而烟油则被封闭于储液腔内,防止烟油渗漏。止烟油渗漏。止烟油渗漏。


技术研发人员:

刘新杰 于飞 庞欢欣 杨宇辰 徐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2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烟油   气溶胶   壳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