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主要采用发热件与导液件如导液棉直接接触,在发热件通电产生高温时,由于发热件与导液件直接接触,来达到雾化效果,出现因供油不足导致糊芯或烧棉的问题,或供油太足出现炸油或抽烟时出现呼呼声,使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体验感较好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
6.储液组件,形成有储液腔及进气雾化流道,所述进气雾化流道的内周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7.稳液组件,所述稳液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稳液组件形成有与所述进气雾化流道连通的雾化生成腔;
8.热辐射加热体,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化生成腔内,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与所述雾化生成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设有导电发热部,所述导电发热部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所述热辐射面朝向所述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设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化生成腔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穿设于所述雾化生成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与所述稳液组件同轴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与所述稳液组件正对设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液组件包括导液件及吸热套,所述导液件与所述吸热套抵接,所述吸热套至少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处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避位口,所述热辐射面朝向所述吸热套设置,所述雾化生成腔形成于所述吸热套,所述吸热套还形成有与所述雾化生成腔连通的雾化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雾化器主体,所述雾化器主体连接于所述储液组件,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连接于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雾化器主体开设有入气孔,所述入气孔与所述进气雾化流道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辐射加热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组件。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辐射加热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雾化器主体。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中间杆体及电池杆,所述中间杆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中间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热辐射
加热体至少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杆,所述入气孔开设于所述电池杆。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上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由于稳液组件位于安装槽内并与储液组件连接,稳液组件形成有与进气雾化流道连通的雾化生成腔,使储液腔内的雾化液体流入安装槽与稳液组件接触,稳液组件起到导液及稳液作用,又由于热辐射加热体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内,热辐射加热体设有导电发热部,导电发热部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加上热辐射加热体与雾化生成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热辐射面朝向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设置,使导电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以热辐射的形式作用于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同时热辐射面与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非直接接触,避免了出现因供油不足导致糊芯或烧棉的问题,或供油太足出现炸油或抽烟时出现呼呼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23.图3为图2所示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24.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25.图5为图2所示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储液组件、稳液组件及热辐射加热体,储液组件形成有储液腔及进气雾化流道,所述进气雾化流道的内周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稳液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稳液组件形成有与所述进气雾化流道连通的雾化生成腔;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
化生成腔内,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与所述雾化生成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设有导电发热部,所述导电发热部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所述热辐射面朝向所述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设置。
30.上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由于稳液组件位于安装槽内并与储液组件连接,稳液组件形成有与进气雾化流道连通的雾化生成腔,使储液腔内的雾化液体流入安装槽与稳液组件接触,稳液组件起到导液及稳液作用,又由于热辐射加热体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内,热辐射加热体设有导电发热部,导电发热部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加上热辐射加热体与雾化生成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热辐射面朝向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设置,使导电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以热辐射的形式作用于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同时热辐射面与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非直接接触,避免了出现因供油不足导致糊芯或烧棉的问题,或供油太足出现炸油或抽烟时出现呼呼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使用体验感。
31.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2.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10包括储液组件100、稳液组件200及热辐射加热体300。其中,储液组件100形成有储液腔102及进气雾化流道104,进气雾化流道104的内周壁设有安装槽104a,安装槽104a与储液腔102连通。稳液组件200位于安装槽104a内并与储液组件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稳液组件200不仅起到稳液作用,而且起到导液作用,使储液腔102内流入安装槽104a内的雾化液体较均匀,避免了安装槽104a内的雾化液体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可以理解,储液腔102内用于存储雾化液体,雾化液体可以为药液或烟油或其他雾化介质。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液组件200形成有与进气雾化流道104连通的雾化生成腔202。热辐射加热体300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202内,热辐射加热体300与雾化生成腔202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204,避免热辐射加热体300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直接接触。热辐射加热体300设有导电发热部302,导电发热部302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302a,热辐射面302a在导电发热部302导电时产生热量。热辐射面302a朝向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设置,使热辐射面302a的热量能够以热辐射的方式作用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进而对稳液组件200上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气体。
34.上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10,由于稳液组件200位于安装槽104a内并与储液组件100连接,稳液组件200形成有与进气雾化流道104连通的雾化生成腔202,使储液腔102内的雾化液体流入安装槽104a与稳液组件200接触,稳液组件200起到导液及稳液作用,又由于热辐射加热体300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202内,热辐射加热体300设有导电发热部302,导电发热部302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302a,加上热辐射加热体300与雾化生成腔202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204,热辐射面302a朝向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设置,使导电发热部302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以热辐射的形式作用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同时热辐射面302a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非直接接触,避免了出现因供油不足导致糊芯或烧棉的问题,或供油太足出现炸油或抽烟时出现呼呼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10的使用体验感。
35.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302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202内,使导电发热部302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作用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进而使导电发热部302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作用于稳液组件200。
36.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302穿设于雾化生成腔202,使导电发热部302产生的热量更好地作用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进而使导电发热部302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作用于稳液组件200,如此更好地产生气溶胶气体。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302不仅限于穿设于雾化生成腔202。例如,导电发热部302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202内。
37.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302与稳液组件200同轴设置,使导电发热部302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作用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壁。
38.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302与稳液组件200正对设置,即导电发热部302的热辐射面302a与稳液组件200的内周壁正对设置,使热辐射面302a产生的热量更好地作用于稳液组件200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302与稳液组件200同轴设置,且导电发热部302与稳液组件200正对设置,热辐射面302a的各个位置到正对的稳液组件200的内周壁的最短距离相等。
39.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液组件200包括导液件210及吸热套220,导液件210与吸热套220抵接,吸热套220至少在安装槽104a与储液腔102连通处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避位口,使储液腔102内的雾化液体通过避位口流入安装槽104a内与导液件210接触,进而使导液件210更好地对雾化液体进行导液及稳液。热辐射面302a朝向吸热套220设置,使热辐射面302a的热量能够有效地作用于吸热套220上,进而使吸热套220快速吸收热量并作用于导液件210上。进一步地,雾化生成腔202形成于吸热套220,吸热套220还形成有与雾化生成腔202连通的雾化孔222,使导液件210的雾化液体经雾化产生的气溶胶气体能够雾化孔222有效地流出,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10的雾化效果。
40.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导液件210与吸热套220套接,使吸热套220吸收的热量快速作用于导热件的内周壁上,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10的雾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210套接于吸热套。为更好地对导液件210进行加热雾化,同时避免导液件210漏液,如图4所示,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吸热套220包括套接部223、分别连接于套接部223两端的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导液件210套接于套接部223,雾化生成腔202形成于套接部223。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固定连接于导液件210的一端,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固定连接于导液件210的另一端,如此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共同压紧固定于导液件210的两端,使吸热套220可靠地固定连接于导液件210,加上套接部223的热量能够分别传导至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使吸热套220与导液件210接触的面积较大,进而使吸热套220更好地对导液件210进行加热雾化,加上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分别包裹连接于导液件210的两端面,使导液件210具有一定的紧密度,更好地避免了导液件210漏液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分别包裹连接于导液件210的两端面,使吸热套220固定连接于导液件210的两端,加上套接部223的热量能够分别传导至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使吸热套220与导液件210接触的面积较大,进而使吸热套220更好地对导液件210进行加热雾化,加上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分别包裹连接于导液件210的两端面,使导液件210具有一定的紧密度,更好地避免了导液件210漏液的问题。
41.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均呈喇叭状,且第一延伸固定部225及第二延伸固定部227均抵接于安装槽104a的内壁,使稳液组件200
更可靠地安装固定于进气雾化流道104内,进一步地避免稳液组件200存在漏液的问题。
42.如图2及图3所示,进一步地,储液组件100包括储液杯110、吸嘴120及中心管130,储液杯110内形成有空腔105,中心管130位于空腔内,且中心管130的一端与储液杯110密封连接,吸嘴120套接于中心管130的另一端,且吸嘴120密封连接于储液杯110,使中心管130、储液杯110及吸嘴120共同围成储液腔102。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雾化流道104形成于中心管130内。
43.如图2及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储液组件100还包括吸嘴密封件140,吸嘴密封件140凸设于吸嘴120邻近储液杯110的端部,储液杯110套接于吸嘴密封件140,使储液杯110与吸嘴120紧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吸嘴密封件140为吸嘴硅胶件,使吸嘴密封件140具有较好的弹性,进而使储液杯110与吸嘴120紧密连接。
44.如图2及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吸嘴120包括吸嘴本体122及吸嘴螺套124,吸嘴本体122形成有相连通的出气孔1222及定位槽1224,出气孔1222与进气雾化流道104连通。吸嘴螺套124位于定位槽1224内并与吸嘴本体122连接。吸嘴密封件140的部分卡设于吸嘴螺套124与吸嘴本体122之间,使吸嘴螺套124与吸嘴本体122紧密连接,同时使吸嘴螺套124可靠地固定于吸嘴本体122。吸嘴螺套124与中心管130的一端螺纹连接,使中心管130与吸嘴120可靠地安装固定连接。
45.如图2及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吸嘴螺套124的内周壁形成有第一螺纹槽1242,中心管130的外周壁设有第一螺接部132,第一螺接部132位于第一螺纹槽1242内并与吸嘴螺套124螺纹连接,使吸嘴螺套124与中心管130的一端螺纹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槽1242还可以形成于中心管130上,第一螺接部132还可以设于吸嘴螺套124上。
46.如图2及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储液组件100还包括密封环150,密封环150套接于中心管130上,且密封环150弹性抵接于吸嘴螺套124的内壁,进一步地提高了吸嘴螺套124与中心管130连接的紧密性。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管13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安装环槽133,密封环150位于密封环150槽内并与中心管130套接,使密封环150可靠地套接于中心管130上。
47.如图2及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储液组件100还包括密封圈160,中心管130于储液槽内凸设有压紧凸缘135,密封圈160套接于中心管130,且密封圈160位于压紧凸缘135的背离吸嘴螺套124的一侧,且密封圈160弹性抵接于储液杯110的内周壁,使中心管130与储液杯110紧密固定连接。
48.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10还包括雾化器主体400,雾化器主体400连接于储液组件100,热辐射加热体300连接于储液组件100与雾化器主体400的至少其中之一,雾化器主体400开设有入气孔402,入气孔402与进气雾化流道104连通,以便雾化器主体400的外围的空气气流通过入气孔402流入进气雾化流道104内。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主体400与热辐射加热体300电连接,使热辐射加热体300在导电时产生热量。
49.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辐射加热体3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储液组件100,使热辐射加热体300集成固定于储液组件100。在本实施例中,热辐射加热体300的一端位于进气雾化流道104内并与中心管130连接,热辐射加热体300的另一端延伸于雾化生成腔202内,且热辐射加热体300与雾化生成腔202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204。进一步地,热辐射加热体300固定连接于储液组件100的部位形成有过气槽304,过气槽304与气流间隙204连
通,使外围的空气气流可以更好地流入气流间隙204内形成气溶胶气体。
50.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热辐射加热体300包括安装载体310、导电发热件320以及绝热套330;同时参见图3,热辐射面302a设于安装载体310。安装载体310用于朝向稳液组件设置,使安装载体310的热量能够快速以热辐射方式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导电发热部302成型于安装载体310,使导电发热部302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导至安装载体310,同时使安装载体310表面的热量的分布较均匀。绝热套330套接于安装载体310,且绝热套330位于进气雾化流道104内并与中心管13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过气槽304形成于绝热套330的外周壁上。
51.更进一步地,导电发热件320与安装载体31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热辐射加热体300的结构较紧凑,同时使导电发热件320可靠地安装固定于安装载体310上。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发热件320的部分裸露于安装载体310的外壁,使导电发热件产生的热量更好地作用于稳液组件200上。更进一步地,导电发热件的外周壁与安装载体310的外壁贴合,即导电发热件裸露于安装载体310的外壁呈线条状,亦即是,导电发热件裸露于安装载体310的外壁的表面与安装载体310的外壁相切,使安装载体310更好地对导电发热件进行保护,同时使导电发热件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安装载体310的外壁上,提高了热辐射加热体300的热辐射效果。
5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发热件不仅限于裸露于安装载体310的外壁。例如,导电发热件位于安装载体310的内部,使安装载体310更好地对导电发热体进行保护。
5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发热件320与安装载体310不仅限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导电发热件320胶接于安装载体310,使导电发热件嵌设于安装载体310。具体地,导电发热件320通过陶瓷胶胶接于安装载体310。
54.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绝热套330包塑成型于安装载体310的外周壁,使安装载体310更好地固定连接于绝缘套。在本实施例中,绝热套330为隔热材质,使绝热套330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避免安装载体310的热量通过绝热套330直接传导至中心管130上。
55.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热辐射加热体300的一端不仅限于固定连接于储液组件1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辐射加热体3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雾化器主体400,使热辐射加热体300安装于雾化器主体400,同时使热辐射加热体300的安装位置离热辐射面302a较远。
56.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主体400包括中间杆体410及电池杆420,中间杆体410的一端与储液组件100连接,中间杆体410的另一端与电池杆420可拆卸连接,热辐射加热体300至少固定连接于电池杆420,入气孔402开设于电池杆420,以便对电池杆420进行拆装或更换。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杆420与热辐射加热体300电连接。电池杆420套接于中间杆体410。
57.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中间杆体410与电池杆420螺纹连接,使中间杆体410与电池杆42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杆体410的外周壁设有第二螺接部412,电池杆420开设有第二螺纹槽422,第二螺接部412位于第二螺纹槽422内并与电池杆420螺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螺接部412及第二螺纹槽42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58.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中间杆体410开设有固定凹槽411,中心管130凸设于储液杯110,且中心管130位于固定凹槽411内并与中间杆体410连接,使中间杆体410可靠地套接于
中心管130上。更进一步地,雾化器主体400还包括硅胶垫430,中间杆体410开设有连接槽413,硅胶垫430位于连接槽413内并与中间杆体410连接,且硅胶垫430弹性抵接于储液杯110,使储液杯110与中心管130紧密连接,避免出现漏液的问题。
59.如图3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420开设有入气孔402,中间杆体410开设有与固定凹槽411连通的通气孔415,入气孔402及进气雾化流道104均与通气孔415连通,使电池杆420的外壁的空气气流通过入气孔402及通气孔415流入进气雾化流道104,实现可靠地进气。
60.如图3及图5所示,更进一步地,雾化器主体400还包括刮除套430,中间杆体410套接于刮除套430,刮除套430套接于热辐射加热体300,刮除套430用于在中间杆体410与电池杆420拆卸时相对于热辐射加热体300滑动,以对热辐射加热体300进行清理,无需在拆卸中间杆体410之后再额外借助其他工具对热辐射加热体300进行清理,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10的使用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刮除套430弹性抵接于热辐射加热体300,使刮除套430更好地对热辐射加热体300进行清理。
61.如图3及图5所示,更进一步地,中间杆体410内形成有收容槽414,收容槽414分别与通气孔415及进气雾化流道104连通,刮除套430位于收容槽414内并与中间杆体410连接,同时热辐射加热体300通过刮除套430固定于中间杆体410,避免热辐射加热体300存在晃动的情形,使热辐射加热体300更可靠地固定于电池杆420体。更进一步地,收容槽414的内周壁形成卡位凸缘4142,刮除套430的外周壁形成有卡位槽431,卡位凸缘4142卡入卡位槽431内,避免因刮除套430的弹性而使刮除套430容易脱离于中间杆体410,使刮除套430可靠地固定限位于收容槽414内。
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63.上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10,由于稳液组件200位于安装槽104a内并与储液组件100连接,稳液组件200形成有与进气雾化流道104连通的雾化生成腔202,使储液腔102内的雾化液体流入安装槽104a与稳液组件200接触,稳液组件200起到导液及稳液作用,又由于热辐射加热体300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202内,热辐射加热体300设有导电发热部302,导电发热部302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302a,加上热辐射加热体300与雾化生成腔202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204,热辐射面302a朝向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设置,使导电发热部302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以热辐射的形式作用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同时热辐射面302a与雾化生成腔202的内周壁非直接接触,避免了出现因供油不足导致糊芯或烧棉的问题,或供油太足出现炸油或抽烟时出现呼呼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10的使用体验感。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组件,形成有储液腔及进气雾化流道,所述进气雾化流道的内周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稳液组件,所述稳液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稳液组件形成有与所述进气雾化流道连通的雾化生成腔;热辐射加热体,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化生成腔内,所述热辐射加热体与所述雾化生成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设有导电发热部,所述导电发热部的外壁设有热辐射面,所述热辐射面朝向所述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化生成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穿设于所述雾化生成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与所述稳液组件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与所述稳液组件正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液组件包括导液件及吸热套,所述导液件与所述吸热套抵接,所述吸热套至少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处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避位口,所述热辐射面朝向所述吸热套设置,所述雾化生成腔形成于所述吸热套,所述吸热套还形成有与所述雾化生成腔连通的雾化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器主体,所述雾化器主体连接于所述储液组件,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连接于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雾化器主体开设有入气孔,所述入气孔与所述进气雾化流道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加热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雾化器主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中间杆体及电池杆,所述中间杆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中间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热辐射加热体至少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杆,所述入气孔开设于所述电池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包括储液组件、稳液组件及热辐射加热体,储液组件形成有储液腔及进气雾化流道,进气雾化流道的内周壁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储液腔连通;稳液组件位于安装槽内并与储液组件连接,稳液组件形成有与进气雾化流道连通的雾化生成腔;热辐射加热体至少部分位于雾化生成腔内,热辐射加热体与雾化生成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间隙,热辐射加热体设有导电发热部。导电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以热辐射的形式作用于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同时热辐射面与雾化生成腔的内周壁非直接接触,避免了出现因供油不足导致糊芯或烧棉的问题,或供油太足出现炸油或抽烟时出现呼呼声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使用体验感。用体验感。用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

吴成琴 刘慧 方同兴 江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热辐射   所述   组件   气溶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